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中国古代有那几大名窑

踏实的小馒头
孤独的海燕
2023-01-26 01:42:06

中国古代有那几大名窑?各种窑的瓷器都有什么特点?

最佳答案
重要的酒窝
坦率的火
2025-11-11 09:10:55

中国古代有八大名窑,分别是:越窑、耀州窑、龙泉窑、定窑、磁州窑、钧窑、景德镇窑和建窑。

1、越窑:

越窑分布于浙江宁绍平原。窑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自东汉开始生产,经三国、两晋、南朝、唐,一直到宋,延续千余年。

主要特点:主要生产青瓷。 宋代越窑在胎釉制作上与五代无大异。北宋的造型更加精巧,装饰方法很多,细线划花装饰比较普遍。对周边窑口影响较大。

2、耀州窑:

耀州窑位于陕西省铜川黄堡镇。创烧于唐代,五代宋初受越窑影响专烧青瓷。宋金时期是极盛时期,金末走向衰落。

主要特点:北宋早期,胎青灰色,釉青中闪黄。碗多素面。中期釉色趋于稳定,瓷胎变薄,釉匀,产量大。造型多样,装饰有印花、刻花、“半刀泥”最具特点。纹饰多为花卉。晚期胎釉造型与中期无异,胎更薄,器形更小,纹饰满,质量提高。金代质量有所下降。

3、龙泉窑:

龙泉窑位于浙江龙泉,始烧于五代,一直到清代才败落。五代时受越窑影响烧青瓷。瓷胎胎土致密、玻璃质感强,胎色灰白釉色水青。装饰有细线划花。南宋时发展出白胎青瓷(主流)和黑胎青瓷(紫口铁足为其特征)。

4、定窑:

定窑的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定窑创烧于唐朝后期,经五代、宋金成为庞大的白瓷体系。

主要特点:胎质薄而轻,胎色白色微黄,较坚致,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极薄,可以见胎。器形多为碗、盘、瓶、碟、盒和枕,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发明了覆烧法。

5、磁州窑:

磁州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继续烧制。

主要特点:主要生产民窑器,产量大,不乏精品。品种有黑瓷、白瓷、绿瓷、彩绘瓷等。装饰方法主要为剔划花和釉下彩绘,形式多样。

6、钧窑:

钧窑在河南省禹县,创始于唐代,历经宋、金至元代。

主要特点:胎质细腻,釉层较厚,釉色有玫瑰紫、海棠红、茄子紫、天蓝、胭脂、朱砂、还有红蓝窑变。器型以碗盘为多,但以花盆最为出色。“蚯蚓走泥纹”是其一大特点。

7、景德镇窑:

景德镇窑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始烧于五代,至今仍在烧造。

主要特点:不同时期烧造品种不同,但瓷器质量较高。代表为宋代青白瓷,明清青花等。

8、建窑

建窑在福建建阳县水吉镇。始于晚唐,盛于宋,而衰于元。

主要特点:烧制青瓷、黑釉瓷、青白瓷等。黑瓷为最。器形以碗(盏)最著名。装饰主要是各种窑变,也有其他精美装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八大名窑

最新回答
单薄的草丛
不安的发夹
2025-11-11 09:10:55

均窑烧造的瓷器品种较多,以钧瓷最为有名。均瓷胎质细腻坚硬,较为沉重,主要色为红色和蓝色,其釉为乳捉釉,乳浊釉的好处是可以遮蔽胎色。釉中含铜,所以在高温下呈现出红色。钧窑瓷器的颜色并不是入窑前就已经确定的,而是经过高温后金属离子所呈现的,所以又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之说,其成品色主要为玫瑰紫、海棠红、茄色紫、梅子青、深紫、米色、天蓝、胭脂红、朱砂红、葱翠青,以及窑变的各种颜色,各色错综相间,绚烂多彩,气韵非凡。相传以胭脂红为最美,釉中有免丝纹与蟹爪纹,华丽而雅致,均瓷釉的调配技法相当独特,而且钧瓷的瓷釉较厚,厚处有7-8毫米,出窑后由于灼烧和干燥使开片与非开片之间的釉形成与众不同的花纹,早期釉上有显著的牛毛纹,盛期则多为离合状态的条纹和粗如滴露的泪痕,以及蟠曲蜿蜒的蚯蚓走泥纹,这也是均瓷的重要特征之一。 均瓷造型有尊、钵、洗、炉、花盆、盆托、奁等,主要供宫中陈设和文房使用。

多情的铃铛
幸福的大门
2025-11-11 09:10:55
1、器形敦重古拙,新创器形繁多。琢器的颈部,较其它时期细长,圆器以墩式为主。

2、胎坚质细,缜密似玉,修胎规整,普遍有厚重感。

3、釉面光滑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有早期的青白演变为中期的粉白与浆白色。中期以后至雍正时期又变化为硬亮青釉。

4、青花瓷器使用的是国产珠明料,青花色调翠兰色为主,均有色调深沉,紧贴胎骨的特点。

5、五彩与其它彩器,早期色彩浓重、艳丽,中期渐淡,晚期色调柔和。

6、早期器物口部常涂酱黄釉,一般器口均施一层含粉质的白釉,给人以加厚口沿凸出的感觉。

7、五彩是由红、黄、兰、绿、紫等五个颜色组成。明代五彩是由红、黄、绿、紫四种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组成。以釉上的兰彩,代替釉下青花。还有红、黄、绿、兰、黑组成。康熙时五彩有的增加了金彩,使画面富丽堂皇。

8、这时三彩器较为盛行,有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墨地三彩、酱白地三彩、虎皮三彩。此时还有釉下三彩,即由青花、釉里红和豆青三种釉下的色彩组成,它是康熙时期一种特殊品种。康熙抹红,其色为正朱,鲜艳夺目,其官窑彩碗为最佳。釉里红亦为上乘。

