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仿古砖 > 正文

西安大雁塔建筑风格、特点。

壮观的茉莉
复杂的银耳汤
2023-01-25 23:44:54

西安大雁塔建筑风格、特点。

最佳答案
单身的狗
传统的犀牛
2025-11-12 03:13:02

建筑风格: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

特点:大雁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全塔通高64.7米,塔基高4.2米,南北长约48.7米,东西长约45.7米;塔身底层边长25.5米,呈方锥形;塔刹高4.87米。1、2两层有9间,3、4两层有7间,5、6、7、8层有五间,每层四面均有劵门。

扩展资料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大雁塔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雁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雁塔

最新回答
鲤鱼大白
怕孤独的小笼包
2025-11-12 03:13:02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取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高180尺的五层砖塔,后在武则天长安年间改建为七层。

大雁塔塔通高64.5米,塔体为方形锥体,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将长安风貌尽收眼底。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画面布局严谨,线条遒劲流畅,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资料。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字体清秀潇洒。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另一说,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西院浮屠(塔的意思)。

大雁塔初建时五层,表面砖砌,土心,后来塌毁,重建时为十层,公元704年唐武则天改建成为楼阁式的青砖塔,打破了唐朝佛塔均为单数层的惯例增高至10层。公元931年,五代时后唐王朝对大雁塔进行改建,大雁塔被降至七层,平面呈正方形,由塔基和塔身两个部分组成。公元1604年,明万历23年在维持了唐代塔体的基本造型上,在外表完整的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层。塔基边长48米,高4.2米,其上是塔身,边长25米,高59.9米,塔基和塔身通高64.1米。塔身各层壁面都用砖砌扁柱和阑额,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并在每层四面的正中开辟砖券的大门。塔内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层均有楼板,设置扶梯,可盘旋而上至塔顶。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至今,大雁塔仍是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闻名中外的胜迹。国务院于1961年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雁塔,全称“慈恩寺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楼阁式砖塔采用磨砖对缝,砖墙上显示出棱柱,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艺术风格。

据史书记载,慈恩寺是唐高宗李治为其母文德皇后祈求阴福所造,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附近环绕曲江池、杏圆和乐游原,风景秀丽迷人。大雁塔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法师自印度归来,带回大量梵文经典和佛像舍利,为了供奉和储藏这些宝物,而亲自设计并指导施工的。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曾排除九九八十一难前往西天取经。唐高宗和唐太宗曾亲自撰写《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述三藏圣教序记碑》。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米,塔身呈方形角锥体,坐落在底面积42.5×48.5米,高4.2米的方形砖台上,青砖砌成的塔身磨砖对缝,结构严整,外部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大小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螺旋木梯可盘登而上。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整个建筑气魄宏大,格调庄严古朴,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是唐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唐代许多著名诗人登临大雁塔都留下传诵至今的佳句,如杜甫的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章八元的“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空中”等。尤其是岑参的《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诗人气势磅礴的描写与富于哲理的感叹,常常在人们登塔时引起共鸣。

早在唐中宗神龙年间,雁塔题名就已形成风俗。凡新科进士及第,先要一起在曲江、杏园游宴,然后登临大雁塔,并题名塔壁留念。当年27岁的白居易成为进士,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刘沧更豪迈地题下“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紫豪粉壁题仙籍,柳色箫声拂玉楼”,把雁塔题名与登仙并提了,可见他们洋溢着春风得意的喜悦心情,把雁塔题名视作莫大的荣誉了。到后来大雁塔已形成“塔院小屋四壁,皆是卿相题名”的情景,可惜北宋神宗年间一场大火毁掉了珍贵的题壁。

到了慈恩寺,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这里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玄奘,河南偃师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翻译家、佛学家,他于公元 628年自长安西行,历经艰难险阻到达印度,得到戒贤法师的精心指导,公元645年回到祖国,朝廷在慈恩寺举行了空前盛大的欢迎仪式,出动了1500多辆轩车、200多幅刺绣佛像、500多幅以金线绣出的经幡,入寺和送行的高僧分坐500辆庄宝车,盛况空前。玄奘带回佛经657部,先后在弘福寺、慈恩寺、玉华寺等处翻译佛经74部,共计1335卷,在我国佛教四大译家中译书最多,译文最精。

玄奘还应唐太宗的嘱托,由他口述,其弟子笔录,将他17年旅途中经历的110个城邑和传闻的28个地区和国家的历史、山川交通、民俗风情、物产气候、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等,整理成《大唐西域记》12卷,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位传奇式的人物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他不畏艰难,排除九九八十一难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自唐代以来广为流传。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在此基础上写成了脍炙人口的中国古代四大小说之一《西游记》。

