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建盏真假如何辨别

现代的香水
老迟到的母鸡
2022-12-21 22:29:41

建盏真假如何辨别?

最佳答案
欢喜的时光
尊敬的夕阳
2025-08-15 06:46:25

要说20年来升值幅度最夸张的高古瓷,建盏得算一类。建盏沉淀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其制作工艺呈现的独特审美趣味,都吸引着新老藏家的目光,在各大拍卖会上,更是屡创高价。

      文风鼎盛的宋朝,文人墨客、富贾政客对建盏竞相追捧,而宋徽宗著作的《大观茶论》中提出“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更是将黑盏一举推崇为朝廷贡品,创建建盏历史新高度,从此与青瓷、白瓷“三分天下”。

      古代的建盏烧制要进过13道工序,以柴烧为加热,使釉面产生各种自然奇特的斑纹。

       由于受外界气温、气压、湿度以及加柴部位的不同,使得在不同的窑位、窑温会不同,最终使得还原气氛不同、温度升降幅度不同,从而产出了兔毫、金兔毫、蓝兔毫、银兔毫、金油滴、银油滴、鹧鸪斑、曜变等不同的建盏。

      ▲鹧鸪斑 而这一变化即便是拥有几十年经验的窑工也只能控制出普通兔毫,如银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这些窑变盏的生成也只能靠天意了,所以建盏的魅力在于“入窑一色,出窑万千”。

如何辨别建盏真品?

 1、看器型 建盏的器型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一件好的建盏一定要器型规整、无大的变形和凸起、不开裂、无气泡、少针眼。判定器型是否规整可以将建盏倒扣在表面平整的桌子上,紧密贴合说明器型规整。

2、看斑纹 好兔毫盏斑纹的底色是青黑色,即黑中带青,斑纹柔长为美,纹理清晰,分布平均,且具有较强的三维立体效果,兔毫能从盏口延伸至盏底者为最佳。 好油滴盏斑纹清晰可见、斑点大小不一,盏内外斑点分布均匀饱满,盏口位置能布满斑纹为上品。

 3、看胎质 建盏的胎土是铁含量很高的铁胎,胎质厚重粗糙,颜色一般为深灰或者深褐色,轻轻敲打有类似金属碰撞的声音。

4、看釉色 在窑内高温还原的过程中,胎土中的铁与釉面中的铁产生化学反应,析出各种铁系结晶,生成的各种由内至外的奇特花纹,是一种自然天成釉色。若看到斑纹粗大且颜色十分炫目的建盏,就要注意了。

 5、看幻彩 精品建盏都会泛出蓝色、银色、金色、七彩等幻彩效果,在阳光、灯光或者装进茶水后能反射出不同的光芒,也可以用放大镜查看。 建盏的作伪方式

      整器新烧 整器新烧品指现代人全新烧制的仿古制品。不使用建盏工艺的劣仿,然而市面这一类的低劣仿品,大多连「风格与宋盏相近」都无法做到。

      使用建盏工艺的普仿 较高水准的仿品,会学习宋代建窑的风格和工艺。这类盏虽然可以在釉色上接近古人,但如果直接出窑就上市,也不难分辨,因为新盏则会有明显的贼光,比较容易被识别,所以作伪者为此采用酸洗等手法将新仿盏消光以求更加逼真。 其中酸化消光是先将酸性物质与泥土混合,再将盏埋入这种人造的酸性土壤中,过段时间拿出来,“贼光”就不见了。 这种方法处理的盏,以放大镜观察,常能看到釉面上有许多不规则的凹坑。

 ▲左图为内盏壁,右图为放大50倍后影像 这是釉面被酸咬的结果,人工腐蚀的程度不同,凹坑深浅不同。若是自然老化的釉面,是不会有这种不规则凹坑的。

 ▲宋代老盏标本 建窑遗址出土的真正宋代建盏,只会有气孔,其余釉面平滑,不会有不规则凹陷。 此外,建盏的窑膜目前无法人工伪造,可以作为判定新老的决定性依据。

▲带有窑膜的宋代油滴大盏瓷片 真品改制

 1、接底 接底就是将建窑出土的老盏胎底与新烧器物相接,建盏多数施半釉,底部无釉露胎。 露胎部分是鉴别新老的重要参考,也相应催生「真老底」+「新部件」的作伪方式。 通常的接底手法是使用黏合剂将新老部件结合在一起,仔细观察露胎部分,或以荧光、金属刮擦等手法辅助,不难分辨人为粘接痕迹。

