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218块碎瓷片拍出2000万天价,可买北京一套房!为何这么值钱

重要的绿草
鳗鱼金毛
2022-12-21 21:02:54

218块碎瓷片拍出2000万天价,可买北京一套房!为何这么值钱?

最佳答案
超级的小刺猬
粗犷的小蜜蜂
2025-08-13 06:17:48

这些碎瓷片究竟值钱在哪里?有何特别呢?2000多万元什么概念呢?即使是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拿北京来说,这个价格也可以在北京买上一套房子了,而且还得是属于“豪宅”的那种。

陶瓷碗碎片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当很多人都觉得,当年花2000多万元购买了一堆碎瓷片的人,绝对是“有问题”的时候,事实上,在古玩收藏的圈子里,近年来碎瓷片的行情都非常不错,例如在去年10月份,我国河北沧州,就有一个男子售卖一块非常不起眼的碎瓷片,而且竟然开口就要600元。

而且这名男子还表示,自己的这块碎瓷片,是自己无意中在一处工地捡到的,一开始以为是工地的工人打碎的陶瓷碗碎片,结果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一块元代生产的青花瓷碎片,因此,他要价600元并不算高。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虽然都是碎瓷片,但是,来自于不同的年代,并且制作工艺不同,事实上它的价值也不同,这也意味着,很多古代流传下来的碎瓷片,在我们的眼里,就是一块块没有用的“垃圾”,而到了懂行的人眼里,就成了“宝贝”。

澳门拍卖会上,200多块碎瓷片卖了2000多万元,这些碎瓷片就都是汝窑的碎瓷片,是一堆来自于宋朝的“宝贝”,自然,即使它已经不再完整,但是,却丝毫不影响它的价格了。

那么,什么是汝窑呢?它又有哪些特别之处呢?所谓的汝窑,是我国宋代最有名的五大名窑之一,也是我国陶瓷史上的“魁首”,从这里可以看出,它的地位有多么的高。一直到我国清朝之前,汝窑制作的瓷器,都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皇家瓷器,而且历代都是将它视为珍宝,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说起来,虽然陶瓷制品在现如今的高科技工业生产的加持下,已经变得没有什么特别了,但是,要知道在古代,从科学制造的角度来说,陶瓷的出现,是非常不容易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先民的智慧结晶。

那么,陶瓷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陶瓷,事实上在古代,是分为陶器和瓷器,从时间上来看,最早出现的陶器,它的制作方法,是用黏土制作成器具的样式之后,放在高温下焙烧而成的,从考古的角度来说,早在8000多年前的新时期时代,我国就已经有陶器出现了。

而瓷器作为陶器的“升级版”,事实上它的制作也要更为复杂一点,在黏土中,会添加一些其它原材料,之后经过12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焙烧,才可以形成表面光亮的瓷器。

陶器的出现

相对于陶器的出现而言,瓷器大约是从3000多年前出现的,从年代上来看,我国商朝中期的时候,原始瓷器就已经开始应用了,而到了我国汉朝末期的时候,我国瓷器的制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之后,也开始从我国流向世界各地,可以说,瓷器也是我国最主要的古代发明之一。

特别是我国明清时期,我国的陶瓷制造行业,更是达到了最巅峰、鼎盛的时期,从明代开始,景德镇也成为了全国制瓷业的中心,特别是在古代,我国的瓷器,更是被称作“白色的金子”,在欧洲掀起了一股热潮。

所以,因为拥有着近万年的陶瓷发展史,我国古代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瓷器碎片,也才会在现代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购买收藏。

当然,这对于收藏爱好者而言,也是需要拥有非常专业的鉴赏知识,否则,也是很容易在“寻宝”的过程中看走了眼,毕竟对于普通人而言,一块陶瓷碎片看起来就是一块“垃圾”而已,只有懂行的人,才会去寻找它们、收藏它们。

河北的那名一块元青花瓷器碎片卖600元的男子来说,他就是对古代瓷器比较有研究,所以,没事的时候,就会去工地周围寻找施工过程中,从土里翻出后,被丢在一边的碎瓷片,据他讲述,他近年来收获颇丰,已经在不同的工地上,找到不少古瓷碎片了,所以,他才会摆摊售卖。

最新回答
忧心的电源
复杂的唇彩
2025-08-13 06:17:48

陶瓷是中国人发明的,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早的原始瓷器-瓷器,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志中,距今约4000多年的历史。

真正瓷器的出现,是在东汉时期,首先是在浙江绍兴上浦小仙坛发现的东汉晚期陶瓷窑址和青瓷残片,其瓷片质地细腻,釉面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牢固,已摆脱了原始青瓷的粗糙原始性,已经初步符合了现代瓷器的标准。

到了清代中期,随着社会的稳定,社会经济及科技的发展,反应在陶瓷的发展上,又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这个时期的陶瓷发展又有了很好的机遇。

近年来,在艺术品收藏市场上清康雍乾三代瓷器一直受到市场的大力追捧,特别是乾隆瓷几乎成为高价瓷、天价瓷的代名词。

2010年10月,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上,一件清乾隆“万寿连延”葫芦瓶以2.52亿元被香港收藏家购得,创造了当时的全球瓷器拍卖纪录。

2011年纽约苏富比春拍上,一件估价仅为5000元、标为“类属民国”的瓷瓶,因被买家抱着“豪赌”乾隆官窑的心理而最终以超出估价万倍的1.2亿元高价成交,堪称拍场一大奇迹。

景德镇王掌柜认为:官窑瓷器之所以屡创令人咋舌的高价成交纪录,首先是稀有。众所周知,在封建社会里,等级是十分森严的,作为至高无上的一国之君,他喜好的东西或是所用之物,都是百里挑一的,况且这些物品经历了多次改朝换代、战争和政治运动,流传至今的已十分不易,有的已凤毛麟角,故目前市场上买一件少一件。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谢谢

傲娇的摩托
悲凉的老师
2025-08-13 06:17:48

【2009年节目】

2009.01.01★走近科学—太岁疑云之疗效之谜

2009.01.02★走近科学—太岁疑云之真假太岁

2009.01.03★走近科学—太岁疑云之太岁身份

2009.01.04★走近科学—追捕“杀人蜂”

2009.01.05★走近科学—折翅的天使

2009.01.06★走近科学—噩梦醒来

2009.01.07★走近科学—减肥噩梦

2009.01.08★走近科学—不该发生的故事

2009.01.10★走近科学—纸船渡海

2009.01.11★走近科学—从太空来的种子

2009.01.12★走近科学—揭秘祖传蛇药(上集)

2009.01.13★走近科学—揭秘祖传蛇药(下集)

2009.01.14★走近科学—“吼王”之谜

2009.01.15★走近科学—他为什么不出汗?

2009.01.16★走近科学—大漠神鹰

2009.01.17★走近科学—疯狂的病菌

2009.01.18★走近科学—我的右腿

2009.01.19★走近科学—“天外来客”惹的祸?

