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元代的青花瓷有什么艺术特点和不同的地方

靓丽的小鸭子
美好的钢笔
2022-12-21 21:26:35

元代的青花瓷有什么艺术特点和不同的地方?

最佳答案
懦弱的白开水
自信的微笑
2025-08-14 17:05:42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青花等,是以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开始兴起是从唐朝开始,一直到了明朝时期发展到了顶峰。青花瓷质地较为细腻、图案款式种类比较繁多,以制作精美、发色鲜艳而著称。青花瓷的特点有色彩鲜艳,用不褪色,就算是烧制完成之后色彩鲜艳统一,没有色差,不会变色。并且它是非常耐高温、性质稳定的,青花瓷的泥胚、颜料和釉都是在1300多度左右烧制而成的。

青花瓷有很多的形状,有的是圆柱形的,有的是大肚子形状的,有的是小口花瓶,有的是有两个把手的。美丽的青花瓷造型多样。而最重要的就是青花瓷的青花。青花,是在白色瓷器上绘有青花花纹的一种瓷器我国从元代以来就制成了青白瓷,瓷色白里泛青,装饰以青色花纹,显得十分协调,优美。虽然青花只用一种色彩,但是由于颜料的浓淡不一,用色的层次也不一样,所以不同的青花呈现的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

青花既简朴又华美,既繁复又统一,它如同民间的印花布一般,又有质朴和浓厚的艺术特色。蓝白相间就是青花瓷的标志,青花瓷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还具有欣赏和收藏价值,通过欣赏和观察青花瓷的图片就能懂得它的不一样之处。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体现在中国历代瓷器上的纹饰图案的文化内含是丰富多样的。归纳起来大致有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宗教文化、飞禽走兽、 花卉翎毛,以及风俗习惯等。

释其文化寓言,既有趋吉避凶的吉祥,又有美好的憧憬。中国历代对吉祥图的想往都有典籍可鉴。表现在中国历代瓷器的吉祥纹饰,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和向往,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清朝的纹饰,更为丰富多彩,纹必寓意,意必吉祥。

最新回答
天真的未来
失眠的饼干
2025-08-14 17:05:42

最早的元青花如图

最早的元青花为影青釉,又称青白釉,元代青花瓷施青白釉,莹润透明,胎骨表面上能看到细密的皮壳层,釉面不光滑,用手握摸有凹凸不平感。器身胎釉微闪青蓝,温润中略显淡蓝,除足圈显水绿色外,器身胎釉往往显出淡牙黄色,有时显出乳浊白色,它的显色会随空气中的湿度、温度的变化而微显不同。

元期青花瓶、罐类,斜光透过胎釉会略显出无规则的米白色丝线条纹,也称釉纹饰。元期釉下青花上无气泡,温度偏高时胎釉显干,但有时会出现微弱冒汗现象。

扩展资料

元青花琢器部分,是分断制作,大多数是为三接四部,即:颈部、腹部、底部、成型后用胎泥相接成型,但部器物也有不接底工艺。采用湿胎接法,多见器物接口挤出胎泥,也有规整合缝接口严密,不见胎泥外液。

为了保证接口的牢固性,器内挤出的胎泥不做修理,外壁修胎也有保留,因此,元代器物腹部很大部分有明显凸痕。器物内壁、底部多不施釉,大罐内防渗漏刷釉或简单荡釉。足墙多数较矮,内外斜削,有部分器底垫烧留下大小黑斑点。小件器还有垫烧留下细沙粒。有些小罐、小瓶可以见到古人浸釉时,用手抓捏留下的清晰指头印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青花鉴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青花瓷

现代的黑米
迅速的柜子
2025-08-14 17:05:42

给我的感觉,这属于青花糙碗。

并非宫廷皇家贵人使用之物。

充其量,也就是宫里的太监们、干粗活的下人们使用的糙碗。

年代问题很似“清中期青花”

下面几个类似的图片,供你参考吧。

(图片摘自《百度图片》)

顺利的水池
忧伤的汽车
2025-08-14 17:05:42

青花瓷制作过程如下:

1、像揉面一样,揉泥是为了尽可能排空泥料中的空气,使泥料更加紧致,少了这道工序,坯体在烧造时就容易变形和破裂。

2、做坯就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器型做出大致相同的坯体,传统工艺多用手工拉坯完成。