2、生烧品重新进窑复烧 建窑遗址曾出土相当数量的生烧品,即火候不够的乳白、灰白釉产品。宋代生烧品即使器形完整,价值也有限。 复烧仿品大致有二种情况,一是接老底复烧,也就是上面是新的,底是老的,二是整个老器复烧,有的还在老器上加彩复烧。

3、无款老盏添加后刻款 宋代建盏有丰富的底款,同等釉色表现下,有款的盏价格会更高,尤以「供御」、「进琖」等御用款为贵。其中「进琖」多为印款,仿制难度大,如有伪作,也很容易露马脚。

▲宋代进琖款底足标本 「供御」多为手刻款,宋代出土品即有各种各样的字体,是后刻款伪作重灾区。遇到带底款,尤其是御用款的宋盏,须谨慎入手。

▲宋代「供御」款底足标本

4、残缺瑕疵件修补伪装全品 窑址出土的老盏,可能有各种瑕疵,如缺损、粘匣钵等。这类伪作可仔细观察,或以金属刮全盏听声辨认,全品与修复品声音有不同。

最新回答
默默的铅笔
时尚的电灯胆
2025-08-15 06:46:25

(不是我写的,摘录)

由于釉料配方的不同,窑内温度及气氛的变化等因素影响,建窑黑瓷釉面又呈现多种纹理。对于这些釉面纹理的说法,陶瓷界尚有不少争议,一般比较被认同的分类有:兔毫盏、油滴盏、鹧鸪斑盏、矅变盏急其他杂色盏!

1)兔毫盏

兔毫盏是建窑最具代表的产品之,在黑色釉中透露出均匀细密的筋脉,因形状犹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样纤细柔长而得名。

其中“银兔毫”最为名贵,是建盏珍品。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建窑束口碗就是这样一件珍品用兔毫盏沏茶,兔毫花纹在茶水里交相辉映,令人爱不释手。

2)油滴盏

油滴盏的釉面密布着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圆点儿,形似油滴。“油滴”的形成其实是铁氧化物在釉面富集,冷却后析出晶体所致。

在黑色釉面上呈银晶斑者称“银油滴”,呈赭(zhe)黄色晶斑的称“金油滴”。

3)鹧鸪斑盏

鹧鸪斑盏烧制条件要求非常高,成为极为稀少的名贵器型。

鹧鸪斑是鹧鸪鸟胸部遍布白点正圆如珠的羽毛,鹧鸪鸟的羽毛为紫赤相间的条纹,胸羽白点正圆如珠,正是鹧鸪所独具的风韵。

“鹧鸪斑”的烧成比“兔毫”难,在建阳永吉镇古窑址“兔毫”瓷片到处都是,而“鹧鸪斑”的瓷片却难见到。

日本室町幕府时代的中国美术史著作《君台观左右账记》里记载:曜变斑建盏乃无上神品,值万匹绢;油滴斑建盏是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

4)矅变盏

矅变盏的烧成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其特点是,在黑釉里自然浮现着大大小小的斑点,围绕着这些斑点四周还有七彩光晕在不同方位的光照下闪耀着。

而且也会随着观察角度的不同,而出现大面积的色彩变幻。

5)其他分类后续再逐步分享,结尾介绍一款特殊的斑纹:吉州窑木叶盏

在众多的吉州窑器型中,最具艺术魅力的就少木叶盏了。

将天然树叶浸水腐蚀脉络后沾釉贴在器物上烧制而成,其朴实无华的沉稳,天然去雕饰的工艺,能够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7

丰富的小刺猬
稳重的手链
2025-08-15 06:46:25

如果要问除中国之外,哪个国家收藏中国文物最多,那答案必然是日本。日本自隋唐以来,一直以中国为文化母国,虚心学习,并大量输入各种艺术品,经过数百上千年的时光,到现在留下了相当一批珍宝。!可你是否知道,由于众多周知的原因,中国有多达10万件文物(不完全统计)在日本,其中多件还被列为“日本国宝”!

