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宋代定窑瓷怎么辨识

清爽的铃铛
内向的毛衣
2022-12-22 00:08:13

宋代定窑瓷怎么辨识?

最佳答案
文静的电灯胆
辛勤的小天鹅
2025-08-16 16:41:09

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辨识:

一、要有玉质感。宋代制瓷追求玉质效应,以有玉质感的为上品,特别是作为宫廷烧造的瓷品,更是必须要烧出玉质感来的。因此,一件定瓷器物上手(无论是白定,还是色釉定都是如此)首先要看有无玉质感?真品应是釉水莹润,富有灵动之气,就如白玉一般的。仿品因胎釉原料和烧造温度等不易掌握,很难烧出玉质感来。一般都是气韵呆滞、釉色苍白,无玉质感可言。个别能烧出玉质感来,但常见色彩显新,有火爆之感。

二、釉色如象牙之白。五代之后,定窑器施釉前已不施化妆土了。所施白釉的釉水为白中闪黄,所以釉面之色呈所谓的“象牙白”色,少数质差的釉为白中微闪灰黄。白定釉面呈半透明状,因为施釉较薄,所以薄处能隐约看到胎色。在器物的折腰处可见积釉呈浅浅的黄绿色。积釉处气泡稀疏通透,大小不一。这也是一个鉴识时要注意的要点。仿品因掌握不了定窑特定的烧成气氛,故难以烧出“象牙白”的釉色来。

三、要见“竹丝刷痕”。定窑的制胎工艺中,在胎半干之时,有用竹丝刷子旋修这一道工艺,因此在胎面上就留有一些“竹丝刷痕”。定窑因为施釉较薄,烧成后,在釉薄处透过釉面就隐约可见竹丝修胎所留下的刷痕。这是定窑瓷的一个基本特征之一,在鉴识时必须特别留意。仿品中常不见这种”竹丝刷痕”。有的做了,但做得生硬拙劣,不够自然,据此可以鉴别。

四、釉面常见'蜡泪痕”。这种“泪痕”是由于上釉不均匀,入烧时釉水垂流所致。垂流釉的下部似蜡泪状凸起,球面下部呈浅水绿色。这种”泪痕”只出现在盘碗的外部。有否“泪痕”也成为鉴识是否北定的一个基本特征。当然,不是每一个定窑瓷都有“泪痕”,但有“泪痕”比没有“泪痕的要容易确认。一般的仿品是较难做出这种泪痕”来的。

最新回答
阔达的丝袜
落后的缘分
2025-08-16 16:41:09

定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宋代六大窑系之一,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

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著称,兼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1]

定窑从邢窑而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定窑随着地域变化,新瓷土料的运用和制瓷工艺的进步。卞向和认为:定窑最大的贡献就是在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上闪烁过光芒,在中国陶瓷史和世界的陶瓷发展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

和谐的萝莉
典雅的日记本
2025-08-16 16:41:09

1、汝窑特点:釉色以天青为主,用石灰一碱釉烧制技术,釉面多开片,胎呈灰黑色、胎骨较薄。

区别:钧瓷与以上四大名窑最大的不同,是在釉中加入了铜元素,创造性的烧出了五彩斑斓的窑变紫红色釉,开铜红釉之先河。

2、官窑特点:釉层丰厚,有粉青、米黄、青灰等色;釉面开片,器物口沿和底足露胎。

区别:汝窑采用满釉支烧工艺,器物底部会留有支钉痕,多为3~5个,也有6个的,器物以盘、洗较多,另有碗、碟、瓶等。

3、哥窑特点:由于釉中存在大量气泡、未熔石英颗粒与钙长石结晶,所以乳浊感较强。釉面开(小开片),细纹色黄,粗纹黑褐色。

区别:哥窑主要瓶型有瓶、尊、碗、盘等,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

4、钧窑特点:以烧制铜红釉为主,还大量生产天蓝、月白等乳浊釉瓷器。

区别:器物主要有各式瓶、炉、洗、盘等,相传哥窑是从官窑发展而来,常说官哥不分,一般“开大片为官,开小片为哥”做为简单判断。

5、定窑特点:白瓷釉层略显绿色,流釉如泪痕。北宋后期创造覆烧法,碗盘器物口沿无釉。

区别:定瓷光泽柔润,釉面可可见“泪痕”和“竹刷丝纹”,定窑常以雕刻来体现它的纹饰之美,雕刻图案以花果、禽鸟比较多见。

扩展资料:

中国的陶瓷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北宋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期,也是传统制瓷工艺繁荣昌盛的时期。

当时,制瓷业空前繁荣,大江南北名窑迭起。现今已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分布于全国170个县,其中北宋窑址的就有130个县,约占总数的75%。

当时的窑厂各有特色,定窑、景德窑清秀,汝窑、耀州窑浑厚,官窑、哥窑典雅,钧窑绚丽,建窑淳朴,磁州窑、吉州窑具有民间风采,都是我国的艺术精品。

而“五大名窑”代表了中国单色釉瓷器的最高水平,是全球各大博物馆和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瑰宝,其市场价值不言而喻。从北宋流传至今,“五大名窑”传世瓷器极为稀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宋代五大名窑

高兴的服饰
开心的滑板
2025-08-16 16:41:09

定窑瓷器特征:

1、定窑瓷器的胎骨较薄而且精细,颜色洁净,瓷化程度很高。

2、宋代定窑以烧造白釉瓷为主,同时兼烧黑釉、酱釉、绿釉等所谓黑定、紫定、绿定、红定等彩色釉的定瓷品种。

3、宋代定窑瓷器常见的器型以碗、盘、瓶、碟、盒和枕为多,罐、炉等器形则比较少。

4、定窑瓷器的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北宋早期的定窑刻花,构图、纹样都比较简单,以重莲瓣纹居多,装饰具有浅浮雕的美感。北宋中晚期,定窑的刻花装饰精美绝伦,独具一格。

5、北宋早期采用正烧法,因而盘碗口沿多有釉。中期以后盘碗采用覆烧法,为防口部粘釉,因此将施满釉的盘碗在口沿处刮去一圈釉,露出胎骨,烧成后盘碗的口沿就有一圈露胎毛边的“芒口”。为了美观,在一些高档的盘碗口沿上,常镶上金、银、铜质的扣,这就是所谓的“金装定器”。这是定窑创烧的一个独特的制瓷工艺特点。

强健的哑铃
魔幻的白猫
2025-08-16 16:41:09
北宋早期至中期定窑白瓷的装饰技术仍在模仿、探索的阶段,尚未形成自己的风格。深刀雕刻的莲瓣纹和大朵的缠枝、折枝花卉是最为流行的纹饰。此时定窑进入装饰艺术的转变期,逐渐正视瓷器的装饰,刻花、划花是当时主要的装饰技法。刻花采用偏刀挖深,具有浅浮雕的装饰效果。大多构图简单,简洁明快,纹饰以花卉纹(多重莲瓣、大朵花卉)、水波鱼纹最为常见。划花技法多与刻花结合使用,主要用来表现纹样的细节。除传统针状工具外,常使用篦梳来表现叶脉、水波等细节,该工具可一次划出一排浅细的平行线,有强烈的形式美感。该时期的印花作品与晚唐五代相比,明显减少。此时印花作品中流行柳斗纹的装饰,是模仿柳编的效果。

北宋后期至金代,定窑装饰艺术进入高度发达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纹饰取材广泛,构图严整,对于薄胎的定窑白瓷而言,因采用覆烧法,早期的偏刀深挖已不适用,加上图案纹饰极为丰富,形成刻划结合、刻印结合。主要的装饰方法有划花、印花和刻花三种,还出现剔花、白釉褐彩等装饰工艺。生动流畅的刻花白瓷与富丽堂皇的印花白瓷,代表定窑装饰艺术的最高成就,也展现定窑典型的艺术风格。此时模印成型的技术与印花工艺结合,盘碗类印花白瓷成为当时最广布的器物类型。印花图案大多构图严谨、满密,题材较刻花更为丰富,包括:花卉、鱼水、龙凤、蟠螭、狮、鹿、鸳鸯、仙鹤、游鸭、婴戏、博古等。精美细致的印花白瓷成为最能代表定窑艺术风格的标志性产品。