2009.01.21★走近科学—火山爆发是真凶?

2009.01.22★走近科学—越过生死线的恐龙

2009.01.23★走近科学—三座恐龙公墓

2009.01.24★走近科学—自我毁灭的霸主

2009.01.25★走近科学—疯狂的电脑

2009.01.26★走近科学—网络大营救

2009.01.27★走近科学—征婚启示

2009.01.28★走近科学—被欺骗的眼睛

2009.01.29★走近科学—谁动了我的隐私

2009.01.30★走近科学—身体的密码

2009.01.31★走近科学—重获新生

2009.02.01★走近科学—来去匆匆的大湖

2009.02.02★走近科学—半脑人

2009.02.03★走近科学—追踪无明火(上集)

2009.02.04★走近科学—追踪无明火(下集)

2009.02.05★走近科学—神奇的吐红石

2009.02.06★走近科学—揭秘台风预报石

2009.02.07★走近科学—谁弄丢了我的家乡话.(上集)

2009.02.08★走近科学—谁弄丢了我的家乡话.(下集)

2009.02.09★走近科学—盗洞下的秘密

2009.02.10★走近科学—变异的楚墓

2009.02.11★走近科学—将军墓悬疑

2009.02.12★走近科学—群棺丽影

2009.02.13★走近科学—泣血的殉葬

2009.02.14★走近科学—无声的哀鸣

2009.02.15★走近科学—为了不可言说的痛

2009.02.16★走近科学—死里求生

2009.02.17★走近科学—与死神擦肩而过

2009.02.18★走近科学—秤杆哪去了

2009.02.19★走近科学—谁猎杀了大象

2009.02.20★走近科学—复活的藤甲军

2009.02.21★走近科学—风云

2009.02.22★走近科学—行者

2009.02.23★走近科学—下山兰的陷阱

2009.02.24★走近科学—能喝的古董

2009.02.25★走近科学—最后的花梨

2009.02.26★走近科学—赌玉传奇

2009.02.27★走近科学—天工开翠

2009.02.28★走近科学—谜鹿

2009.03.01★走近科学—气管断裂之后

2009.03.02★走近科学—小个儿鸡.生金蛋

2009.03.03★走近科学—发抖的楼房

2009.03.04★走近科学—野猪还得野着养

2009.03.05★走近科学—铁腕下的秘密

2009.03.06★走近科学—车祸之后

2009.03.07★走近科学—石帝田黄

2009.03.08★走近科学—天造奇峰

2009.03.09★走近科学—玉出和田

2009.03.10★走近科学—点石成金

2009.03.11★走近科学—此地有宝

2009.03.13★走近科学—肉石秘闻

2009.03.14★走近科学—老王家的九亩麦

2009.03.15★走近科学—老金的太空梦

2009.03.16★走近科学—视觉之谜

2009.03.17★走近科学—史前疑案01~罕见的骸骨

2009.03.18★走近科学—史前疑案02~身份之谜

2009.03.19★走近科学—史前疑案03~七千年前的少女

2009.03.20★走近科学—史前疑案04~死因迷雾

2009.03.21★走近科学—史前疑案05~千年追凶

2009.03.22★走近科学—史前疑案06~千古之谜

2009.03.23★走近科学—灰色“杀手”

2009.03.24★走近科学—大脑异常放电之谜

2009.03.25★走近科学—老钟家的“自来水”

2009.03.26★走近科学—病案追踪

2009.03.27★走近科学—“草爬子”惹的祸

2009.03.28★走近科学—解密山水画(上集)

2009.03.29★走近科学—解密山水画(下集)

2009.03.30★走近科学—执拗的爱

2009.03.31★走近科学—节能减排,开拓未来

2009.04.01★走近科学—营救“木头姑娘”(上集)

2009.04.02★走近科学—营救“木头姑娘”(下集)

2009.04.03★走近科学—巡天日记

2009.04.04★走近科学—来去匆匆的大湖

2009.04.05★走近科学—坐睡三个月

2009.04.06★走近科学—拯救惠子

2009.04.07★走近科学—族谱上的伤痛

2009.04.08★走近科学—揭秘快腐秸秆

2009.04.09★走近科学—拯救骨折人

2009.04.10★走近科学—离奇的火灾

2009.04.11★走近科学—鱼塘里的金块

2009.04.12★走近科学—麻烦的石头

2009.04.13★走近科学—机器人做手术

2009.04.14★走近科学—天价鸟之谜

2009.04.15★走近科学—骗人的鼻子

2009.04.16★走近科学—战胜死亡预言

2009.04.17★走近科学—雪豹下山

2009.04.18★走近科学—遭遇“熊猫血”

2009.04.19★走近科学—怪病情缘

2009.04.20★走近科学—急救撕裂的心脏

2009.04.21★走近科学—断颈之祸

2009.04.22★走近科学—断颈再生

2009.04.23★走近科学—谜影穿越二十年01

2009.04.24★走近科学—谜影穿越二十年02

2009.04.25★走近科学—谜影穿越二十年03

2009.04.26★走近科学—谜影穿越二十年04

2009.04.27★走近科学—小科的心事(上集)

2009.04.28★走近科学—小科的心事(下集)

2009.04.29★走近科学—古墓上的怪树

2009.04.30★走近科学—鱼鳔的秘密

2009.05.01★走近科学—阻击新型流感

2009.05.02★走近科学—双面人(上集)

2009.05.03★走近科学—双面人(下集)

2009.05.04★走近科学—无情的水井

2009.05.05★走近科学—黑水迷雾

2009.05.06★走近科学—洪水中的家园

2009.05.07★走近科学—怒吼的山谷

2009.05.08★走近科学—逃生在震前

2009.05.09★走近科学—注射之患

2009.05.10★走近科学—笔中玄机

2009.05.25★走进科学—深山密境

【2008年节目】

2008.04.18★走近科学—致命巫蛊

2008.04.19★走近科学—玩火的巫师

2008.04.20★走近科学—十七年的期盼

2008.04.21★走近科学—蹊跷的目击

2008.05.08★走近科学—天使爱美丽(上集)

2008.05.09★走近科学—天使爱美丽(下集)

2008.05.10★走近科学—手足口病的预防

2008.05.11★走近科学—生死考验

2008.05.12★走近科学—十七年的噩梦

2008.05.13★走近科学—“ba子病”爆发真相

2008.05.14★走近科学—夺命剪刀

2008.05.15★走近科学—揭秘地震成因

2008.05.16★走近科学—如何面对地震

2008.05.17★走近科学—蚂蚁果冻

2008.05.18★走近科学—蚁战大小:

2008.05.20★走近科学—地震的震级与列度

2008.05.20★走近科学—灾后疫病防治

2008.05.22★走近科学—汶川地震原因初探(上集)