1.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收藏地:宫内厅正仓院北院),这个琵琶是不折不扣的神品,琵琶一般都是四弦,而这个是传世唯一一个五弦的琵琶,我听方锦龙弹过一回,完全就是人间乐器中的奇迹,它不光可以当琵琶弹,还能当吉他,三弦琴,甚至冬不拉。而且这个乐器极度华丽,唐代的螺钿镶嵌技巧被它发挥到了极致,世界上现存的能表现大唐盛世繁华的文物,最典型的大概就是这件了。这件乐器是日本圣武天皇的收藏,他死后,生前用过的宝物都被藏在了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里,一千多年无人惊扰,仓库里面留下了不知道多少奇珍异宝,光是极品乐器就有四五件之多,而这件是其中的第一名品,是日本皇家收藏的最珍贵的宝物。

2.北京人头盖骨:不仅是中国,更是世界级的珍宝。1941年抢救转移途中,神秘失踪,至此下落不明。北京人头盖骨,据说收藏在日本皇宫的地下室里,也有传说秘密埋在中国某个地方。它是中国国宝文物的最大遗憾,到底在哪?至今仍然是个谜团!

3.南宋李氏《潇湘卧游图卷》,为与李公麟同乡的李姓画家所作。相传为南宋的云谷禅师云游四海之后,隐居于浙江吴兴的金斗山中。他不无遗憾地想到自己尚未踏足的潇湘山水,于是请一位姓李的画家替他绘出潇湘美景,将画挂于房中,躺在床榻之上,就能欣赏美景,故为潇湘卧游。这幅画是乾隆皇帝最喜爱的山水画,整幅长卷淡墨皴染一气呵成,不施勾勒,不露笔痕。大片的留白,朦胧的山水,山色空蒙,水到天际,大气磅礴,让观者一时笔法墨意尽忘,完全沉浸在画家营造出来的那片广阔的境界之中,恍惚有神游天外的感觉,完全就是个神品。

4.唐代海砚纹铜镜(被列为日本“国宝”)唐镜纹饰在写实造型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变形,创造了许多富有装饰美感的理想纹饰。瑞花、缠枝花、宝相花都属此类。写生花卉纹是一种造型各异,变化微妙,丰腴耐看的瑞花纹;缠枝花卉纹是在汉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希腊、罗马忍冬草形发展成的,它纵横往复、婉转自如、飘扬流动、连绵不断,被近代日本人称其为“唐草”;唐铜镜纹饰中最典型的宝相花其母体为莲花,从南北朝起,随着佛教的兴盛,逐渐发展成装饰性很强的理想花卉。它虽是中外艺术融合的结晶,却富有极强的中国本民族的风格与特色。总体看来唐代铜镜上的花卉纹均设计搭配极尽考究,纹饰适中,圆润丰满,这也是唐代图案造型十分鲜明的特征。唐代花卉纹镜主要流行于盛唐及其以后。

5.宋代建阳窑曜变天目茶碗(单品,举世无双)这是一个神异的文物,该茶碗是宋代黑釉的建盏(福建建阳窑),莫说举世无双,就连考古发现的大量瓷片中,也没发现任何一个类似的瓷片。日本人形容这个碗,都是用“碗中宇宙”这种词,说里面仿佛是深夜海边看到的星空,高深莫测。现藏东京静嘉堂文库。

6.南宋李生《潇湘卧游图卷》(被列为“日本国宝”)南宋李氏《潇湘卧游图卷》,为与李公麟同乡的李姓画家所作。相传为南宋的云谷禅师云游四海之后,隐居于浙江吴兴的金斗山中。他不无遗憾地想到自己尚未踏足的潇湘山水,于是请一位姓李的画家替他绘出潇湘美景,将画挂于房中,躺在床榻之上,就能欣赏美景,故为潇湘卧游。这幅画是乾隆皇帝最喜爱的山水画,整幅长卷淡墨皴染一气呵成,不施勾勒,不露笔痕。大片的留白,朦胧的山水,山色空蒙,水到天际,大气磅礴,让观者一时笔法墨意尽忘,完全沉浸在画家营造出来的那片广阔的境界之中,恍惚有神游天外的感觉,完全就是个神品。

