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广西贺州生产的瓷碗质量好不好

内向的大叔
鳗鱼画板
2023-01-25 22:02:40

广西贺州生产的瓷碗质量好不好

最佳答案
欣喜的火龙果
会撒娇的啤酒
2025-11-12 21:56:15

质量很好

贺州原称贺县。贺州陶瓷历来以“平桂陶瓷”著名,陶瓷产业发展形势喜人。贺州陶瓷产区生产的晶莹洁白的小瓷碗,以及令人爱不释手的陶瓷工艺品,精致典雅的园林瓷器。走进贺州平桂管理区黄田镇新村,琳琅满目的各种瓷器让人赞叹不已。这是“平桂陶瓷”产业发展形势喜人的一个缩影。

该管区还积极引导企业在延长陶瓷产业链上做文章,借助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贺州温泉、玉石林等旅游景区的人脉旺气,大力发展旅游纪念瓷器、贺州特产外包装瓷器等,在各景区及土特产市场等设点销售,这些精美的瓷器已逐渐成为各地游客“贺州一游”所喜爱的标志性纪念品。

目前,在该管区的黄田镇已形成新村、清面村、浩洞村等3个陶瓷专业村,工业陶瓷产业已带动5000多群众走上“以瓷致富”的阳光大道,有力地促进农民的增收致富。

最新回答
俊逸的菠萝
聪慧的曲奇
2025-11-12 21:56:15

如果是要选择一种能够代表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物品,那么必然是陶瓷。我国是陶瓷的故乡,在外国人眼里陶瓷就是我国的象征,同时陶瓷文化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文化艺术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其中宜兴的紫砂陶、广西钦州的坭兴陶、云南建水的紫陶和重庆的荣昌陶被称为我国的四大名陶,因为它们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工艺。

首先,宜兴紫砂陶是我国四大名陶中最受人们喜爱的陶器。宜兴陶瓷历史悠久并且有上千个品种,其中以紫砂茶具最为著名。紫砂陶的魅力在于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妙的造型工艺,明代清初一些文人雅士喜欢将诗词画作雕刻在紫砂陶上,并且在外观造型和工艺方面不断创新,久而久之形成了紫砂陶独特的儒雅文化,使得紫砂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钦州坭兴陶有万年桂陶的美誉,是广西上万年的制陶文化传承至今的优秀产物,其独特窑变艺术和优美的造型使其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坭兴陶在烧制的过程中会产生窑变,尽管不添加任何颜料,但其成品的颜色和花纹绚丽多彩,所以也被称为我国陶瓷中一绝。

其次,云南建水紫陶因成品呈赤紫色而闻名。建水紫陶距今有九百多年历史,由于无轴磨光的工艺,使得紫陶瓷器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身。后来距考古学家研究发现,云南建水早在3500多年前已经有制陶业,所以建水紫陶以不凡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四大名陶之一。荣昌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主要以工艺美术陶、园林艺术陶和日用陶为主。荣昌陶采用的泥土可塑性强,因此烧制而成的瓷器具有不渗透、保鲜能力强的特点,因此也有泥精的美誉。其次荣昌陶色泽天然,给人古朴的感觉,但敲击声清脆悦耳,所以经常会用来做茶具、酒具等日用品,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最后,在我国几千年的陶瓷艺术发展中,得益于匠人们倾尽血汗,使得我国陶瓷行业得到很好的发展,作为年青一代我们要有必要去了解我国辉煌的文化历史,丰富我们的文化内涵。

矮小的帅哥
热情的哈密瓜
2025-11-12 21:56:15

中国四大名陶,是指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紫陶、广西钦州坭兴桂陶、重庆荣昌安富陶。

宜兴陶瓷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其中紫砂陶最具特色。其别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古朴的色泽和优良的实用功能,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紫砂陶有壶、杯、瓶、盆等上千个品种,其中紫砂茶壶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夏不易馊等独特优点。

坭兴桂陶,又名坭兴陶,以广西钦州市钦江东西两岸特有紫红陶土为原料,将东泥封闭存放,西泥取回后经过四至六个月以上的日照、雨淋使其碎散、溶解、氧化,达到风化状态,再经过碎土,按4:6的比例混合,制成陶器坯料。东泥软为肉,西泥硬为骨,骨肉得以相互支撑并经过坭兴陶烧制技艺烧制后形成坭兴桂陶。

