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的价格
由于汝窑瓷器存世量只有67件半,在拍卖市场上价格相当不菲,一片小小的瓷片也要百万有余。
金灭北宋后,汝窑也随之消亡。其开窑时间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亦不多,在南宋时,汝窑瓷器已经非常稀有。
全世界收藏有汝窑瓷器的博物馆不到10家。1992年一件直径8厘米的汝窑小盘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的一次拍卖会上以154万美元成交。之后,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汝窑三牺尊更是创下5000万港元的天价。
汝窑的过人之处:
汝窑是中华传统制瓷著名瓷种之一,中国北宋时期皇家主要代表瓷器。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
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汝窑
我们现在说汝窑器可分下面三个层次:
1、宋代流传下来并经鉴定为真品的汝窑器,存世量极稀少,自古即有“汝窑片瓦值千金”一说,目前已知的完整器大概是60多70件不到的样子。物以稀为贵,再加上汝窑在中国陶瓷世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独特的釉色特征至今未能完全仿制,因此基本上是天价。
2、当代以台湾一批企业为代表仿制的汝窑,釉色、造型等工艺上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其市场运作也较为成熟,是较高档的日用工艺品和收藏品。其价格以茶杯为例,按工艺水平不同,大概是几十元到1千多一只的水平。但也有观点认为台湾仿制风格取向与宋传汝窑器不尽相同。
3、以河南省宋汝窑旧址周边为主仿照的汝窑器,釉色和宋传汝窑有相近之处,和台湾仿制品有区别。但因国内市场运作不成熟,工艺普遍较粗糙,目前价格较低,只是台湾仿品的几分之一价格。另国内造假太多,市面上能买到的所谓的宋传汝窑碎片都是这种新仿器打碎做旧假冒的。
古玩和高档艺术品的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价值因人而异,无法说是否相符。
汝瓷其釉如“雨过天青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土质细润,坯体如胴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汝瓷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汝窑为魁”
高古的瓷器,是以汝窑为首,就是汝窑是一座颠峰,无可替代的。汝窑并非仅仅是宋徽宗指定的那二十几年。只是到了宋代末期,他极端地推崇汝窑,在原来民间汝窑的窑子范围内另外建了一个窑专做官窑,我们叫汝官窑。建了汝官窑的同时他又建了一个北宋官窑,也是追求天青釉。
天青釉的汝窑,其优点和特点有很多,我们简单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了解和认识“天青釉”的汝窑。
一、天青釉的古人描述。
五代后周柴世宗批语:“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
宋·周密《咸淳起居注》清说郛本:“淳熙六年(1179年),太上太后幸聚景圆赏牡丹,剪好色样者千朵,安置花架皆是水晶及天晴(青)汝窑金瓶。”
《景德镇陶录》曾对景德镇的天青特点做了说明:“汝窑瓷色,镇厂所仿者色青而带蓝光,非青碧之影青也。”
《肆考》:“谓汝窑瓷色如哥而深,则误认青为碧解矣。不知汝瓷所谓淡青色,实今之好月蓝色。”
