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陶瓷
简介
产地:中国河北唐山。 唐山陶瓷
品种:产品有餐具、茶具、酒具、瓶、盘等日用细瓷和陈设品,共500多种。装饰方法不 断革新,如新彩、喷彩、雕金、雕金加彩、结晶釉等。此外,还有工业瓷、建筑卫生瓷和工艺美术瓷。 特点:唐山陶瓷具有造型新颖、装饰多姿、品种齐全、刻意求新之特色。 陶瓷中国河北省唐山地区生产的陶瓷器。唐山地区煤藏丰富,作为陶瓷器原料的耐火矾土,硬质、软质(可塑)粘土以及石英、长石等无机非金属矿产资源充裕,是理想陶瓷产区。
编辑本段起源
明代永乐年间,山西省介休和山东省枣庄等地居民先后移居唐山,带来制缸技术,群集于市区东北的两个地段,利用就地原料和燃料生产缸类产品。两地分别取名为东缸窑和西缸窑。清代光绪年间,开始生产棕釉粗碗,并有施化妆土的灰胎白瓷和少量仿古瓷应市。以后在近代工业影响下,启新瓷厂、德盛瓷厂及东西缸窑各陶瓷厂先后采用机械设备和新技术。20年代,启新瓷厂开始生产不施化妆土的白瓷,并有各色地砖、瓷砖出口。1935年,卫生瓷开始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40年代唐山陶瓷业衰落,50年代得到恢复,并形成综合性的陶瓷生产体系,进入全国陶瓷大型生产基地行列。日用陶瓷于1956年开始出口。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大地震,陶瓷工业全部被摧毁。但在国家和各地支援下,不久生产便得到迅速恢复。1979年唐山瓷开始进入国际市场。 唐山瓷属于K2O-Al2O3-SiO2系列 ,所使用的原料除本地产的高铝矾土、硬质粘土、软质粘土(紫木节等)、石英、长石外,还有本省及外省出产的高岭土、瓷石等原料,如 唐山陶瓷
章村土、宽城土、徐水土、衡水土、大同砂石和镁质原料及海城滑石等。唐山研制成功两次烧成的骨瓷、白玉瓷。50年代以后生产大型陶瓷产品,如浴盆、电镀槽等。80年代采用了塑性挤压陶瓷器成型方法,试制成功隧道窑微机自控烧成新技术。 唐山陶瓷器装饰技术和风格对北方陶瓷产生较大影响,首创了氢氟酸腐蚀出花纹再填描金色的雕金装饰和用喷枪或喷笔作画的喷彩装饰等。 在中国有上万年的历史,一般以一种易熔粘土制造。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在粘土中加入熟料或砂与之混合,以减少收缩。这些制品的烧成温度变动很大,要依据粘土的化学组成所含杂质的性质与多少而定。以之制造砖瓦,如气孔率过高,则坯体的抗冻性能不好,过低叉不易挂住砂浆,所以吸水率一般要保持5~15%之间。烧成后坯体的颜色,决定于粘土中着色氧化物的含量和烧成气氛,在氧化焰中烧成多呈黄色或红色,在还原焰中烧成则多呈青色或黑色。我国建筑材料中的青砖,即是用含有Fe2O3的黄色或红色粘土为原料,在临近止火时用还原焰煅烧,使Fe203还原为FeON成青色,陶器可分为普通陶器(cmmon,pottery)和精陶器(Fineearthenware)两类。普通陶器即指土陶盆.罐、缸、瓮.以及耐火砖等具有多孔性着色坯体的制品。 陶姓概要陶承陶唐虞舜 源起陶丘虞城
编辑本段历史
陶瓷,是唐山的传统特色产业。唐山陶瓷历史悠久,是中国的北方瓷都,也是我国主要陶瓷产区之一。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开始生产陶壶、陶具。至明朝的永乐年间,唐山陶瓷已有一定规模。当时,多是以劳动组合为基础的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的发展,特别是上世纪初开滦煤矿的建成和外资的进入,至三十年代末期,机器和电力在陶瓷生产制造中得以较为普遍的应用,唐山陶瓷渐渐兴旺起来。解放后,随着国家对民族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唐山陶瓷有了长足发展,企业规模及生产力水平开始大幅度提高,企业生产逐步纳入了国家计划。1976年唐山大地震,有近20%的职工在地震中遇难,90%以上的厂房建筑被震坏,70%以上的窑炉设备受损,使唐山陶瓷行业遭受到毁灭性打击,但英雄的唐山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全行业职工以人定胜天的英雄气概,迅速恢复了生产,震后一个月就生产出产品。在震后恢复建设中还适时地对工艺布局、技术装备重新进行了设计,提高了机械化程度,使生产能力迅速达到了震前水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唐山陶瓷工业将企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管理、提高质量、争创名牌、节能降耗、增加效益上来。整个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不断壮大。 截止到目前,全市共有陶瓷企业近百家,日用瓷以中、西餐具、咖啡具、茶具、酒店用瓷为主,年产量5亿件以上,卫生陶瓷以各种便器、面盆为主,年产量约1500万件。 唐山陶瓷