9、康熙后期,出现了郎窑红,器物口沿有“灯草口”是从明代永乐时期出现的。

10、康熙时,彩绘人物,多用兰笔勾出面目,甚为耐久,美人两颊又往往晕以淡赫,颇为娇烧。人物衣裙最为生动,树则老干锉费槎榧,花则风枝婀娜。画松为茄色之干, 墨色之针,渲以硬绿,给人以浓翠欲滴的感觉。

11、图案纹饰时代感较强,其画意、笔法、布局、施彩工艺等均有特定的时代韵律。题材为历史典故、人物故事,还有渔家乐、耕织图、海、樵、耕、读等。此外,还有草虫、花鸟、云龙、山水、八仙人、八仙庆寿、八宝、博古、缠枝花卉、楼台殿阁、合合二仙、三星人等。

12、器足,有平足、宽厚圈足、双圈底、二层台底、拱壁底、圈足。

13、康熙时有一种双底大盘,足底有两个圈,在两圈之间,有个深槽,这种双底大盘,比较典型。还有这时的笔筒特点是上下两部分粗些,中腰较细,底面有一圈无釉。

14、康熙宫窑款以书写为主,大多写在陶瓷器底部,有少数写在器身上,一般为“大清康熙年制”有六字二行、六字三行、民窑器物一般无款,有的器物仅有青花双圈或一秋叶、盘肠等。

内向的老鼠
谦让的招牌
2025-11-11 09:10:55
汝窑

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窑址在河南汝州神垕镇(一说在河南省宝丰清凉寺),因此而得名。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以宫廷御用、淡天青、蟹爪纹为人熟知。其器形多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乾尊,玉壶春瓶、胆式瓶、樽、洗等;淡天青这种冷暖适中的色调以其素雅清逸,适应了北宋时期上层社会所推崇的清淡含蓄的审美情趣;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

官窑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即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官窑以传世作品少,令人惊叹的纹裂美著称。传宋徽宗因不满于当时现有贡御瓷器的瑕疵和缺陷,按照自己的设计、亲自指挥烧制和创制的巅峰之瓷,其不仅是我国陶瓷史上第一个由朝廷独资投建的“国有”窑口,也是第一个被皇帝个人垄断的瓷器种类。

定窑

定窑为民窑。始建于唐,兴盛于北宋,终于元代,烧造时间近七百余年。窑址分布于河北曲阳县磁涧、燕川以及灵山诸村镇,这里唐代属定州,故称为定窑。定窑以烧白瓷为主,以其丰富多彩的纹样装饰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黑釉、酱釉称为"黑定"、"紫定",也别具特色,制作精湛,造型典雅。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

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还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有浅浮雕之美。北宋中晚期刻花装饰精美绝伦,独具一格。用单齿或双齿梳篦状工具,刻划出由深、浅不一的主线与辅线相衬构成的物象,生动自然,具有较强的立体感。

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

钧窑

钧窑分为官钧窑、民钧窑。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 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纲"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

钧瓷的烧制技术复杂,还原程度难控制;加上古代使用的是松木窑,窑温难以达到均衡,从而影响到钧瓷釉彩的成色,在烧制过程中有70%的产品会报废掉,而其中的上品则更为罕见,再加上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钧瓷珍贵可见一斑。唐玄宗曾立令“钧不随葬”;宋徽宗时又成为御用珍品,诰封“神钧宝瓷”,每年钦定生产36件,禁止民间收藏,所以现在墓葬出土的钧瓷文物也甚为稀少。目前世界著名的博物馆虽有收藏,为数也寥寥无几。

钧窑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胎质细腻,釉色华丽夺目、有玫瑰紫、海棠红、茄子紫、天蓝、胭脂、朱砂、火红等由于釉色的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无数颜色不一、形状各异的窑变。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

哥窑

哥窑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据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华地艺术品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的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 哥窑瓷胎体有厚有薄,釉色主要有粉青、月白、米黄数种,釉面光泽如肤之微汗,是为上品。器形以洗、炉、盘、碗为多。

哥窑瓷器非常珍贵,据统计,全世界大约只有一百余件,而且哥窑窑址至今仍未确认,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悬案之一。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华地艺术品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是根据文献记载和传世实物对其进行研究。

风趣的钢笔
拼搏的板栗
2025-11-11 09:10:55

妃嫔日用瓷器配额

妃嫔的日常用度包括宫分、铺宫。宫分是上自皇太后,下至贵人、常在、答应等人每年按等级所供应的不同品种、数量的金银、布匹,以及每月、每日所供应的粮肉、菜蔬、副食等,包括绸缎、貂皮、米面、炭蜡等项。铺宫是指皇太后、皇后、妃嫔以及福晋等人宫内所用不同等级、品种、数量的金属器皿、瓷器、漆器等。在等级森严的清宫大内,由于妃嫔的名位不同,在日常用度的数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依其等级而递减。

铺宫中瓷器的配额,主要有各种类型的碗、杯、盘、碟、盅等,在颜色、纹饰和数量上都有严格的等级。据《国朝宫史》“经费”条记载,后宫用瓷共分6个等级:

一、皇后

皇后在后宫的地位等同于皇帝在前朝的地位。先由太后从近支王公大臣的女儿中挑选,再由皇帝册封。一般册封一位皇后(以玉如意为示,得如意者为后)和两位妃。这样册封的皇后地位最高,所生长子一般封为皇太子。其配额的瓷器数量是:“黄瓷盘二百二十,各色瓷盘八十;黄瓷碟四十,各色瓷碟五十;黄瓷碗一百,各色瓷碗五十,黄瓷盅三百,各色瓷盅七十,各色瓷杯一百,瓷渣斗四。”

