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工作怎么样
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工作很好。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得: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环境优美,基地设施齐全。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创建于1954年,是全国陶瓷行业唯一集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部属专业研究所。座落在中国瓷都—景德镇市东郊新厂,占地面积9.6万平方,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3千多万元,各类仪器设备四百多台,其中现代高精仪器设备四十多台。现有职工298人,其中在职职工169人,离退休职工129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97人,中级技术职称人员37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0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4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5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人。长期的发展,使该所科艺力量雄厚,人才济济,环境优美,设施齐全,誉响海内外,国外人士称之为陶瓷行业皇家研究所。在全国实行体制改革后,该所是首批国家委管局属科研院所科技体制改革单位之一,于1999年7月1日与国家轻工局脱钩,实行属地化管理,并入景德镇陶瓷学院,但仍为具有法人资格地位,独立对外交往的科技开发型研究机构。
好。
1、节奏快,交通便利,公司价值观正。
2、月平均工资在一万以上,有五险一金。所以好。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创建于1954年,是全国陶瓷行业唯一集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部属专业研究所。
1、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国企招聘,试用期2个月,试用期期间发放生活补贴2200元/人。
2、中国轻工业陶器研究所,转正后工资3500-4200元,含保险,公司包含午餐。
只给你提供一批在景德镇市区(不包括浮梁县)直接叫“陶瓷研究所”的,至于什么“陶瓷艺术研究所”或“陶瓷艺术研究院”什么的,就不愿打字了:
1、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
2、江西省陶瓷研究所
3、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
4、景德镇市特种陶瓷研究所
5、景德镇市珠山陶瓷研究所
6、景德镇都藏陶瓷研究所
7、景德镇市和兴陶瓷研究所
8、景德镇市科明陶瓷研究所
9、景德镇亿弘工业陶瓷研究所
2、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是省属陶瓷工业科研机构1985年5月建,隶属于江西省轻工行业管理办公室
3、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未知!
4、景德镇市特种陶瓷研究所,2006年9月1日创建。
5、景德镇市珠山陶瓷研究所,未知!
6、景德镇都藏陶瓷研究所,未知。
7、景德镇市和兴陶瓷研究所,2001年10月31日
8、景德镇市科明陶瓷研究所,属于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原中国陶瓷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研究所创建于1954年
9、景德镇亿弘工业陶瓷研究所 未知!
凡器底留有的“中南海怀仁堂珍品瓷陶瓷研究所敬制”类款识,都不是“当代官窑”的原款,其中少数在1962-1967年间陶瓷研究所制真品上加款的作品,不愧是“当代官窑”,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60年代为中南海准备的“当代官窑”瓷,与近十余年来仿制的“中南海”款瓷,在用料、绘画、题款、烧制上都有天壤之别。只要掌握其特征,二者是可以区分的。
景德镇陶瓷大学既不是211大学也不是985大学。
景德镇陶瓷大学,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是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高等学府,是全国首批31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之一、94所具有资格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的高校之一,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学校前身是1910年创办的中国陶业学堂,1912年更名为江西省立饶州陶业学校,1915年改为江西省立第二甲种工业学校,翌年在景德镇设立分校,1925年更名为江西省立窑业学校,1927年更名为江西省立陶业学校。
1934年迁往江西九江,名为江西省立九江陶瓷科职业学校。1948年升格为江西省立陶业专科学校。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陶业专科学校撤销,同时在原校址、设备和部分专业教师的基础上,成立景德镇市陶瓷试验研究所(现名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
1958年在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景德镇陶瓷工人技术学校、江西工业技术学校矽酸盐专业的基础上,成立本科建制的景德镇陶瓷学院。
新中国成立后,湖南陶瓷产业得到蓬勃发展,其中以醴陵,界牌陶瓷生产基地最为著名。1959年,在公私合营基础上,组建成立了湖南省界牌陶瓷总厂,下辖7个分厂;各分厂生产的陶瓷制品大多使用“湖南界牌”商标。
新组建成立的界牌陶瓷总厂积极开发研究新工艺、新产品,为更好提高制瓷技术,于1959年将四分厂改建成立了界牌陶瓷试制组,1963年试制组更名为湖南界牌陶瓷研究所。衡阳界牌陶瓷厂凭借优质的瓷泥资源和当地政府部门大力支持,跻身全国七大专营出口瓷器企业之一。
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一批次、二批次的概念。景德镇陶瓷大学是一所理工类大学,有材料科学与工程、设计学、科学技术史等专业,建校112年。
学校简介
学校前身是1910年创办的中国陶业学堂,1912年更名为江西省立饶州陶业学校,1915年改为江西省立第二甲种工业学校,翌年在景德镇设立分校,1925年更名为江西省立窑业学校,1927年更名为江西省立陶业学校。1934年迁往江西九江,名为江西省立九江陶瓷科职业学校。1948年升格为江西省立陶业专科学校。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陶业专科学校撤销,同时在原校址、设备和部分专业教师的基础上,成立景德镇市陶瓷试验研究所(现名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1958年在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景德镇陶瓷工人技术学校、江西工业技术学校矽酸盐专业的基础上,成立本科建制的景德镇陶瓷学院。文革期间停办,1975年经国务院批准复校。1999年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并入学校。2016年更名为景德镇陶瓷大学。
学校介绍