2008.05.23★走近科学—汶川地震原因初探(下集)

2008.05.24★走近科学—科技助力地震救援

2008.05.24★走近科学—为地球把脉(上集)

2008.05.25★走近科学—科学面对地震

2008.05.25★走近科学—为地球把脉(下集)

2008.05.26★走近科学—地震中的自救

2008.05.27★走近科学—救援心灵灾区

2008.05.28★走近科学—科学救治地震伤员

2008.05.28★走近科学—重建心灵家园

2008.05.29★走近科学—防范次生地质灾害

2008.05.29★走近科学—抢筑灾区生命线

2008.05.29★走近科学—震后疫病防治(上集)

2008.05.30★走近科学—地震救援与气象保障

2008.05.30★走近科学—震后疫病防治(下集)

2008.05.31★走近科学—震后疫病防治

2008.05.31★走近科学—紧急撤离

2008.06.01★走近科学—科学面对地震·重建家园

2008.06.01★走近科学—余震中的手术台

2008.06.02★走近科学—紧急救援

2008.06.03★走近科学—非常剖腹产

2008.06.04★走近科学—决战堰塞湖

2008.06.05★走近科学—超越生命极限

2008.06.06★走近科学—无言的朋友

2008.06.07★走近科学—挺进震中

2008.06.08★走近科学—点燃心灵的烛光(上集)

2008.06.09★走近科学—点燃心灵的烛光(下集)

2008.06.10★走近科学—埋不住的心

2008.06.11★走近科学—白泡盲鱼之谜

2008.06.12★走近科学—血型之惑

2008.06.13★走近科学—生命大接力

2008.06.14★走近科学—野战医院的喜事

2008.06.15★走近科学—抢通生命线

2008.06.16★走近科学—情暖生命—绝境

2008.06.17★走近科学—情暖生命—希望

2008.06.18★走近科学—情暖生命—真爱

2008.06.19★走近科学—情暖生命—重生

2008.06.20★走近科学—情暖生命—暖流

2008.06.21★走近科学—情暖生命—渴求

2008.06.22★走近科学—情暖生命—奉献

2008.06.23★走近科学—头里长“贝壳”

2008.06.24★走近科学—她为什么打妈妈

2008.06.25★走近科学—瘫痪之谜

2008.06.26★走近科学—不能没有你

2008.06.28★走近科学—牛奶西瓜的真相

2008.06.29★走近科学—震后看成都

2008.06.30★走近科学—蜂狂的秘密

2008.07.01★走近科学—金身人像之谜

2008.07.02★走近科学—小小的苦恼

2008.07.03★走近科学—长不高的真相

2008.07.04★走近科学—玻璃娃娃

2008.07.05★走近科学—天外来客

2008.07.12★走近科学—奇怪的脑伤

2008.07.13★走近科学—解密刀片奇人

2008.07.14★走近科学—我的声音怎么了

2008.07.15★走近科学—湖光魅影.—.水下的谜影

2008.07.16★走近科学—湖光魅影.—.龙鱼之谜

2008.07.17★走近科学—湖光魅影.—.探秘湖光

2008.07.18★走近科学—动漫世界之外的秘密

2008.07.19★走近科学—恐怖的肿块

2008.07.20★走近科学—变蛆为宝

2008.07.21★走近科学—向梦想挑战

2008.07.22★走近科学—珍珠“产崽”之迷——神秘的珍珠宝贝

2008.07.23★走近科学—珍珠“产崽”之迷——珍珠身世之谜

2008.07.24★走近科学—珍珠“产崽”之迷——砂中藏珠

2008.07.25★走近科学—珍珠“产崽”大揭秘

2008.07.26★走近科学—非常抉择(上集)

2008.07.27★走近科学—非常抉择(下集)

2008.07.28★走近科学—华南虎复明记

2008.07.29★走近科学—调查滇池“水怪”

2008.07.30★走近科学—天价牛黄

2008.07.31★走近科学—特殊的志愿者

2008.08.01★走近科学—玉出昆仑

2008.08.03★走近科学—解密日全食

2008.08.04★走近科学—凝固的梦想.—.绘巢

2008.08.06★走近科学—凝固的梦想.—.特殊的生日

2008.08.07★走近科学—凝固的梦想.—.奥运圣殿

2008.08.08★走近科学—考拉要当妈

2008.08.09★走近科学—智擒大鳄

2008.08.10★走近科学—人蚁大战

2008.08.11★走近科学—猎豹产崽记

2008.08.12★走近科学—蚂蚁特工—人虫恶斗

2008.08.13★走近科学—蚂蚁特工—蚂蚁杀手

2008.08.14★走近科学—蚂蚁特工—松毛虫的末日

2008.08.15★走近科学—UFO追踪(一)

2008.08.16★走近科学—UFO追踪(二)

2008.08.17★走近科学—UFO追踪(三)

2008.08.18★走近科学—UFO探寻(一)

2008.08.19★走近科学—UFO探寻(二)

2008.08.20★走近科学—UFO探寻(三)

2008.08.21★走近科学—天降UFO残片(一)

2008.08.22★走近科学—天降UFO残片(二)

2008.08.23★走近科学—天降UFO残片(三)

2008.08.24★走近科学—与鲸共舞

2008.08.25★走近科学—国家的承诺

2008.08.26★走近科学—交通的抉择

2008.08.26★走近科学—建筑节能的空间

2008.08.27★走近科学—夹缝中的电力

2008.08.28★走近科学—企业的重任

2008.08.29★走近科学—希望的田野

2008.09.02★走近科学—永不放弃

2008.09.03★走近科学—坠楼之后

2008.09.06★走近科学—多动症的真相

2008.09.07★走近科学—超智能人群调查(一)记忆超人的秘密

2008.09.08★走近科学—超智能人群调查(二)寻找心算超人

2008.08.31★走近科学—全民在行动

2008.09.05★走近科学—多动症之惑

2008.09.09★走近科学—超智能人群调查(三)解密识字神童

2008.09.10★走近科学—老鼠爱上猫

2008.09.11★走近科学—怪异的.小偷

2008.09.12★走近科学—变色手

2008.09.13★走近科学—超级水泡

2008.09.14★走近科学—玩转魔方

2008.09.15★走近科学—挑战魔方

2008.09.16★走近科学—美味“毒药”

2008.09.17★走近科学—毛孩之谜

2008.09.18★走近科学—失足之后

2008.09.19★走近科学—人蚊之战

2008.09.20★走近科学—揭秘飞天神箭(上集)

2008.09.21★走近科学—揭秘飞天神箭(下集)

