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在瓷片上画画应该用什么颜料才擦不掉
在瓷片上怎样都会被擦掉的,陶胚时画好再烧制好的陶器才不会被擦掉。或者是刻瓷上色也不会掉色(刻瓷就是在烧制好的瓷器上先画底稿,然后用刻瓷刀和小锤子把画刻到瓷器上,刻瓷有多种刀法,表现力丰富,刻完后用油画色上色,色彩会渗入瓷器里,永不掉色。)
“碎瓷风格”是画家韩北石先生所创作的一种当代水墨绘画作品的简称。画家曾受到彩色碎瓷片镶嵌画的启发,并运用扎实的中国水墨技巧,同时结合西方装饰构成技法而创作的别具特色、雅俗共赏、中西交融的当代墨彩作品。
补充阅读:http://blog.sina.com.cn/u/1224128552
天下父母心,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身为父母,我们想把所有美好的都捧到孩子跟前,我们想告诉孩子,世界很大,风景很美;我们想告诉孩子,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困难有时候我们要咬牙坚持;我们想告诉孩子,人世间总有很多真情,有家人的,有朋友之间的,希望他能珍惜。
我们多想把自己这么多年的人生经验一点点地告诉孩子啊,可是,一味的说教并不能换来孩子的理解,甚至,还会引来孩子的抗拒。
幸好,我们有《俏鼠记者》第七辑! 这是一套集冒险故事和科普知识为一体的读本,既能作为低幼儿童的亲子读本,也可以让初步识字的小学生作为课外读物。我家孩子今年读小学二年级,阅读起来没有压力,还喜欢读本中的花式字体,非常享受阅读的体验。
《俏鼠记者》作者是风靡全球的《老鼠记者》原班人马,前6辑已经被翻译成21种文字,全球销量破亿。经过编辑们的精心修订,第七辑于今年4月强势来袭。
1. 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个环游世界的梦想,《俏鼠记者》是一本有趣的地理百科全书
每个孩子的心中,或者说每一个成年人,都有环游世界的梦想。世界那么大,我们都想去看看。
《俏鼠记者》一共有五本书,每一本书都会讲述一个地方的地理知识、风景名胜和当地的文化特色、美食小吃。
在介绍一个地方时,会先展示地图,让读者知道这个地方所处的位置。然后,我们可以跟随“菲”姐妹的步伐走进当地,领略当地的风景名胜,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比如在《寻梦里斯本》这本书中,里斯本这座城市是位于七座山丘上,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惊喜。我们可以乘坐圣胡斯塔升降机,来到山丘上,从高处欣赏大海,心旷神怡。看着脚下的美丽城市,我们心里难过的事情会一扫而空。
当然,里斯本那些漂亮的瓷片画让我们惊艳。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的传统文化,里斯本的瓷片画就是特色,书中特蕾莎的爷爷奶奶年轻时用瓷片画装饰的椅子,一直久久地留在我的脑海中。
在另外的书籍中,我们还可以读到维也纳的甜品店、马来西亚的热带雨林、多伦多神奇的建筑,还可以读到茜茜公主的故事、马来西亚中有趣的纱笼……多有意思!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文化,还有一些美妙的传说,这就是旅行的意义。
孩子们阅读完这套书后,一定对世界的美妙瑰丽有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小小的心中一定有远方,有世界,我们希望他们拥有的远大志向就在悄然中形成。
2. 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渴望友谊,渴望陪伴,《俏鼠记者》是一本讲述友谊的书
每一个孩子都是孤单的天使,在他们的心中,不仅仅需要父母亲人的陪伴,也需要朋友。
在《俏鼠记者》中,五个性格各异、国籍不同的姐妹相聚在鼠津大学读书,结识了俏鼠记者菲,于是姐妹团就此成立,还取了一个可爱的名字“菲姐妹”!她们之间默契十足,生活过得非常有趣。
她们可以去澳大利亚的国家公园、巴黎歌剧院、维也纳的多瑙河,甚至是鼠津大学的密室中,她们演绎了很多有趣的故事。难能可贵的是,她们不会只在这个小圈子中互相陪伴,她们还有来自全球的朋友,每一个朋友遇到困难,她们都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获得珍贵的友谊。
在《丛林奇幻夜》中,菲姐妹在攀爬险峻的金山时,还帮助了没有徒步旅行经验的小伙伴;在《寻梦里斯本》中,菲姐妹的朋友特蕾莎家里的工作室总是出现问题,菲姐妹不辞辛苦地来到葡萄牙,帮助特蕾莎家发现问题的根源,渡过难关。菲姐妹的成员之一,科莱特说:“当朋友需要帮助时,就算她在葡萄牙,我们也要飞奔到她的身边!”