建水五彩陶,又名建水紫陶,因产于云南建水呈赤紫色而得名。据现有史料和实物考证,建水紫陶产生于清代,始于道光年间,是在明代粗陶生产昌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在建水陶瓷发展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说。

荣昌陶器已有800年的历史。荣昌陶器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安富场五里长,排列泥精列成行”、“前山矿子后山炭,中间窑烧陶罐罐”,这些从宋、清代就开始流传的民谣栩栩如生地描绘出当时荣昌生产陶器的规模和销售的盛况。

来源

1953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坭兴桂陶、云南建水五彩陶、四川荣昌陶器以其悠久的历史,卓然不凡的陶瓷品相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

感动的酒窝
糊涂的冥王星
2025-11-12 21:56:15
中国四大名陶--建水紫陶建水——中国紫陶之都云南建水不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而且还是中国紫陶之都。建水紫陶与江苏宜兴陶、四川荣昌陶、广西钦州陶并列我国“四大名陶”。建水紫陶的装饰图案与造型,是我国四大名陶中最为丰富多彩的,为我国的陶瓷艺术增添了光辉。建水陶瓷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我国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3500多年前便出现了原始的制陶业,到汉代已经有了较为完美的陶器,至宋代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从元代到明代,建水青花瓷业进入了百花争艳的鼎盛时期,成为云南省生产陶瓷的中心,仅次于江西景德镇,产品远销省内外和东南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视为我国“国瓷”的一部分。自清代开始,建水又烧制了名闻中外的紫陶,以其别具一格的书画艺术风格而独步天下。建水紫陶集书法、绘画、雕刻、镶嵌、烧制、磨光等工艺于一身,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建水紫陶优于其它三大名陶的特点是:一、它属于无釉磨光陶,即在坯上不上釉,烧成后用石料精打细磨抛光,产品清新光洁,明丽如水,光亮如镜。二、陶土含铁量高,铁质在坯体中既有助熔作用,又可增加陶器强度,烧成后体如金石,敲击音如磬鸣。三、精工细作,讲究装饰,以烧制书画图案,镶填白泥为主,明快爽朗,典雅秀丽,名家书画,经制陶艺人的神技雕刻,呈现自然斑驳,浑朴古拙的金石韵味,给人以无限美的艺术享受,为其它名陶所不及,和传统的字画及江苏宜兴陶器相比,别具魅力,风格独标,深受人们喜爱。建水紫陶在解放前即享有盛誉,市场价值颇高,其中尤以向逢春陶器制品价格最高,有“向氏紫陶,价同黄金”之美称。无论是达官巨豪,还是平民百姓,俱以得到向逢春烧制陶器摆设于家为荣。此外,向荣春、向遇春、王定一、王式稷、马吉生、李月桥、沈河清、萧茂国、王受之、王勉侮等人的作品也价格不菲,备受人们青睐。建水紫陶的烧造地在距城北1.5公里的碗窑村。这里依山傍水,山坳毗连,群峰滴翠,林木茂密,环境幽静,有着隐瓷业生产的丰厚条件。现在,建水紫陶的生产又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建水县委、县政府深挖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大力推介和宣传建水紫陶,把其作为文化旅游产业的一项拳头产品来抓,成效显著。现在,在碗窑村以陈绍康、谭知凡、马成林、袁应德等为代表的制陶工艺大师精心制作的一批文化含量高、技艺精湛的紫陶产品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效益。如果您来到建水,不妨尝试着走近建水紫陶世界,去感受紫陶艺术的与众不同和不可抗拒的神奇魅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人们对建水紫陶的认识、研究、欣赏的不断深入,一定会发现它别具一格的魅力在中国陶瓷史上所显示出来的巨大艺术价值。它不仅是我国陶瓷工艺的瑰宝,也是世界陶瓷史上的珍贵遗产。它也一定能走出“善在深闺人来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水而驰名中外,尽享应有的殊荣!