称心的西装
仁爱的小蝴蝶
2025-08-16 16:41:09

宋代定窑瓷器有4种鉴定方法。

鉴定方法:

1、泪痕

泪痕是指器表的流釉表象,定瓷流釉往往呈条状,宛如垂泪,故称泪痕。泪痕表象仅见于北宋定窑器,唐至五代定瓷并无此特征。唐代定瓷釉薄而皎白,胎釉结合十分严密,无流釉表象。

北宋则凝厚而泛黄,釉内气泡大而多,釉层在烧结过程中随器垂挂流动,构成泪痕。北宋早期,定窑选用正烧,流釉方向自口至底,北宋中期今后,定窑创造了覆烧的技法,流釉方向自底向口。

2、竹丝刷痕

在定窑碗、盘类器物的外壁,常常可看见细密如竹丝的划痕,这些划痕是器物开始成型后旋坯加工时留下的,当然在其它窑口的器物外壁也可见到旋坯痕,但不如定窑的纤细密布,此为判定定窑器物的一个特征。

3、底足

定窑器物的底足类型不多,首要分为平底与圈足两大类,而其圈足具有与其它窑口器物圈足显着不一样的特色,这些特色体如今北宋中期今后覆烧成型的定窑器上,因为覆烧的创造,器物圈足得以裹釉,而将露胎处移至器上。

但是裹上釉层的器足在外观上的体现并不那么完满,足面(圈足与地上触摸有些)总是显得不行平坦,有些当地釉厚,有些当地釉薄,以手抚之,显着地感到高低不平。

定窑圈足器之圈足有巨细两种类型,大圈足器之足底往往可见竹丝刷痕,刷痕呈同心圆,而小圈足器则无这种表象,但无论巨细圈足,足均极浅,足墙均窄,小圈足器挖足不过肩,简直无钩手。

4、变形

定窑器物,尤其是碗类器物,大都有些变形,假若完好器,将器物倒扣于桌面,便很简单发现这一特色。

就当前在市场上所见到的仿定白瓷而言,泪痕表象已可做到,竹丝刷痕亦不难完成,至于器物的变形非人力而可强为,而取决于烧造时的火候、窑位、气氛等等要素,若以人力做作,难免留下成心做作的,不天然的痕迹。

欢喜的小馒头
无聊的小海豚
2025-08-16 16:41:09
去伪存真,宋代定窑瓷器鉴定要点你掌握了吗?

瓷器是中国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发明之一,是古代劳动人 民的智慧和力量的结晶,是一张最能代表中国的名片,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在国外一提到瓷器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国,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无与伦比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瓷器中的宋代五大名窑瓷器闻名遐迩于众多瓷器种类,以其精湛的工艺,别致的造型,精美绝伦的釉色,成为历代帝王、文人雅士的心爱之物。宋代五大名窑之说,始见于明代皇室收藏目录《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继唐代邢窑白瓷而起以烧白瓷为主的定窑瓷器鉴定要点。

定窑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涧滋村、野北村及东西燕村,在宋代属定州,故名定窑。定窑以烧白瓷为主,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着称,兼烧黑釉、酱釉和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

宋代定窑瓷器的鉴定。定窑瓷器胎质薄而轻,胎色白色微黄,较坚致,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极薄,可以见胎。由上迭压复烧,口沿多不施釉,称为“芒口”,这是定窑产品的特征之一。

从胎釉的角度,宋代定窑白瓷器鉴定可以从四个方面去鉴定:一、要有玉质感。宋代制瓷追求玉质效应,以有玉质感的为上品。因此,一件定瓷器物上手,首先要看有无玉质感。真品应是釉水莹润,富有灵动之气,就如白玉一般的。二、釉色如象牙之白。五代之后,定窑器施釉前已不施化妆土。所施白釉的釉水为白中闪黄,所以釉面之色呈所谓的“象牙白”色。白定釉面呈半透明状,因为施釉较薄,所以薄处能隐约看到胎色。在器物的折腰处可见积釉呈浅浅的黄绿色。积釉处气泡稀疏通透,大小不一。这也是一个宋代定窑瓷器鉴定时要注意的要点。三、要见“竹丝刷痕”。定窑的制胎工艺中,在胎半干之时,有用竹丝刷子旋修这一道工艺,因此在胎面上就留有一些“竹丝刷痕”。定窑因为施釉较薄,烧成后,在釉薄处透过釉面就隐约可见竹丝修胎所留下的刷痕。这是定窑瓷的一个基本特征之一,在宋代定窑瓷器鉴定时必须特别留意。四、釉面常见“蜡泪痕”。这种“泪痕”是由于上釉不均匀,入烧时釉水垂流所致。垂流釉的下部似蜡泪状凸起,球面下部呈浅水绿色。这种“泪痕”只出现在盘碗的外部。有否“泪痕”也成为鉴定是否宋代定窑瓷器的一个基本特征。