没错,友谊的准则是,只要朋友需要,我们应该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帮助他。
孩子们阅读完这套书后,会对友谊有了基本的定义,会知道怎样识别朋友、怎样对待朋友,我们的孩子将凭借在这本书中学到的知识交到很多真心的朋友,在人生这条路上携手并进。
3. 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住着一个侦探,《俏鼠记者》是一本讲述侦探思维的书
每个孩子都很崇拜大侦探,所以福尔摩斯风靡了几个世纪。
在《俏鼠记者》中,每一本书都会有一个类似侦探的故事。一开始,是会出现各种问题或者各种意外状况,然后会在每一小节结束时总结出各种蛛丝马迹,引导读者进行思考;最后是菲姐妹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理性地进行分析,抽丝拨茧,发现事情的真相。最后姐妹们一起努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在《甜蜜的维也纳》中,烘焙大赛近在眼前,莱妮爸爸取胜的法宝——秘密菜谱不见了。菲姐妹认真地分析了各种不对劲,齐心协力找出了窃贼,神秘甜品终于得以面世。
《丛林奇幻夜》就更加惊险刺激了,热带雨林之旅险象环生,导游总是接一些奇怪的电话而忽略游客,更让人担忧的是,导游和一位小伙伴同时不见了。菲姐妹勇敢地寻找小伙伴,最后成功地发现了导游的企图,解开了谜团。
在《大西洋寻鲸》中,菲姐妹乘风破浪,找到了失踪的鲸鱼玛雅的宝宝,守护了生态平衡;《尼亚加拉任务》中,菲姐妹勇敢正视问题,仔细分析,追根溯源,最后找到了隐瞒的真相;《寻梦里斯本》也一样,菲姐妹凭借朋友特蕾莎家出现的各种意外事件,始终保持清醒,最后找到了背叛者。
每一本书,都有一个侦探故事,引导读者保持清醒的头脑,注重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人说,学历是金牌,人脉关系是王牌,思维能力却是王炸!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希望每一个故事都能让小朋友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
《俏鼠日记》还有很多优点,比如它独特的排版方式,会提高小朋友阅读的兴趣,关注关键字,拓宽阅读面;比如,它在每一本书后面都有各种小游戏,介绍各地特色美食的做法,会提高小朋友的动手能力。
另外,从一个成年人的角度来讲,读这套《俏鼠日记》也不觉得乏味和幼稚,反而感觉很轻松,也很有意思。
还等什么啊,今年儿童节的礼物就选《俏鼠日记》啦!相信您会看见小朋友惊喜的表情哟!万家灯火,家人闲坐,共读《俏鼠日记》,很是温馨!