大雁塔确是尽收佛学经典之家,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有着显赫的地位和宏大的规模,更是您西安之行不可忽略的名胜。根据最新报道,大雁塔不是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而是玄奘大法师在贞观二十二年为了放经书由当时的皇帝唐高宗提议而建成,后武则天时代重修过,明朝时代重修以致于今。

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故又名慈恩寺塔。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整。现在的塔是七层,共64米,呈方形角锥状;塔身为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述三藏圣教序记》。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这些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是我国重要的历史遗产。

寂寞的摩托
害羞的人生
2025-11-12 03:13:02

建筑结构

大雁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全塔通高64.7米,塔基高4.2米,南北长约48.7米,东西长约45.7米;塔身底层边长25.5米,呈方锥形;塔刹高4.87米。1、2两层有9间,3、4两层有7间,5、6、7、8层有五间,每层四面均有劵门。

雁塔地宫

2008年5月,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所长王亚荣表示,和法门寺宝塔下有地宫一样,西安大雁塔下可能也藏有千年地宫。由此推测玄奘自印度取经归来后,所带回的珍宝有可能藏于大雁塔下的地宫内。

据史料记载,唐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从印度取经归来后,带回大量佛舍利、上百部贝叶梵文真经及八尊金银佛像。为了供奉和珍藏带回的佛经、金银佛像、舍利等宝物,经朝廷批准,玄奘亲自主持建造了大雁塔。但直到现在,玄奘所带回的珍宝到底珍藏在哪里,却无人知晓。

王亚荣认为,古塔地下一般情况下都有地宫,和法门寺宝塔下有地宫一样,大雁塔地下肯定也藏有地宫,只是大雁塔地宫尚未发掘而已。由此推测,大雁塔下的地宫里极有可能藏有玄奘当初带回的佛教珍宝。

西安大雁塔保管所所长解守涛介绍,2007年有关部门曾对大雁塔的内部结构进行探测,探地雷达曾经探测出大雁塔地下有空洞,这些空洞应该就是大雁塔的地宫。

神勇的鱼
柔弱的大碗
2025-11-12 03:13:02

大雁塔是唐代的。

大雁塔它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也就是652年,因为它位于西安的大慈恩寺内,所以又名为“慈恩寺塔”。修建大雁塔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为了保存好当时玄奘从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

大雁塔它还是国内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这座建筑的修建代表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如今人们来大雁塔打卡参观的重点已经不再是塔的本身了,而是其周边的广场,大雁塔广场如今的知名度很高,大雁塔的北广场由水景喷泉、文化广场、园林景观、文化长廊和旅游商贸设施等组成,这里拥有亚洲最大的喷泉广场和最大的水景广场。

建筑结构:

大雁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全塔通高64.7米,塔基高4.2米,南北长约48.7米,东西长约45.7米;塔身底层边长25.5米,呈方锥形;塔刹高4.87米。1、2两层有9间,3、4两层有7间,5、6、7、8层有五间,每层四面均有劵门。

欢呼的泥猴桃
威武的心锁
2025-11-12 03:13:02

大雁塔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

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玄奘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玄奘法师在慈恩寺主持寺务,以“恐人代不常,经本散失,兼防火难”希望妥善安置经像舍利为由,拟在慈恩寺正门外造石塔一座,于唐永徽三年三月附图表上奏。

由于玄奘所规划浮屠(佛塔)总高三十丈,唐高宗以工程浩大难以成就,又不愿法师辛劳为由,恩准朝廷资助在寺西院建五层砖塔。

新建佛塔名雁塔,由于后来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因此慈恩寺塔又被称为叫作大雁塔,荐福寺塔称为小雁塔,一直流传于今。最初的大雁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砖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层皆存舍利。玄奘法师亲自主持建塔,历时两年建成。

相关说明

中文名:大雁塔

外文名:Dayan Pagoda

地理位置: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大慈恩寺内

建筑年代: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

文保级别: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荣    誉:世界文化遗产

景区级别:AAAAA级

开放时间:08:00—17:30

著名景点:大雁塔遗址公园,玄奘三藏院

建议游玩时长:2-3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四季皆宜

所属国家:中国

所属城市:陕西省西安市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大雁塔

聪明的鸭子
俭朴的方盒
2025-11-12 03:13:02
大雁塔塔基与塔身大雁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砖塔,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现通高为64.517米。塔基高4.2米,南北约48.7米,东西45.7米;塔体呈方锥形,平面呈正方形,底边长为25.5米,塔身高59.9米,塔刹高4.87米。塔体各层均以青砖模仿唐代建筑砌檐柱、斗拱、栏额、檀枋、檐椽、飞椽等仿木结构,磨砖对缝砌成,结构严整,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身各层壁面都用砖砌扁柱和阑额,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在每层四面的正中各开辟一个砖拱券门洞。塔内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层均有楼板,设置扶梯,可盘旋而上至塔顶。一层二层多起方柱隔为九开间,三四层为七开间,五六七八层为五开间。塔上陈列有佛舍利子、佛足石刻、唐僧取经足迹石刻等。