二、皇贵妃

皇贵妃这一名号始于明朝成化年间宪宗追封宠妃万贵妃为皇贵妃,清朝沿用,在皇后之下设皇贵妃一人。其配额的瓷器数量是;“白里黄瓷盘四,各色瓷盘四十,白里黄瓷碟四,各色瓷碟十五;白里黄瓷碗五十,各色瓷碗五十,白里黄瓷盅二,各色瓷盅二十,瓷缸二。”据清《称谓录》记载:“本朝,皇贵妃位在贵妃上……册封之礼,皇贵妃以册、宝,妃以册印。”

三、贵妃

贵妃,南朝宋武帝时始置,隋至清代一直沿用,地位次于皇后(明清时设皇贵妃地位高于贵妃)。其瓷器配额是:“黄地绿龙瓷盘四,各色瓷盘三十;黄地绿龙瓷碟四,各色瓷碟三十;黄地绿龙瓷碗四,各色瓷碗四十;黄地绿龙瓷盅二,各色瓷盅十五;瓷缸一。”

四、妃

妃,皇帝的妾,清代妃的地位次于贵妃。其瓷器配额是:“黄地绿龙瓷盘二,各色瓷盘二十;黄地绿龙瓷碟四,各色瓷碟八;黄地绿龙瓷碗四,各色瓷碗三十;黄地绿龙瓷盅二,各色瓷盅十二;瓷缸一。”

五、嫔

嫔,皇帝的妾,在清代地位次于妃。其瓷器配额是:“蓝地黄龙瓷盘二,各色瓷盘十八;蓝地黄龙瓷碟四,各色瓷碟六;蓝地黄龙瓷碗四,各色瓷碗二十;蓝地黄龙瓷盅二,各色瓷盅十,瓷缸一。”

六、贵人

据《称谓录》记载:“东汉定制,皇后之下即贵人也。本朝贵人位在妃、嫔之下,而贵人之下即是常在、答应,同此一称,而位之尊卑与东汉时异矣。”其瓷器配额是:“绿地紫龙瓷盘二,各色瓷盘十;绿地紫龙瓷碟二,各色瓷碟四;绿地紫龙瓷碗四,各色瓷碗十八;绿地紫龙盅二,各色瓷盅十。”

七、常在

常在为明、清后宫第六等级的嫔妃,其地位在贵人之下。其瓷器配额是:“五彩红龙瓷盘二,各色瓷盘八;五彩红龙瓷碟二,各色瓷碟四;五彩红龙瓷碗四,各色瓷碗十;五彩红龙盅二,各色瓷盅六。”

八、答应

秀女人宫后,一般封答应。贵人以上得出自世代显贵人家,贵人以下只须从拜唐阿子女中挑选。有的秀女配近支宗室或皇子、皇孙。其瓷器配额是:“各色瓷盘八,各色瓷碟四,各色瓷碗十,各色瓷盅六。

综上所述,《国朝宫史》记述的后宫用瓷主要分为各色釉瓷器、黄釉瓷器(单色釉)、色地龙纹瓷器(花釉)、五彩红龙瓷器(彩绘)等品种与类型。

妃嫔日常吃食定额:

皇太后:猪一口、羊一只、鸡、鸭各一只、新粳米二升、黄老米一升五合、高丽江米三升、粳米粉三斤、白面五十一斤、荞麦面一斤、麦子粉一斤、豌豆折三合、芝麻一合五勺、白糖二斤一两五钱、盆糖八两、核桃仁四两、松仁二钱、枸杞四两、晒干枣十两、猪肉十二斤、香油三斤十两、鸡蛋二十个、面筋一斤八两、豆腐二斤、粉锅渣一斤、甜酱二斤十二两、清酱二两、醋五两、鲜菜十五斤、茄子二十个、王瓜二十条、白蜡七枝(内一枝重五两,三枝各重三两,三枝各重一两五钱)、黄蜡二枝(各重一两五钱)、羊油蜡二十枝(各重一两五钱)、羊油更蜡一枝(夏重五两、冬重十两)、红萝炭(夏二十斤、冬四十斤)、黑炭(夏四十斤、冬八十斤)。

皇后:猪肉十六斤、(盘肉)羊肉一盘、鸡鸭各一只、新粳米一升八合、黄老米一升三合五勺、高丽江米一升五合、粳米粉一斤八两、蜂蜜四两、核桃仁二两、松仁一钱、枸杞二两、晒干枣五两、猪肉九斤、猪油一斤、香油一斤六两、鸡蛋十个、面筋十二两、豆腐一斤八两、粉锅渣一斤、甜酱一斤六两五钱、清酱一两、醋二两五钱、鲜菜十五斤、茄子二十斤、王瓜二十条、白蜡五枝(内一枝重三两,四枝各重一两五钱)、黄蜡四枝(各重一两五钱)、羊油蜡十枝(各重一两五钱)、羊油更蜡一枝(夏重五两、冬重十两)、红萝炭(夏十斤、冬二十斤)、黑炭(夏三十斤、冬六十斤)。

皇贵妃:猪肉十二斤、羊肉一盘、鸡一只(或鸭一只)、陈粳米一升五合、白面五斤、白糖五两、核桃仁一两、黑炭(夏三十斤、冬六十斤)、六安茶叶十四两(每月)、天池茶叶八两(每月)、 干枣一两六钱,香油六两,鸡蛋四个,面筋四两,豆腐一斤八两,粉锅渣八两,甜酱六两五钱,清酱八钱,醋二两五钱,鲜菜十斤,茄子八个,王瓜八条,白蜡二支,黄蜡二支,羊油蜡五支,红箩炭夏十斤、冬十五斤,黑炭夏三十斤、冬六十斤,六安茶叶十四两(每月),天池茶叶十两(每月)