耀州窑所烧制的产品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往往能突破材质局限,随机应变临时发挥,创作出好些衍生品,在生产生活中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瓷器品种涉及民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除盆、罐、缸、壶、碗、盘、盏、碟、灯、杯,各类家居陈设器,礼仪祭祀器外,还有瓷臼、瓷棰、瓷碾槽、瓷井圈、瓷柱础、瓷门墩、画轴头,衣钩,拉手,鸟食罐,猪食槽等杂件。
瓷乡瓷韵如烟海,积淀丰厚史悠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一个地方上的孩子,童年都有其有别于它乡的游戏内容。因其生长地域环境的不同,使得娃娃们也多是靠山者玩山,近水者玩水,而生长于瓷镇的孩子们只能玩泥巴、玩瓷片了,因为陈炉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瓷镇的娃娃们在其快乐的童年生活中,依靠古镇千百年来瓷器烧造的丰厚遗存,依靠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泥巴、瓷坯、瓷片,以及一些特制的小孩玩具消遣嬉戏。
进入七十年代后期,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供儿童玩乐的项目日益丰富,家长也稍有能力给娃娃们买一点玩具了,之后又因国家提倡生育计划,娃娃数量减少等因素,使早些年流行于古镇,娃娃们乐此不疲的各种游戏项目,也与当今儿童渐行渐远,以至消失殆尽,谨书此文以寄幽思之情。
一、摔宝窝
摔宝窝也叫摔泥炮,五、六十年代古镇几乎家家户户都是人丁兴旺,一个家庭少说也有四、五个孩子,整个镇子千百户人家,娃娃的数量可想而知,又由于当时人们普遍都不富裕,大人辛勤劳动能顾住一家老小的吃穿用已是不易了,根本淡不上给娃们买玩具。但天性调皮活泼,贪玩好动的少年儿童,在泥巴、瓷坯、瓷片随处可见可得的大环境中,自能开发出各种乐趣和玩法。在众多游戏项目中,最简捷方便的玩法便是摔宝窝了。玩时,娃娃们溜进制瓷作坊,从泥场挖点练制好的泥巴,男女娃娃聚在一起,每人先用馒头大的一块泥巴,用手捏成一个大泥窝,底部尽可能薄一些,然后对着泥窝吹口气,抡起胳膊把泥窝口朝下,用力摔在地面,只听叭的一声,泥窝底部因空气的挤压,蹦出一个大孔,这种游戏叫摔宝窝。等几个娃把各自的宝窝都摔烂了。大伙便一起查看检验,看谁的宝窝蹦出的泥孔大,选出最大的宝窝后,其他的娃就要从自己挖来的泥巴中,取一部分揉成和那个泥孔大小一样的泥球赔给胜者。如此反复捏了摔,摔了补,到最后看那个小伙伴赢的泥巴多。虽然泥巴有的是,又无啥成本,但事关胜败,娃娃们也是争强好胜性格,都是愿赢不服输,故也玩的很是认真,往往为赔泥的大小而计较不休。有时候挖来的泥巴不是太多,而参与玩耍的儿童又多,便改变赔偿办法,即用和胜者宝窝泥孔大小的泥片来给胜者补孔。
二、捏泥巴
捏泥巴也是男女娃娃都喜欢的游戏,娃娃们挖来泥巴,随心所欲想啥捏啥,根据自己的意愿,捏出自己想做的东西,花草动物,桌椅床凳,食品人像,锅碗瓢盆等。有些心灵手巧的娃娃会用泥巴捏制口哨,晒干后,央求在窑场干活的大人给入窑烧成。口哨多以动物为原形,有狗羊牛鸡猴猪鸟等造型。多笨拙质朴,基本上不太注重外形,只求哨音响亮,吹瓷口哨也是孩子们相互联络的信号,召集其他娃娃时,不用上门去叫,只要在他家附近吹口哨就行。
