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两极并联一个104瓷片电容有什么用
——★1、喇叭属于典型的电感性负载,它的特性阻抗(如8Ω喇叭)是指在1KHz音频信号下的交流阻抗.实际运行中,音频信号的频率越高,喇叭的阻抗就越大.
——★2、喇叭两端并联电容器(有的电容还串联电阻等方法)的作用,是使电感性负载趋于电阻性,使频率特性趋于平缓,改善音质.
1.先俩个音箱线调换一下,看有没声音,如果有就是功放或音源的问题了.
2.还是没声音的话,卸下喇叭分别用电池点一下看喇叭有没声音,如果没 有的话就证明是喇叭单元坏了.
3.点击喇叭都有声音.就可以看做是分频板有问题的了.你所说的瓷片电容因为每对音箱调试都不一样.要不就麻烦点拆开另外好的那只音箱看看电容的参数更好.
不过一般瓷片电容在分频板上都是用做保护的,你也可以先把电容的两脚短路一下,可能就会有声音的了.
因介质所限,很难做出大容量!以高频高压低容量具多!
种类繁多,有固定,微调,可调,有片状,管状,之分!
功放电路板中的大电容是电源滤波用的和喇叭耦合用的。
1,滤波作用,在电源电路中,整流电路将交流变成脉动的直流,而在整流电路之后接入一个较大容量的电解电容,利用其充放电特性,使整流后的脉动直流电压变成相对比较稳定的直流电压.在实际中,为了防止电路各部分供电电压因负载变化而产生变化,所以在电源的输出端及负载的电源输入端一般接有数十至数百微法的电解电容.由于大容量的电解电容一般具有一定的电感,对高频及脉冲干扰信号不能有效地滤除,故在其两端并联了一只容量为0.001--0.lpF的电容,以滤除高频及脉冲干扰.
2,耦合作用:在低频信号的传递与放大过程中,为防止前后两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相互影响,常采用电容藕合.为了防止信号中韵低频分量损失过大,一般总采用容量较大的电解电容.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历代陶瓷艺人都用其作为一种装饰题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体现其艺术魅力。该瓶所绘龙纹形象凶猛,以较长的龙身缠绕瓶体,在飞舞中显示其威武雄浑的气势,加上云纹的衬托,更有穿云布雨的撼天威力,是元代青花瓷器不多见的艺术佳作。
青花瓷是用氧化钴为原料,在未经烧制的素胎上进行绘画,然后上一层透明釉烧制而成。因为装饰纹饰是绘在釉子下面,所以也称之为釉下彩。它的特点是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窑内气氛对它影响很小,烧成范围较宽,呈色稳定。白地蓝彩,明净优雅,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艺术效果。再则青花纹饰在釉下面,永不褪色,深受人们的喜爱。
关于青花的起源,随着近年来考古发掘的进展,证明它起源于唐代。1975年和1983年江苏扬州唐城遗址就出土有两批青花瓷片标本,其上绘制的釉下蓝彩清楚可见。从器型上看为唐代枕片。关于它的产地,根据对胎、釉测试的结果,证明为河南巩县窑所烧。又根据近年来考古新发现,的确证明河南巩县窑烧制唐青花这样一个不辩的事实。