贵妃:猪肉九斤八两,羊十五盘(每月)、鸡鸭共十五只(每月),陈粳米一升三合五勺,白面三斤八两,白糖三两,核桃仁一两,干枣一两六钱,香油六两,鸡蛋四个,面筋四两,豆腐一斤八两,粉锅渣八两,甜酱六两五钱,清酱八钱,醋二两五钱,鲜菜十斤,茄子八个,王瓜八条,白蜡二支,黄蜡二支,羊油蜡五支,红箩炭夏十斤、冬十五斤,黑炭夏三十斤、冬六十斤,六安茶叶十四两(每月),天池茶叶八两(每月)

妃:猪肉九斤,羊十五盘(每月)、鸡鸭共十只(每月),陈粳米一升三合五勺,白面三斤八两,白糖三两,核桃仁一两,干枣一两,香油六两,鸡蛋四个,面筋四两,豆腐一斤八两,粉锅渣八两,甜酱六两五钱,醋二两五钱,鲜菜十斤,茄子八个,王瓜八条,白蜡二支,黄蜡二支,羊油蜡二支,红箩炭夏五斤、冬十斤,黑炭夏二十五斤、冬四十斤,六安茶叶十四两(每月),天池茶叶八两(每月) 

嫔:猪肉六斤八两,羊十五盘(每月)、鸡鸭共十只(每月),陈粳米一升三合,白面二斤,白糖二两,香油五两五钱,豆腐一斤八两,粉锅渣八两,甜酱六两,醋二两,鲜菜八斤,茄子六个,王瓜六条,白蜡二支,黄蜡二支,羊油蜡二支,红箩炭夏五斤、冬八斤,黑炭夏二十斤、冬三十斤,六安茶叶十四两(每月),天池茶叶八两(每月)

贵人:猪肉六斤,羊十五盘(每月)、鸡鸭共八只(每月),陈粳米一升二合,白面二斤,白糖二两,香油三两五钱,豆腐一斤,粉锅渣八两,甜酱六两,醋二两,鲜菜六斤,茄子六个,王瓜六条,白蜡一支,黄蜡一支,羊油蜡一支,红箩炭冬五斤,黑炭夏十八斤、冬二十五斤,六安茶叶七两(每月),天池茶叶四两(每月) 

常在:猪肉五斤,羊十五盘(每月)、鸡鸭共五只(每月),陈粳米一升二合,白面二斤,白糖二两,香油三两五钱,豆腐一斤八两,粉锅渣八两,甜酱六两,醋二两,鲜菜六斤,茄子六个,王瓜六条,白蜡二支,羊油蜡一支,黑炭夏十斤、冬二十斤 

答应:猪肉一斤八两,羊十五盘(每月)、鸡鸭共五只(每月),陈粳米六合,白面二斤,随时鲜菜二斤,黄蜡一支,羊油蜡一支,黑炭夏五斤、冬十斤

在“正大光明”匾下,宝座台上设皇帝宴桌。席上珍馐佳肴十分丰盛,并具有满族特色。计有热菜二十品,冷菜二十品,汤菜四品,小菜四品,鲜果四品,瓜果,蜜饯果二十八品,点心、糕、饼等面食二十九品,共计一百另九品。万寿节家宴,大多用铜胎镀金的掐丝珐琅“万寿无疆”盘碗。盘碗底有“子孙永宝”款。元旦,除夕等大宴一般用青玉盘碗。在宝座台下,分东、西两个摆陪宴桌。东边头桌为皇后宴桌,设宝座,皇贵妃以下不设座位。家宴的陪宴者,有皇后,贵妃,妃,嫔,贵人,常在,公主等;宗亲宴的陪宴者,有亲王、郡王、贝勒、阿哥等。设多少陪宴桌,视陪宴者人数而定。皇后独自一桌,其余二人一桌。桌上摆热菜,冷菜,糕点,瓜果等十五品。大宴的菜肴以鸡、鸭、鹅、猪、鹿、羊、野鸡、野猪肉为主,并有燕窝、香蔁、蘑菇、木耳、鲜菜等等。

皇后独自一桌,其余二人一桌。。。

据史籍记载,皇后(包括皇太后)每人应享有金餐具36件,银餐具98件,各种细瓷盘、碗、杯、盅、勺等340件,另有象征身份的“ 位份碗”,黄地黄里暗云龙瓷碗660件。

皇贵妃、皇贵妃及以下无金餐具,银餐具7件、各式细瓷盘、碗、杯、盅、勺等121件;贵妃银餐具6件,各式细瓷餐具64件;妃银餐具6件,各式细瓷餐具64件。她们的“位份碗”分别配有38件、18件、14件

嫔银餐具6件,各式细瓷餐具40件,“位份碗” 是蓝地白里香云龙碗12件。 

贵人(贵人及以下无银餐具)各式细瓷餐具32件,“位份碗” 是绿地白里紫云龙碗10件。 

。 

常在各式细瓷餐具26件,“位份碗”是白地白里五彩红云龙碗10件。 

。 

答应各式细瓷餐具26件,无“位份碗”。

贵人用绿地紫龙瓷盘

妃嫔服饰:

      清代女贵族穿着的礼服较为繁琐,同时也更能反映出保留的许多满族服饰旧俗。以皇后礼服为例,除朝冠、朝服外,额上束金约,颈下饰领约,朝服内衬朝裙,外罩朝褂,朝珠戴三盘,又胸前所垂彩帨与耳上所饰耳坠等皆在礼制之内。清制,皇太后、皇后的礼服等级完全一样,皇贵妃礼服稍次一等,贵妃以下袍服皆用金黄色,其余饰品等级递降。

皇后朝冠·

皇后朝冠除中央顶饰三层金凤外,朱纬上还缀一周金凤共7只和金翟1只,位于后面的金翟向脑后垂珠为饰,皇后为五行二就,冠后又垂护领。 

【典 制】

皇太后、皇后朝冠,冬用薰貂,夏以青绒为之,上缀朱纬,顶三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以金凤,饰东珠各三,珍珠各十七,上衔大东珠一。朱纬上周缀金凤七,饰东珠各九,猫睛石各一,珍珠各二十一。后金翟一,饰猫睛石一,小珍珠十六。翟尾垂珠,五行二就,共珍珠三百有二,每行大珍珠一。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珍珠各六,末缀珊瑚。冠后护领垂明黄绦二,末缀宝石,青缎为带。 