三、摆演演
摆演演,陈炉人把小孩玩过家家称作摆演演。可能是和小孩多以废瓷盘瓷碗瓷碟为道具,以罗列摆放为兴趣的原因吧。男女娃娃们一同玩耍,取大一点的废瓷盘瓷碗当做锅当做案,小一点的废瓷器当做是吃喝用具,采些花草树叶当做食材,模仿大人做饭过日子。这种游戏很有意思,小伙伴们以顶缸捶或石头剪刀布游戏决出胜负,胜者便是家长,有权支排其他小伙伴在摆演演时的角色和任务,即谁烧火,谁做饭,谁取水,谁采摘,谁洗涮等。在玩的过程中,常会有一些童谣融入其中。如:一溜溜摆豆豆,八个娃娃叫舅舅。格格能开黄花,前边走来你大妈,浑身上下都罢了,就是屁股太大了。罗罗面面,杀公鸡擀细面,你一碗我一碗,给你叔叔剩一碗。小媳妇尖尖脚,半夜起来压饸饹,细又长吃起婵,先给爷爷捞一碗,吃完饭又扫院,看这媳妇倩不倩。毛儿毛儿上天去,给你爷爷装烟去,毛儿毛儿你回去,给你爷爷端茶去。红萝卜蹲,白萝卜蹲,红萝卜蹲了白萝卜蹲。罗罗面面,油糕串串,猪肉扇扇,蜜糖罐罐。娃娃勤爱死人,娃娃懒掉到河里没人管。摆演演是一项能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发展的综合娱乐,动手动脑玩游戏,快活自在娃娃迷。
四、发悠
发悠是以烂瓷瓦片为道具的一种投远游戏,发悠类似于住在河边的娃娃们玩的打水漂。只是因为陈炉到处是窑场,废瓷瓦片随处可见,娃娃们便以此为乐,开发出各种玩法。参与玩耍的小伙伴们,每人拾几块瓷瓦片,站在地面画出的一条发悠线上,把手中的瓷片用力扔出,一次一片,比赛谁扔的远,陈炉人把这叫发悠。有时小伙伴也会选择远处某棵树或某家人墙上的一个小砖洞,作为发悠目标,比赛看谁能打中树杆或者扔进洞,凡此种种娱乐花样,都是娃娃们自己定制游戏规则,无需任何投资。一辈又一辈古镇少年儿童在这简单至极的游戏中,产生的快乐和满足也是不可限量的,远去的岁月中,一代一代陈炉古镇的孩子们就这么一天天成长。
五、打佬
打佬是一种男孩子玩的投掷游戏。那时的孩子们都能自己动手,用废瓷器打制玩具,选厚一点的盆底或者瓮底残片,用砖块敲击边缘,使其成为和巴掌大小的圆饼状,孩子们把这瓷圆饼称做佬。一般是两个娃玩,由顶缸捶决出胜负,胜者把自己的佬用力扔出,越远越好,负者用自己的佬瞄准胜者扔出的佬投掷击打,打中者为胜。若没打中,胜者可拣起自己的佬击打负者落地的佬,由于是瞄准投掷,虽未打中他人的佬,却也距离接近了,故往往很容易被后者打中,如这次又没击中,反击者则会轻而易举打中他人的佬,击中者为胜,又扔出自己的佬,让对方去打,如此反复。
六、打官
打官可称其为打佬的升级版本,多个娃娃可以同时进行,寻一块空地或谁家窑背,大伙齐动手找来三块大一些的盆底或瓮底残片,按前中后顺序竖立,间距是一步远,用小瓷片或砖来支撑稳固,便是靶子了。然后从前一个靶子算起,后退二十步,在地上画一条线,几个孩子以顶缸捶的方法,决出投扔顺序后,便依次序用自己的佬作武器,站在线外击打前方竖立的瓷靶,击中前靶算一分,中靶二分,后靶三分,得分多者为胜,打官者可根据自己的手劲和瞄准程度任意选择瓷靶。得胜者可用右手中指弹输者脑门一次,弹脑门陈炉娃称做弹卯疙瘩,要不就是用食指外关节刮输者鼻梁子。一轮完后,重新竖立靶子,开始下一轮比赛,以次类推,直玩至尽兴。这种就地取材随手自制玩的游戏很是方便,且大多是玩完便丢,第二天玩时再找来或者重新做,所以古镇孩子们动手制作玩具的能力都比较强。以瓷片做玩具,又是投掷类游戏,故磕磕碰碰,伤手伤脚的事经常发生,但那时没谁把这当回事,小伤口流点血不算啥,同伴们会随手抓取一些细尘土按在伤口上止血止痛,一边按一边说“面面土贴膏药,不到三天就好了”,说也奇怪,那时真的很少有什么伤口感染,孩子们也很少忌讳什么,血一止住,便又投入玩耍,三几天后,伤口便愈合了。