外向的台灯
如意的睫毛
2025-11-12 21:56:15
广西特色文化是我区各族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对于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民族的共同进步和繁荣具有重要作用。广西文化源远流长,是经过长时间的积淀而形成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广西文化 看看广西的一些民俗风情吧。

广西文化是由世居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不断融合而成,总体上呈现出源远流长、开放兼容、积淀深厚、蕴藏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特征。广西特色文化是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重要资源。

龙胜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西北部,居住着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无山不瑶,无林不苗,无垌不侗,无水不壮”生动地概括了龙胜少数民族的基本分布情况。白面瑶寨位于离龙胜温泉六公里处的公路边,35户红瑶村民居住在这里。

寨边枫木参天,寨门有清代寨规石碑,寨前矗立的“红瑶柱”是瑶民图腾崇拜。村民人人皆会山歌,热情好客。游客来到瑶寨,身着浓艳服装的瑶族姑娘唱着山歌迎您,为您献上她们本民族特有的舞蹈和传统的民族体育竞技活动。

广西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自己灿烂的文化艺术,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如壮族的铜鼓、花山崖壁画早已闻名中外。各民族的民歌在全国也享有盛名。此外,包括织锦、刺绣、陶瓷、竹编和芒编在内的各色工艺品,具有民族特点的壮族干栏式建筑、侗族风雨桥、鼓楼等民族建筑,瑶、苗等民族的医药,以及丰富多采的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等等,都是广西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

至于壮族的三月三歌节、瑶族的达努节和盘王节、苗族的踩花山、仫佬族的走坡节、侗族的花炮节,以及别有风味的打油茶等充满着浓郁的民族风情的节日活动,更是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的游人。广西少数民族一般穿家织的土布,上面有姑娘们亲自手绣的各种精美、复杂的图案,色泽艳丽,款式多样。

姑娘们喜戴银制饰物,耳环、项圈、手镯、银钗、银扣等,看上去光彩夺目。人民豪爽、纯朴、热情、友善、崇尚美德,并且能歌善舞,喜欢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每逢节日或者祭祀,会举行各种盛大的活动,人们穿上最隆重的服装,唱歌、跳舞,热烈的气氛会令游人深深陶醉其中。

广西的少数民族都保持着他们纯朴的民族习俗,在饮食、服饰、居住、节日、礼俗方面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中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楼和桥是广西民族风情旅游不可不看的四绝。壮族人民善于以歌来表现自己的生活和劳动,抒发思想感情,所以广西又被称为“歌的海洋”。

青年男女恋爱唱情歌,婚嫁唱哭嫁歌,丧葬唱哭丧歌,还有互相盘考比赛智力的歌,宴请宾客唱劝酒歌和节令歌,祈神求雨唱祈祷歌,教养儿童唱儿歌和童谣。每到春秋两季,男女青年盛装打扮会集到特定的场所对歌,这种歌会形式称为“歌圩”,亦称“歌节”。

瑶族的舞:广西的金秀瑶族自治县居住着一支保持了瑶族古老文化及习俗的瑶族同胞。他们的歌舞民族色彩极为浓厚,其旋律、歌词、服装、舞姿、形象与道具均独立构成。18种舞蹈尤以长鼓舞、捉龟舞、黄泥鼓舞、盘古兵舞、八仙舞、胡碟舞等最为盛行。每年在中国农历十月十六日、七月初七、六月初六等瑶族节日都可以看到各种瑶舞的表演。

苗族的节:苗族以节日多、场面大而出名。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每年有苗年节、芦笙节、拉鼓节、芒歌节、新禾节、斗马节等众多节日,纪念丰收、祭祀等。节日中可以听到动听的芦笙曲和看到优美的芦笙舞表演,到苗寨旅游或作客,可以享受到拦路歌、拦路酒、拦路鼓、挂彩带、挂彩蛋、打酒印等众多苗族好客习俗的款待。

侗族的楼和桥:三江侗族自治县的风雨桥是我国闻名的木建筑,是侗族的象征。桥身建筑不用一枚铁钉,全是榫头结合,高超的建筑技艺令人惊叹不止。侗族的楼,包括吊脚楼、鼓楼、凉亭、寨门、水井亭等几种木结构建筑,都是独具特色的侗族建筑。近年来,侗族的建筑艺术展,更是轰动了全中国,人们一致称赞侗族的建筑艺术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