建筑陶瓷约400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达10多万人。与煤炭、水泥、铁路、机车一道成为唐山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 唐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是唐山陶瓷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它秉承唐山陶瓷悠久的历史和先进的工艺,集传统和现代、科工贸、产供销于一体,是我国陶瓷产品重点生产和出口企业。公司现有职工两万余名,资产总额11亿元人民币,有五个控股子公司、五个分公司和1个研究院,主导产品为日用瓷、卫生陶瓷、特种陶瓷、建筑陶瓷、工艺美术陶瓷和耐火材料。其中,日用瓷年产能力1.6亿件。“红玫瑰”牌高档无铅骨质瓷是目前全国同行业高档瓷种中唯一的中国名牌产品。卫生陶瓷生产能力200万件。特种陶瓷年产能力1000万件。耐火材料20万吨。年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陶瓷生产出口基地。是全国仅有的大型综合陶瓷企业之一。[1]
编辑本段发展
解放前的自由发展阶段(1949年以前)
从明朝永乐年间至解放前夕,虽然中国的制瓷业极为发达,但唐山的陶瓷制造业只有田家窑、秦家窑、赵家窑等10余户手工作坊,农工二百余人,分布在现在的缸窑路两侧,产品均为粗陶、粗瓷。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工业技术的刺激下,特别是开滦煤矿出煤后,一些新的陶瓷作坊相继出现,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机器和电力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有较大的提高,生产出了日用白瓷,电瓷器件,卫生陶瓷等。形成了唐山陶瓷工业的雏型。其中卫生陶瓷是国内首创,唐山是中国卫生洁具生产的摇篮。
解放后稳步发展时期(1949年—1976年)
解放后,党和政府带领广大陶瓷职工经过快速医治战争创伤,使唐山陶瓷生产步入正轨。经历了实施公私合营、大跃进、文革等阶段。产品也由内销逐步实现了内外销并举,成 唐山陶瓷
为唐山的创汇大户,唐山陶瓷发展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山陶瓷的崛起,离不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怀,1961年10月唐山市政府在首都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了唐山陶瓷展览会。展期29天。朱德委员长亲临展会并题词:“充分发挥你们在资源和技术方面的有利条件,生产更好更多的生活和工业用瓷,满足内销和出口的需要,成为第二个景德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快速发展时期(1977年以后) 党的十一届全会以后,唐山陶瓷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经受了新的考验。 改革开放初期,一方面,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国家进入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时期,使卫生瓷、建筑瓷供不应求,唐山陶瓷厂、唐山建筑陶瓷厂蒸蒸日上,生产以20%—30%的速度增长,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特别是外贸体制的改革,使得多年来依赖外贸出口的日用瓷厂家被迫经受外贸停止收货,大量出口瓷厂家不得不转向内销,国内市场产销平衡受到冲击,大量产品积压。使日陶厂家在计划经济刚刚转轨时期第一次尝到了不能自主面向市场的苦果。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国家各项改革政策相继出台的情况下,唐山陶瓷工业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第一个在全市工业企业中争得了外贸经营权,彻底改变了多年来依赖外贸公司的状况,直接的面向了国际市场。第一个在唐山市属企业中创办了中外合资企业,首次将外资引入了传统的产业中,注入了新的活力。第一个在全市工业企业中推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在日用瓷产品结构中,形成了被誉为“四朵金花”的红玫瑰牌骨质瓷,白玉牌白玉瓷,木兰花牌玉兰瓷和白兰牌白兰瓷。同时,唐山陶瓷工业又适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使装备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2]