2008.09.22★走近科学—太空行走

2008.09.24★走近科学—中国神舟七号

2008.09.25★走近科学—中国神舟七号

2008.09.26★走近科学—中国神舟七号

2008.09.27★走近科学—中国神舟七号

2008.09.28★走近科学—中国神舟七号

2008.09.29★走近科学—中国神舟七号

2008.09.30★走近科学—神秘的丢失案

2008.10.01★走近科学—水边的头盖骨

2008.10.02★走近科学—白洋淀探宝

2008.10.03★走近科学—寻找6号楼

2008.10.04★走近科学—埋在地下室的箱子

2008.10.05★走近科学—埋藏的记忆

2008.10.06★走近科学—心瘾难除

2008.10.08★走近科学—心瘾难除

2008.10.09★走近科学—心瘾难除

2008.10.10★走近科学—心瘾难除

2008.10.11★走近科学—心瘾难除

2008.10.12★走近科学—心瘾难除

2008.10.13★走近科学—心瘾难除

2008.10.14★走近科学—心瘾难除

2008.10.15★走近科学—真假夜明珠(上集)

2008.10.16★走近科学—真假夜明珠(下集)

2008.10.17★走近科学—超级冰人(上集)

2008.10.18★走近科学—超级冰人(下集)

2008.10.19★走近科学—雷击之后

2008.10.20★走近科学—搜寻族谱上的咒语

2008.10.21★走近科学—破解矮人噩梦

2008.10.22★走近科学—赌瓷

2008.10.23★走近科学—不想说的秘密

2008.10.24★走近科学—不眠之痛

2008.10.25★走近科学—飞碟来了

2008.10.26★走近科学—久病成医

2008.10.27★走近科学—左海湖水怪.水怪现身

2008.10.28★走近科学—左海湖水怪.巨型水怪

2008.10.29★走近科学—左海湖水怪.水怪家族

2008.10.30★走近科学—左海湖水怪.神秘的“眼睛”

2008.10.31★走近科学—天价瓷片(上集)

2008.11.01★走近科学—天价瓷片(中集)

2008.11.02★走近科学—天价瓷片(下集)

2008.11.03★走近科学—漫长的分娩

2008.11.04★走近科学—菜田怪圈之谜

2008.11.05★走近科学—揭秘菜田怪圈之谜

2008.11.06★走近科学—他用舌头停风扇

2008.11.08★走近科学—肛病的秘密

2008.11.09★走近科学—救眼

2008.11.10★走近科学—钢筋穿身之后

2008.11.11★走近科学—苍蝇谜案

2008.11.12★走近科学—千年头骨之谜.头骨惊现

2008.11.13★走近科学—千年头骨之谜.开颅之争

2008.11.14★走近科学—千年头骨之谜.5000年前的开颅手术

2008.11.15★走近科学—千年头骨之谜.开颅背后的秘密

2008.11.16★走近科学—治水救人

2008.11.17★走近科学—知了的噩梦

2008.11.18★走近科学—闪电刀客

2008.11.19★走近科学—蜘蛛咬死牛

2008.11.20★走近科学—蜘蛛咬死牛的真相

2008.11.21★走近科学—神秘的蚂蚁山

2008.11.22★走近科学—揭秘食人蚁

2008.11.23★走近科学—透视地铁安全

2008.11.24★走近科学—寻找水蛛

2008.11.25★走近科学—叛逆的蜘蛛

2008.11.26★走近科学—换肾风波(一)

2008.11.27★走近科学—换肾风波(二)

2008.11.28★走近科学—换肾风波(三)

2008.11.29★走近科学—换肾风波(四)

2008.11.30★走近科学—揭秘石壁人像

2008.12.01★走近科学—他的头上长“角”

2008.12.02★走近科学—夏天下雪了

2008.12.03★走近科学—正中眉心的球拍

2008.12.04★走近科学—“夜视”男孩

2008.12.05★走近科学—怕冷十九年

2008.12.06★走近科学—人体内的爆破

2008.12.07★走近科学—花生地里的怪蛋

2008.12.08★走近科学—土龙惊现

2008.12.09★走近科学—土龙传奇_寻找大鳄

2008.12.10★走近科学—土龙传奇_鳄鱼妈妈

2008.12.11★走近科学—土龙传奇_大鳄凶猛

2008.12.13★走近科学—土龙传奇_断臂重生

2008.12.14★走近科学—驼背奇遇记

2008.12.15★走近科学—“神驴”玛瑙之谜

2008.12.16★走近科学—驴宝谜影

2008.12.17★走近科学—驴生了“蛋”

