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安有哪些瓷砖品牌入驻了京东平台
高安市欧艺陶瓷,江西金环陶瓷等。
高安市欧艺陶瓷有限公司,是地面砖、内外墙砖、电视背景瓷砖、陶瓷配套产品等专业生产加工的公司。江西金环陶瓷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营销为一体的大型陶瓷企业。江西雅居陶瓷有限公司,是江西高安一家专业的建筑陶瓷经营企业。
高安市八景镇五环陶瓷有限公司江西高新陶瓷厂高安欧雅基地位于江西高安八景镇新明珠、新中源、宏信、仁牌、新中英、欧雅、金刚石、鑫鼎等很多小。
目前没看到有。
目前比较多的是金三角陶瓷、沁园春陶瓷、罗斯福陶瓷。
它们多是以小岩板为主,更多依赖传统渠道,主要以3米以下的小岩板为主,更多还是依托传统渠道,以背景墙以及墙地一体的铺贴为主。
基地在新街镇
2007年到2009年,高安陶瓷产业强势飞速崛起。2年时间、上百亿的投资,这考验不是投资企业的实力,更多考验了当地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事实证明,高安政府做到了。如今,高安政府成功实现了有招商到安商的较色转变,大部分落户企业也经过第一轮投产的“试水”实现了由建设到投产和经营的转变。
“高安现象”
2007年,此起彼伏的产业大迁移席卷中国建陶业,行业内诸多龙头企业挥师江西。高安作为江西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在“南陶北上”的浪潮中,占尽先机,迅速崛起。短短8个月的时间就吸引了新中源、新明珠等一大批全国知名陶瓷企业入驻,引进生产线103条,资金近60亿元,一座占地30平方公里的新兴瓷城在高安迅速崛起。
此外,面对如此发展规模的产区,从07年开始,高安市政府也高屋建瓴,适时引进了部分配套企业落户,同时,也与水运、陆运等相关配套公司建立了庞大的铁运、海运等物流渠道,同时积极地完善物流信息产业。
记者在高安八景的铁路编组站扩建现场、铁海联运工地调研时,一眼望不到边的若大建设工地,充分感受到江西省政府及高安当地发展陶瓷的决心与给与的期待。
配套行业营销格局的变革
在高安陶瓷产业不断兴起的同时,相关配套产业也得到迅猛发展。在高安陶瓷基地,已经形成了“犹如当年佛山南庄一样的陶瓷配套一条街”,销售、配送、仓储、技术交流等配套产业的驻点机构,分布在高安陶瓷基地、高安市新街镇、高安县城通往基地的省道两旁。
有资料显示,目前,高安产区内的陶瓷企业中有90%以上的配套设备和部分化工产品来自佛山、山东、福建等地。业内熟知的科达、恒力泰、新景泰等的户外广告分立基地主干道两边,欧陶科技、大华原料、广源原料等都设立了自己的办事机构。
随着高安陶瓷产业的逐步成熟,各配套企业也越来越重视高安产区的重要性,科达机电更是将华东总经销从上海搬至高安。
“因为高安产区的地理位置,我们可以从这里出发服务湖北、湖南及江西其他产区,去上海、杭州也不是很远,但是如果还是将华东区设在上海,那我们便是‘偏安一隅’了。”科达机电华东区经理的一席话充分体现高安产区崛起对业内配套行业带来的变化的影响。
“大鳄”也有“水土不服”
江西新中源、江西新明珠、江西普京及随后的福建恒达利的到来,各大行业媒体都以“狼”来了同情地与高安本土企业打招呼。
不出意料,江西新明珠、江西普京、江西欧雅等还是保持了原本的姿态,产销实现两旺,也确实给当地企业带来不小的压力。在高安,江西新明珠被当人认为最为稳健的企业,江西普京也因在市场最淡的时候仍然销售火爆,江西欧雅的瓷片一上市便供不应求。
然而,并非所有的陶瓷“大鳄”都能适应当地的水土。有的企业因为产品结构定位不准,营销模式与市场不相符等,整个09年都有较大的库存压力。
“土著”乘势崛起
时势造英雄。在高安崛起的同时,高安本土企业代表江西太阳陶瓷、罗纳尔陶瓷、新景象陶瓷、江西新中英陶瓷等成为强有力的生力军。特别是2009年,高安本土企业的扩张风一度盖过2007年的江西新明珠、江西新中源的来栖。
在今年的本地企业扩张风有两个方向:一是罗纳尔陶瓷、太阳陶瓷等不断在圈地并购、增线扩产二是江西太阳陶瓷、江西新景象等走出高安,在佛山建设终端。
其中,太阳陶瓷的并购江西新瑞景、在佛山诞生第一片钢琴砖曾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成为2009年的两件大事。
有人认为,太阳陶瓷并购江西新瑞景一案使得江西高安产区诞生一家年产值近20亿的大型陶瓷企业成为可能,而在佛山诞生第一片钢琴砖是江西太阳陶瓷跳出高安、走向国际、做响品牌打出的“第一枪”。
到网上搜下“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基地”
就会有很多相关信息了~~~~
双向推动承接加速
今年,高安省级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可谓喜事连连。自5月高安市政府和新中源陶瓷集团签订建设项目以来,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10月9日,新中源集团江西高安生产基地就破土奠基,进入火热的建设之中。项目分四期,一期工程年底即可竣工投产。此前的8月,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有限公司也与高安市政府正式签订协议,计划投资12亿元,上年产6000万平方米的精品建筑陶瓷项目生产线。这两家陶瓷企业堪称两艘“中国陶瓷航母”,它们落户高安,标志着高安在“东陶西移,南陶北上”的陶瓷产业大转移中占得了先机。
