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瓷和陶瓷有什么区别

热心的香水
欢呼的草丛
2022-12-21 21:52:07

瓷和陶瓷有什么区别?

最佳答案
机智的彩虹
隐形的小鸭子
2025-08-14 21:39:44

瓷器和陶器的根本区别在于:

瓷器的坯体是完全烧结的气孔率很小机械强度大烧成温度较高;而陶器坯体烧结程度较差气孔率较大,烧成温度也较低,如果把瓷器打破它的断面是光洁致密的,而陶器的断面却显得粗糙疏松。

通俗地讲:

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

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

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 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最新回答
平常的蜡烛
怕孤独的玫瑰
2025-08-14 21:39:44

你好!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以前人们把用陶土制作成的在专门的窑炉中高温烧制的物品称作陶瓷。但陶器和瓷器两个种类有着质的不同。

陶器:陶质材料:与瓷相比,陶的质地相对松散,颗粒也较粗,烧制温度一般在900℃—1500℃之间,温度较低,烧成后色泽自然成趣,古朴大方。

瓷器:与陶相比,瓷的质地坚硬、细密、严禁、耐高温、釉色丰富等特点,烧制温度一般在1300℃左右,常有人形容瓷器“声如磬、明如镜、颜如玉、薄如纸”,瓷多给人感觉是高贵华丽,和陶的那种朴实正好相反。

陶器的胎料是普通的粘土,瓷器的胎料则是瓷土,即高岭土(因最早发现于江西景德镇东乡高岭村而行名),瓷器经过高温焙烧,胎质坚固致密,断面基本不吸水,敲击时会发出铿锵的金属声响。

陶器多不施釉或施低温釉,瓷器则多施釉。

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哦~

英勇的小蚂蚁
会撒娇的刺猬
2025-08-14 21:39:44
1、烧成温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2、坚硬程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问,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3、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野性的草莓
满意的鱼
2025-08-14 21:39:44

不一样的,是两种东西,但是类似,同属

陶器是用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干燥后,放在窑内烧制而成的物品。而瓷器则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等组成,经混炼,成形,煅烧而成的外表施釉或彩绘的物品。

一、烧成温度不同,陶与瓷的区别主要在于原料土的不同和温度的不同。陶器的烧制温度在800-1000度,瓷器则是用高岭土在1300-1400度的温度下烧制而成。在制陶的温度基础上再添火加温,陶就变成了瓷,瓷是陶的升级版,陶也是瓷的亲兄弟。在此特地说明:现今流行的所谓陶制品,多数都是高温烧制,严格来说都是瓷制品。

二、坚硬程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低,胚体并未完全烧结,胎质粗疏,敲击时声音发嗡,断面吸水率高,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胎质坚固致密,断面基本不吸水,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二者坚硬度不同,瓷的硬度高于陶。

三、原料不同。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土制坯。黏土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即1300-1400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制温度达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陶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上,瓷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下。

四、透明度不同。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釉料不同,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以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五、施釉的不同。釉就是罩在瓷器表面的那一层光亮外衣。它主要是以粘土、石英和长石为原料。经研磨、调制后上于胚胎表面,在高温焙烧后熔融,冷却后即形成玻璃质晶体。它可增加胎体强度,并有效地隔绝气体、液体。陶器通常不施釉或只施低温釉;瓷器表面施有一层高温釉,胎釉结合牢固,厚薄均匀,从而达到美化、光洁瓷器的目的。

自然的眼睛
从容的未来
2025-08-14 21:39:44
在人们身边,各种各样的材质的产品很多,人们在利用陶瓷产品的时候要知道该产品的特点,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保障产品的使用,陶瓷产品出现问题的时候也要及时的补休,才可以让整个产品得到更好的利用。陶瓷和瓷的区别有什么不同?陶瓷的修补方法有哪些?

在人们身边,各种各样的材质的产品很多,人们在利用 陶瓷 产品的时候要知道该产品的特点,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保障产品的使用,陶瓷产品出现问题的时候也要及时的补休,才可以让整个产品得到更好的利用。如今陶瓷和瓷是不少人都在认识的,下面一起看下陶瓷和瓷的区别有什么不同?陶瓷的修补方法有哪些?

陶瓷和瓷的区别有什么不同

坚硬程度不同。由于陶器的烧制温度较低,因此它的胎体硬度较低,耐用性略差一些。并且它的胎质粗疏,断面吸水率高,我们在敲击它时会发出嗡嗡的声响。而瓷器的烧制温度较高,胎体已经基本烧结,因此瓷器的胎质坚固致密,断面基本不会出现吸水现象,我们在敲击时瓷器发出的声音也是清脆。瓷器的耐用性好,硬度较高,它的表面也不容易被磨花损伤。

烧制温度不同。由于它们所采用的原料土质不同,因此在烧制温度上也有一些差别。例如陶器在制作中所需要的烧制温度是在800-1000度左右,而瓷器则需在1300-1400度的温度下烧制方可成型。在制陶的温度基础上再添火加温,那陶就变成了瓷。可以说瓷是陶的升级版,陶也是瓷的亲兄弟。

陶瓷的修补方法有哪些

1、喷涂法:

首先用原子灰来打底,经过干燥、喷 底漆 、研磨等流程之后,再复制一次这个流程顺序,最后喷上面漆即可。这种方法就类似于给汽车补漆,好处是成本比较低,喷涂效果好的话很难发现修补的痕迹。但是时间长了之后,修补的部位就会开始出现变色发黄以及起皮脱落的现象。

2、光固化法:

先对需要修补的部位进行打磨,打磨完成后涂上修补剂,进行光固化和抛光后即可完成修补。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操作非常简单,并且修补的效果也比较好,不会出现变色和漆皮脱落等现象。

3、重烧法:

将需要修补的部位进行上料处理,然后放入火炉里进行重新烧制。这种方法的是所有修补方法当中效果的,但花费的成本也是的,因为它所使用的材料是燃气,而燃气的成本显然高于其他修补方法所用材料的成本。

陶瓷和瓷的区别有什么不同?陶瓷的修补方法有哪些?相信人们看了上边的具体分析之后,对于陶瓷的保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当陶瓷产品出现问题的时候,要运用良好的修复方法,使陶瓷的使用年限延长。总之在选择陶瓷产品的时候,要选择质量好的才可以避免各种修补问题存在。

清脆的毛衣
调皮的大碗
2025-08-14 21:39:44

一、原料不同

陶:陶的原料为黏土或陶土。

瓷:瓷的原料为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

二、烧制温度不同

陶:陶的烧制温度为950-1165°C。

瓷:瓷的烧制温度为1280-1400℃。

三、透明度不同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四、釉料不同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以上几个方面中,最主要的条件是原材料和烧成温度,其他几个条件,都与这两条密切相关。因此,制陶工匠一旦掌握了烧成温度的技术,并认识到高岭土与一般黏土的区别,便具备了发明瓷器的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瓷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器

年轻的奇迹
优秀的摩托
2025-08-14 21:39:44

1、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的烧成温度都低于瓷器,最低可以到800度以下,最高1100度左右,而瓷器的烧成温度一般都在1200度以上,最高达1400度。

2、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一般的黏土就可以烧制,而瓷器需要特定的材料:高岭土。瓷器在烧制时,如果烧成温度在陶器的范围内,也可以叫陶器,比如古代的白陶,但是用做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即使烧到1200度的高温,也不会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3、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因为烧制温度低,坯体没有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闷,胎体硬度也比较差,有时用钢刀就能划出痕迹。瓷器烧成温度高,烧结充分,敲击声音清脆,用普通钢刀是很难划出痕迹的。

扩展资料:

中国的制陶业城市

宜兴紫砂陶是一种采用质地细腻、含铁量高的特殊陶土制成的无釉陶器。它始创于宋代宜兴的上袁村,具有“天下神品”之称。紫砂陶器皿造型美观大方,传统的造型有合菱、竹扁、鹅蛋等多种,色彩一般呈浅黄、赤褐或紫黑色,装饰纯朴淡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紫砂陶茶具内壁无釉且多孔,有很强的吸附力,三伏酷暑季节泡茶数天不变味,仍能保持茶香。另外,由于紫砂陶茶具耐热性能好,传热较慢,三九寒冬季节用沸水泡茶不必担心炸裂。紫砂陶花盆栽种的花草易活不易烂根,因而长期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勤劳的哈密瓜,数据线
眯眯眼的橘子
2025-08-14 21:39:44

具体区别如下: 

1、出现的年代不同

陶器与瓷器虽然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原始的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我国在距今约一万年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在使用陶器了,而现今发现的最早的瓷器碎片则出自于商代。陶器与瓷器的烧制方法亦有相同之处,瓷器的出现要比陶器晚几千年。

2、烧制的温度不同

陶器烧制的温度也要比后来出现的瓷器低很多。陶器烧制的温度一般在800℃-1100℃之间,因为烧制陶器的黏土如果温度过高则会被熔成玻璃质,不可能称为陶器,所以烧陶器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200℃以下,当然也有800℃以下的。而烧制瓷器的最低温度一般都在1200℃以上,一般在1200-1400℃之间。

3、烧制的原料不同

陶器出现在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所以取材没有什么讲究,一般的黏土都可以作为烧制陶器的材料。黏土随处都可以取材,把黏土制成坯后烧制,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就可以烧制出陶器。瓷器一般需要高岭土,用高岭土作坯,在温度上加以控制就可以烧制出瓷器。高岭土不是随处都有的,所以瓷器取材没有陶器取材方便。

4、质地不同

陶器的做工非常简单,质地相对来说比较粗糙,而且颜色非常暗淡,还带有杂色。陶器的烧制温度较低,土质没有完全烧结,所以它的胎质比较疏松,断面有很强的吸水性,用刀很容易就可以划出划痕,敲击时声音低哑沉闷,如瓦木一般。瓷器出现的年代晚,做工也相对细腻,质地细密,手感相对细滑,颜色也相对鲜亮。瓷器的烧制温度较高,土质已经完全烧结,所以胎质坚实细密,断面基本上不吸水,用刀很难划出痕迹,敲击时声音清脆响亮,如金石一般。

5、釉料不同

烧制陶器既可以用釉,也可以不用釉。陶器的用釉不是很讲究,对釉料的要求也不是很高,釉料烧成后直接低温挂釉即可。瓷器的用釉也很简单,可以在烧制瓷器的同时在高温的情况下直接挂釉,也可以在直接低温挂釉。

拓展资料:

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陶器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初见简单粗糙的陶器。陶器在古代作为一种生活用品,在现在一般作为工艺品收藏。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最早利用化学变化改变天然性质的开端,是人类社会由旧石器时代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

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是中华文明展示的瑰宝。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谢肇淛在《五杂俎》记载:“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磁州窑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银称米提,墨称腴糜之类也。”当时出现的以“磁器”代窑器是由磁州窑产量最多所致。这是迄今发现最早使用瓷器称谓的史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