编辑本段陶瓷文化的现状
唐山陶瓷始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绵长的发展历史,造就了唐山 丰富的陶瓷文化资源。陶瓷产品品类丰富,主要有日用瓷、建筑瓷、卫生瓷、工业 唐山陶瓷
理化瓷、 高新技术瓷、美术陈列瓷等,品种多达五百多种。其中成套瓷产品有:餐具、茶具、咖啡具 、酒具、文具、烟具,供陈设观赏的遥挂盘、座盘、瓷板画、各种花瓶、花插;各种瓷塑、 瓷雕;有可供建筑装饰用的大型瓷砖壁画等实用陶瓷和艺术陶瓷。其中骨质瓷瓷质润泽、光 灿莹洁、胎质细致,白玉瓷瓷质细腻、釉面光润、白中泛青,最为著名。唐山陶瓷装饰的主 要技法是雕金、喷彩、釉中彩等,形成了唐山陶瓷的独特风格。新技术的开发,使唐山陶瓷 拥有了一系列的辉煌:“红玫瑰”,中国日用陶瓷第一品牌;“惠达”卫生瓷,同时拥有中 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三大称号;“隆达”骨质瓷,上海APEC会议专用 瓷;“国家火炬计划陶瓷材料产业基地”,为唐山增添了熠熠光彩;无铅骨质瓷,突破国际 贸易技术壁垒,开拓了高档日用瓷的世界市场。最早诞生于唐山的我国卫浴瓷和骨质瓷,经 多年努力,今天又把它们推向了新的巅峰。1960年、1979年和1988年,唐山陶瓷曾经先后三 次赴京展览,获得成功,产生广泛影响。唐山又是开展陶瓷专业教育和陶瓷专业研究比较早 的城市,1958年成立河北省轻工业学校,设置有陶瓷美术、陶瓷工艺、陶瓷机械专业。1999 年并入河北理工大学建立艺术学院,使传统陶瓷专业得到更大发展。1958年,唐山陶瓷研究 所成立(现已改为唐山陶瓷研究院),专门从事陶瓷技术和艺术的开发研究
导语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很喜欢陶瓷,的确如此,陶瓷的精美图案以及制造工艺的精细,不得不让人喜欢。不同的陶瓷都有不同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以及自己的文化。今天小编就来微大家介绍一下唐山陶瓷的历史。
唐山陶瓷历史
唐山有很多的特色产业,陶瓷就是其中的一种。唐山陶瓷历史悠久,现在也有十分好的名声。唐山是我国北方的瓷都,也是我国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产瓷地区。史料中曾经有记载,记载表明在战国时期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陶壶、陶具的生产。在明朝的永乐年间,唐山陶瓷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清代的有关资料也有相关的记载。在后来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之后,有了外资的进入,在当时三十年代末期,陶瓷的生产已经不仅仅是人工完成了,已经有了机器和电力投入了陶瓷的生产之中。由于唐山陶瓷在装饰技术和风格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他们当时首先使用了用氢氟酸腐蚀出花纹之后再用金色的雕金装饰记忆用喷枪作画的喷彩式的装饰方法,这一突破时唐山陶瓷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解放后,国家对民族工商业的社会主义进行了改造,这次改造使唐山陶瓷有了很好的发展,使生产陶瓷的企业的规模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但是唐山陶瓷在1967年的唐山大地震中也遭遇大劫,当时很多职员在地震中遇难,大部分的厂房也都被震坏,很多的生产设备也都遭到了破坏。这对唐山陶瓷可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但是后来在国家及人民的大力支持之下,唐山陶瓷的工作人员有奋起,使生产力得到了很快的恢复。而且在以往的基础上又是机械化更进一步。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唐山陶瓷工业的企业在加强管理、提高质量、节能降耗、争创名牌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这也使得企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是企业更加的壮大起来。到现在为止,唐山陶瓷的年产量达到了1500万件,唐山已经有进败家的陶瓷企业。唐山陶瓷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常见。
