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主要成型的方法四种 陶艺主要成型的四种方法及陶艺介绍
1、泥板成型法:泥板成型就是将泥块通过人工或压泥机滚压成泥板,然后用这些泥板来进行塑造。泥塑成型的特点是能够保持塑造的外在肌理和创作痕迹,造型也不用考虑翻模对造型的影响,比较随意,具有较强的原始艺术表现力,与雕塑有异曲同工之感。
2、拉坯成型法:拉坯是利用旋转的力量配合双手的动作,再拉坯机上将泥团拉成各种形状的成型方法。拉坯成型简单易学,造型丰富,是现代陶艺极为普遍的成型方法。它体现了作者对泥料性质、成型技法以及对艺术形态的掌握程度,是艺术设计能力的几种体现。
3、手捏(雕塑)成型法:手捏、雕塑成型法是制作陶艺最原始、最基本、最简单的方法之一,河南、河北地区瓷窑捏塑小玩具也惹人喜爱,以白釉黑釉者较多,如动物中的长脖子高头小羊、卷毛张口坐狮,形象生动有力而不觉夸张。
4、泥塑成型:利用泥塑的方法进行陶艺成型,由于整个造型是实心的,所以也叫做实泥成型。泥塑成型的特点是能够保持塑造的外在肌理和创作痕迹,造型也不用考虑翻模对造型的影响,比较随意,具有较强的原始艺术表现力,与雕塑有异曲同工之感。
5、陶艺:广泛讲是中国传统古老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艺术形式。从历史的发展可知,“陶瓷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文化积淀历程。它与绘画、雕塑、设计、以及其他工艺美术等有着无法割舍的传承与比照关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西方现代艺术的介入,西方的“当代陶艺”观念对中国陶瓷艺术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陶艺”的概念也一度成为了陶瓷艺术界的新时尚。它所体现的仍然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的矛盾与碰撞。诸如“何谓陶艺”,“陶艺与陶瓷艺术的关系如何”等一系列看似不是问题的基本的问题,直到如今未能取得统一认识和标准。
陶艺制作基本成型的方法有:拉坯成型、泥板成型、泥条盘筑成型、石膏模具成型。拉坯成型是在旋转过程中,对含水半固化状态的泥料拉伸成型;泥板成型容易形成较大的完整表面,成型速度较快;泥条盘筑成型是将泥料搓成均匀圆条,再作螺旋形向上盘旋筑造成。
用泥板制作陶艺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容易形成较大的完整的表面,成型速度较快。泥板成型技术要求很高。要做好泥板成型作品,必须掌握好泥板制作,对所用泥料的感知,泥板结合等技术问题。泥板成型在中国国内使用较多且历史较久的的产区是江苏宜兴的紫砂器物。
扩展资料
利用泥塑的方法进行陶艺成型,由于整个造型是实心的,所以也叫做实泥成型。泥塑成型的特点是能够保持塑造的外在肌理和创作痕迹,造型也不用考虑翻模对造型的影响,比较随意,具有较强的原始艺术表现力,与雕塑有异曲同工之感。
它体现了作者对泥料性质、成型技法以及对艺术形态的掌握程度,是艺术设计能力的几种体现。拉坯是年轻又古老的技艺,年轻是因为现代陶艺的独立和发展,古老是因为她伴随着人类文明史,透着原始的魅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拉坯成型
二、1、免烧陶瓷材料由粉料和配套的水性胶水合成,一般由一份粉料和一份胶水混合后充分快速搅拌均匀即可,具体配比要根据不同的产品调整,如若作为表面涂刷则胶要比粉多一半左右,若要作为板材需加入填料时则胶要比粉料多。当不加其他材料,纯由粉料和胶料合成时,比例约为1比1。