3、做好的粗坯需要先放置一段时间,自然阴干。然后将半干的坯体置于土制磨具上以手按拍,使得坯体周正匀结。这个过程叫印坯。

4、利坯就是将印好的坯进一步精修,使坯体表面光滑,器型圆润。

5、拿圆形器来说,如果瓷器的内部没有图案纹饰,则需要上里釉,施釉的方法有喷、吹、浸、浇、荡等。

6、这是最复杂的一道工序,画坯前需要先研磨颜料,颜料的配方多是艺人的不传之秘。

7、准备工具。

8、勾勒需要的图案。

9、混水。

10、施外釉。

11、进窑,烧窑。

拓展知识:

1、青花瓷 ,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2、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明宣德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野性的黑夜
笨笨的奇异果
2025-08-14 17:05:42

元青花梅瓶在收藏界为何会后来居上,它有何独特的魅力?元青花梅瓶以出土于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将军山沐英墓的梅瓶为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罕见珍品,今收藏于南京市博物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中国瓷器三绝之一。

青花瓷为元景德镇窑代表瓷器,这是两种极具特色和名贵的品类。青花着色力强,呈色稳定,纹饰永不褪脱,且风格幽靓典雅,素净秀丽。光润透亮的青花釉与素雅明净的白胎巧妙配合,互相衬托,颇具中国水墨画之特色,并且标志着由素瓷转为彩瓷的新时代的到来;元青花以其多层次,满画面,主次分明的装饰特征和以彩绘为主兼刻、划、印花的装饰技法,为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元青花梅瓶为云南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罕见珍品,有着极为独特的青花纹饰,体现了极高的烧制水平。梅瓶是明代高等级墓葬随葬品,有镇墓辟邪的作用。除了是地位的象征外,也有风水上的考虑,非王侯要臣,不得“享用”这种随葬品。这件瓷器小口、丰肩、斜腹、敛胫、平底,造型优美,线条圆润、流畅,雍容华贵,给人以凝重的美感。瓷瓶上所绘的青花纹饰层次多样,非常之独特。

元代“青花”存世稀少,国内只有一百余件,价值难以估量。2005年,“鬼谷下山图”瓷罐拍出了天价。而相关元青花梅瓶,瓷胎质地、青花发色,都更胜一筹,且所绘花卉,人物等情节逼真传神。而且像这样的元青花梅瓶全世界只有五件,另两件已流传到国外。元青花的特点如何鉴定:

(一)看器形

  对瓶、罐之类的器形要细看它的口沿、颈、肩、腹、足底,看是否有元代器形的特征,同时也要鉴别器形的胎体重量,对器形全面进行分析。元代瓶、罐之类的器形一般胎体较厚重、胎质坚硬。

(二)看釉色

  元青花瓷的釉色白中微闪青,莹润透亮,但也有青花瓷偏白或偏青。元代中早期(延佑期)的瓶、罐之类青花瓷施透明的青白釉,抚摸釉面似糯米感,有时釉色显出哑光木纳色,近看含青显淡蓝灰色,远看显黄褐色,细看青花釉面上粘有疏朗的白色小点,少数器身釉面上能看出细密的皮壳层,斜光透看胎釉略显出无规则状的釉丝线条纹,从至正年间开始烧制的白釉、枢府釉及卵白釉的青花瓷,胎色多为偏白,微闪青,为含青的白釉,呈现带透明的玻璃质感。

(三)看青花

  元青花瓷发色不稳定,青花色泽晕散,青花料分为两种:一种发色浓重鲜丽呈青翠浓艳,浓厚处有黑色锈斑,俗称“黑疵”,浓处用手抚摸时青花釉面上呈凹凸不平之感,这就是使用进口“苏泥勃青”料所特有的呈色效果;另一种为国产料,国产料青花发色呈蓝中泛灰,有的色泽呈青蓝偏灰或青花发色蓝中闪灰。延佑期青花发色的牡丹纹深入胎骨呈云层块状,像潜伏在胎骨上,呈立体感似有闪动。青花上浮与釉面紧贴,晕散青花呈炸开状,上浮青花釉面显有浓黑丝及小点,青花纹饰紧贴釉面,微呈凹状,这也是鉴别景德镇元青花瓷的基本要点。