经过小编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唐山陶瓷的历史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唐山陶瓷以自己的特色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现在成为大家公认的优秀品牌,它名副其实。关于唐山陶瓷还有很多有趣的知识,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再去查找更多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导读】我国的陶瓷历史源远流长,同时陶瓷也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我国很多地方都与陶瓷有着极其深厚的渊源。本文小编主要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陶瓷八大产区及相关资料,以帮助大家对陶瓷有着更深的认识。
陶瓷文化犹如是镶嵌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明珠。或收藏或观赏,陶瓷都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那么中国陶瓷八大产区都分布在什么地方呢?下本小编就来为大家逐一介绍。
中国陶瓷八大产区之江西景德镇。景德镇素有“千年瓷都”的美誉,其陶瓷享誉世界。景德镇陶瓷制品造型丰富,品类繁多,其中最有名的是青花瓷、色釉瓷、粉彩瓷和玲珑瓷,也被称为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中国陶瓷八大产区之福建德化。德化拥有非常悠久的制瓷历史,其中白瓷也有“中国白”的美誉。2015年,德化获得“世界陶瓷之都”的美誉。
中国陶瓷八大产区之广东潮州。潮州位于广东韩江中下游,是我国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潮州陶瓷远销海内外。另外潮州还拥有国家日用陶瓷特色产业基地、中国陶瓷出口基地、中国日用陶瓷出口之乡的美誉。
中国陶瓷八大产区之广东佛山。佛山也被誉为“南国陶都”的美誉,造瓷历史长达700多年。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柴烧龙窑南风古灶即位于佛山。
中国陶瓷八大产区之湖南醴陵。醴陵盛产陶瓷,同时也是我国国瓷、红官窑的所在地。另外醴陵的釉下彩瓷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极高的声誉。
中国陶瓷八大产区之山东淄博。淄博也是享誉全球的瓷都之一。蛋壳陶、雨点瓷、茶叶末釉等诸多名贵珍品就产自于淄博。此外,淄博刻瓷也享誉中外。
中国陶瓷八大产区之河北唐山。“北方瓷都”唐山造瓷历史始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大约已有600年的历史。唐山陶瓷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骨瓷、白玉瓷等都是唐山陶瓷的代表。
中国陶瓷八大产区之江苏宜兴。宜兴同样属于我国著名瓷都,其代表制品主要包括紫砂、均陶、青陶、精陶、美彩陶,也有陶瓷“五朵金花”的美称。
以上就是有关中国陶瓷八大产区的全部介绍,相信大家对此已经有所了解。
河北唐山
唐山陶瓷行业一直是支柱和特色产业,素有“中国陶瓷看三山,北方陶瓷看唐山”的美誉。唐山陶瓷始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久负盛名,品种众多,主要有日用品、建筑瓷、卫生瓷、工业理化瓷、高新技术瓷、美术陈列瓷等,造型新颖,巧妙别致,题材广泛,品种齐全,刻意求新。唐山北方陶瓷城已成为唐山陶瓷行业重要的产品集散地。
山东淄博
淄博是全国重点陶瓷产区,被誉为“ 中国陶瓷名城”、“北方瓷都”和“淄博陶瓷 当代国窑”。淄博日用陶瓷被党和国家机关国宴场所长期选用,艺术陶瓷常常被作为国礼赠送国际友人,在全国高档宾馆用瓷中,淄博陶瓷独占鳌头。制瓷水平被国内陶瓷权威专家张守智教授誉为“当代国瓷淄博生辉”。