(1)具体操作:用适量的水加入粉料调制成浆料,随即注于模具中,用震动、旋转(8级电机转速)、抽真空等多种方法成形、提高密度、排除气泡(水化石膏胶凝产生气泡是先天性弱点),不让制品表面产生气泡空洞,以免影响制品的表面光洁美观,减少整形、修补工作时间。如出现了少许气孔、残缺。在脱模整形时,用水和粉体调制稠度大于成形浆料(比成形浆料用水量要少于10%左右)修补。整形修补完毕后放到蔽光处静置24小时,最佳时间72小时,温度不低于20°C让其自然泛白,充分反应、析晶。随后移至干燥房干燥。其胚体干燥温度最佳70°C,干燥时间是3—4小时。随之温度降到30°C左右,喷涂或浸涂憎水底漆,(与粉体配比是100:2),同步供货)。即又进入聚合干燥。温度设置50~60°C时间不少于12小时。冷却后质感如传统陶瓷。
(2)特点:无须烧烤和烘干,常温下即可快速凝固硬化干燥。快速凝固硬化表干,30分钟即开始凝固,2小时即开始表干脱模,1天就表硬,3天基本干透,10天完全干透。完全干透后非常硬,硬度达6H以上,抗压强度达80MPa以上。具有陶的强度、瓷的外观、石的感觉,釉的呈亮,小刀都刮不花。 陶瓷料颜色纯白,瓷釉料无色半透明,表面会自凝光滑,细嫩,呈亮。加入颜料可制成不同颜色和质感的产品。
2、免烧瓷釉用于涂刷在干透后的免烧陶瓷表面上,一般涂刷二至三遍即可达到光滑呈亮的效果。 免烧瓷釉又称水性镜面光油,也可作为其他无机制品和建材、家具、木材的增光、增硬、耐磨、耐新和防水、防锈、防腐、耐火、保护等方面使用,效果好。
三、陶艺就是陶瓷艺术的简称。是以陶瓷材料为创作媒介,以个性化的手法表现现代人的理想、个性、情感、心里、意识以及审美等哲学理念的一种艺术形式。陶艺可分为 观念陶艺、生活陶艺、环境陶艺
陶瓷工艺基本流程:成型→烧制
具体:泥→揉泥→各种成型法→修胚→晾胚(干燥)→施釉→装窑烧制
四、免烧陶瓷、免烧瓷釉可用于陶艺制作,免除了施釉、烧制工艺。但是,限于材料的性质,生活陶艺中的餐饮器具是不能使用免烧陶瓷、免烧瓷釉制作的。
五、一种免烧陶瓷配料(按照质量比):氧化镁: 28%~47%;氯化钠:23%~35%;粉煤灰:11%~21%;石英粉:13%~15%;玻璃纤维: 1%~2%;助剂:0.5%~2%;锯末:3%~5%。
一、原料制作
1. 釉料制作
釉料→球磨细碎(球磨机)→除铁(除铁器)→过筛(振动筛)→成品釉
2. 泥料制作
泥料→球磨细碎(球磨机)→搅拌(搅拌机)→除铁(除铁器)→过筛(振动筛)→抽浆(泥浆泵)→榨泥(压滤机)→真空练泥(练泥机、搅练机)
二、成型
1. 拉坯成型法:适用于制作圆形、弧型等浑圆的造型,比如盘子、碗、罐子等等,它的特点是作品挺拔、规整,器物的表面会留下一道道旋转的纹路。
① 釉下:泥料→泥饼(手工)→搓泥(手工)→拉坯(拉坯机又名陶艺机)→干燥(自然风干留10%水份)→修坯(陶艺工具)→干燥(烘干箱)→釉下装饰(在泥坯上直接进行绘制,如青花)→上釉(施釉机)→风干
② 釉上:泥料→泥饼(手工)→搓泥(手工)→拉坯(拉坯机又名陶艺机)→干燥(自然风干留10%水份)→修坯(陶艺工具)→干燥(烘干箱)→上釉(施釉机)→风干
2. 泥板成型法:利用陶土碾成、拍成或切割成板状,来镶控制作器物的方法,叫做泥板成型法。这种方法在陶艺制作中运用广泛,变化丰富。传统的紫砂器就是用泥板成型来制作的。泥板成型的器物可随陶土的湿度加以变化。比较湿软泥板可以扭曲、卷和等方法自由变化,随意造型;稍干的泥板可以镇粘制作成比较挺直的器物。泥板的厚度随器物制作大小而定,但应注意泥板的厚度要均匀。
泥板成型法需要使用泥板成型机。
3. 泥条盘制法:陶艺成型技法中最为方便、造型表现力最强的技法之一。可以制作出其他任何成型方法所能做出的作品,如圆形、方形、异形乃至雕塑等等。用泥条盘制法制作陶艺,一方面是泥条可以自由地弯曲与变化,方便制作一些比较复杂的、不太规整的、较随意的陶塑,再者就是它能够保留泥条在盘筑时留下来的手工痕迹和一道道盘旋的纹理,当然也可以修整得不留痕迹。
泥条盘制法需要使用泥条成型机和手工转盘
4.徒手捏制法:可以最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手法和构想,需要使用手工转盘