中国人最懂瓷,也最会玩瓷,从各式各样的瓷器器型中,便可窥见这股十足的“玩劲儿”。瓷器一直都是收藏界的主打藏品,稳居国内古玩收藏市场前列。定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闪烁过耀眼的光芒,在陶瓷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掌握宋代定窑瓷器鉴定的要点,认真观察和比较,不轻易下结论,由浅及深循序渐进,去伪存真,让我们更好的收藏宋代定窑瓷器。

美丽的发箍
落后的流沙
2025-08-16 16:41:09
现在古瓷片的收藏市场才刚开始,属于低谷时期,估计很快就形成气候了,前几天刚看央二的第一时间,有个热眼看冷收藏,其中就专题报道了古瓷片的收藏市场,报道称现在普通古瓷在地摊上一片价格在300-500之间,如果是在成规模,像天津瓷房子这样能保真的商店就得500-800了,照这个形势看,古瓷片的收藏空间是很大的,因为还处在起步期,瓷片刚开始走进拍卖市场,去年的残瓷专场拍卖,100多片拍得600多万的价格,不过古瓷片的收藏,还是见仁见智,就看个人的投资和收藏眼光。

古瓷片的收藏中,以稀少、珍贵、典型的价格居高,典型的有宋代五大名窑,您的宋定窑瓷得看品相,如果是瓷片上带有刻花工艺的,市场价格就在2000左右,纯属个人意见。

专注的电源
懦弱的小馒头
2025-08-16 16:41:09

北宋时期定窑白瓷在釉色上略带牙黄,这主要因为瓷器是在氧化焰中烧成。釉薄而透明,胎上的印花、刻花明显透露,有的连胎色也显现在外。宋代定窑白瓷除其釉色有独特风格外,新颖的装饰艺术也是使它闻名的重要因素。其装饰方法有3种:刻花、划花、印花。定窑白瓷吸取了越窑的浮雕技法,又以刻花结合篦状工具划刻复线来装饰图案,更增强了纹饰的立体感。印花装饰也具有线条细密、层次分明的特点,不仅美观,而且也提高了加工效率。

此后定窑的装饰技巧被推广到其他名窑,促进了各地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

定窑白瓷

怕孤独的红牛
单身的鸡
2025-08-16 16:41:09
概述:定窑的瓷胎特征是胎质十分坚密精细,胎薄而显轻,胎色白净而略显微黄。无论白定还是各种彩色釉定,均是如此。定窑施釉极薄,釉薄处能见胎色,白定釉色多数为白中微闪黄色,釉较坚致,不太透明;黑定所上的定窑的瓷胎特征是胎质十分坚密精细,胎薄而显轻,胎色白净而略显微黄。无论白定还是各种彩色釉定,均是如此。定窑施釉极薄,釉薄处能见胎色,白定釉色多数为白中微闪黄色,釉较坚致,不太透明;黑定所上的黑色釉犹如黑漆一般,釉面特别光亮;紫定其实并非紫色,而是酱黑色釉,釉面施釉不太均匀,常出现深浅不一的现象;书载有红定一说,但至今尚未见到实物,所见残片上也只是在酱釉上有红斑而已。因此如在市场见有红定出现,须特别小心对待。

定窑以丰富多彩的装饰花纹取胜,工整素雅,一向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其装饰技法主要有划花、刻花、印花三种。划花是宋代定窑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之一,但定窑纹饰中最富表现力的则是印花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