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陶行业近几年发展如何?
瓷砖行业格局为"大行业,小企业",行业集中度较低。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建筑陶瓷企业1551家,主营业务收入4790亿元。目前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包括东鹏瓷砖、欧神诺和蒙娜丽莎等营业收入均不超过50亿,市场占有率均不足1.15%。随着下游房地产行业全装修比例提高,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以及大企业的规模优势,建筑陶瓷行业集中度将继续提高。
全装修住宅比例提升,将提高建筑陶瓷行业集中度
我国住宅全装修的历史较短,仍处于初级阶段。欧洲20世纪50年代伴随住宅工业化,住宅全装修兴起,20世纪60年代传入北美和日本。我国全装修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与欧美日相比发展时间较短。全装修住宅在我国住宅总量中的占较低,不到20%,相比于日本、瑞典、法国、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80%以上的住宅全装修比例,住宅全装修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相比于毛坯房,全装修不需要二次装修,因而减少建筑垃圾,降低消耗排放、实现资源节约。2017年,国家出台的《建筑业"十三五"规划》鼓励和推动"装配式建筑+智能化"实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明确指出到2020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50%,新开工全装修成品住宅面积达到30%,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40%。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
地产商通过提高精装房占比提升产品价值和后续增值服务,少数几家大型房企的全装修比例达到80%以上。地产商集中度和精装房比例提高使地产商的采购话语权不断增强,因此工程端发力的建筑陶瓷企业集中度近年来逐渐提升。2013至2016年,建筑陶瓷行业复合增长率为9.54%,一半以上收入来自工程端的欧神诺和蒙娜丽莎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3.56%和23.09%两家企业的市占率由0.65%提高至0.82%。
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全装修住宅比重的提高,前期在工程端发力且绑定大地产商的建筑陶瓷企业将进一步深化优势,促进市占率提升,行业集中度也将逐渐提升。
政策大力引导,鼓励建筑陶瓷企业做大做强
我国当前低端瓷砖产品生产工艺成熟,进入门槛较低,市场同质化严重。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大力引导、鼓励我国建筑陶瓷行业进行产业升级。
2017年6月以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和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相继制定《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指导意见》和《推进建筑卫生陶瓷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赢"三个攻坚战"的指导与组织实施的意见》,提出"十三五"期间淘汰陶瓷砖产能30亿平方米,占总产能比例21.4%,陶瓷砖的产能利用率将由"十二五"末的72.9%提升至85%。同时提出,到"十三五"末,真正实现企业总数减少三分之一,前10家建陶企业生产集中度达到20%~30%,培育3~5家销售额超百亿元国际知名企业,行业在国际的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这些政策的提出不仅旨在淘汰落后产能,也鼓励优秀陶瓷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强环保+大企业,推动建筑陶瓷行业转型升级
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2017年年初至今,各地陶瓷主产区从主动压缩产能到被封查关停的陶瓷厂家数不胜数。山东淄博建陶产能从7亿平米减到2亿山东临沂建陶行业6成产能将退出河北高邑、赞皇陶企全线停产河南鹤壁陶瓷全部被要求企业停产整改四川夹江未来将有约30%的产能彻底退出福建闽清产区陶瓷厂停产,漳州8家陶瓷厂被限期整改广东、贵州、山西等产区,各有不同程度的环保整改和停产事件。
在新建产能方面,2017年受国内环保持续高压的影响,国内瓷砖主产区的一些陶瓷企业产能被迫转移,纷纷落户生产环境更稳定、原材物料更便宜、交通区位更便捷的省份,新建的瓷砖生产线初现大扩张,东北、山东、山西、河南、重庆、江西、新疆等地累计投资额已过百亿。
除了严格的环保约束,成本也是限制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障碍。2017年,受煤炭、化工原料和物流等方面的成本涨价压力影响,山东淄博、四川夹江、西北产区和广东部分产区陆续经历了几波涨价。部分企业利润同比下跌高达60-70%。小企业受环保约束和成本压力,存在倒闭风险相比之下,大企业拥有资金优势,可以加强环保力度,并可以通过控制成本和新建产线的方式抢夺市场份额。
总之,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积极引导、环保门槛不断提升,落后产能以及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将会被逐步淘汰及关停,而注重品牌形象建设、研发技术投入以及绿色环保制造升级的企业将会在行业洗牌中做大做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建筑陶瓷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19年行业产量、收入齐回升