皇贵妃、贵妃所戴朝冠,其质与皇后朝冠相同。冬用薰貂,夏以青绒为之。上缀朱帷。其冠顶、朱纬等之饰,亦与皇后朝冠相同。惟翟尾垂珠,凡珍珠一百九十二颗,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东珠、珍珠各四;末亦缀珊瑚。冠后护领与皇后朝冠相同。 

贵妃之冠服袍及垂绦,皆为金黄色,余制均与皇贵妃相同。 

妃之朝冠,顶为二层,贯东珠各一,皆以金凤,饰东珠九,珍珠十七,上衔猫睛石。朱纬上周缀金凤五,饰东珠七,珍珠二十一;后金翟一,饰物与贵妃朝冠相同。惟翟尾垂珠为珍珠一百八十八颗,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珍珠各四,末缀珊瑚。冠后护领亦与贵妃相同。

嫔之朝冠,顶为二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以金翟,饰东珠九,珍珠十七,上衔砢子。朱纬上周缀金翟五,饰东珠五,珍珠十九。后金翟一,饰珍珠十六,翟尾垂珠,为珍珠一百七十二颗,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珍珠各三,末缀珊瑚。冠后护领与妃之朝冠制同。

皇后朝服·

皇后朝服与皇帝朝服有明显区别:肩部袭朝褂处加缘,披领及袖皆石青色,不饰十二章,所饰龙纹亦分布不同。 

皇后朝袍是皇后在朝祭之时所穿礼袍。朝袍之制三,皆为明黄色。其一,披领及袖皆石青色,片金加貂缘;肩上下袭朝褂处亦加缘。绣文为金龙九,间以五色云。中无襞积,下幅八宝平水。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袖相接处行龙各二。其二,披领及袖皆石青色,夏用片金缘,冬用片金加海龙缘;肩上下袭朝褂处亦加缘。绣文为前后正龙各一,两肩行龙各一,腰帷行龙四。中有襞积,下幅行龙八。其三,领袖片金加海龙缘,夏用片金缘。中无襞积,后开裾。余俱如貂缘朝袍之制。领后垂明黄绦,饰珠宝。 

皇贵妃之朝袍均与皇后制同。 

贵妃之朝袍为金黄色,余制均与皇贵妃同。 

妃之朝袍制同贵妃。 

嫔之朝袍用香色,其制亦与妃同。

·皇后朝褂·

朝褂即后妃及贵族女性在朝会、祭祀等仪礼场合套在朝袍外面的礼褂。清代后妃的朝褂形制大致分三种,皇太后、皇后、皇贵妃朝褂饰五爪金龙纹,贵妃、妃、嫔朝褂饰五爪蟒纹。皇子福晋以下朝褂形制只一种,皆饰蟒纹。 

皇后朝褂是皇后在朝祭之时套在朝袍外的礼褂。朝褂制三,皆为石青色,片金缘。其一,绣文为前后立龙各二,下通襞积,四层相间,上为正龙各四,下为万福、万寿之文。其二,绣文为前后正龙各一,腰帷行龙四,中有襞积,下幅行龙八。其三,绣文前后为立龙各二,中无襞积,下幅八宝平水。领后皆垂明黄色绦,其饰之珠宝无定。 

皇贵妃之朝褂均与皇后制同。 

贵妃之朝褂为金黄色,余制均与皇贵妃相同。

妃、嫔之制同贵妃。 

【典 制】

皇太后、皇后朝褂色用石青,片金缘,绣文前后立龙各二,下通襞积四层相间,上为正龙各四,下为万福万寿。领后垂明黄绦,其饰珠宝惟宜。

皇后朝裙·

朝裙为后妃及女贵族在朝会、祭祀等仪礼场合穿在朝袍里面的礼裙。朝裙形制只一种,用料为缎,夏天用纱。朝裙原形制为半身,以带束腰,后为穿着方便,有上连衣褂者。 

皇后朝裙冬用片金加海龙缘,上用红织金寿字缎,下用石青行龙妆缎,皆用正幅,有襞积。夏朝裙用片金缘。 

皇贵妃之朝裙,均与皇后服制同。 

妃之朝裙,均与贵妃服制同。 

嫔之朝裙,皆同妃制。

·皇后朝珠·

皇后朝珠须佩戴三盘,东珠一盘正佩于胸前,另外两盘珊瑚朝珠交叉于胸前,由左右肩斜挂至肋下。且女性所戴朝珠两串记念的一侧在右胸前,与男性正相反。只有皇太后、皇后才能佩戴东珠串成的朝珠。皇贵妃以下至妃为蜜珀1串、珊瑚2串,嫔以下至乡君为珊瑚1串、蜜珀2串。

皇后朝服所配朝珠三盘,东珠一,珊瑚二。佛头、记念、背云、大小坠珠宝杂饰适宜。皇后吉服所配朝珠一盘,珍宝随所御。绦为明黄色。 

皇贵妃朝服所配朝珠三盘,蜜珀一,珊瑚二。吉服朝珠一盘。绦明黄色。 

贵妃朝服所配朝珠,绦为金黄色,余制与皇贵妃相同。 

妃之朝珠,与贵妃服制同。 

嫔之朝珠三盘,一盘为珊瑚,两盘为蜜珀。吉服朝珠一盘。绦用金黄色。 

【典 制】

皇太后、皇后朝服御朝珠三盘,东珠一,珊瑚二。佛头、记念、背云、大小坠、珠宝杂饰惟其宜,绦皆明黄色。

清代服饰中,有两个不成文的规定。其一:后妃、公主、福晋下至七品命妇在穿便服时,如果服饰上面要织、绣花卉,均应为应季的花卉。例如冬季所穿的便服上,多织绣冬季里开放的花,像梅花、水仙等;夏季里多是荷花、百合、牡丹、萱草、石榴等,春天里多是兰花、绣球、桃花、杏花等,秋天里则是菊花、桂花、秋海棠之类。如果穿了绣有其他季节的的花卉的衣服,就会被认为不合适宜。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贵族出入场合里,贵妇格格互相攀比下,你要是穿错了花卉的衣服,那难看绝对不是一般能够忍受的。