2008.12.18★走近科学—真假驴宝

2008.12.19★走近科学—驴宝真相

2008.12.20★走近科学—苍蝇的绝密飞行

2008.12.21★走近科学—我把光明留给你

2008.12.22★走近科学—弥陀寺村的无价宝

2008.12.23★走近科学—史前郧县人

2008.12.24★走近科学—头骨上的秘密

2008.12.25★走近科学—夜幕下的梁带村

2008.12.26★走近科学—惊天大墓.蹊跷的铭文

2008.12.27★走近科学—惊天大墓.墓主人身份之谜

2008.12.28★走近科学—惊天大墓.一个未解之谜

2008.12.29★走近科学—我要做母亲

2008.12.30★走近科学—太岁疑云之太岁乱相

2008.12.31★走近科学—太岁疑云之神奇太岁

高高的项链
发嗲的香水
2025-08-13 06:17:48
2005年伦敦佳士德拍卖会上,一件鬼谷子下山瓷罐横空出世,以2.3亿元人民币的成交价惊动了世界。随后,一股青花瓷热横扫中国,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青花元素、周杰伦的《青花瓷》小调,到国人心中的青花情结,那高贵的白瓷青花一时风光无限。时至今日,国内大多数元青花的收藏家却笑不起来,因为他们的藏品根本不被文博专家认可。就此,笔者走访了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古玩业商会元青花研究会会长张洪启、副会长韩建成和古陶瓷鉴赏家苏玉铭。某藏家曾跟一位资深陶瓷鉴定专家开了一个小玩笑。知此专家定期前往报国寺淘宝,藏家狠心将一块带有完整图案的元青花瓷片摔作甲乙丙三片,拿出甲片置于报国寺古玩店中,等待专家来寻。果然,此专家如获至宝,高高兴兴买回家。次日,藏家上门求访,拿出丙瓷片请专家鉴定,专家摇头晃脑,连呼民间不会有真正元青花。待藏家拿出乙瓷片,甲乙丙三片珠联璧合,不差毫厘,专家哑然。另一则藏家与专家斗智的趣事更让人瞠目。一次文物鉴定会上,某博物馆文物鉴定专家面对一瓷器连连称赞,此时听闻物主未缴鉴定费,立即改口称赝品。后来,藏家不服,寻得该专家门下,小心拿出一张在故宫(微博)拍的元青花瓷瓶照片请专家掌眼,专家认定民间不会有元青花,称此物为文革期间之仿制品,藏家大笑而去。并非藏家有意跟专家过不去,面对自己拿血汗钱保护起来的国宝,某些文博专家信口开河,实在令人恼火。目前,文博专家公认的元青花存世仅三百件,散落在各国博物馆中。专家们认为,除此之外,都是仿品,因此对民间藏品,一律否认。然而藏家们拿实物证明,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元青花远远超出这个数量。张洪启和苏玉铭先生几十年来在全国各地寻宝,据他们所说,亲眼目睹的元青花真品不下万件,有的藏家,一人便拥有上千件。这些瓷器并非凭空而来。近二三十年间,与城市建设相伴的掘地运动,使大量深埋地下的元青花重见天日,随即散落在民间。此时,国人还未真正认识到元青花的价值。直到2005年那一次举世瞩目的拍卖,国内的元青花开始大量浮出水面。然而,面对这些无历史记载、无传承记录的古瓷,专家的不认可,让看似热闹的元青花收藏陷入尴尬。缘何不认可?其一,目前国内没有一家官方的瓷器鉴定机构,也没有权威的瓷器评估标准。瓷器鉴定靠的是眼力和经验。同样凭眼力,不同专家采取的角度也有区别,比如,有的看瓷胎,有的看釉色,有的看纹饰,得出的结论自然难以达成共识。另外,由于每个专家所见的实物有限,靠经验来做判断的方法也有局限性。从这些方面来说,专家可能不如行家。因为行家拿自己的钱买教训,自然格外用心。他们身经百战,靠实践练就了火眼金睛。其二,仪器鉴定也只能作为参考。虽然仪器分析,可以大致判断出年代,但是瓷器毕竟是艺术品,其价值要从工艺水平和艺术鉴赏的角度考虑。其三,专家的不认可,造成了藏家对元青花的不信任。面对一件不知来历的元青花,人们第一反应肯定会怀疑有假。事实上,大量仿制元青花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且受仿制技术所限,真正高水平的仿品非常少见。元青花的大量涌现,也使一部分人开始质疑当年鬼谷子下山瓷罐的天价是否人为炒作?苏玉铭先生认为,按照当时的情况,2.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与其实际价值基本相符。在他的朋友圈中,那次拍卖会之前准备出价上亿元的就有四五人。在中国瓷器史上,元青花是最为成熟的瓷器产品。鬼谷子下山瓷罐确实是元青花中的精品。令苏先生愤愤不平的是,若目前民间出现同样一件元青花瓷罐,其拍卖价格却远不能及。按照拍卖游戏的规则,一件藏品讲究传承有序,佳士德那件鬼谷子下山瓷罐有清楚的传承记录,而民间的鬼谷子们,被挖掘前多为窖藏,这些没有户口的元青花,在拍卖游戏中自然要被减分。由于专家的不认可,其真假也成了问题,更影响到流传。事实上,目前民间收藏的大量元青花中,精品并不多,但是价值与鬼谷子下山瓷罐相当的,也绝非仅有。苏先生见过一套保存完整的《三国演义》故事原型系列瓷器,《三国演义》一百二十章,这套元青花共二百四十件,使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现了小说情节,每两件表现一个章节内容。如此看来,《三国演义》的故事在元代已经基本定型,元青花的历史价值更不容忽视。不被认可的尴尬处境,致使大量元青花流失海外,甚至被损坏。目前,国内很多被行家认可的元青花瓷器正在源源不断作为现代工艺品销往国外,甚至是以集装箱为单位贱卖出去。民间藏家痛心疾首,怎能坐视祖先的珍宝这样流失?无奈的是,即使藏家倾家荡产,也无法阻止。对于一般藏家来说,青花瓷不被认可造成了有价无市,手里的藏品积压,无法兑现,也就不利于以藏养藏。更让人痛心的是,有的专家不负责任地误断真假,不利于文物的保存,甚至遭遇被丢弃或砸毁的噩运。

深情的黑猫
妩媚的母鸡
2025-08-13 06:17:48

由于汝窑瓷器存世量只有67件半,在拍卖市场上价格相当不菲,一片小小的瓷片也要百万有余。

金灭北宋后,汝窑也随之消亡。其开窑时间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亦不多,在南宋时,汝窑瓷器已经非常稀有。

全世界收藏有汝窑瓷器的博物馆不到10家。1992年一件直径8厘米的汝窑小盘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的一次拍卖会上以154万美元成交。之后,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汝窑三牺尊更是创下5000万港元的天价。

汝窑的过人之处:

汝窑是中华传统制瓷著名瓷种之一,中国北宋时期皇家主要代表瓷器。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

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汝窑

健忘的蚂蚁
奋斗的大树
2025-08-13 06:17:48

瓷砖是一种很神奇的主材:当你逛建材市场时,导购们总是会热情地告诉你,他们的产品有哪些优点。卖地板的会说抗划、环保、适用地暖,卖墙漆的会说抗污、遮瑕、防开裂,唯独只有卖瓷砖会说:请问你家装修是什么风格,喜欢什么样的花纹?对瓷砖的质量却绝口不提。

便宜的100元一平米、好的上万元一平米,瓷砖和瓷砖的区别到底是什么?为了探究这些问题,我们从北京的建材市场,到上海的展会,再到瓷砖生产大本营——广东佛山一探究竟,深入车间内部,只为弄清关于瓷砖的真相——我们是否被收取了高额智商税。 

如果你需要一些非常实际的挑选经验和建议,请直接拉到最后一段。 

瓷砖为什么 都一个样 

大理石、木材、皮革,是室内设计中永恒经典并奢华的材料。但大理石不但昂贵,还有自己的致命缺点: 

 运输困难 不同种类的大理石固定在某些地区开采,品相好的石材甚至需要从意大利、希腊运送至国内。 

 不可再生 某些大理石就像翡翠一样,老坑已经被开采完毕,花色罕见,有价无市。

△卡拉拉大理石采矿场,意大利,图源:avonstars.club 

 容易断裂 大理石漂亮的纹理是由不同物质呈现的,质地不均匀,容易断裂。虽然修补之后不影响使用,但加工、运输和工期都会受到影响。 

 难于打理 大理石固然美丽,但是容易吸水,日常使用和不当施工会让大理石把脏水吸进去,影响美观。为了保持持久的光亮,还需要经常地进行打磨养护。 

(相比花岗岩,大理石的辐射隐患很低)

△大理石尤其是地面需要定期打磨才能保持光泽效果,图源:YouTube 

花岗岩虽然耐磨坚硬,但花色死板不显档次。因此,用廉价又便于施工和清洁的瓷砖来模仿大理石的质感,就成了瓷砖业内的共识,而且谁模仿得越像,谁就越贵——反正贵不过大理石就好了。 

