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乾隆黄釉瓷有哪些特点

跳跃的老虎
文艺的网络
2022-12-21 23:38:43

乾隆黄釉瓷有哪些特点

最佳答案
清脆的羽毛
美好的猎豹
2025-08-15 23:13:14

低温铁黄釉瓷器始于明初,永乐时即有黄釉绿彩品种。黄釉烧昨最好的是明代弘治一朝,黄色如鸡油一般妖艳,习称为“娇黄”。其釉面匀净,呈色稳定。娇黄釉成化时已烧制成功,并有少量传世完整器。景德镇御窑厂遗址近年出土过成化黄釉碎片,外底面常见烧成后加刻的“甜”字。清代黄釉都为皇家控制。黄釉是皇家控制最严格的一种釉色,金黄是至尊之色,“黄”与“皇”同音,明清两代黄釉只有皇家才能使用。明代私造黄釉者要杀头。清代规定里外黄釉为皇贵妃用,黄地绿龙为贵妃用,以下嫔妃、贵人则不许用黄釉瓷器,只准用绿釉紫龙器和绿釉红龙器。唐英于乾隆时曾奏明将破损的黄釉器也押运京城,以防技术外传,由此可知黄釉的身价之高。康熙时开始大量生产,以防宣德和弘治时的为多,且书“大明宣德年制”和“大明弘治年制”款。康熙黄釉多书“大清康熙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有青花款,也有黑酱色釉上款。康熙黄釉追求弘治娇黄效果,但呈色较弘治偏深。雍正、乾隆以下各朝,黄釉碗、盘一直不断生产。清代另有米黄釉一种,也是低温铁黄釉,其米黄色十分淡雅,偏银白色。有些品种还在米黄釉上以金彩、白彩或五彩装饰,此品种传世不多,多有官款。清道光时盛行仿竹雕的黄釉器,多为笔筒,釉面无光,底款均为阳文刻款,有官款,也有工匠款。现代新仿有两种:一是尺寸比例均为新创,只是仿其效果;二是比照真物仿制,尺寸、比例、款识都一样,后者须仔细辨认作旧痕迹。康熙晚期珐琅彩创烧后,国外以锑为着色剂的低温黄釉也传入中国。锑黄釉呈色似柠檬黄,黄色淡雅柔和。此品种十分稀少,均为官窑生产。

最新回答
哭泣的月光
醉熏的御姐
2025-08-15 23:13:14

明代以前的低温黄秞多数为黄褐色或深黄色,不是真正的黄色。传世的黄釉瓷器以宣德制品为最早,传世器大多为盘,器物内外皆施黄秞,釉色娇嫩,釉面肥润,通体无纹。

共18张

黄釉瓷器

弘治、正德时期的黄秞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器物色调均匀一致,釉面平整无痕,色泽滋润娇嫩,且光泽度较好,恰似鸡油,是真正的黄色。因其施釉时是将釉料直接浇在白釉瓷器上或素胎上,釉层不易剥落,故名“浇黄”。由于其色调较淡,显得娇艳,又称为“娇黄”。

明晚期时,黄釉瓷曾一度停烧,直到清顺治时期才又恢复了烧制,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黄秞瓷主要是在沿袭明代黄秞的基础上,以仿宣德和弘治黄釉瓷为主,把暗刻、划、印、雕等各种装饰工艺以及釉上彩绘共同运用到黄秞瓷器上,这样既丰富了黄秞瓷器的品种,又体现了创新的色彩,一改之前单色黄釉瓷“素面朝天”的面貌,形成黄釉瓷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晚清时期的精品多为慈禧太后御用的以光绪黄釉瓷为代表的官窑瓷器。

瓷器保养

瓷器如果保养不当,会受到严重危害,不利于瓷器的长久保存,特别是传世和出土的精品,更应该精心保养。瓷器的保养必须遵循轻拿轻放、小心谨慎的原则,同时,对瓷器的保养也不能太过以免又造成保护性的损害。在此向诸位藏友介绍一下如何保养瓷器。

一、瓷器都是易碎品,在保存时应注意防震、防挤压、防碰撞。鉴赏藏品时要注意不要碰撞、摔落,尽量不用汗手摸。看藏品时最好戴上手套,桌上用绒布垫好,赏看时不要互相传递,一人赏看结束应重置于桌上,其他人再捧持观赏。

二、瓶、罐、 尊等瓷器一般是由下而上两段拼接而成,移动时不能一只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正确的方法是,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住底。有的瓶、罐、尊装饰有双耳,在取放时 不能仅提双耳,以免折断或损坏。薄胎器皿,胎薄、质轻、娇气,移动、安放时更要小心,要双手捧底,忌用单手,尤其是瓶件,底足小,体型较长,还需防风吹 倒。