其二:在清代帝后大臣的服饰中,不论朝服还是便服,单、夹、棉、皮都要应其时,顺其节。只要季节一到,无论天气冷暖,都要穿那个季节的衣服。而且换了应季节的衣服之后,不能再穿回原来的衣服。就如现在这样的天气,冬末春初,但一换上春装,天在冷,不能再拿出冬天的棉衣来穿。要是夏末秋初,就算天再热,也不能再穿夏装,否则就是抗旨不遵。而且更搞的是《大清会典》竟然还有明确规定换装的时间:“每岁春季换用凉朝帽及夹朝衣,秋季换用暖朝帽及缘皮朝衣,于三九月内,由部拟旨,预期请旨。”每年三月要换春装,九月要换冬装,只要诏书一下,天气再变化,也不允许换回去。否则这抗旨的罪名可不是闹着玩的。可是谁也不是傻子,热了还可以忍忍,冷了岂不是要冻死?而且北方的天气,早晚温差比较大,中午时候太阳灿烂,暖烘烘的,一早一晚,却凉飕飕的。于是清朝的衣服里就出现了一种奇特的服装。人们在春天的夹衣里塞一层薄薄的棉花,表面上看是春装,其实已经经过了实质的改造。夏装里也是如法炮制,在天气冷下来,但是皇帝还没下诏书换冬装的时候穿,实在是明智。这颇类似于古代的穷人,因为家里没钱,所以刚开春就把冬衣当了求生活,天一冷下来,没有办法只好在春装里随意套点棉花御寒。可怜的后妃格格,王公贵族,一个个弄得跟穷人似的。于是清代的服饰里就出现了这种怪异的隔季服饰,在夏季纱衣里絮棉花

妃嫔住所:

景仁宫,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长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仁宫。清代沿用明朝旧称,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五年(1835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先后修缮。 

宫为二进院,正门南向,名景仁门,门内有石影壁一座,传为元代遗物。前院正殿即景仁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檐角安放走兽5个,檐下施以单翘单昂五踩斗栱,饰龙凤和玺彩画。明间前后檐开门,次、梢间均为槛墙、槛窗,门窗双交四椀菱花槅扇式。明间室内悬乾隆御题“赞德宫闱”匾。天花图案为二龙戏珠,内檐为龙凤和玺彩画。室内方砖墁地,殿前有宽广月台。东西有配殿各3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以旋子彩画。配殿南北各有耳房。 

后院正殿5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施以斗栱,饰龙凤和玺彩画。两侧各建耳房。殿前有东西配殿各3间,亦为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旋子彩画。院西南角有井亭1座。此宫保持明初始建时的格局。 

景仁宫明代为嫔妃居所。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康熙帝生于此宫。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和硕裕亲王福全丧,康熙帝为悼念其兄,再次于此宫暂居。其后此宫一直作为后妃居所,乾隆帝生母孝圣宪皇后、咸丰帝婉贵妃、光绪帝珍妃均曾在此居住。

承乾宫,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永宁宫,崇祯五年(1632年)八月更名承乾宫。清沿明旧。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二年(1832年)略有修葺。现在未对游客开放,平日里总是大门紧闭,外人难睹真容。 

宫为两进院,正门南向,名承乾门。前院正殿即承乾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檐角安放走兽5个,檐下施以单翘单昂五踩斗栱,内外檐饰龙凤和玺彩画。明间开门,次、梢间槛墙、槛窗,双交四椀菱花槅扇门、窗。室内方砖墁地,天花彩绘双凤,正间内悬乾隆皇帝御题“德成柔顺”匾。殿前为宽敞的月台。东西有配殿各3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旋子彩画,崇祯七年(1634年)安匾于东西配殿曰贞顺斋、明德堂。 

后院正殿5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施以斗栱,饰龙凤和玺彩画。两侧建有耳房。东西有配殿各3间,均为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饰以旋子彩画。后院西南角有井亭一座。此宫保持明初始建时的格局。 

此宫在明代为贵妃所居。清代为后妃所居,清顺治帝皇贵妃董鄂氏,道光帝孝全成皇后、琳贵妃、佳贵人,咸丰帝云嫔、婉贵人都曾在此居住。

延禧宫,是东六宫中比较冷僻的宫院,受宠的妃嫔都不选择在这里居住。延禧宫东有苍震门,是宫中太监和匠役勤杂人员出入内廷的唯一门户,所以关防难以严密。 

500年间,这里频频发生火灾,延禧宫成了重建次数最多的一座宫院。宣统元年,继承了慈禧财产的隆裕太后斥资百万,要在这里修建一座水晶宫,派太监小德张主管。方案是在院中砌一个直径数丈的水池,在池中建起一座三层的圆形宫殿。以铜铁为梁柱,以玻璃为墙壁,地板也都以玻璃砖为之,屋顶上安放玻璃鱼缸数口。这样就完全可以抗拒火灾了。但是,工程只进行到一半,溥仪就退位了。

永和宫, 

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承乾宫之东、景阳宫之南。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永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今名。清沿明旧,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乾隆三十年(1765年)亦有修缮,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修。明代为妃嫔所居,清代为后妃所居。清康熙帝孝恭仁皇后久居此宫。其后,道光帝静贵妃,咸丰帝丽贵人、斑贵人、鑫常在等先后在此居住。光绪大婚后为瑾妃居所。 

