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瓷和陶瓷的区别
骨瓷是于1794年由英国人发明的。因在其黏土中加入牛、羊等食草动物骨粉而得名。骨瓷色泽呈天然骨粉独有的自然奶白色。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同时也是我国的一种工艺美术品,远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已有风格粗犷、朴实的彩陶和黑陶。——《百度百科》
骨瓷和陶瓷看似差不多,但是两者在原料上,工艺上,通透性上,吸收性上以及保温性上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一、骨瓷和陶瓷在原料和工艺上的不同
首先从原料上可以来鉴别骨瓷和陶瓷骨瓷的原料,主要是粘土、牛骨粉制作而成的,而陶瓷的原料则是由高岭土、瓷石制作而成的。而且在工艺上两者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骨瓷是由低温烧制而成,而陶瓷的制作温度相对来说需求比较高,因为陶瓷有着许多的颜料要制作成各种花纹,内部含有重金属,要高温才能制作。
二、骨瓷和陶瓷在通透性上的不同
从通透性上来区别骨瓷和陶瓷会发现在灯光的照射下,骨瓷全身透光性很强,并且没有杂质,因为内部骨粉含量很高,看起来就十分的透彻。可是陶瓷在灯光的照射下,并不是十分的晶莹剔透,反而会呈现出暗淡的光泽。骨瓷的声音相对清脆,陶瓷的声音相对低沉。
三、骨瓷和陶瓷在吸收性上的不同
从吸收性上来看,会发现古瓷的吸水率较低,所以比较容易清洁,也不会留下任何的杂质,只要用温水冲洗一下,就可以恢复原先的洁净感,并且骨瓷的保温效果也比陶瓷要好一些。
一般新骨瓷好。
外观因基材缘故,骨瓷会比陶瓷轻很多,若是想喝咖啡或者泡茶,建议用骨瓷会有更好的口感。
而在耐用度方面,由于骨瓷与陶瓷器的成份不同,产品相对来说更加坚韧耐用,不易磨损和破裂。
经研究表明,骨瓷拥有陶瓷的2倍硬度,纵使置于18℃与2℃水中,经过冷热温差也不会裂开。
而瓷器在使用过程中不要刻意忽冷忽热,否则陶瓷有可能炸裂。
1、原料不同:
陶瓷是以天然黏土以及各种天然矿物为主原料,原料中骨粉含量超过25%的瓷器为骨瓷。
2、工艺不同:
骨瓷烧制采用二次烧成工艺,温度在1200度-1300度之间,一般陶瓷烧制900度即可成型。
3、重量不同:
由于骨瓷硬度高,器型比一般瓷器要薄得多,因此同等体积的骨瓷要比陶瓷轻得多。
4、发源地不同:
骨瓷起源于英国,是英国皇家和贵族的专用瓷,而陶瓷发源于中国,历史悠久。
扩展资料:
一、陶瓷的保养
1、 日常清洁可用家用洗洁精。
2、 用肥皂加少许氨水或先用等量亚麻子与松节油的混合物,去污性更强,可将瓷砖擦的更有光泽。
3、 如将浓茶或墨水等染色性强的液体洒在砖上面,应立即擦洗干净。
4、 定期为抛光砖打蜡,取得持久保护作用,时间间隔2—3个月为宜。
5、 如砖面出现少许划痕,在划痕处涂牙膏,用柔软的干布用力擦拭可以把划痕擦干净。
二、骨瓷的养护:
1、一定用手清洗,不可用洗碗机。若真不愿意用手洗,则要选择有“瓷器及水晶”类洗涤功能的洗碗机。
2、有金边的餐具,勿放入微波炉,以免腐蚀。
3、洗涤PH值必须在11-11.5之间。
4、 用清水洗净时,水温不超过80℃。
5、勿将热杯直接浸入冷水中,以免温度迅速改变损伤瓷质。
6、如有刮花,可以用牙膏略打磨。
7、如有茶渍,可用柠檬汁或食醋清洗。
8、 最好不要骤泠骤热使用,以免炸裂。
9、不要用明火直接烧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骨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瓷
大家应该对瓷器并不陌生吧,生活中我们的好多日用品都是瓷器,最常见得就是我们吃饭用的碗和一些水杯、茶具等。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起的陶瓷,所以说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经过不断地发展,到了今天,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瓷器产品,那么大家了解骨瓷吗?骨瓷和陶瓷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骨瓷是什么?
骨瓷原称骨粉质瓷,简称骨瓷.所谓骨瓷,就是骨粉加上石英混合而成的瓷土,质地轻盈,呈奶白色.将瓷器置放在灯光下,可隐隐透光.骨瓷在制作过程中加入动物的骨粉,国际公认骨粉含量在43%-45%之间的称做优质骨瓷(FINE BONE CHINA).