所以有些瓷砖即使卖到上万元也有市场,因为与普通瓷砖相比是天价,但与它模仿的大理石相比,就只是白菜了。

△欧神诺厂家样板间,石材仿真度非常高,可以 达到以假乱真的水平,图源:住范儿自摄 

可国内现在的问题是,只会做石材纹理的瓷砖,造成了国内瓷砖品牌特性模糊、产品大同小异的情况。 

瓷砖在中东地区被最早发明出来后,人们爱的是它艳丽丰富并能经久不坏的色彩,因此现在中东、欧洲乃至于印度的瓷砖,大都色彩斑斓、图案各异。

△呈现迷人蓝宝石色泽瓷砖,有带有石材的纹理 与深浅不一的色差,图源:imgaram.com

△ 复古做旧的花砖,表面的纹理呈现出古董青花瓷 的质感,图源:Xtend-studio.com

△有漂亮立体纹理的纯色瓷砖,图源:toppstiles.co.uk 

概念与 文字游戏 

当你想要购买瓷砖时,会听到各式各样的概念:瓷片、仿古、通体、抛光抛釉、微晶石……各个品牌又会有不同的名词和分类。有些“装修指南”上会告诉你,阳台要仿古、厨卫要瓷片、客厅要抛光……都是瞎扯。 

我们用简单的图片整理出了不同瓷砖种类的区别。

但我们真正想告诉你的是:请忘掉上面这张图和一切瓷砖分类的概念。它们对消费者来说没有太大意义,因为这些分类和质量的好坏无关。 

吸水率的谎言 

瓷砖的结构可以理解为海绵,蓬松的海绵吸水性非常好,但如果把海绵压扁,吸水性就很有限。 

不同瓷砖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密度,密度越大的瓷砖,吸水率越低,瓷砖就越重,工艺难度和材料成本都越高。但这并不代表吸水率高、密度低的瓷砖质量就差。 

所有“吸水率越低质量越好”的言论都是对瓷砖一知半解。

△从左到右分别为:厨卫墙砖、厨卫地砖、仿古砖,图源:住范儿自摄 

我曾经到上海帮助朋友改造出租房,他的屋子是1994年的装修,卫生间里使用当年流行的小白方砖,整整20年了,瓷砖依然洁净。我在往墙上打孔时,明显能感觉比现在的瓷砖质地疏松并薄,但即使是这样,瓷砖打孔时也没有破裂。 

二十年前的瓷砖都能有这样的质量,何况二十年后技术完全成熟的今天。

△这是同小区同时期装修的厨房,也使用了同样的小白砖,除了勾缝脏污之外,也没有出现破损和无法去除的污渍,图源:lianjia.com 

瓷砖的质量,最主要的就是两点:容易清洁、不易破碎。所有种类的瓷砖均能轻松达到这个要求。 

 其实,瓷砖密度的提高,是在提升石材仿真度下诞生的“副产品”。 

低吸水率 是为了颜值 

 为了更好地模仿石材纹理,近十年的瓷砖一直在发展: 

增大尺寸 十年前推出的600×600、800×800尺寸已成标准,现在流行的是1800×900大板,而有的品牌已经推出了丧心病狂的1200×2400超大板,尺寸甚至比某些天然石材还要大。

增加光亮 从瓷片到抛釉砖,瓷砖的釉面越来越光滑平整,并且通过不断地精细打磨达到镜面效果,甚至诞生了微晶石这种在釉面上再加一层玻璃,不适合铺地只能上墙的奇葩。 

提高清晰度 除开抛光砖之外,其它瓷砖的表面花纹都是“打印”出来的,但打印的精细度和墨水却各有区别。追求极致仿真的大理石瓷砖,不但打印精度高,而且图案要1:1复刻自大理石,绝不出现图案重复,这就需要很高的成本了。

△主要针对高端客户的大板,气势非常磅礴,图源:住范儿自摄 

为了实现这些工艺,自然需要密度更高的瓷砖砖体来承载。 

但普通的常规尺寸瓷砖,并不需要那么高的密度,瓷砖吸水率高一些也无所谓。普通的墙砖之所以便宜,也是因为够用就行。

△住范儿的假小白砖,产品本身技术难度不高,但最重要的是表面图案的设计和精准把控,以及铺贴时的技术规范要求,才能实现以假乱真的效果。图源:住范儿自摄

高密度、低吸水率的瓷砖,铺贴需要使用瓷砖胶,墙面需要先找平,甚至需要用上干挂工艺,施工更复杂、更昂贵。就像真丝四件套需要更复杂的洗护,普通家庭装修不必刻意追求低吸水率。 

厨卫砖与 “地砖上墙” 

吸水率最高的是通常所说的厨卫墙砖,其次是厨卫地砖。之所以有这样的区别,是因为地面需要更耐磨、更能承重,相应密度需要大一些,否则容易开裂。 

密度越大,工艺越复杂,需要的成本越高,因此为了节约成本,厂家就会把墙地砖分开制造。因此,就有了传说中的“地砖可以上墙,墙砖不能下地”之说。 

瓷片和仿古砖需区分墙地砖,但抛光抛釉砖本身密度大,不再有墙地砖之分,只有尺寸上的区别,需要使用在厨卫的话,就用大砖裁。这就是 “地砖上墙”。

△住范儿的这位客户,厨房选择了抛釉砖仿卡拉拉大理石纹地砖上墙,地面则是铺贴花砖,图源:住范儿自摄

大部分品牌都有厨卫砖,但花色都比较老气,款式也不多。想要更好看的花色,导购们就会推荐“地砖上墙”。 

欧神诺的厂家向我介绍:厨卫砖用瓷片,是为了帮助大家节约成本。而客厅需要更耐磨的瓷砖。 这个说法并不能说服我——大部分家庭在家里都会穿拖鞋,而且在2000年代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磨损到脱釉的瓷砖。 

小白砖消失之谜 

实际上,这就是国内主流厂家的产品定位。 

一方面,国内的主流市场更接受仿石材的质感(不得不说,用好了确实非常高级)。 

另一方面,瓷片模仿石材纹理的能力有限,我拿到过一块卡拉拉大理石纹的六角瓷砖样品,虽然本身很漂亮,但与大地砖一比,在仿真度上仍有差距。

△小六角砖是哑光面瓷片,大地砖是石材光抛釉砖 图源:住范儿自摄 

另外,经销商有选货和区域定价权(欧神诺的经销商都是向厂家现金提货的,有压货风险),他们更偏向出售高端、已证明受市场欢迎的产品。 

利润率低、受众又小的各类瓷片(小白砖、面包砖、花砖)会白白占用昂贵的生产线和人力资源,自然大厂不太乐意生产。

△欧神诺也生产六角水泥砖(仿古砖),作为产品线的补充,但花色和纹理选择没有仿石材系列多,图源:住范儿自摄 

市场偏好亮晶晶的仿石材纹理,厂家商家的利润也更高,我猜测,这也就是八九十年代应用广泛的小白砖,在2000年代集体神秘消失的原因。 

为颜值买单 

瓷砖市场以仿石材为贵,仿真度越高、尺寸越大越贵。在欧神诺经销商处,同样的白色石材纹理,有折后140元/片的款式,也有正价800元/片的款式,后者明显纹理更逼真、更好看。 