宫为二进院,正门南向,名永和门,前院正殿即永和宫,面阔5间,前接抱厦3间,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檐角安走兽5个,檐下施以单翘单昂五跴斗栱,绘龙凤和玺彩画。明间开门,次、梢间皆为槛墙,上安支窗。正间室内悬乾隆御题“仪昭淑慎”匾,吊白樘箅子顶棚,方砖墁地。东西有配殿各3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旋子彩画。东西配殿的北侧皆为耳房,各3间。 

后院正殿曰同顺斋,面阔5间,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明间开门,双交四椀槅扇门4扇,中间两扇外置风门,次间、梢间槛墙,步步锦支窗,下为大玻璃方窗,两侧有耳房。东西有配殿各3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以旋子彩画。院西南角有井亭1座。此宫保持明初始建时的格局。

翊坤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时为妃嫔居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始称万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为翊坤宫。清代曾多次修缮,原为二进院,清晚期将翊坤宫后殿改成穿堂殿曰体和殿,东西耳房各改一间为通道,使翊坤宫与储秀宫相连,形成四进院的格局。 

正殿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后出廊。檐下施斗拱,梁枋饰以苏式彩画。门为万字锦底、五蝠捧寿裙板隔扇门,窗为步步锦支摘窗,饰万字团寿纹。明间正中设地平宝座、屏风、香几、宫扇,上悬慈禧御笔“有容德大”匾。东侧用花梨木透雕喜鹊登梅落地罩,西侧用花梨木透雕藤萝松缠枝落地罩,将正间与东、西次间隔开,东西次间与梢间用隔扇相隔。殿前设“光明盛昌”屏门,台基下陈设铜凤、铜鹤、铜炉各一对。溥仪逊帝时曾在正殿前廊下安设秋千,现秋千已拆,秋千架尚在。东西有配殿曰延洪殿、元和殿,均为3间黄琉璃瓦硬山顶建筑。

纯情的酒窝
稳重的香氛
2025-11-11 09:10:55
好。

1、作用方面。佩玛斯特深海鱼狗粮可使宠物的皮肤保持在、头发、关节、心脏和消化系统既健康又充满活力,还有助于视觉和大脑的发育。

2、成分方面。佩玛斯特深海鱼狗粮成分包括进口新鲜三文鱼,番茄红素,紫薯,蓝莓,绿茶多酚,纯天然南美洲阳光燕麦,高钙低脂加州新鲜金枪鱼。

平淡的纸鹤
默默的网络
2025-11-11 09:10:55

做法

1、茄子不去皮切成小丁,西红柿也切成丁。并准备好葱花和姜末;

2、准备好肉馅,我家肉馅分装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放在冰箱里冻着,吃的时候拿出来一块;

3、起锅做油,油热后放入大料葱花和姜末煸炒出香味后放入肉馅;

4、肉馅变色后放入茄子丁继续炒五分钟;

5、茄子稍微变软后放入西红柿丁继续翻炒,把西红柿炒得基本没型后加入酱油和料酒;

6、加入水煮开后大火炖十分钟,茄子炖懒后倒入水淀粉勾芡;出锅前倒入适量的盐,关火后淋一点香油即可;

7、面条煮熟后,用凉水过的透透的,浇上卤,上面再来点黄瓜丝和一小撮香菜。对了,吃的时候再来两瓣蒜。

很高兴为您解答,我是爱 美食 的小霞,下面讲的是我们家最爱吃的茄丁打卤面,希望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1.准备好面条 茄子和肉馅。

2.把茄子洗净,切成小丁。

3.黄瓜洗净,切成条备用。

4.锅中注油,烧热爆香葱姜。

5.下入肉馅翻炒至变色后烹饪料酒。

6.下入茄子丁煸炒均匀。

7.加入盐继续煸炒至茄子丁软榻。

8.加入酱油 糖翻炒均匀。

9.再加入一勺豆瓣酱煸炒均匀,点上一点水烧开。

10.勾入薄芡,成糊状即可。

11.另起锅,注入水,烧开,下入面条煮熟。

12.把面条捞在碗中,浇上茄子菜卤,配上黄瓜条即可。

很多人以为勾芡只用到炒菜或者是煮汤,还有平时熬的甜汤里面,但其实在煮面条的时候勾芡也是非常的重要,比如说炸酱面还有打卤面,那么打卤面的勾芡要注意什么呢?就是要注意勾芡酱汁与肉酱汁的相结合,勾芡酱汁要远少于肉酱汁。

希望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茄子打卤面】

【食材】:金龙鱼花生油+发酵空心挂面150克,茄子2个,五花肉150克,小米椒4个,青椒2个,大蒜3瓣,料酒1小勺,老抽少许,葱花少许,盐适量,生抽1大勺,蚝油1勺,红薯淀粉1小勺,

1,首先准备好需要的食材,我这次用的金龙鱼油+活性发酵空心挂面,口感劲道爽滑,酵香味浓,有营养好消化。

2,接着将五花肉洗净切小丁,然后加入少许盐,1小勺料酒,少许老抽,1小勺红薯淀粉,用筷子搅匀后加入少许食用油腌制片刻。

3,然后将小米椒、青椒去蒂洗净后切小圈,大蒜拍扁去皮后剁碎,装入盘子里备用。

4,再把茄子切成丁,茄子不用去皮,放入清水里浸泡片刻,这样操作茄子不易变色。

5,茄子浸泡好以后抓干水分,锅烧热后放入茄子,大火翻炒,茄子炒软后盛入盘子里备用。用这种方法炒制茄子比用油炸香茄子的做法强多了,用油少更 健康 ,而且不油腻。

6,接着锅里放少许油,油热后倒入青红椒大火炒至断生,盛入碗里备用。这样操作辣椒的色泽更美观,想偷懒出锅的时候再加入辣椒也行。

7,锅里再加入适量食用油,油温6成热时放入肉丁,大火爆香后加入蒜末,煸炒出香味。

8,然后加入提前炒软的茄子,大火翻炒均匀。

9,这时加入少许盐、1大勺生抽,1勺蚝油翻炒均匀,再加入适量清水焖煮片刻。

10,煮至茄子软烂,然后加入提前炒好的青红椒翻炒均匀,最后加入少许鸡精提鲜,撒上少许葱花即可出锅装盘。不喜欢鸡精可以用少许白糖提鲜。

11,开始煮面条,锅里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放入金龙鱼优+发酵空心挂面,用筷子搅散。