5. 手工雕塑成型: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主要为为浮雕和圆雕两种。雕塑是三维的实体,为照顾到各个视角之间的关系,要经常转动雕塑台,不断进行观察比较。泥塑工具,可用于刮、削、贴、挑、压、抹、泥塑和造型。
三、施釉
施釉讲究技巧,釉层好坏直接影响到烧制后作品的成功与否,施釉有喷釉、醮釉、浇釉、刷釉、荡釉等各种技法,有时需要综合运用。施釉时可以使用专业的施釉工作台,能够有效减少釉料的扩散,并进行釉料回收。
吹釉的釉层一般以0.8MM-1.8MM为准,也就是熟称的瓜子馅薄度,表面处理有釉上、釉中、釉下之分,釉中介于釉上釉下之间经过二次烧成,釉下是在泥坯上直接进行绘制创作在施于釉,釉上是则在烧制好的白瓷胎上进行绘制创作,颜色在作品上很关键,颜色起到了烘托作品作用增加作品内涵,颜色搭配有些讲究,红色代表着热情、生命、战争、白色代表着纯洁、高尚。黄色代表着温馨,蓝色代表着海洋,天空,宽阔。
装饰的方法有彩绘、划花、剔花、堆花、贴花、压印花、喷花,透雕、捏雕、镂空,剪纸,胶泥,镶嵌,印花,泥浆灌注叠压装饰,胶泥拉坯装饰,纤维织物裹包装饰等等装饰诸多方法处理。这些完成关键还要进行火的铸就,在窑火的烧制中(1300℃)左右温度的窑火使泥烧结成结晶体,颜色釉发色。出窑冷却后作品才正直成功。
四、烧成
① 釉下:装匣→进窑→设备温度→烧炼(电窑或汽窑)→出窑
② 釉上:装匣→进窑→设备温度→烧炼(电窑或汽窑)→烧制好的白瓷坯上绘制创作(如:贴花)→烤花(烤花炉)
在实际陶艺创作中,除了上述的三个阶段,还需要注意一些辅助和准备阶段:
1. 一般釉料买回来两三天就会沉淀,这时需要利用搅拌机把釉搅匀;
2. 工作时如果需要临时快速配釉,可以利用快速球磨机解决;
3. 如何提高效率:利用车模机自己制作石膏模时,由于石膏模不能含有气泡,因此需要真空高压注浆系统,其主要工作原理为将已搅拌好的含水率在40%-60%的泥浆加注进真空搅拌桶内,当浆料进入搅拌桶时,开动真空泵,进行抽真空,当浆料装至2/3桶位时,停掉浆阀,停掉真空泵,开动空压机,将空压机的压力上升到规定值后(一般在2.5-4kg)时,打开出浆阀门,将无空气的泥浆注进已注浆架内的石膏模中;
4. 为了提高成瓷表面光洁度,需要使用磨光机;
5. 为了回收泥料充分利用,可利用真空练泥机重新练泥。
6. 窑炉的选择:窑是指温度达到1000℃以上的统称为窑;炉是指温度在1000℃以下的统称为炉。窑又分为电窑和汽窑,同时还分为梭式窑,所谓梭式窑是指带窑车的窑(一般是0.6立方米以上带窑车)。正常情况下,汽窑温度定为1400℃,高温电窑定为1300℃,低温窑定为800℃以下。
在选择窑炉时,其专业知识比较强,一般对烧出的产品釉变和釉色要求高,应选择汽窑,因为汽窑通过操作可以烧氧气焰和还原焰。氧化焰是烧出成瓷,还原焰是烧釉色和釉变的。电窑只能烧氧化焰,中温烤花炉只能烤成瓷釉上装饰。所以选择窑炉应掌握上述基本知识。
7. 泥釉的选择:一般为选用瓷泥的温度在1230℃以下为好,用时在选釉的时候注意其釉的温度低于泥的温度2℃-4℃为好。
陶艺成型方法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修坯、盘筑(分为螺旋盘筑、卷压盘筑)、团泥成型、泥板卷接、实泥成型、泥印成型、注浆成型、利坯成型等等诸多方法,这些方法互为章法,相互掺杂,能否融会贯通,需要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掌握。利用上述各种工具和技巧,加上平时的仔细观察与思考、大胆的创造挖掘,您必定能制作出一件件精美的作品来。
陶艺大家应该是有听说过吧,这是一种用来制作陶瓷的一种手法,通过自己动手做出自己想要的产品,现在很多人都想要学习这种手艺,但是对于陶艺的制作方法并不了解,其实陶艺工艺不是很难,但是在操作的时候,有一些事项也是需要注意。下面,我和大家来介绍下陶艺的5个步骤是什么?陶艺制作需要注意什么?