二、天青釉的视觉效果。
柏采窑的天青釉汝窑釉面呈“青如天,明如镜”。在光线较强的条件下,看到的釉面是呈淡蓝色的色泽;在光线较弱的条件下,看到釉面是呈灰蓝色的色泽。
三、天青釉的触摸效果。
用手触摸天青釉汝窑的釉面,其釉面的感觉效果与豆青釉的汝窑釉面相类似。
四、天青釉的突出特征。
追求汝窑的“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的意境效果,以及追求体现汝窑的“鱼鳞开片”、“持续开片”、“蝉翼纹”和“冰裂纹”等汝窑特征。
五、天青釉的釉色特征。
宋代汝窑制品即是天青釉,钧窑产品中也有一类天青釉,天青釉的基本色调是淡蓝而带灰色,宋代主要是铁的呈色。
现代的柏采汝窑所烧造的天青釉汝窑,采用铁的化合物为着色。
六、天青釉的开片特征。
1、“鱼鳞开片”很明显突出,鱼鳞开片是鉴赏汝窑的重要特征之一。所谓“鱼鳞开片”是指产生开片的釉面表层的断裂面,即釉面表层断裂的“切面”与坯体是形成45度以下的钭角。
2、“持续开片”,谓“持续开片”是指出窑后的汝窑器皿,在日常的护养和使用过程中,还会逐步地、渐进地和缓慢地不断开出新片纹。
七、天青釉的开片纹路。
1、“蝉翼纹”和“冰裂纹”的开片纹路,蝉翼纹和冰裂纹也是鉴赏汝窑的重要特征之一。开出的纹路线条相交叉连接,形成网状的开片纹路效果,如冰层开裂,似蝉翼之网。此称汝窑开片纹路的完美之最。
2、“开片纹路”的外突感和立体感很强,是汝窑开片的淋漓尽致表现。由于天青釉具有很好的“青如天效果”、“明如镜效果”和“鱼鳞开片效果”,使得与坯体呈45度以下的釉层开片断裂面,所形成的汝窑开片纹路,比较清晰明了和晶莹剔透。
3、“开片纹路”的若隐若现效果,是鉴赏汝窑的最高享受。当“鱼鳞开片”与“天青釉”完美结合后,所形成的开片纹路,在我们转动手中的汝窑器皿时,釉面上的开片纹路呈“若隐若现”的状态。当我们的视线与汝窑坯体形成45度以下的角度时,开片纹路将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或变细;当我们的视线与汝窑坯体形成45度以上的角度时,开片路将在我们的视线中显现或变粗。
这是我们四川的一位藏友的珍藏,汝窑天青釉双耳花口瓶,通体施天青釉,釉汁肥润莹亮,支钉露胎处呈香灰色,为汝窑用土典型特征,现在要出手,有想要的可以联系我了解具体情况。联系方式见评论第一条。
汝瓷始烧于唐,兴盛于北宋(公元1086-1106年的二十年间),因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亦称"汝官瓷"。汝瓷制作工艺精湛,用料考究,配方独特,烧成技艺高超,由于铁还原达到了最佳效果,超越了当时所有的窑口,是中国青瓷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创举。北宋后期,由于宋金战乱而失传。元以来,历代仿烧不断均难成功,所以弥足珍贵,成为稀世珍宝。
宋哲宗元?元年(1086年)至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为汝窑的发展时期。大观元年(1106年)经政和、重和、宣和五年(1123年)为汝窑的鼎盛时期(汝官窑期)。至宣和七年(1125)汝瓷步入衰败,到了宋钦宗的靖康之乱(1126年)金兵入侵中原,宋王朝被迫南迁,汝窑毁于一旦,南宋时已“近尤难得”。由于制汝瓷工艺复杂,烧成难度大,特别对汝瓷坯、釉原料的选料要求十分严格,配方及火候的要求十分考究。尤其对“窑变”过程的控制,更是汝瓷烧成的关键,每件施釉后入炉的半成品,在窑中所处位置的不同,止火“窑变”也就不同,一窑下来所得精品极少,可谓“制汝瓷难,难于上青天”。正是如此,汝瓷才有了“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赞誉。北宋之后,历代多有仿制,无论是南宋的官窑和哥窑,抑或清代的雍正和乾隆,尽管最后都做出了自己的风格,但在模仿技术而言,却只能做到袭貌遗神的程度!