糊涂的背包
忧伤的麦片
2025-08-15 23:13:14
清代康熙黄釉釉质细而晶莹,似鸡油,故又称“鸡油黄”。康熙黄釉器出现黄釉胎子上加刻各种图案花纹之工艺。图案花纹烧成后隐现于黄釉内。同时还出现堆塑纹饰。如官窑器中的黄釉龙耳杯和堆塑的杯碟,颇为精细。清代雍正黄釉除承袭前朝有“鸡油黄”的单色釉和黄地绿彩制品外,还出现了黄釉地施加粉彩的图案。官窑典型器为黄地粉彩十六孩碗和加粉彩云鹤云彩盘、碗。清雍正还出现了“粉黄”,黄釉中含粉较重,色浅而失透。有的粉黄在浅黄色中微泛青色,犹如“鸡蛋黄”,故又称“蛋黄”。明清黄釉仿品仿明代施釉不肥而稀薄,露胎处无氧化铁的黄褐色,有的则黄褐色呈微红状;仿清代康熙鸡油黄施釉不均,釉色呈浓淡,有的泛现微青色,仿清代雍正粉黄釉质过厚,且多烧成橘皮状,釉面出现细小点子凹入。上述就是清三代的黄釉瓷器的鉴定要点,但是辨别以前一定要多看真品,那假的一眼看出来了。谢谢

体贴的长颈鹿
沉默的帽子
2025-08-15 23:13:14
在宋朝景德年间就开始有颜色釉了,其中就有黄色釉,但是那时起的黄色釉很不出名,黄色釉最出名的是其实清朝雍正年间,所谓i的“雍正黄”就是处于该朝代,真正的雍正黄的瓷器价格是很高的。清雍正柠檬黄釉莲形大盘以286万元人民币拍出,成为当年国内艺术品市场中成交价最高的单色釉瓷器。雍正黄的瓷器过百万是正常价格。谢谢

爱撒娇的短靴
积极的嚓茶
2025-08-15 23:13:14

黄釉,是以氧化铁、氧化镁、氧化锡为着色剂,在氧化气氛中烧成的釉色,也称铁黄,最早出现在汉代釉陶上。商周原始青瓷、汉代越窑青瓷器上多见一些釉色偏黄的制品,严格地说,这不属于黄釉,仍属于青釉,或称为青釉中的青黄色釉。而在陕西等出土的釉陶器上,主要为绿釉陶器、褐釉陶器,偶见黄釉陶器。

汉代黄釉多有杂质,还不是一种纯正的黄釉,应该说可能仅仅是窑工们烧窑时因火候与配方的原因,偶尔出现的,属于一种偶然窑变的产物。就是因为这偶然窑变的原因,汉代黄釉陶,就颇有历史工艺价值。唐三彩、辽三彩上也有深浅不同的黄褐色釉,也属于窑变之产物。

黄釉还分低温黄釉和高温黄釉。瓷器上的高温黄釉,多为普通的民窑制品而瓷器上的低温黄釉,多为官窑制品,非常珍贵。瓷器上纯正的低温黄釉,作为在烧成的瓷坯上两次入窑烧成的装饰釉,出现在明宣德年间。明成化、弘治黄釉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清三代官窑黄釉精美,而乾隆后期黄釉则进入衰弱期。

明弘治黄釉颜色较浅,称为“娇黄”,其器壁较薄,器底施白釉,白釉肥厚微呈绿色器型多见直口盘,盘的曲度不大,为官窑器,器底有青花六字二排双圈楷字款。

明正德、嘉靖黄釉变深,为“鹅黄”和“麦芽黄”。比“麦芽黄”深者,又称“蜜蜡黄”。除单色黄釉外,还出现以黄釉为地,在花纹上加施绿釉。这种绿彩图案花纹大多在器胎上刻为图案轮廓,再施绿彩,也有青花、矾红并列一器的制品,如黄地黄花和矾红地黄彩釉图绘等制品,款识也为青花六字二排双圈楷书款。

感动的往事
甜美的乌龟
2025-08-15 23:13:14
然而,黄釉虽然在拍场表现强势,价格始终不菲,但相对于永宣青花、珐琅彩瓷的价格与价值似乎仍然不太对称。业内人士表示,御窑黄釉瓷器是最高等级的单色釉瓷器,特别是全黄釉器,属于品种稀少的瓷类,物以稀为贵。随着人们对黄釉瓷器认识的加深,市场总会体现御窑黄釉瓷器的价值。而就市场上所见,黄釉青花瓷是黄釉瓷器精品争夺的焦点,这种竞争或将带动黄釉青花器的又一轮热潮。“黄釉青花瓷器是以黄釉作为一种底色使用,而与青花的结合,它十分艳丽,因此引起众多藏家的喜爱和争夺。这些青花黄釉目前在市场上价格已经非常高昂。假以时日,当人们对全黄釉瓷器的认识加深,全黄釉器的价值也一定会被市场所认知。黄釉瓷器的价值和价格是非常具有升值潜力的瓷器,非常值得收藏。谢谢

从容的火车
小巧的火
2025-08-15 23:13:14
黄釉瓷器一般来说:是专门为皇家定做烧造的瓷器!民窑、民间其它人等均不得“染指”!否则会株连九族!因此黄釉瓷器价值极高,鉴别方法并非一两句话就能说清!即使说清不见得你就能鉴别真伪。否则国家养那么多的“专家”有何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