7.南宋李迪《红白芙蓉图》(被列为“日本国宝”)即红白芙蓉图。红白芙蓉图,宋代李迪绘制,共二幅。 绢本设色,25.2×26.cm×2,1197年作,原属圆明园收藏,现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李迪,宋朝画家,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生卒年不详。北宋宣和时为画院成忠郎,南宋绍兴时复职为画院副使,孝宗、光宗、宁宗三朝供职画院(1162年-1224年),活跃于宫廷画院几十年。所见李画最晚年款为庆元三年(1197年),如上溯到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期间为七十三年,照此推算,李存世之年龄应在九十岁以上。画红白芙蓉各一幅,线描有黄筌画风的精神。本画的描写极为写实,用笔纤细且色彩层次微妙,因而富于情趣。善用余白的画面空间也显得自然而静谧。

8.南宋梁楷《雪景山水图》(被列为“日本国宝”),轴,绢本,水墨,淡设色,南宋梁楷作,纵111.3厘米、横49.7厘米,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雪景山水图》 描绘两个身着白色披风、头戴风雪帽的骑驴人穿行山谷的情景。水边两棵老树,其虬曲的枝干和稀疏的树叶,是以细致的笔法刻画出来的。画山石仿北宋范宽的笔法,以簇点画密林;而山体皴笔甚少,在以淡墨渲染的天空的映衬下,给人以白雪皑皑之感。整个画面呈现出荒凉萧瑟的氛围。在画幅左下角寒溪边缘有“梁楷”的落款。此图不失为南宋院体山水画的经典之作。

帅气的薯片
无心的水壶
2025-08-15 06:46:25

在每一个国人心中,都有个痛处。那就是由于历史特殊原因,国内很多稀世珍宝文物流失海外,有些则下落不明成为永久的遗憾。

从一百多年前开始,中国大量的珍贵文物就开始向海外流失,数量巨大,多为精品上乘之物.据说,全世界有四十多个国家藏有中国文物一百多万件.宋元明时期,中国向海外大量出口瓷器,换来了很多的白银.以后大家都知道的了,很多的宝贝不是被抢,就是被骗去.还有的被贩卖到海外.

十二生肖兽首。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目前,牛、虎、猴、猪、马5件青铜兽首已分别在2000年和2003年和2007年由爱国人士出资抢救回国,收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现已知鼠首、兔首2009年2月在法国一家拍卖行拍卖,龙首目前在台湾,保存完好,但短期内不会现身。

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时至今日,这些珍贵的壁画和经卷大多散佚在国外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手中。

清东陵九龙宝剑。这个东陵国宝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本人抢去,从此下落不明。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这可是神奇宝物,琵琶一般都是四弦,而这个是传世唯一一个五弦的琵琶。这是唐朝的御用乐器,现收藏于日本宫内厅正仓院北院。

曜变天目茶碗。现收藏于东京静嘉堂文库,是中国南宋传世孤品。这个茶碗是宋代黑釉的建盏(福建建阳窑),是宋人斗茶用的,但是这个样子的,莫说举世无双,就连考古发现的大量瓷片中,也没发现任何一个类似的。

咱们国家流落在海外的文物浩如烟海,很多都是国宝,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很多,但是,基本上是由于战乱的原因,一部分是列强直接抢走的,一部分是咱们自己人趁乱走私到国外的。

《女史箴图》相传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作品,在我们美术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现在存世的只有两幅临摹作品,一副是宋代的临摹,现藏北京故宫,另一幅更加珍贵的是唐代的临摹,一直是中国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据传是康熙的枕边物,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此图从圆明园盗出流落海外,1903年收入大英博物馆至今。

对于这些遗失在国外的文物,很多人的观点是“你抢了我的,就要还给我”,这要求是没错,但是没有什么用,人家不还你,你也没办法。

这些宝贝为啥要不回来呢?说起来有点复杂。

《寒江独钓图》

据《日本侵华对文物的破坏》一书作者孟国翔介绍,战后日本归还了一部分战时掠夺的文物,有多车,其中有2000多件是比较珍贵的,但这只是很少的部分。此后由于多种因素我国没有再继续追讨。