 但这种昂贵很可能和质量没关系,仅仅是花色上的区别。 

简一大理石瓷砖特别强调对大理石的仿真度,当我向他们的销售询问两款差价超过一倍的产品时,对方说:“砖体和质量没有任何区别,只是贵的这款本身大理石就很稀有。” 

也就是说,贵出来的一倍价格都是为花色买单。

上:鱼肚白,600×600规格¥398/㎡,图源:简一大理石瓷砖 

下:卡拉卡塔金,600×600规格¥238/㎡,图源:简一大理石瓷砖

当然大厂的品控会非常好,从一开始的原料筛选就更精细,而直到出品后,废品率也会更高。小厂可能废品率十中有一,而大厂可能就十中有二三(仅举例,不是真实比例)。 比如欧神诺的品控就相当严格,一遍机检一遍人工,而我拿到的一些小厂花砖,图案可能印歪的或留有白边。

△欧神诺的机器检测,检查瓷砖打磨后的尺寸是否长度一致,图源:住范儿自摄

△欧神诺的人工检测,检查瓷砖是否有脏污和缺角等问题,图源:住范儿自摄

开发也需要成本和魄力。欧神诺最先做出仿玉石系列的材质,在我们看来可能过于媚俗,但曾经却非常受到高端市场的欢迎。 

而近些年因为政策原因高端市场萎缩,他们又领先开发了灰色和白色系的大理石花纹。

△欧神诺的仿玉石系列产品,抛开审美,它体现的工艺水平还是很高的,图源:住范儿自摄、欧神诺官网

△欧神诺新系列的仿砂岩、灰白色系大理石瓷砖,更符合现在的审美趋势,价格也相对更亲民,图源:住范儿自摄、欧神诺官网 

我们一直不太喜欢发黄的颜色,显得过时又老气。居然之家里的一位导购告诉我:从一开始有瓷砖,就有米黄色,因此这个颜色非常保险。 

但现在再到建材市场,会欣喜地发现,市场风向已经改变,大部分的导购都会推荐灰白色系的瓷砖:“年轻人就选这种简单一些的款式,不需要太复杂,家具也好搭。” 

只有马可波罗的导购仍然在推荐米黄色的仿石材瓷砖:“这样的瓷砖颜色柔和。”但这些瓷砖都是在打折促销,有理由相信是旧款清货。

△非品牌店里有些能找到非常丰富的花砖和异形砖, 这是颜值革命1.0开发阶段选品时拍的照片, 图源:住范儿自摄 

不过近年同样受到欢迎的小花砖就要到杂牌小店去找,而最新趋势的水磨石纹理,我们就干脆自己向欧神诺厂家定制,专供住范儿的客户使用了。

△有着若隐若现水磨石纹理的300×600厨房墙砖,由住范儿设计图案,欧神诺厂家生产,图源:住范儿自摄 

所以, 差距是…… 

其实,瓷片也好,大板也罢,它们的实用性都差不多——好清洁、好打理,不易破碎。 

按照现在国内的市场现状,仿石材仿得越逼真、越大气,瓷砖就会卖得越贵。在仿石材纹理的瓷砖中,确实越贵的瓷砖越好看。 

不过要是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那还真不一定要买贵的,自己最喜欢的图案和样式就是最好的。

△素雅的暖灰色瓷砖,有不明显的暗纹与凹槽, 反而能够营造出恬静放松的浴室氛围 图源:住范儿自摄

怎样挑选瓷砖 

逛过品牌旗舰店、逛过建材市场私人店面,我总会问他们一个问题:瓷砖的质量怎么看? 所有的导购也好、老板娘也好,给出的回答都是:这个没法看,质量差不多。 

目前的工艺下,瓷砖的质量不会出现大问题,但硬要去看,只推荐下面3种方式。而且所有查看瓷砖质量的方式,在购买时都仅仅针对展示样砖。至于大货与样品是否一致,全凭经销商良心了。 

1. 方形的抛光抛釉瓷砖,四边都是裁切打磨过的,量一下四边尺寸是否一致,四个角是否是直角。 

2. 用油性笔涂写表面,看能否轻松擦除。 

3. 看瓷砖的表面是否平整光滑,当然有的瓷砖会故意做出一些凹凸的仿石材效果。

△欧神诺的这款瓷砖,表面就配合石材纹理做了凹凸效果,图源:住范儿自摄 

最重要的还是要看表面花纹自己是否喜欢,因为价格和工艺最终都呈现在花纹的表达上了。 

至于什么用手敲听声音、碰撞、滴水的方式,意义都不大,厂家方也觉得这么做没什么用处。 

在购买瓷砖时真正需要关心的问题是: 

问清计价单位是“片”还是“平方米”。比如小花砖一片10元,600×600地砖一片50元(均是杂牌价格),看似区别很大,但以平方米计算的话,都在百元左右。 

厨卫地砖是否防滑。亮面瓷砖也有防滑款,遇水反而摩擦力变大。 

不要为了追求设计感跟风用小尺寸或异形瓷砖,人工费会比瓷砖还贵。标准尺寸是300×300厨卫地砖、300×600厨卫墙砖、600×600、800×800大地砖四种。 

 大厂或小厂? 

小厂的杂牌瓷砖胜在品类丰富多变,但品质参差不齐。质量差一些的,铺贴切割、后期往墙上钻孔时容易碎,破损率略高;或是脏污太久干掉后不容易擦干净。但对于正常使用并没有大问题。 

大品牌肯定有溢价,但胜在质量品控都会更好,上述的问题出现也会更少,仿石材的效果也更逼真。3·15时全年折扣最高,可以挑3月下手。 

进口瓷砖的样式和颜色更独特,不过仿石材纹理国产已经做的很好,没有必要去买进口。进口瓷砖比较昂贵,适合追求极致个性的家庭。 

唯一可以确认的是,瓷砖的质量不到铺贴时是看不出来的,所以还是别纠结太多,符合自己预算又看得上眼的,就能入手啦!

本回答来自好好住用户住范儿zhufaner,更多装修攻略,居家经验,欢迎登陆好好住APP查看

留胡子的菠萝
纯真的小懒猪
2025-08-13 06:17:48
一说汝窑,玩陶瓷的人都会为之肃然起敬!去年4月3日,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了一件口径13.5厘米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九位竞买人经过34次竞价,最终以2.0786亿港元的天价落锤。可见汝瓷的珍稀和人们对汝瓷喜爱敬仰,也应了“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件”这句老行话!