陶艺的5个步骤
陶艺的5个步骤:准备好材料,进行拉坯成型。将拉好坯后进行晾干,放在光下。晾干后,可以刻上想刻的字。在杯子上一层漂亮外衣,上釉。将杯子放入机器上烧制到1240度。取出,完成。
1、拉坯成型是利用拉坯机产生的离心运动,在旋转过程中,对含水半固化状态的泥料按照设计构思拉伸成型。泥板成型用泥板制作陶艺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容易形成较大的完整的表面,成型速度较快。泥板成型技术要求很高。要做好泥板成型作品,必须掌握好泥板制作,对所用泥料的感知,泥板结合等技术问题。
2、泥条盘筑,泥条法是通过泥条来构筑成型的一种盘筑技法。泥条可以是经手搓成,也可以通过压泥条工具挤压成型。素坯彩绘——用颜料在素烧的花瓶、碗、盘、罐等器物(素坯)上绘画。素烧:等泥坯晾干后进行装窑,并进行次素烧,烧到800度左右,使泥坯硬化,再等待冷却,出窑。
3、上釉,素烧过的瓷胎可以进行上釉,先施内釉。
4、正烧,上好釉的瓶子需要再次装入窑中,并进行正烧,正烧需要烧制高温,一般在1280度到1310度之间。
5、贴花:如瓶子需要商标、酒精度等其他文字说明或图案类的丝网印刷内容,则在烧成的瓶子表面贴上釉上彩的花纸,再放入烤炉进行烤花,大概烤到700-800度左右。
陶艺制作需要注意什么
1、氧化铝(煅烧)—用作配釉及硼板沙
吸入可能造成刺激或肺部伤害,使用后彻底清洗双手。
2、灰(各种草木灰)—配釉原料
此原料与水结合产生强硷,对皮肤有腐蚀性,以水砵法处理草木灰时,需戴护目镜及橡胶手套。
3、碳酸钡(德国,中国)—配制泥土和釉原料
对眼睛和鼻腔有刺激作用,使用不当会导致钡中毒以及肺部机能损坏。具有可溶性,接触会导致皮肤过敏。食用会引发身体抽出,痉挛,心脏病以及呼吸系统衰竭。对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也有很大的影响。含有碳酸钡的釉,应避免使用在与食物直接接触的表面。
通过上面文章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陶艺的5个步骤是什么以及陶艺制作需要注意什么的内容应该是有所了解了吧。陶艺的5个步骤虽然说看上去挺简单的,但是实际操作起来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于没有过经验的朋友来说更是困难了,不过对于上面所介绍的这几个注意点多注意下,也是能够制作出自己想要的产品。
基本工艺流程:泥→揉泥→各种成型法→修坯(利坯)→晾坯(干燥)→施釉→装窑烧制。
其中成型、施釉、烧制又是其中的关键所在。
成型法有以下几种:盘条成型、泥板成型、拉坯成型、手捏成型、注浆印模成型。
1.盘条成型盘条时将泥条相叠加、挤压、磊筑而成型的,它是陶艺成型手段中最基本的方式手段之一。
2.泥板成型滚压法:将泥块放在一块布上,然后用滚子从泥块的中心向四周滚压。
待泥板干到一定程度后按尺寸切好,再用泥浆互相拼接修整好即可。
陶艺制作过程步骤如下:
1、准备好材料,进行拉坯成型。
2、将拉好坯后进行晾干,放在光下。
3、晾干后,可以刻上想刻的字。
4、在杯子上一层漂亮外衣,上釉。
5、将杯子放入机器上烧制到1240度。
6、取出,完成。
扩展资料
主要制作方法有拉坯成型、泥板成型、泥塑成型、泥条盘筑、捏塑、素坯彩绘等等。
