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小型陶瓷膜实验设备,过滤面积一般是多大?小试,中试到底是按什么划分的?谢谢
应该各个厂家机型存在区别的,以南京博滤工业小型实验机为例,最常用的小试实验设备面积就是0.1平米,除此之外还有更小的0.05平米算是微型的,还有0.2平米,0.5平米,1.0平米,1.5平米以及3.0平米。另外小试和中试就是一个规模大小问题。比如小试设备通常3平米以内,而中试设备一般是10-30平米范围样子。食品制药,发酵植提等行业一般小试之后就能确定运行数据,可以作为大生产设备参考值。但有的高端行业,复杂的化工领域等,经过小试时候还要做中试。附上常规型号表格给你参考吧:
规格型号可选精度工作压力工作温度PH范围材质工作电压最小循环体积
0.05m250-500nm2-4bar0-80℃1-14S.S316L220/380ACV10L
0.1m25-1200nm2-4bar0-90℃1-14S.S316L220/380ACV25L-30L
0.2m25-1200nm2-5bar0-90℃1-14S.S316L220/380ACV25L-30L
0.5m25-1200nm2-5bar0-90℃1-14S.S316L220/380ACV25L-30L
1.0m25-1200nm2-5bar0-90℃1-14S.S316L220/380ACV30L-50L
3.0 m25-1200nm2-5bar0-90℃1-14S.S316L220/380ACV50L
陶瓷膜过滤设备面积是根据具体的物料体系、物料理化参数、以及想要分离或者浓缩的预期目标、通过实验数据并结合水通量理论数据,综合计算出来的。光是物料就千差万别,所以当然没有统一的计算公式,原理是膜通量大小跟膜孔径、物料温度、粘度、密度、固含量等都有关系。比如测试某粉体-聚合乳化液,粘度3.4mPa•s@26℃,采用50nm陶瓷膜,实验温度范围20-60℃,试验压力范围0.1-0.3MPa,综合比对发现,在50℃,0.2Mpa时膜通量最大达到30L/m2•h;同是采用50nm陶瓷膜,在测试氧化铝中水回用实验中,在40℃、0.2MPa的工况下,膜通量最佳为70L/m2•h,综上所述,膜面积的需要通过物料实验获得准确数据。 望采纳
, 所以针对一个项目的实施,前期需要考察物料的状况和上实验机上模拟。至于陶瓷膜工艺应用液非常广泛,多用于各气相、液相处理,目标是实现分离、纯化、浓缩、提取等诸多工艺。应用领域涵盖了食品饮料、药酒、生物制品、发酵液、动植物提取、水处理工业、医药化工、石化等领域,还有超细粉体洗涤也是陶瓷膜系统的优势领域之一
金属膜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和强度,以及对环境和物料的适应性,是继有机膜、陶瓷膜之后性能最好的膜材料之一。
金属膜的制备过程中有两大关键技术--基体的制备和陶瓷膜层的制备。金属基体是依靠粉末冶金技术来实现的,陶瓷膜层是依靠湿化学法的溶胶-凝胶法来完成的。
由薄的分层介质构成的,通过界面传播光束的一类光学介质材料。光学薄膜的应用始于20世纪30年代。现代,光学薄膜已广泛用于光学和光电子技术领域,制造各种光学仪器。
光学薄膜按应用分为反射膜、增透膜、滤光膜、光学保护膜、偏振膜、分光膜和位相膜。常用的是前4种。光学反射膜用以增加镜面反射率,常用来制造反光、折光和共振腔器件。光学增透膜沉积在光学元件表面,用以减少表面反射,增加光学系统透射,又称减反射膜。光学滤光膜用来进行光谱或其他光性分割,其种类多,结构复杂。光学保护膜沉积在金属或其他软性易侵蚀材料或薄膜表面,用以增加其强度或稳定性,改进光学性质。最常见的是金属镜面的保护膜。
陶瓷膜也称CT膜,是固态膜的一种,最早由日本的大日本印刷公司和东洋油墨公司在1996年开发引入市场。陶瓷膜具有分离效率高、效果稳定、化学稳定性好、耐酸碱、耐有机溶剂、耐菌、耐高温、抗污染、机械强度高、膜再生性能好、分离过程简单、能耗低、操作维护简便、膜使用寿命长等众多优势。 陶瓷膜设备已经成功应用于食品、饮料、植(药)物深加工、生物医药、发酵、精细化工等众多领域,可用于工艺过程中的分离、澄清、纯化、浓缩、除菌、除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