(四)看纹饰

  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可分两类。一类是以进口料绘画纹饰,具有构图满密、层次丰富、绘画工整的特点。如大盘纹样多由三至五层满密的图案组成,瓶、罐的纹样多由三至八层图案纹饰组成,纹样有主宾协调、繁而不乱的特点,图案题材丰富多样,以人物故事,缠枝花卉、鱼藻、莲池、双凤花卉、开光折枝、竹石花卉瓜果等纹样组成,花卉纹有大花和大叶的特点,其中缠枝莲花的叶瓣多绘成葫芦形,牡丹纹饰边缘绘成白色联珠状,辅助的变体莲瓣纹多有间距,边框内饰有青花等特征。另一类青花以国产料绘画,其纹样具有流畅奔放的特征,纹样构图较简单,绘画较粗率,以各种花卉纹饰为多见。(五)看内壁

  元青花瓷瓶、罐内壁多不施釉,内壁为砂胎,器身一般采用分段制作粘接而成,故器腹与器底往往留有明显的胎接痕。梅瓶内与肩部连接处多不修胎,故有毛糙感。内壁胎接痕多为凸起约1~2毫米不等的胎接痕,粗细大小不规则,手摸有圆润细腻质感。瓶内壁砂胎略带淡黄色,胎内壁砂眼及内壁稀朗小颗料石明显可见,腹上部一般无修胎处理,腹下部至底多有修胎旋痕纹,瓶内壁稀朗砂眼明显可见。强光斜看内壁稀朗砂眼内闪出星光点,发出亮光,也称阴阳光点。

(六)看底足

  元代青花瓷瓶、罐类器的底部多呈内凹圈足状,足底宽厚,少量足底呈外侧斜削状,挖足有浅有深,多为挖浅足。碗盘类器圈足则多呈外侧斜削状,但无论是琢器还是圆器,圈足均有较规则及不规则之感。瓶、罐之类有的足底砂胎显有扎紧感,也有的胎质略呈疏松感,细小砂眼及黑糊麻点清晰可见,有的足底微凸起呈鸡心状。瓶、罐足底多有旋痕纹,呈火石红及赭红色,有的圈底及足底稀朗小颗料石明显可见,粘有稀朗大小块不一的黑釉斑痕,并有自然炸开状。

(七)看显色与气泡

  元青花的显色也很重要,瓶、罐的外足圈一般聚釉较厚显出水绿色,也有显出鸭蛋青色,器身釉面往往会显出青白色、浅淡蓝色,或偏黄褐等色。元代中早期的青花瓷瓶、罐之类显色明显,显色是随空气中的干度、湿度、温度、季节的变化来显出釉面不同的颜色。元代中早期瓶、罐之类青花瓷釉面上有时会出现微弱冒汗现象,一般为天气炎热季节,还有元代中早期的青白釉和枢府釉的青花上大多数是没有气泡的。从至正年间开始烧制的青花瓷、白釉及卵白釉的青花上会有气泡的,但是会有大小两种气泡,小气泡多,元青花瓷的釉面大多显得干透呈莹润透明状。

粗心的流沙
感性的小懒虫
2025-08-14 17:05:42

图片多、难度大,有民风、有水平的选题;附图见后文:

素描,广义上的素描,涵指一切单色的绘画,起源于西洋造型能力的培养。狭义上的素描,专指用于学习美术技巧、探索造型规律、培养专业习惯的绘画训练过程;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英勇的冬日
阔达的蜡烛
2025-08-14 17:05:42

从图片看,应该是比较开门的民国时期泉州民窑青花瓷,从落款看,应该属于德化窑德化县北部桂阳乡的青花山水人物盘。因为款只有上涌乡和桂阳乡在用,上涌乡的装饰图案主要有云龙、缠枝纹、花草、松、梅、蝙蝠、凤鸟、书籍、菊花。桂阳乡的纹饰以缠枝花草、龙、山水、云朵、花鸟为主。

但是,这个瓷有致命的缺点啊:

一, 气孔较大。

二,胎料中杂质较多。

这对瓷器的美观是致命的,说明当时的烧制有些随意,客观的反映了当时的年代可能是比较动乱的,没有力求精到!因此,可能这是民国军阀割据动乱时期的一个“德化民窑桂阳乡窑口的山水人物青花瓷碗”

市场的价值不高,但是可以收藏,作为一个历史的见证和符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