广东建筑陶瓷产业今年呈现出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迹象。以高安省级建筑陶瓷产业基地为例,该基地今年以来,已先后接待了意宝罗、宏宇、欧雅、汇亚、新华、中盛、蒙娜丽莎、新德威奈尔、高明顺成等陶瓷企业的考察。目前,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共接待考察企业超过100家,全国建陶30强以内的企业就来了一大半。
一方面沿海陶瓷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一方面高安以省级产业基地为平台,加大承接转移的力度。双向推动,使高安建筑陶瓷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全市引进陶瓷生产企业21家,在建、拟建陶瓷生产线61条,发展建陶企业47家,拥有生产线75条。预计到2010年,高安建筑陶瓷生产线将达150条,年产各类建筑陶瓷产品5亿平方米,年产值200亿元。
引进产业传承文化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高安,承接是双向的。高安承接的是产业、资金和技术,还有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而投资企业承接的却是高安深厚的陶瓷文化、优秀的陶瓷人才和丰富的陶瓷资源。
广东陶瓷企业家们非常羡慕高安:1982年就曾发掘出宋代窑包十余处,1983年发掘出国家一级文物元青花和釉里红,使高安博物馆馆藏元青花、釉里红数量居世界第三,中国第一;1978年就生产出了江西第一块釉面砖,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安釉面砖产量一度达到全国的十分之一,被誉为“釉面砖王国”和“新兴瓷城”;这里拥有生产内墙砖、外墙砖、地砖的全部矿种和除广东黑泥外的生产抛光砖的绝大部分矿种,探明储量达到5亿立方米,预测储量10亿立方米,可容纳400条生产线生产100年以上;这里形成了学制陶、办陶厂的风气,目前仅在广东从事建陶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就达2700人,熟练工人3万人……
曾几何时,这里也一度衰落。到2002年,高安仅剩下8家陶瓷企业、24条生产线,年产量1400多万平方米,产值仅2.3亿元,远远落后于广东佛山等地。其衰败的原因,关键是观念落后。高安陶瓷产业曾经缺乏的经营新理念、创新动力机制、品牌塑造方式、资本运作方法,在承接中得以弥补,而高安陶瓷业的文化、人才、资源优势在承接中发扬光大,双赢已不可避免。
勇于竞争共同发展
当一条甚至几条大鳄鱼闯进了鱼塘,鱼的命运注定是:要么是被鳄鱼吃掉,要么就是和鳄鱼一样变得强大。新中源、新明珠等国际国内知名的大型陶瓷集团入户高安,为本已走上了复兴路的高安本地企业增加了振兴产业的紧迫感,为做大做强高安陶瓷产业注入了新的动力。
近年来,高安市把提高科技含量、引进人才作为振兴陶瓷产业的重点工程,除了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外,更鼓励本地企业高薪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领衔产品开发和生产,培育壮大本土企业。新红梅公司请来了“中扬”、“罗马”等国内知名陶瓷公司专家进行技术指导,聘请了台湾陶瓷工艺专家为公司首席生产监管,开发出“帕丽丝”内外墙系列、“云石宝”草原秋色等40多个花色品种,扩大了市场份额。目前,有100多名瓷业专家受聘于高安,由各陶瓷企业委培并聘任的大中专毕业生达300多人。在政策的引导下,原本出走广东佛山等地的高安陶瓷人才,也纷纷重返家乡,报效故乡。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安土生土长的陶瓷企业茁壮成长。吉尼斯公司产品经国家陶瓷质量检测中心检测,优等品率在90%以上,成长为国内知名的品牌。新瑞景公司在全省同行中第一个通过ISO国际标准化质量认证,并享有自营出口权,取得了国际销售通行证。
对于外来陶瓷企业来说,由于降低了人才、原料等诸多生产成本,陶瓷生产必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为此,新中源陶瓷集团总裁霍炽昌先生一再强调,新中源落户高安是一个互惠双赢之举,集团的发展,既要依赖于高安陶瓷产业的发展,也将带动高安陶瓷产业的发展,新中源将为高安陶瓷产业的重新崛起作出自己的奉献。
在承接中复兴、崛起,高安陶瓷给人希望
或者登陆高安陶瓷网站、高安人才网站。
最后可以直接坐车到高安陶瓷基地(新街、八景方向),里面很多陶瓷公司,知名的很多。
多上网搜搜。
路不清,上“百度地图”或“谷歌卫星地图”。
不过红梅陶瓷厂原来是国营企业,创建年限比石脑陶瓷厂时间更久一些。
320国道上面还有好几家陶瓷厂,从高安到上高这段路上至少有五家陶瓷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