首先看看文物流落到海外的原因,主要是三种途径。

第一,外国侵略者直接抢的。

这种情况,按照联合国的协议,应该无条件归还,没啥可说的。但事实上也要不回来,首先取证比较麻烦,这么多年过去了,很难证明这东西是抢的还是买的(当然,这有点耍赖)。

其次,就算证明是抢的,一般也倒了几次手了,现在的所有人很可能是私人收藏,总不能再抢回来,所以,也只能等人家拍卖的时候,咱们买回来。

第二,走私出去的。

这种情况,其实是卖给人家的,而且,一般也倒了几次手了,现在所有人也是花钱买的,合法拥有,这只能跟人家商量,想办法买回来。

第三,国家赠送的。

这属于正当途径,没理由要回来了,除非人家愿意还给你。注意,只要是中国的合法政府送出去的,比如清政府、北洋政府,就算咱们现在觉得不平等,也没有理由要回来了。

藏于大英博物馆的敦煌壁画

所以,现在想让文物回国,也主要是以购买为主。最近几年,每年都有几桩大买卖,回购文物的金额动辄过亿,这虽然让文物回了国,但是也有负面影响,会对文物走私有刺激作用,说不定会加速文物外流。

关于这个问题,联合国是有协议的,战争期间掠夺的文物应该无条件归还。但是这协议更像是一个道德要求,其实没什么约束力,有些掠夺文物比较多的欧洲国家,根本不签署这个协议,就算签署了协议的国家,基本上也没有归还的。

大英图书馆金刚经

大英图书馆内藏中国珍贵文献和古籍6万多种,其中有中国波罗蜜佛经最早版本,《永乐大典》45卷及甲骨片、竹简、刻本古书、敦煌藏经和地图。

这些国家什么理由呢?他们认为文物是人类文明的宝藏,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他们欧洲收藏的条件更好,所以,留在他们国家也是合理的,反正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嘛。

甚至,咱们国家也有一些人持这种观点,因为现实的情况是,流落到海外的文物一般都保存的好好的,留在国内的反而都毁了,

所以,咱们的国宝还不如留在海外。

这种观点,不能说完全没道理,但是,是有很大问题的。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东洋馆收藏的赵孟书法局部。

因为文物虽然是全人类的财富,但是,它毕竟是有起源地的,脱离了原属地,文物的文化价值是会降低的,文物和它所处的环境共同构成了文化传承。

比如说,敦煌的壁画、佛像,和它周围的环境都是文物的一部分,共同构成了文化价值,光把壁画割下来,佛像拿走,不但大大降低了文物的价值,还会给文物原址带来不可挽回的破坏。

基于此原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是遵循“在起源地保护文化财产”的原则,建议文物回归原址。

所以,文物回国这件事,虽然很复杂,但是最终的目标,还是要接回来(当然,要用合适的方式,也得具备保存的条件),因为它们属于中国这片土地,在这里才能完整地体现它们的文化价值。

这是为咱们中国的文明负责,也是为世界的文明负责

繁荣的石头
细心的小甜瓜
2025-08-15 06:46:25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等级:御物;价值:传世孤品;年代:唐;质地:镶嵌乐器;流入国外时间:古代(唐);收藏地:宫内厅正仓院北院。这个琵琶是不折不扣的神品,琵琶一般都是四弦,而这个是传世唯一一个五弦的琵琶,我听方锦龙弹过一回,完全就是人间乐器中的奇迹,它不光可以当琵琶弹,还能当吉他,三弦琴,甚至冬不拉。而且这个乐器极度华丽,唐代的螺钿镶嵌技巧被它发挥到了极致,世界上现存的能表现大唐盛世繁华的文物,最典型的大概就是这件了。

曜变天目茶碗

等级:国宝;价值:传世孤品;年代:南宋;质地:陶瓷;流入国外时间:古代;收藏地:东京静嘉堂文库。这是一个神异的文物,其实就单品而论,它完全可以排到第一的。这个茶碗是宋代黑釉的建盏(福建建阳窑),是宋人斗茶用的,但是这个样子的,莫说举世无双,就连考古发现的大量瓷片中,也没发现任何一个类似的。