骨粉用牛、羊、猪骨等......以牛骨为佳.这一成分可以增加瓷器的硬度与透光度,且强度高于一般瓷器,所以可以做到比一般瓷器薄。骨质含量越大,在制作过程中就越易烧裂,所以成品就越贵.骨瓷成品质地轻巧、细密坚硬(是日用瓷的两倍)、不易磨损及破裂、有适度的透光性和保温性、色泽呈天然骨粉独有的自然奶白色。
骨质瓷用料考究,制作精细,标准严格,它的规整度、洁白度、透明度、热稳定性等诸项理化指标均要求极高。公元17世纪末18世纪初,瓷器一直是中国的专利。工业革命发生后,近代欧洲在威尼斯玻璃工艺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制瓷技术。他们不仅仿制中国的青花瓷、彩瓷,而且研发了许多高品质瓷种。
骨瓷和陶瓷的区别
1、轻重:同种器型的骨瓷与陶瓷对比骨瓷会很轻。
2、色泽:骨瓷色泽温润如玉,陶瓷会颜色泛青涩。
3、保温好:与传统瓷器相比,骨瓷的保温性更好,喝咖啡或泡茶时具有更好的口感。
4、档次高:骨质瓷是目前唯一世界上公认的高档瓷种,兼有使用和艺术的双重价值,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号称瓷器之王,画面做到骨瓷上会显得很真实,很清晰。
5、听声音:把骨瓷托在手心中,拿个笔或者小棍子敲打下骨瓷碗会发出如钟声似地响声。
6、挑选个大些的骨瓷碗,里面倒入约手指关节第一个节那么多水,手指蘸上水围着碗边蹭,这时会发出共振似地“吱吱”声。
通过小编给大家详细的介绍,相信大家应该对骨瓷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公元17世纪末骨瓷就出现了,当时瓷器一直是中国的专利,所以我国的骨瓷是历史悠久的。一般情况下,骨瓷比陶瓷高档,骨瓷是世界上公认的高档瓷种,我国的骨瓷工艺非常的精湛。大家在购买骨瓷的时候,一定要进行辨认,分辨它的品质,可以通过听声音或者其他方式来辨别。
外观因基材缘故,骨瓷会比陶瓷轻很多,若是想喝咖啡或者泡茶,建议用骨瓷会有更好的口感。
而在耐用度方面,由于骨瓷与陶瓷器的成份不同,产品相对来说更加坚韧耐用,不易磨损和破裂。
经研究表明,骨瓷拥有陶瓷的2倍硬度,纵使置于18℃与2℃水中,经过冷热温差也不会裂开。
而瓷器在使用过程中不要刻意忽冷忽热,否则陶瓷有可能炸裂。
1、矿物质的含量不同。骨瓷的矿物质含量比陶瓷的矿物质含量要低很多。骨瓷中动物骨灰占百分之四十到五十,因此骨瓷相对于陶瓷来说对人体更加的安全。
2、制作工艺不同。陶瓷的制作工艺相对来说就要简单一些,因而艺术价值也会要低一些。骨瓷花面与釉面熔为一体,不含对人体有害的铅与镉,可称的上是真正的“绿色环保瓷器”,长期使用对人体健康有益。骨瓷经过二次烧成,工艺复杂,只有英国,中国,日本,德国,俄罗斯,泰国有生产。骨质瓷质地轻巧、细密坚硬(是日用瓷器的两倍)、不易磨损及破裂、180摄氏度与20摄氏度水中热交换一次不裂,吸水率低于0.003%。
3、使用效果不同。由于骨瓷的制作工艺和构造的原因,骨瓷的保温效果也会相对更好,并且骨瓷的耐磨性也比陶瓷要好。骨瓷较普通陶瓷更为耐用,这是由于骨质瓷与普通瓷器的成份不同,能够做到更薄更坚韧耐磨,不易磨损和破裂。骨瓷的硬度也要在陶瓷的2倍以上,骨瓷在180℃与20℃水中热交换一次不裂。
扩展资料
骨质瓷的瓷质细腻通透,器型美观典雅,彩面润泽如玉,花面更是多姿多彩。骨瓷发展至今为越来越多的人群接受认可并使用,它们也已不再仅仅是吃饭的家伙、盛汤的器皿,更是作为一种时尚与艺术的享受,作为一种餐饮文明的体现,逐渐地渗透入日常生活当中。
骨瓷强度更好、胎体更薄、比重更轻。由于骨瓷与普通瓷器的成分不同,能够做到更薄更坚韧耐磨,但是由于高温成型比较困难,所以成型是废品率较高,客观上形成价格高等因素。
骨质瓷和陶瓷相比,骨质瓷更好。这两种瓷器的区别如下:
1、原料不同。陶瓷原料是高岭土、瓷石等,骨瓷原料是牛骨粉、粘土等。
2、工艺不同。骨瓷是低温瓷,最高烧制温度1220摄氏度,经过覆烧而成,陶瓷烧制温度较高,因为花饰的颜料由重金属所致,需要高温才能发。
3、通透性不同。一般来说骨瓷在灯光下,透光性强无杂质,骨粉含量也高;陶瓷在灯光下就没有骨瓷那么晶莹通透了,略显暗淡。也可以用磕碰的方式用听觉来感受它们的不同,骨瓷的声音清脆,陶瓷声音则显得低沉晦涩。
4、吸收性不同。骨瓷吸水率相比瓷器更低,所以更加容易清洁,而且也会粘留任何杂质。一般只用温水冲洗即可,视觉上给人独特的洁净感。
5、适用点不同。陶瓷和骨瓷的重量对比,骨瓷会轻很多,且骨瓷的颜色温润如玉,陶瓷的颜色比较泛青涩;骨瓷的透光性比陶瓷要好,与传统的瓷器相比,骨瓷的保温性更好一些,喝咖啡或者泡茶会有更好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