从产量方面看,2012年-2017年全国卫生陶瓷制品产量逐渐上升,2012年全国卫生陶瓷制品产量已达16055.2万件,到了2017年全国卫生陶瓷制品产量增长至21789.6万件,同比增长4.73%。2018年全国卫生陶瓷制品产量达到了20659.69万件,同比下降5.19%。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卫生陶瓷产量为1.6亿件,同比增长11.40%。
从主营业务收入方面来看,2018年我国卫生陶瓷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78.1亿元,同比增长7.0%。2019年1-9月,卫生陶瓷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9%。预计2019年全年,卫生陶瓷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0.5亿元,同比增长11.87%。
从利润方面来看,2011-2019年我国卫生陶瓷行业利润总额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18年我国卫生陶瓷行业实现利润总额60.6亿元,同比增长15.90%。预计2019年行业的利润总额在65.4亿元左右,同比增长7.95%。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马桶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公司位于环境优美的广东省佛山市西樵太平工业区,拥有三大生产基地,占地面积 1000多亩,拥有先进建陶生产设施、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全面导入电脑信息化管理 ;专业生产1200x1200mm、1000x1000mm、1200x600mm、800x800mm、600x600mm等规 格齐全、款式新颖的完全玻化抛光砖;同时生产300x600mm、300x450mm、300x300mm 等规格的内墙砖(瓷片)产品。年产2000万平方米以上,形成了以旗云石、锦绣风华、昆仑洞石、风语生态洞石、他山石、天裳云锦、皇家水晶、金丝玉缕、脉动石、卢浮印象、白玉渗花、现代石、真彩砖等系列为核心的产品结构群。
产品内控标准优于国家GB/T4100.1 标准,高于欧洲ENl76标准和IS013006:19981国际标准,产品获得“中国强制3C认证”、“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中国陶瓷行业名牌产品”“中国高级饰面陶瓷砖产品”“绿色消费产品”“工程建设推荐产品”,符合国家《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标准,获得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局颁发的“ 质量信得过企业”称号及《无毒害(绿色)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证书》;获得IS0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及IS01400l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天纬T.W陶瓷,将始终贯彻“好砖100%”理念,以全新的姿态,闪亮在陶瓷大舞台。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只有新观念才能跟上新时代。
全新出发的天纬陶瓷,以好砖100%的品牌理念成就未来。
天纬好砖100%是:
1、广东瓷砖产区
广东是中国陶瓷墙地砖的发源地之一,目前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主要生产基地在佛山,其它有河源、肇庆、清远等产区。佛山陶瓷无论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企业管理还是产品配套等方面来说,在各大产区中都属一流,引领了中国建陶的潮流。
2、四川瓷砖产区
四川夹江产区以红坯体特有的制造方法,曾产生了相当可观的生产量,号称“西部瓷都”。四川产区的优势是能源、原材料丰富和劳动力低廉,虽然产区发展的时间不长,但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不过,去年下半年以来,四川产区的发展势头有所减缓,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产区辐射面较窄,几乎只覆盖云、贵、川三省、重庆市和部分西北区域。
虽然四川陶瓷价位低,但西南地区整个的消费水平也较低,不可能发展太快。二是西南地区的运输也相对比较困难。三是四川的陶瓷企业规模还是较小,还形不成规模效应,相对成本比较高。加上煤气、电的价格迅速上升,而且供电、供气量不足。削弱了他们的竞争优势。但是,由于广东陶瓷企业的投资介入,“夹江陶”的形象大有提高,未来的前景光明。
3、华东瓷砖产区
以上海一带为代表的华东台资或合资企业,在有釉制品特别是釉面砖方面占有优势,在企业管理方面独树一帜。华东生产的建陶产品走高档路线,价位很高,可以这样说,华东的陶瓷企业在提升档次、树立品牌、维护价格等方面,走在我国建陶的前列,但由于产量有限,无法取得很大的市场占有率。但他们在高价产品市场有较大影响力,但在中价产品以下的市场占有率不大。
4、福建瓷砖产区
福建也是重要的陶瓷产区,业内有广东人“造砖”,福建人“卖砖”一说。福建过去是墙砖、地砖齐头并进,现在已转移到以仿石材感的外墙砖方向为主,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条道路。福建陶瓷企业多小厂、小窑、小压机。但选择了打特色牌,也有其独特的一方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