汉倭奴国王金印

等级:国宝;价值:日本朝贡史上的最珍贵实物;年代:东汉建武中元二年(57年);质地:黄金;流入国外时间:古代(东汉);收藏地:福冈市博物馆。《后汉书·光武帝本纪》和《后汉书·东夷传》中记“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缓。”这枚金印后来不知所踪,直到1784年,才在九州的福冈,由名叫秀治和喜平的二位佃农,在耕作挖沟时偶然发现。

《潇湘卧游图》

等级:国宝价值:南宋山水画第一神作年代:南宋质地:纸流入国外时间:近代收藏地:东京国立博物馆。南宋李氏《潇湘卧游图卷》,为与李公麟同乡的李姓画家所作。完全就是神品。当年这幅画的价值甚至在《溪山行旅图》和《富春山居图》之上,清末为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所得。

王羲之《丧乱贴》

等级:御物;价值:最接近书圣原本的摹本;年代:唐;质地:纸;流入国外时间:古代(唐代);收藏地:宫内厅唐模本《丧乱帖》,可被认为最接近于王羲之真迹的唐模本,相传是鉴真大师东渡时候带到日本的。要不是它与《二谢帖》和《得示帖》连成一纸,根本就会被当成是书圣唯一传世真迹。此贴为硬黄响拓,双钩廓填,白麻纸墨迹,笔法精妙,字体跌宕起伏,是晋唐书法极品,可以和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快雪时晴帖》和故宫的秘宝《神龙兰亭序》并驾齐驱。

牧溪法师《观音猿鹤图》

等级:国宝;价值:宋代禅宗画代表作;年代:南宋;质地:绢;流入国外时间:古代;收藏地:京都大德寺。这套图画三幅一组,是宋代禅宗画的极品,藏于京都大德寺,每年十月的第二个周日展出一次。牧溪是南宋四川人,曾因反对贾似道而遭通缉。此人画法极具禅意,每幅画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装缀。最经典的《烟寺晚钟图》,就是几笔点就,简直就是神来之作。

猛虎食人卣

等级:无法评定;价值:商周青铜器精品;年代:商晚期;质地:青铜;流入国外时间:近代;收藏地:京都泉屋博古馆。虎食人卣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珍品,也是国外藏中国青铜器中最重要的两件之一(另一件为永青文库的狩猎纹铜镜),通高35.7厘米,造型取踞虎与人相抱的姿态,立意奇特。它和许多出土于湖南的商代后期的青铜器一样,纹饰繁缛,以人兽为主题,表现怪异的思想。这件作品究竟是要表现老虎吃人的凶猛,还是人兽和谐的天人合一,历来说法不一,但可以确定的是,商代青铜器中很少。

《无准师范像》

等级:国宝;价值:宋代人物画代表作;年代:南宋,1238年;质地:纸;流入国外时间:古代(南宋);收藏地:京都东福寺。禅师的肖像画,在外国人称为顶相。唐宋禅宗的很多门派在中国都衰落了,但是在国外却一直流传了下来,于是宋代的禅宗艺术品大多也保存在国外。禅门的肖像画主要是师傅给弟子的,上面有题字,证明师承。无准师范是宋理宗的国师,径山寺主持,南宋佛门的领袖,这幅肖像画特别重视面部的表情细节,不经意的传达了禅师智慧风趣的风范,是宋代肖像画的代表作。

李迪《红白芙蓉图》

等级:国宝;价值:宋代花鸟画第一名作;年代:南宋,1197年;质地:绢;流入国外时间:近代;收藏地:东京国立博物馆。举世公认的南宋院体花鸟画的最高水平之作。一幅为红芙蓉,一幅为白芙蓉,线描有五代黄筌一派画风的精神,红芙蓉相对画的更好一些。两幅画都在画面的左上部题款:“庆元丁巳岁李迪画”,可知是北宋末南宋初期的画家李迪的作品。这两幅画原来是圆明园的秘藏,后来流落海外,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菩萨处胎经》

五贴等级:国宝;价值:人间传世最古老的写经;年代: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年);质地:纸;流入国外时间:古代(唐代);收藏地:京都知恩院。这卷经书来头极大,它是人世间手手相传的最古老的经卷,而且可能也是世上仅存的西魏墨迹,价值无可估量。此卷为西魏大统十六年陶仵虎写造,字大如豆,书法为北碑一派,笔意自如,全无石刻方拙之态,其超凡入圣之处,实有不可思议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