淄博陶瓷生产历史源远流长,传承8000年的淄博陶瓷史是齐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后李文化时期,境内先民们就开始掘地筑窑,焚柴而陶。到南北朝时,聪明智慧的淄博陶瓷工匠已经从技术上,完成了由陶向瓷的历史性飞跃,淄川寨里窑成为中国北方唯一的青瓷产地,成为中国 陶瓷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长葛
长葛的卫生陶瓷行业起步于1974年,长是我国北方中低档卫生洁具生产基地。这里集聚着70余家本土陶瓷企业,有100多条生产线,几乎都是从事卫浴洁具生产,目前,长葛陶瓷产区比较着名的卫生洁具企业,有金惠达、恒尔、远东、蓝鲸等公司。近年来。长葛生产卫生洁具产品的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到2008年时,长葛的卫生洁具总产量已达2900万件,产值逾2个亿人民币。目前,长葛瓷区生产的卫生洁具产品产量,在全国卫浴洁具产品中已经占第三位,可谓“中国卫浴洁具产品长葛占其三”。
提起陶瓷,景德镇是首屈一指的,在它面前,唐山显得有些低调。其实唐山素有“北方瓷都”的美誉,具有600多年的制陶历史,更是中国近代日用瓷的发祥地。骨质瓷、白玉瓷、白兰瓷、玉兰瓷被誉为唐山陶瓷的“四朵金花”。
“唐山陶瓷博物馆”位于河东路与东窑道交叉口南行不远处,远观博物馆如同一个金黄色的陶器,门口如同一个青花瓷瓶,给人以素雅娴静的感觉。走进展馆,通透的玻璃屋顶照射下大片的阳光,瓷器造型的雕塑立于正中,展馆分为两层,整体以素色为主,处处透露着陶瓷般的细腻。
中国人对瓷器的喜爱是不分阶层的,无论平民百姓还是王公贵族,家里多多少少都有那么一两件瓷器作品。展馆内陈列有国宴青花点金餐具,产生于元代的青花瓷素雅大方,以金色相配,更增加了一种雍容华贵的气质。
展馆以视频介绍的方式详细介绍了制瓷工艺的繁琐步骤,采石制泥、陶澄细泥、制造匣钵……一件成品瓷器要经过十六道流程才能完美展现在人们面前。眼前的瓷器人物刻画细腻,树木疏密有致,画风俊秀、雅致,俨然一幅绝妙的工笔淡彩画。
生动逼真的实景模拟将人们带回到唐山陶瓷的发端。唐山的制陶历史悠久,在远古时代,先民们就在滦河河畔繁衍生息,集土制陶。新石器晚期,唐山地域出现了黑陶和白陶陶器制品。
唐山陶瓷正真开启传统的制瓷技艺是始于明朝永乐年间,彼时大量移民来到唐山落脚,开始从事粗瓷生产,田家窑和范家窑为当时比较有名的两家。
及至嘉靖年间,山东移民秦氏家族在唐山陡河东岸的秦庄兴建土窑(俗称馒头窑),烧制大缸、瓷盆等粗瓷产品,创办了唐山第一家陶瓷作坊陶成局。随后,唐山陶瓷业逐步发展起来。
从展现的模型来看,当时唐山瓷器的制作流程已经相当成熟,制瓷工人各司其职,配合默契。泥土在工人灵巧的双手中逐渐成型,经过熊熊烈火的烧制,最终变成一件件美轮美奂的陶瓷精品。
久远的时光孕育出高超的技巧,经过无数匠人的传承和改进,如今唐山瓷器已达到相当高的工艺水平。这里的骨瓷瓷质润泽、光灿茵洁、胎制细致,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入磬”的美称。
陶瓷,是唐山的传统特色产业。唐山陶瓷历史悠久,是中国的北方瓷都,也是我国主要陶瓷产区之一。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开始生产陶壶、陶具。至明朝的永乐年间,唐山陶瓷已有一定规模。据清代撰写的《滦州志》风俗篇中记载:明朝永乐年间“惟 唐山多缸窑能制陶器罂瓮盆盎之属”。当时,多是以劳动组合为基础的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的发展,特别是上世纪初开滦煤矿的建成和外资的进入,至三十年代末期,机器和电力在陶瓷生产制造中得以较为普遍的应用,唐山陶瓷渐渐兴旺起来。唐山陶瓷器装饰技术和风格对北方陶瓷产生较大影响,首创了氢氟酸腐蚀出花纹再填描金色的雕金装饰和用喷枪或喷笔作画的喷彩装饰等。 解放后,随着国家对民族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唐山陶瓷有了长足发展,企业规模及生产力水平开始大幅度提高,企业生产逐步纳入了国家计划。1976年唐山大地震,有近20%的职工在地震中遇难,90%以上的厂房建筑被震坏,70%以上的窑炉设备受损,使唐山陶瓷行业遭受到毁灭性打击,但英雄的唐山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全行业职工以人定胜天的英雄气概,迅速恢复了生产,震后一个月就生产出产品。在震后恢复建设中还适时地对工艺布局、技术装备重新进行了设计,提高了机械化程度,使生产能力迅速达到了震前水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唐山陶瓷工业将企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管理、提高质量、争创名牌、节能降耗、增加效益上来。整个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不断壮大。