汝窑窑址位于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宝丰宋代隶属汝州,故简称汝窑,又因其是烧宫廷用瓷的窑场,故也称 "汝官窑"。

汝窑是我国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一,享誉海内外,又以生产青瓷而著称,博得“青瓷之首,汝窑为魁”之赞誉!然而,汝窑却在历史文献中记载不详,为后人认识汝瓷留下了许多困惑或谜团。所以,一直以来,我们对汝瓷的认识,只能局限于以博物馆里的传世品作为标准器来衡量。

直到2000年6月至10月,国家文物部门对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汝窑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窑具和瓷片,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宋代汝官窑瓷器提供了科学的实物依据,大大开阔了我们对汝瓷鉴定的视野,纠正了以往对汝瓷鉴赏的局限。

汝官窑烧造时间:大约是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至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也就是汝窑烧造御用汝瓷大约20来年。

汝官窑瓷器器型:从出土的汝瓷造型品类来看,大大超出了以往传世汝瓷的品种,不仅有传世品中常见的瓶、樽、碗、盘、洗等,而且出现了壶、罐、灯、炉、盒、钵和豆,带镂孔座的玉壶春瓶、刻花鹅颈瓶、盘口折肩瓶(纸槌瓶)、梅瓶和大量各式碗盘残片,极大丰富了汝瓷造型品类的内容。尤其是出土了莲瓣熏香炉、海棠式多层套盒和荷叶式高圈足器等,高度均超过了30厘米,改变了过去认为“汝窑无大器”的定论。有部分出土器物表面带有刻划花、堆贴、雕塑和镂空等装饰,也改变了一直认为汝瓷纯以器型和釉色取胜的观点。

注意:虽然汝瓷中出现了大器和纹饰,但汝瓷主要还是以小件为主。也改变不了汝瓷以器型秀巧、釉色素净取胜的主流。同时,一些汝瓷器物胎体非常特殊,碗、盘、碟、樽、洗等器物的壁与底几乎同厚,这一点与同时期的其它窑器不同。而且,碗、盘、洗的圈足都向外撇向外卷。

汝官窑瓷器胎土:汝瓷的胎一般较薄,但器物较大的也有厚胎,胎质并不坚致细腻,而是略显粗松,其颜色颇似焚香时落下的香灰,俗称“香灰色胎”或“香灰胎”,色调多为灰白色或白中偏灰、白中泛黄,还有呈灰褐色或偏黑的。从化验结果看,汝瓷的胎是用高铝黏土配制,温度至少达到1300度才能完全致密,而汝瓷烧成温度只有1150—1200度,所以,大部分汝瓷胎的断面没有玻璃光泽,可见汝瓷的胎骨是未烧透的“夹生胎”,而且可见或多或少的气孔,说明胎泥中含有腐植质和有机质。

注意:至于汝瓷胎的颜色象焚香时落下的香灰,虽然说的很形象,但色调白中偏灰、偏黄、偏褐到什么程度,得通过看实物瓷片才能领悟,我无法用准确语言传达给你。因为胎很重要,是鉴定汝瓷的重要依据。同时,真品汝瓷的胎骨是“夹生胎”,所以,手弹胎体声音发木。而仿品发声就比较扎实。

汝官窑瓷器釉质:汝瓷的釉是石灰釉,内掺玛瑙,烧成温度不能太高,否则会严重流釉。汝瓷釉的烧成温度范围极小,同窑不同窑位稍有温差,就呈不同颜色。就汝瓷釉色而言,随着温度由低到高变化,釉色有月白、粉青、卵青、天青、豆青、灰青(艾青)、虾青等。釉质也从完全失透、半失透,到玉质感和玻璃质感变化。文献中有 “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的记载。也就是说这三种颜色的汝瓷最好。

注意:温度稍高,汝瓷釉质就会变成玻璃质感,而且会产生流釉现象,形成“釉如堆脂”。所以,有流釉现象的汝瓷釉面一般是玻璃质感较强的,而且积釉越厚颜色越深。

汝官窑瓷器釉面:汝瓷釉面有薄有厚,大多开片,呈冰裂纹、蝉翼纹、蟹爪纹,小部分斜开片即鱼鳞纹。也有极个别的一面有开片,另一面无纹或整体无纹,即文献所称“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这是汝瓷的特征之一。

注意:由于汝瓷烧造温度不高,胎和釉紧密度不是很好,因此,在口沿、底沿、凸棱处,会出现明显的自然剥釉现象。而且釉面会出现“汁中棕眼”现象,即缩釉点。至于古人称釉面气泡稀疏“寥若晨星”,这种现象只存在于正烧的釉面表层,其余则釉泡细小密集,肉眼无法可见。

汝官窑工艺特征:汝瓷器型胚胎只要能使用模具的,都采用模制工艺,以提高器物规整度。器物较大或不便使用模具的各类瓶、罐等,仍以手工拉坯成型。

汝瓷基本采用支烧方式,早期有长条状支钉(松子状)、较为粗大圆形豆瓣状支钉。长条状支钉有横置在圈足端面的,也有横置在底部的。一些较大的瓶、罐直接采用垫饼垫烧,所以这些器物圈足露胎,个别平底器,整个底部露胎。到中后期,随着工艺的成熟,支钉变的越来越小,即芝麻钉。支钉数量按器物大小有3个、5个,5个以上有6个、12个等双数出现。

注意:汝瓷大部分器物满釉裹足支烧,如洗、盘、碟、钵、盆、樽与个别碗。碗大部分为垫烧,即圈足露胎,也有同时采用支烧和垫烧两种工艺。瓶的种类较多,但满釉支烧的仅见盘口折肩瓶和个别矮圈足小型瓶类。真品汝瓷的支钉手摸没有刮手感,仿品反之。

汝官瓷的底款:汝瓷底款有刻“奉华”、“蔡”、“寿成殿皇后阁” 和“甲”“ 乙”“ 丙”款名。其中,“奉华”和“寿成殿皇后阁”应为宋代宫廷所刻用器标志。“蔡”字应为物主姓氏,有人认为是蔡京。“甲”“ 乙”“ 丙”则为乾隆时期将宫中古董分成甲乙丙等级后所刻。除此之外,暂无发现其它款铭。

汝瓷因烧造时间短,加上历史上的战乱和天灾人祸,传世不多。目前,全世界各大博物馆在册登记的只有67件。那么,汝瓷民间有没有呢?一定有。有多少呢?没人知道。至于有人说民间没有汝瓷,那是不负责任的无稽之谈。随着我们对汝瓷进一步认识,国家文物政策的不断放开,我们相信民间的一些汝瓷传世品一定会逐渐被认定面世。“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愿这极富灵性、让人梦寐以求的汝瓷珍宝,能在您的藏品中出现,并给世人增添无限的艺术享受!

下一篇《收藏漫谈》,我们来漫谈一下宋代——官窑

(说明:既然是漫谈,语言就有些随意,再加上一些个人观点,肯定会出现一些差错,敬请朋友谅解!)

下面是一组清凉寺窑址出土汝瓷标本和台北故宫的宋代汝瓷照片,供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