12,煮至8分熟时捞出面条,过一遍凉开水,然后沥干水后加入少许食用油拌匀,这样可以防止面条黏在一起。

13,将煮好的面条放入碗里,表面铺上炒好的茄子肉丁,用筷子拌匀就可以开吃了。

1,拌好的面条最好及时吃完,放久了口感就不好了。

2,不喜欢五花肉的,可以用瘦肉来代替。

3,煮的时候多加一些水,多点汤汁拌面条口感更好哦。

这样一款简单易学、好吃不腻、营养美味的茄子打卤面的做法你学会了吗?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茄子打卤面怎么做的?首先准备好茄子和五花肉和面条和大豆酱和水和油。接下来就是具体的做法,首先把茄子切成小丁,把五花肉切成小丁,然后准备好豆酱。热锅后加油翻炒肉丁还有茄子丁添加适量的水煮开再加入黄豆酱,搅拌均匀煮开即可。在用水煮面条,把面条煮沸,然后把煮好了面条用凉水冷却,然后再把做好的酱倒在面条上,搅拌即可食用。

茄子打卤做法挺多的,有肉的素的 还有加西红柿的不加的 切丁的切丝的

我家一般是肉丁茄子卤不加西红柿,七肥三瘦猪肉切蚕豆大小的丁

圆茄子带皮切比黄豆略大的丁,葱花姜末蒜泥准备好

油热了煸肉丁,一定要煸出肥油才香,然后下一半葱花和全部姜末

稍微洒一点料酒下茄子,加盐把茄子炒塌糊加酱油调色加糖提味

出锅前把剩下的葱花和蒜泥放进去断生后勾薄芡,各家做法不一样,希望帮到你

你好,我是芬姐私厨的芬姐,很高兴可以回答你这个问题,茄子打卤面怎么做?在做面食方面,相信北方人确实会比南方人更有心得一些,在如何改进和面食能搭配的材料上也是做着各种尝试。而茄子打卤面就是其中一位新宠,接下来芬姐就介绍一下家庭版的茄子打卤面制作方式吧,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把长茄子切成粗条,(个人不喜欢网传的那种切丁茄子版本,主要是筷子不好夹起来,吃着累)。热锅凉油放入肉末煸炒,炒香后放入少许蒜末,再加入茄子,继续翻炒。茄子很吸油,如果锅里太干,可以适当加点油下锅。煸炒过程中加入生抽,少许老抽,蚝油,十三香,白糖,黄豆酱等佐料。

等茄子炒软变色后,加入与茄子齐平的热水,盖上盖子,炖煮5分钟左右,再加第二次蒜末,炒匀。倒入水淀粉勾个薄芡。煮到汤汁浓稠就可以关火了。

然后把煮好的面条捞出。把卤茄子料倒在面上,搅拌一下,就可以开吃了。

这道菜总体来说,做起来并不复杂,但还是要总结几个注意事项,细心的人可能发现了,这道菜并没有放盐,主要是已经放了黄豆酱和酱油了,所以卤汁调好后你可以先尝一下,如果觉得味道不够,可以加少许盐。第二就是茄子特别吸油,如果在操作过程发现有干锅的情况,可以适当的加一些油,防止糊锅。第三,做菜讲究色香味,最后出锅的时候加些颜色可以提升整道菜的视觉享受,你可以选择葱花,香菜,或者青红辣椒圈都可以。

好了,以上就是芬姐对你问题的答复,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我也会时常发布一些 美食 制作视频,关于 美食 ,欢迎大家交流。

自做几次,便知。泡黄花木耳蘑菇的水,勿倒。沉淀后打卤用。茄子用盐杀下,挤净水下锅,省油味好。其它?不说了。

茄子切成丁!五花肉切成丁!大料5拌!锅烧热放油放入肉丁炒香!放葱姜蒜!在放茄子丁!爆炒放酱油鸡粉盐!在用生粉打浅出锅后放香油和小葱花!面条煮好放碗里浇上茄子卤!就可以吃了啊!

你好,我是 美食 爱好者康爸,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我们家经常做的下饭菜。

首先把茄子去皮切丁,然后呢,再把杏鲍菇也洗净切丁。

再者,来上四五颗大蒜,切碎。大葱切葱花。

再来上200克瘦肉切丁。

起锅烧油,油热下葱花蒜末爆香,然后下入肉丁,炒制肉丁变色加入适量的生抽,蚝油继续翻炒,翻炒30秒加入水盖上锅盖焖一小会儿,开锅收汁就可以关火出锅了。

这个下饭菜不仅可以拌饭还可以拌面。保证好吃,你们可以做起来试试。

1.准备茄子2根、葱末1克、姜末1克、香菜末1克备用。2.半碗面粉备用。3.茄子切成薄片。4.放于大碗中并洒上葱、姜末,1/2小勺花椒粉和1小勺精盐。5.用手抓匀至有少量液体释出。6.半碗面粉并搅拌均匀。7.油锅倒入茄子并尽量摊平。8.煎至两面金黄便可以。9.添两碗清水。10.水烧开洒上1克香菜末便可以出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