1,拉坯成型,是利用拉坯机产生的离心运动,在旋转过程中,对含水半固化状态的泥料按照设计构思拉伸成型。
1,泥板成型,用泥板制作陶艺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容易形成较大的完整的表面,成型速度较快。
3,泥塑成型,利用泥塑的方法进行陶艺成型,由于整个造型是实心的,所以也叫做实泥成型。
4,泥条盘筑,泥条法是通过泥条来构筑成型的一种盘筑技法。
5,捏塑,捏塑是用手捏成,多属小件玩具,如唐宋两代各种姿态的娃娃、杂技人、牛羊马狗猴等十二辰属相等。
6,素坯彩绘,是用颜料在素烧的花瓶、碗、盘、罐等器物(素坯)上绘画。
陶艺制作步骤 这里不包括紫砂壶哦 紫砂壶步骤更为繁复
通常意义上来说 陶艺包括
泥料制作:泥料开采 泥料初筛 泥料精筛 泥料研磨 泥料和水调制 泥料陈腐 抽真空(手揉或者用真空练泥机)
坯体制作:基本成型方法包括 泥条成型 泥板成型 泥片成型 雕塑成型
接下来需要 坯体干燥、上釉、烧制
有的瓷器坯体需要经过低温素烧才上釉
如果是要釉面彩绘则另当别论
如青花 釉里红 都是在干燥坯体上绘制青花或者釉里红图案 然后喷釉烧制
如果是五彩 古彩 粉彩 新菜 则是在已经上了透明釉或者青釉并且已经烧纸完之后的瓷器上进行绘制
如果是斗彩 如青花斗粉古彩 或者釉里红斗釉上五彩 则是在绘制青花或者釉里红图案的同时留出之后绘制釉上彩的地方 然后喷釉烧成 烧成后再用釉上彩填补在原先预留的位置上
大体上就是这些
陶瓷制作每个步骤之间还有一些其他步骤 具体你可以百度知道
制作方法和过程:
1、捏塑成型
将一小块的泥团捏成一件动物或人物是许多儿童学习陶艺制作的第一步。熟练的民间艺人可以用捏塑的方法做出许多复杂的造型。还有一些当代陶艺家们用捏塑的方法创作大型作品。或者,用捏塑的方法做成许多小部件,再装配成一件大雕塑。捏塑是很有表现力的技法。
捏塑时留下的指印,也可以形成十分有趣味的肌理效果。
2、泥条成型
在世界各地原始社会的陶器中均有发现,至今还可以在许多民间陶器作坊中看到。制作者将泥团搓成粗细均匀的泥条。然后将泥条按照所需要的造型盘圈垂直重叠。制作者可以将器物表面的水平状条纹用手或工具修光,也可以将部分条纹留作装饰。
泥条成型法可以做小件作品,也可以做大件作品。作品的大小取决于泥条的粗细。作品较小,泥条就搓得细一些,作品较大,泥条就搓得大一些。如今,各地均有手动的或电动的泥条机出售,用机械方法替代手工制作泥条,制作对象也远远超出传统的圆形器皿的范畴。
3、泥片成型
一般来说,制作者可以用擀面棍滚压,用钢丝切割,或拍打等不同方法取得泥片。
泥片成形颇似量体裁衣,是最常见的雕塑或容器的手筑成形技法。从简单的方形陶盒到复杂的人体造型均可使用泥片成型的工艺。泥片成型也是宜兴紫砂壶的传统工艺之一。如今,各地均有泥片机出售,用机械方法替代擀面棍的作用,这种泥片机是制作大型作品制作的好帮手。
扩展资料陶艺工艺简介:
陶瓷工业的干燥经历了自然干燥、室式烘房干燥,到现在的各种热源的连续式干燥器、远红外干燥器、太阳能干燥器和微波干燥技术。干燥虽然是一个技术相对简单,应用却十分广泛的工业过程,不但关系着陶瓷的产品质量及成品率,而且影响陶瓷企业的整体能耗。
干燥过程中的能耗占工业总燃料消耗的15%,而在陶瓷行业中,用于干燥的能耗占燃料总消耗的比例远不止此数,故干燥过程的节能是关系到企业节能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