七、抓子
抓子多为女孩子们玩,男娃玩的较少。孩子们拣拾一些黑釉瓷或白釉瓷碎片,厚度近一公分,用砖块敲击成二分硬币大小的圆片,这如棋子状的瓷片便称为子,分五子、七子、八子等玩法。以抓五子为例,每人手执五个子,两个娃玩,谁先抓谁后抓,也是以石头剪刀布或顶缸捶的胜负而定。玩时,两个娃娃面对面,席地而坐,手抓五子,手心向上抛起,从空中只接其中一个子在手,其余任其自然落地,复又抛起手中的子于空中,然后快速拾起地上的一个子,且必须在抛于空中的子落下之前用手接住。若没拾起地面的子或是抛在空中的子没接住落了地,便告失败,一般抓子都是三局两胜制,胜者可用食指外关节刮输者鼻梁子,以显得胜之优越。这种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的游戏,最为女娃们喜欢,那时候的学生娃们常在课余时间,随便找个空地,就地一坐,便玩的不亦乐乎,全不怕土不怕脏。七子、八子的玩法和抓五子相似,只是增加了拾取的难度而已,即根据地上落子间距的分布情况,第一次抛子拾起一个,第二次抛子拾起两个,第三次全部拾完,任何一次拾不起来或是没接住空中落下的子即告失败,另一个娃再抓,反复不停,直玩到尽兴。
八、打钉子
打钉子,玩具以孩子们自制的佬和废铁钉为主,玩法和打官有点相似。几个娃娃,每人准备一些铁钉,随便找一个场地,放置一块砖,然后每人放一枚钉子在砖上面,做为标靶。再从砖开始向后退二十步,在地上画一条线。同样以顶缸捶或石头剪刀布的方式,决出投掷次序,投掷者站在线后用手中的佬瞄准标靶,用力抛击,目的是打中砖块震下或直接铲下砖上的钉子,落下的钉子便为击中者所赢。第二个娃再以同样的方法击打,直至砖上的钉子掉完为止,又开始下一轮比赛。若真有手劲大运气好的娃,一次抛击将砖上的钉子全部打落地,大伙便重新放钉子,重新开始。现在想起也是可笑,那时的孩子们为了自己的钉子不被别人轻易赢去,有聪明的娃便把直钉子砸弯,引得大伙竞相效仿。赢了的娃娃得了好多弯弯铁钉,很是自豪骄傲,如得胜的将军一样,输了的便只能到处去找寻铁钉,准备资本以利再战。孩子们最喜欢到饲养室外给牲口钉铁掌的大木架下去找寻钉子,那时作坊泥料、燃料、生产生活用水、瓷器的转运等都是牲口驮运或马车拉送,故牲口颇多,经常会给牲口换钉新的铁掌,每次都会有拔下的废铁钉。那年月孩子们没有零食,常常装一衣兜没用的烂铁钉和瓷佬,这些游戏不仅练了孩子们的手劲眼力和动作协调性,也使他们在遍布古镇的废瓷碎片中,自得其乐。家长们多忙于生计,很少干预孩子们玩乐,任其胡成。
九、拉碌碡
这是爷爷、爸爸们给自家宝贝蛋蛋特意烧制的一种瓷质碌碡,形状和麦场上的大石碌碡一样,只是体量极小而已,一般直径十余公分,长度稍大于直径,两端正中心掏个小窝,便于固定碌碡架,用粗铁丝做架子,再系一节细绳,让娃娃拉着滚动满院跑,以激发娃娃走路跑步的兴趣。这种小碌碡多是一些家庭男娃少,大人十分溺爱孩子,才会给做的一种玩具,在大多数孩子眼中,算得上是那个年月的一件奢侈品了。
十、狼吃娃