截止到,全市共有陶瓷企业近百家,日用瓷以中、西餐具、咖啡具、茶具、酒店用瓷为主,年产量5亿件以上,卫生陶瓷以各种便器、面盆为主,年产量约1500万件。建筑陶瓷约400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达10多万人。与煤炭、水泥、铁路、机车一道成为唐山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
唐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是唐山陶瓷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它秉承唐山陶瓷悠久的历史和先进的工艺,集传统和现代、科工贸、产供销于一体,是我国陶瓷产品重点生产和出口企业。公司现有职工两万余名,资产总额11亿元人民币,有五个控股子公司、五个分公司和1个研究院,主导产品为日用瓷、卫生陶瓷、特种陶瓷、建筑陶瓷、工艺美术陶瓷和耐火材料。其中,日用瓷年产能力1.6亿件。“红玫瑰”牌高档无铅骨质瓷是全国同行业高档瓷种中唯一的中国名牌产品。卫生陶瓷生产能力200万件。特种陶瓷年产能力1000万件。耐火材料20万吨。年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陶瓷生产出口基地。是全国仅有的大型综合陶瓷企业之一。
唐山素有“北方瓷都”之称。唐山陶瓷始于明永乐年间,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主要产品有日用品、建筑瓷、卫生瓷、工业理化瓷、高新技术瓷、美术陈列瓷等,品种多达500多种。成套瓷产品有:中、西餐具、茶具、咖啡具、酒具、文具、烟具、杯、碟、碗、盘,供陈设观赏的遥挂盘、座盘、瓷板画、各种花瓶、花插;各种瓷塑、瓷雕;可供建筑装饰用的大型瓷砖壁画等实用陶瓷和艺术陶瓷。明代永乐年间,山西省介休和山东省枣庄等地居民先后移居唐山,带来制缸技术,群集于市区东北的两个地段,利用就地原料和燃料生产缸类产品。两地分别取名为东缸窑和西缸窑。清代光绪年间,开始生产棕釉粗碗,并有施化妆土的灰胎白瓷和少量仿古瓷应市。以后在近代工业影响下,启新瓷厂、德盛瓷厂及东西缸窑各陶瓷厂先后采用机械设备和新技术。20年代,启新瓷厂开始生产不施化妆土的白瓷,并有各色地砖、瓷砖出口。1935年,卫生瓷开始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40年代唐山陶瓷业衰落,50年代得到恢复,并形成综合性的陶瓷生产体系,进入全国陶瓷大型生产基地行列。日用陶瓷于1956年开始出口。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大地震,陶瓷工业全部被摧毁。但在国家和各地支援下,不久生产便得到迅速恢复。1979年唐山瓷开始进入国际市场 。
唐山瓷属于K2O-Al2O3-SiO2系列 ,所使用的原料除本地产的高铝矾土、硬质粘土、软质粘土(紫木节等)、石英、长石外,还有本省及外省出产的高岭土、瓷石等原料,如唐山陶瓷章村土、宽城土、徐水土、衡水土、大同砂石和镁质原料及海城滑石等。唐山研制成功两次烧成的骨瓷、白玉瓷。50年代以后生产大型陶瓷产品,如浴盆、电镀槽等。80年代采用了塑性挤压陶瓷器成型方法,试制成功隧道窑微机自控烧成新技术。
在中国有上万年的历史,一般以一种易熔粘土制造。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在粘土中加入熟料或砂与之混合,以减少收缩。这些制品的烧成温度变动很大,要依据粘土的化学组成所含杂质的性质与多少而定。以之制造砖瓦,如气孔率过高,则坯体的抗冻性能不好,过低叉不易挂住砂浆,所以吸水率一般要保持5~15%之间。烧成后坯体的颜色,决定于粘土中着色氧化物的含量和烧成气氛,在氧化焰中烧成多呈黄色或红色,在还原焰中烧成则多呈青色或黑色。我国建筑材料中的青砖,即是用含有Fe2O3的黄色或红色粘土为原料,在临近止火时用还原焰煅烧,使Fe203还原为FeON成青色,陶器可分为普通陶器(cmmon,pottery)和精陶器(Fineearthenware)两类。普通陶器即指土陶盆.罐、缸、瓮.以及耐火砖等具有多孔性着色坯体的制品。 陶姓概要陶承陶唐虞舜源起陶丘虞城。
唐山陶瓷总汇位于唐山市开平区唐古路上(205国道开平街63号 ),比较偏,公交不是很方便。
对面还有永红唐山陶瓷总汇,基本上能满足你的陶瓷餐具,茶壶茶杯,水杯等日用品小件陶瓷需求。
公交只有220路,在帅甲河下,或210路 216路水址工房下,下车后需往南再走约1.2公里。
或者坐50路在开平建材市场下,再沿205国道右转,也需要走约1.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