青花瓷器发展至元代已经烧制成功,尤以江西景德镇窑最具代表性。元代青花所使用的钴料有进口的与国产的两种。进口料含铁量高,含锰成份少,所以发色浓艳,釉面有黑色结晶斑点,深入胎骨,用手触摸有下凹感觉。而国产青花料发色较淡,没有黑斑。河南博物院收藏的这件元代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是景德镇窑采用进口钴料烧制的杰出产品。 造型:我国各历史时期的瓷器,都具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风格又首先表现在造型上.元代青花瓷的造型,既有继承也有创新,如玉壶春瓶、梅瓶等,明显地继承了宋代的样式。敞口,颈部细长,腹部下垂,圈足微撇。随着发掘考古资料的增多,改写了过去认为元代青花的造型为形体较大、胎体厚重的偏面认识。在元代青花中不仅有大盘、大碗、大瓶、大罐之类的器物,同时也有像此件玉壶春瓶一样形体精美的较小器物。这件玉壶春瓶是典型的元代晚期的作品。玉壶春瓶的口部撇度较大,呈喇叭形口,颈部比起元代早期明显加粗,腹部下垂也渐渐向肥大发展,整体器形从古朴向稳重过渡,是元代晚期比较有代表性的器物。
纹饰:元青花的纹饰在一定程度上受当时文人绘画风格的影响,写意画法较多,题材丰富,取材广泛,有的还借鉴当时丝织品的图案。元青花纹饰的特点是:大型器物的构图严谨、繁密,层次比较多,一件器物有的多达七八层,画面显得比较满。虽然层次多,但处理得当,主次分明,浑然一体,给人以富丽典雅、和谐完美之感。但也有较小的器物装饰以疏朗为特点的,自然活泼。龙纹在元青花瓷器中较为多见,是元青花瓷器的主要装饰之一。龙是传说中的神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呼风唤雨,因此,它以不同的动态表现在瓷器上,有海水龙、云龙等。自唐代始龙纹与皇权有了密切关系,龙纹成了皇权的象征。历代的龙纹各不尽相同,有其突出的时代特征。这件青花玉壶春瓶上所绘的云龙纹,代表了元代晚期云龙纹的基本特征。它仍以龙为主题纹饰,云为辅助纹饰。这时期的龙头一般较小,上下唇较长,身子细长,背部出脊,双角向后,似鹿角状。三爪、四爪居多,也有五爪。该瓶上的龙就是五爪,分张有力。该瓶所绘龙身的鳞为网格纹状,也是元代龙纹主要特征之一。所绘云纹为如意头飘带云,是指它的云角很长,似飘带。这也是元代云纹作为辅助纹饰的一个重要特征。
青花:根据出土和传世的大量实物证明,元代青花大概有三种情况。一是使用进口钴料(来自伊斯兰地区),含锰的成分少,含铁的成分多,因此,呈色浓艳,釉面有黑色结晶斑点,用手摸之,有凹入胎骨的感觉。二是使用国产钴料,含铁成分少,呈色浅淡,釉面没有黑色结晶斑点,纹饰也比较简单。三是进口钴料与国产钴料结合并用。发色浓艳与浅淡相结合。这件玉壶春瓶的青花采用的是进口钴料,发色浓艳,尤其是它的如意头云纹,不仅色彩结晶斑点突出,而且晕散特点也十分明显。它代表了使用进口钴料元代青花的特征。
胎釉:元青花的胎质纯白洁净,是在宋代青白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胎骨坚致,份量较重。另外胎内氧化铝成分稍高,机械强度较大。所以我们所见元青花瓷器大件器物相对较多,但是元青花和明清青花相比,胎土淘洗不如明清细致,因而在砂底处多有砂眼和铁质斑点。同时由于胎内含铁量较高,凡是露胎处,均见火石红斑。这件玉壶春瓶的足端露胎处火石红斑点就表现得十分明显。另外,它的釉是白中泛青,晶莹透亮, 这也是元青花釉的一个显著特征。
工艺:元青花中的瓶、罐、壶等,其胎体都是分段制作拼接而成的,接痕一般都很明显,接口修整不细致,用手摸有明显凹凸不平之感。这件玉壶春瓶的腹部就有明显的接痕,不仅能摸得着,我们还能看得见。这也是当时制瓷工匠留给后人鉴定元青花瓷的一个重要特征。
元代青花瓷器的烧制成功,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但传世较少。据不完全统计,大概传世品有300余件,国内有百余件,主要是江西高安与河北保定两批窖藏元青花瓷器最为著名。河南省目前所知收藏元青花瓷器甚少,也只有河南博物院仅此一件。所以,元青花瓷器在传世瓷器中弥足珍贵。
比较容易出问题的电容一般是瓷片电容,尤其是功放后级的反馈电路上的电容,如果有漏电现象会导致输出端直流电位不断跳变,使喇叭发出与音频信号无关的噪音。更换电容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