以废瓷片为道具的益智类游戏,和跳棋有些近似。在地上用瓷片横竖各画五条线,共二十五个交接点,捡十五块小瓷片做娃,捡三块大瓷片做狼。两个小孩以顶缸捶胜负,决定谁当狼谁当娃,娃站三行,每个交接点上站一个,狠占最边一行,两头各立一个,中间立一个,空出的交接点为共同活动区域。狼先走第一步,有道是狼动弹娃叫唤,狼走一步,娃走一步,只要娃在狼前且娃身后交接点空出,狼便跳到空点上,将这个娃吃掉。若有一个娃落了单,而两头狼都有机会吃娃,则娃娃反而无事,有双狼不吃娃的规则。总之是狼和娃在画定的棋盘上周旋,斗智斗勇,看最后是狠把娃吃掉,还是众多娃娃把狼围困,狼被娃围困不得动弹便是娃胜,反之娃被狼吃的七零八落则狼胜,胜利的一方弹输者卯疙瘩,重新开始下一局比赛。
十一、老婆挡路
老婆挡路,两个娃玩,每人各拣两块相同颜色的瓷片,即这个娃的瓷片是白色的,那个娃的瓷片是黑色的,随便在地上画一个大大的〈区〉字形框架,一共五个交接点,两娃对面而坐,把瓷片放在各自面前的两个接点上摆好,顶缸捶胜者先走第一步,把自己的瓷片放到中间的点上,且不可一步把路挡死,只准走封口一边的瓷片,对方即可把自己的瓷片走到对方空出的点上,如此反复,直至同颜色瓷片的一方把活路挡死,另一个颜色的瓷片不能走动为输。采取三局两胜制,赢的一方弹输者卯疙瘩或是刮鼻梁子,以显胜者荣耀。
十二、倒窑
倒窑是以废瓷片为道具的益智类小游戏,两个娃娃每人准备25块大小相对一致的碎瓷片,面对面席地而坐,在地上用瓷片画出两行五竖的一个长方形方格,一人五个空格,每人每个格子里放置5块小瓷片,由顶缸捶胜者先走。胜者可随意抓取自己面前方格中的5块小瓷片,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在每个方格中投放1块瓷片,放完再抓下一格中的所有瓷片投放,直到出现空格,即可赢得空格后一格中的所有瓷片,赢得的瓷片不再投放。第二人再依此法抓取瓷片放置,最为有效且赢的最多的是空格后,一格中有瓷片,后又空出一格,这样便可以连赢两格,叫做吃把捎尾。如此一路反复,直到格子里瓷片因数量减少不能玩为止,最后看谁赢的瓷片多,最大赢家弹输者卯疙瘩或刮鼻子,然后重新开盘玩下一局。
十三、背豆腐钱
所谓豆腐钱是一种形状似豆腐片的支烧垫片,常用来垫烧一些极小瓷器的正方形垫片,边长两公分左右,小窑货用来垫烧酒盅、水盂、烟葫芦等,因是一次性使用,故每次烧窑都会废弃很多。这种垫片规格通一,很受孩子们喜爱,他们常以此为玩具,用来背豆腐钱或是倒窑。玩法是把十余个垫片放在手心抛到空中,然后用手背去接,能接多少算多少,紧接着再次抛到空中,这次用手掌从空中抓取,两次累计,抓住多者为胜。此游戏用来训练孩子手眼的协调性和在空中抓取瓷片的准确性。三局两胜或一局定输赢,胜者弹输家卯疙瘩或刮鼻梁子。
十四、举重
旧时古镇的娃娃们,会随时随地生出种种玩耍的念头和玩法,有大一点的孩子会选择顶拐、骑马蹬仗、跳高、跳远、翻跟头等徒手游戏。还有一种深受孩子们喜欢的举重,一群孩子比赛谁力气大,他们以砖块或瓷锁为重物,大伙轮流举,看谁举的时间长,举的砖块大。常规短砖重十五斤,长砖重二十余斤,瓷锁是用泥巴烧制的,分三十斤、四十斤、五十斤几种规格,是以前瓷镇青少年强身健体的必备物品,可惜后来逐渐减少已至灭失,现在已很少见到了。笔者藏有一个重三十斤,底部32X17公分,高18公分的瓷锁,可以说是弥足珍贵。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娱乐形式已是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基本上初中生的玩乐已多靠智能手机了,小娃娃们也受家长和社会群体的手机依赖症所影响,一个个玩起手机来,比我们六零后还溜。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游戏,不是我不懂,是这社会变化太快。追忆童年,瓷镇那些小游戏终将沉入历史长河中,成为历史。