汝窑瓷器胎骨薄,胎色常见的有浅灰、灰白和深灰三种,因其色调与香灰比较接近,俗称“香灰胎”。汝瓷的特征中最为独到的是其“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的纯正天青釉色。汝窑瓷器施釉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薄釉,常见的釉色有粉青、卵青、月白,釉色莹润,有的呈现半透明状,乳浊感较强;另一种是厚釉或二次施釉,以天青釉为主,色泽过重的呈天蓝色,呈现出釉色凝厚,视如碧玉。釉层上的开片有蟹爪纹、冰裂纹、蝉翼纹、鱼鳞纹等。明代陶瓷大鉴赏家曹昭在其名著《格古要论》中曾言:“汝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南宋周辉《清波杂志》记载:“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在宝丰清凉寺窑址附近有丰富的玛瑙矿,至今仍遗留着古代开矿井的巷道。在发掘汝窑的过程中,出土了不少石英和玛瑙原材料,玛瑙作为御用汝瓷釉中的一种成分得到了进一步证实。汝瓷的烧造工艺多采用裹足满釉支烧,支钉细小,有“芝麻钉”之说。汝瓷以“体轻巧,内含秀,香灰胎,玛瑙釉,芝麻钉,釉裹足,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的典型特征雄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而荣得“雅冠天下”之美称。
从制作工艺方面鉴别汝窑茶具
汝窑瓷器素有中国陶瓷史上“汝窑为魁”之称,那么在制作工艺方面必有独到之处,即使到了现代仍未被超越。仿制品光是支钉痕就不是过小就是过大,而且茶具上錾刻的图案或者诗词的手法也与正品差距很大。一、胎色: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
二、釉色:汝瓷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釉面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空,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汝州张公巷汝瓷,釉呈天青、粉青,釉色滋润,手感如玉。有青如天、面如玉、晨星稀的典型特征。
三、支钉: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高濂的《遵生八笺》说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六个支钉的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张公巷的器物呈圆形支钉。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一带汝窑器多无支钉痕,个别碗、套盒、凹足钵、洗、器盖等用垫饼支烧工艺。
四、器型:汝窑器有瓶、尊、盏托、碗、盘、洗、奁、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数还有堆花、印花等装饰,底部更有青花年号款,多是用刀笔刻画,和印花、模印等工艺。如:天青花草纹鹅颈瓶、粉青履莲盏托、天青莲花瓣深腹盂、天青牡丹花龙纹钵、莲花纹钵、辐射纹荷叶器座、辐射纹敛口花钵(藏河南),暗花双鱼盘(藏英国)。另外,在传世品的个别器物上还出现有文字。如:“奉华”二字多见于尊、瓶、碟之上。“蔡丙”、“宁”则是见于小碟与洗上。文字虽不是装饰,但仍提高了对器物的鉴赏意趣,其中“奉华”应是宋奉华宫的专用物。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宽板沿诸种。盘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数种。还有三足洗、弦纹尊(奁)、套盒、尊、方壶、圆壶等,还有为数不多的莲花器座、荷叶器座、镂孔器、鸟、龙等瓷塑工艺品。也用花、鸟、虫、鱼装饰来满足皇亲贵族们的闲情逸趣。
五、开片纹:汝瓷开片堪称一绝,开片的形成,开始时是器物于高温焙烧下产生的一种釉表缺陷,行话叫“崩釉”。汝窑的艺术匠师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釉病,通过人为地操作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而且控制的恰到好处,可谓巧夺天工的绝活。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象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釉中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并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叶沫,部分柳条纹状的开片是因手拉坯辘轳旋转时,使泥料分子排列结构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现象。
目前汝瓷传世品不足百件,分别被北京、上海、台北及美、英、日等博物馆典藏。汝官瓷遗存精品,件件都是价值连城,1992年一件直径仅为8厘米的北宋汝瓷盘,在纽约拍卖时,成交价达154万美元;2012年4月4日,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现场,汝窑葵花洗拍出2.79亿港元的天价记录。于是民间有了“清凉寺到段店,一日进万贯”、“汝瓷一件,胜过黄金百万”的美赞。难怪,历代帝王都把她视为至宝
在瓷器收藏中,一般人很难见到珍贵古瓷真品,即使在博物馆能看到一些,也不能拿在手上仔细把玩研究,这就是行内人所说的“上手”难,而瓷片却可以让人以较少的代价与古瓷器零距离接触,从而方便了人们认识和研究古瓷的各种特征,以提高“眼力”。
残破的瓷片把胎釉断面一览无余地显现出来,使收藏者不但能知其表,还能察其里,对古瓷特征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和全面。另外,古瓷片还具有量大品全、价格便宜、真品率高、风险性小等优点,其价值自然也就上去了。
张连志这个“银行”里面的都是年代久远的货真价实的古瓷片,光贴瓷房子的墙壁就用了7亿片,瓷房子博物馆刚刚被美国媒体评为世界十五大设计独特的博物馆之一,与法国卢浮宫齐名,真是中国的骄傲。近几年古瓷片收藏太热,关注瓷房子程度又掀起了一股热潮。
作为一个中国人,这个天津的文化地标是我们的骄傲,又怎么会去破坏他呢?它是天津的“万国城市博物馆”,全是天津人自己的创造。如今,张连志这个非常有特色的、别人无法克隆的瓷房子,不是我们信手拈来人民币的银行!