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画面布局严谨,线条遒劲流畅,传为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底层南门洞两侧镶嵌着唐初书法家褚遂良所书,唐太宗李世民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李治所撰《述三藏圣教序记》两通石碑,具有很高艺术价值,人称“二圣三绝碑”。

背后的导师
娇气的星星
2025-11-12 03:13:02

【建造原因】

鼓楼和钟楼在元、明、清三代专司更筹,铜漏壶、时辰香计时,鼓楼击鼓定更,钟楼撞钟报时,这在没有钟表的年代,对人们的起居劳作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城楼报时,敲钟击鼓,历朝历代每有规定。如唐代实施晨钟暮鼓,鼓响,城门关闭,实行宵禁;钟鸣,城门开启,万户活动。老百姓都习以为常。

【大雁塔特别之处】

大雁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

全塔通高64.7米,塔基高4.2米,南北长约48.7米,东西长约45.7米;塔身底层边长25.5米,呈方锥形;塔刹高4.87米。1、2两层有9间,3、4两层有7间,5、6、7、8层有五间,每层四面均有_门。

它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传播而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鼓楼和钟楼起源】

古人划一昼夜为十二时辰,分别以地支(子丑寅卯)序之,每个时辰相当于今日的两个小时。后又通常将黑夜划分为五个相等的时间段,依次分别称为初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黄昏戌时(19时至21时)曰定更又曰起更,人定亥时(21时至23时)曰二更,夜半子时(23时至晨1时)曰三更,鸡鸣丑时(1时至3时)曰四更,平旦寅时(3时至5时)曰五更,又曰亮更,即天明之意。

以圭表或铜壶测得时辰,便击鼓报时,以便让民众知晓。但鼓声传的范围有限,齐武帝(483年-493年)时,为使宫中都能听见报时声,便在景阳楼内悬一口大铜钟,改为只在晚上击鼓报时,首开先河。为了使钟声传播更远,除了铜钟越铸越大之外,还建较高的钟楼,与鼓楼相对,朝来撞钟,夜来击鼓。

妩媚的猎豹
专一的彩虹
2025-11-12 03:13:02

2008年5月,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所长王亚荣表示,和陕西法门寺宝塔下有地宫一样,西安大雁塔下可能也藏有千年地宫。由此推测玄奘自印度取经归来后,所带回的珍宝有可能藏于大雁塔下的地宫内。

据史料记载,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玄奘从印度取经归来后,带回大量佛舍利、上百部贝叶梵文真经及八尊金银佛像。为了供奉和珍藏带回的佛经、金银佛像、舍利等宝物,经朝廷批准,玄奘亲自主持建造了大雁塔。但直到现在,玄奘所带回的珍宝到底珍藏在哪里,却无人知晓。

王亚荣认为,古塔地下一般情况下都有地宫,和法门寺宝塔下有地宫一样,大雁塔地下肯定也藏有地宫,只是大雁塔地宫尚未发掘而已。由此推测,大雁塔下的地宫里极有可能藏有玄奘当初带回的佛教珍宝。

西安大雁塔保管所所长解守涛介绍,2007年有关部门曾对大雁塔的内部结构进行探测,探地雷达曾经探测出大雁塔地下有空洞,这些空洞应该就是大雁塔的地宫。

建筑结构

唐代诗人岑参曾在诗中赞道:“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盤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大雁塔的恢宏气势由此可见。

大雁塔

大雁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塔,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全塔通高64.7米,塔基高4.2米,南北长约48.7米,东西长约45.7米;塔身底层边长25.5米,呈方锥形;塔煞高4.87米。1、2两层有9间,3、4两层有7间,5、6、7、8层有五间,每层四面均有劵门。

底层南门洞两侧嵌置《大唐三藏圣教之序》碑与《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两碑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大唐三藏圣教之序》由右向左书写,置于西龛,《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由左向右书写,置于东龛。两碑分别由唐太宗李世民和皇太子李治(后来的唐高宗)撰文,时任中书令的唐代书法家褚遂良书写。两碑规格形式相同,碑头为蟠螭圆首,碑身两边线有明显收分,呈上窄下宽的梯形(此为唐碑典型形制),碑座为有线刻图案的方形碑座,两碑通高337.5厘米,碑面上宽86厘米,下宽10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