有位男孩,一直很喜欢画画,但因为年纪的关系,不知道这个世界很大,总是沉醉于自己喜欢画的国画山水图,也很喜欢写一些诗词,毛笔字也还不错,然后他觉得,我一定要在这个领域里创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教他的国画老师跟他说:“这么好的一个种子,如果不进入浙江美术学院国画山水这个专业以后就浪费了!”考试终于来了,专业试他已经过关了,剩下的就是文化复习了。他文化成绩一般,但数学和英语成绩不好。这个时候和这个年纪比较容易进入迷惘,人生的转折点嘛,结果时间总是很快的就过去了,由于压力以及迷惘的心,男孩文化成绩没能过关,落榜了,后来老师跟他说,复读吧,朋友也这么说,复读吧···后来男孩没有选择复读,而是进入了一所普通的大学,半途,他发现这不是他想要追求的生活,他退学了。他放弃了绘画,做起自由撰稿人,就是写网络小说的人。无果,出于家庭条件压力,他不得不开始工作谋生,小说没能养活自己。
他做了很多工作,帮老师做代课,给人画瓷片画,做过商场里的POP字体设计,再后来进过蛋糕店做学徒,甚至还进过工厂给人做临时工,装货柜车的货,夏天又很热,在货柜里装货是很难承受的事情,到了这个时候,他还没有明白,这到底是为什么。这样的路是谁导致的?如果当初不从大学退学出来,也许还能追求自己的梦想,继续画着自己喜欢的画!
全国很多地方都跑过了,也经历了不少事情,年纪已经到了2字开头,偶然的一次机会,让他从新找回自己的方向,继续开始画画,不同的是用电脑绘画!(电脑画插图,游戏设计等行业)他的心里由焦虑不安慢慢开始平静下来,这一次他觉得绝不能放弃自己的梦想。他努力,上进,求知欲望大过一切,本身很爱幻想和玩游戏,所以他选中了游戏方向走,那是很酷的事情他觉得,总算他谋到了一份相关的游戏设计工作,一步步下来,开始探索并从新审视这个世界。然后思考光对这个世界的影响,颜色的色谱原理,故事的时代背景,人文气息,开始对人生有了一个反省的心态,而不再迷惘,开始对宗教,对事物,对思维的方式感兴趣,还有人类为什么思考事物就是这样来思考的,思考的原理是什么等等,不管是画画还是生活,每天都有新的发现,原来这个世界是如此的美好!~~他开始突然觉得,人生就是这样的经历,认知是一个过程,只有自己与自己过不去,把以前学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全都忘记了么?世界很多知识,如果自己想追求哪个方面的就全力以赴,这样总会有所得的!
首先你这么问就是对自己的不自信,不自信结果很糟糕的,目前你需要的是给予你全部的注意力在学习上,把学习当成一种求知欲望,有困难的问题就找解决方法,知道自身的不足是好事情!那说明你还是有这方面的意识,想学好习是得找方法,你说你非国美不上,这个无意识的就给了你负担,有负担就不能全力以赴!我建议你放松自己的心态,因为人生不是单项选择题,世界还有很多美好的事情等你去发现的!
你说英语差,那是因为你没当成一种爱好来学习,这其实是我自己的故事,你之所以会迷惘,是因为你这个年纪很难体会生命这个过程!没有放开心态去对待知识带给你的乐趣,如果将他当成一道很难解的题,然后你对这道题非常感兴趣,那么总有一天你能解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