此“银行”非彼银行,在张连志的“银行”里,我们不要做拿来主义者。
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有天青、豆青、粉青诸品。汝窑的青瓷,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华滋,
釉汁肥润莹亮,被历代称颂,有“宋瓷之冠”美誉,又与同期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合称“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开窑时间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亦不多,在南宋时,汝窑瓷器已经非常稀有。流传到至今的真品,已知的仅65件,珍贵非常。
其中台北故宫21件,北京故宫17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戴维中国艺术基金会(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7件,其他散藏于美、日等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约10件,全世界收藏有汝窑瓷器的博物馆不到十家。1992年一件直径8厘米的汝窑小盘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的一次拍卖会上以154万美元成交。之后,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汝窑三牺尊更是创下5000万港元的天价。【2012.4.4,“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经34口叫价,以天价2.0786亿港元成交,较拍卖前估值底价高逾3倍,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
汝瓷的基本鉴别方法,从传世品看,主要有五大特征。
一、胎色: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
二、釉色:汝瓷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釉面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空,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汝州张公巷汝瓷,釉呈天青、粉青,釉色滋润,手感如玉。有青如天 、面如玉、晨星稀的典型特征。
三、支钉: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高濂的《遵生八笺》说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六个支钉的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张公巷的器物呈圆形支钉。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一带汝窑器多无支钉痕,个别碗、套盒、凹足钵、洗、器盖等用垫饼支烧工艺。
四、器型:汝窑器有瓶、尊、盏托、碗、盘、洗、奁、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数还有堆花、印花等装饰,底部更有青花年号款,多是用刀笔刻画,和印花、模印等工艺。如:天青花草纹鹅颈瓶、粉青履莲盏托、天青莲花瓣深腹盂、天青牡丹花龙纹钵、莲花纹钵、辐射纹荷叶器座、辐射纹敛口花钵(藏河南),暗花双鱼盘(藏英国)。另外,在传世品的个别器物上还出现有文字。如:“奉华”二字多见于尊、瓶、碟之上。“蔡丙”、“宁”则是见于小碟与洗上。文字虽不是装饰,但仍提高了对器物的鉴赏意趣,其中“奉华”应是宋奉华宫的专用物。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宽板沿诸种。盘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数种。还有三足洗、弦纹尊(奁)、套盒、尊、方壶、圆壶等,还有为数不多的莲花器座、荷叶器座、镂孔器、鸟、龙等瓷塑工艺品。也用花、鸟、虫、鱼装饰来满足皇亲贵族们的闲情逸趣。
五、开片纹:汝瓷开片堪称一绝,开片的形成,开始时是器物于高温焙烧下产生的一种釉表缺陷,行话叫“崩釉”。汝窑的艺术匠师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釉病,通过人为地操作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而且控制的恰到好处,可谓巧夺天工的绝活。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象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釉中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并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叶沫,部分柳条纹状的开片是因手拉坯辘轳旋转时,使泥料分子排列结构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