景德镇陶瓷大学是全国惟一一所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本科高校,是全国首批31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之一、94所有资格招收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攻读硕士(学士)学位留学生的高校之一,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现已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陶瓷文化艺术交流、陶瓷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学校有三个校区,占地2000余亩。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陶瓷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艺术文博学院等10个教学院(部),以及研究生院、国际学院、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59.37万册,生均98.04册;馆藏电子期刊223324册;学位论文3768188册,音视频54771小时,电子图书1032575册。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有湘湖校区、新厂校区和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三个校区,占地2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设有11个教学学院(部、系),59个本科专业,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8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含独立学院),其中,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400余人。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设有11个教学学院(部、系)及研究生院、国际学院、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独立学院,有57个本科专业。
学院录取分数线
1、2021年景德镇陶瓷大学在海南综合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67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5488 2、2021年景德镇陶瓷大学在贵州文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35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60073、2021年景德镇陶瓷大学在湖北历史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25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25736 4、2021年景德镇陶瓷大学在山西文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14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1776 5、2021年景德镇陶瓷大学在陕西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20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75229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4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46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人员517人,其中,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省级人选4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井冈学者”特聘教授3人、“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11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5人,以及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突出贡献人才、省中青年文化名家、省“双千计划”人选等各类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00余人次。
学科专业
学校设有54个本科专业,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6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涵盖了工学、艺术学、管理学、文学、理学、历史学等10个学科门类。学校注重艺工并重、艺工商交融,突出"设计艺术和陶瓷工程”优势,构建形成了“艺术设计与陶瓷文化、陶瓷材料工程与机电、陶瓷经济与管理”三大优势特色学科群,精心培养从陶瓷材料、设计、制造到管理的全产业链高水平专门人才,其中,“设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美术学"学科入选省—流学科建设名单(“设计学"成为江西省高校学科联盟首批牵头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10个专业入选省—流专业建设名单。
质量工程
学校6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专业入选省一流专业建设名单;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1个。
教学成果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有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2019年,学校获得江西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6项,其中重点课题5项;6个项目获得江西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成果二等奖。
创作平台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建有1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2个国家级科研服务平台及31个省部级科研服务平台;拥有国家陶瓷质量检测中心、全国日用陶瓷标准化中心、中国陶瓷知识产权信息中心;设有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2个高端学术平台。
科学研究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国家自然、社科、艺术基金等项目500余项,取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标志性成果,制定、修订国家(行业)标准130余项;300余项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生产力,其中,环境友好型陶瓷透水砖项目打破中国国外技术垄断,在江西、广东、山东、广西等产瓷区推广应用;学校教师课题组《用于水处理的高性能陶瓷膜》项目获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江西省唯一),《基于序列信息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类型预测》项目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国际交流
学校先后与美、英、法、日、韩等国家或地区30多所高校及国际陶艺家协会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互派教师讲学、互派学生修学访问、联合培养艺术人才;学校代表国家先后在法国卢浮宫、英国剑桥大学、希腊亚洲博物馆、法国大皇宫、纽约联合国总部等重要场所举办师生陶瓷艺术作品展,主办陶瓷工程、陶瓷艺术、陶瓷文化、陶瓷教育类国际研讨会(论坛)20余场次;1958年,学校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先后培养了来自各大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0余名留学生,其中,“JCI-WVU国际陶瓷艺术家工作室”项目被美国国务院出版的《中美关系200年》列为“中美民间交往的典范和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