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设计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里?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设计的区别如下
新能源汽车的设计理念更加前沿,虽然设计师不断强调,车辆设计的本质不会因为车型的不同而有根本的不同。但近年来,与传统汽车在常规造型上相比,这两款车型在外观上有明显的设计倾向。新能源汽车在造型上更具未来感和艺术感。
作为代表当今尖端科技的新兴产品,一些前卫元素能在这里得到充分实现。对于传统模式,人们对它的印象根深蒂固,形成惯性思维,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在新能源汽车的新载体上,会更容易接受一些设计师的大胆想法。未来汽车的造型也将更多的体现在新能源汽车上。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设计风格越来越明显,传统汽车的外形设计也会受到影响。让它更加时尚开放。发动机和格栅硬件的取消,让新能源汽车的空间结构与传统燃油车有了很大的不同,但也给了设计师更多的创作空间。
新能源汽车的设计有丰富的变化。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异性同事不宜过于极端,品牌对消费者的认知也需要保持一致。我们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企业在市场份额方面会逐渐增加两种车型的设计差异。在现有的建模中,很多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师都非常灵活,一直在尝试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思路。传统燃油车发明近百年的历史积淀,让我们心中有了一种思维模式,颠覆性变革的风险太大。之后两者肯定会有各自独特合适的设计风格体系,可能会有相互融合的好局面。在这种不被大众认可的现象下,新的设计风格和美学会逐渐被大家接受和认可。随着新能源汽车新设计风格的兴起,也会影响传统燃油车的设计。
新能源汽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辅助自动驾驶的普及以及发展,这是一个其对于行业来说有着极大积极意义的一件事情。虽然如今我们在许多汽油车上也能见到这样的装备,但就普及率而言,还是新能源汽车会更高一些。除此以外,辅助自动驾驶功能的一些大胆创新也会是出现在部分新能源汽车上,能给实际用车过程中带来一些便利性提升,这些都是十分值得肯定的点。新能源汽车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车机系统的智能化。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一些大屏风格,起初都是源自于新能源汽车上的一些设计。车机系统的智能化所带来的用车体验提升相信大家都有体会过,例如手机互联、APP远程控制、OTA智能升级等,都能让更多的科技走进汽车并改变体验。新能源汽车本身一些大胆的设计与装备,对于整体汽车行业而言的确有着积极意义。在批评现有新能源汽车的一些不足时,我们也应发现它们的价值所在,只有这样汽车行业才能持续不断的健康发展。
新能源汽车就是一台人性化的智能电脑,它可以提供更多功能性的东西。从使用的功能来说,借用网联化的功能,实现车辆的远程操控,在夏天可以提前打开空调,冬天可以提前打开暖气,甚至是在手机上面来说,用手机对应的APP来远程查看车辆位置,车辆电量信息等。
另外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功能来实现车辆电池管理系统的优化,甚至是能够让车更好的使用,其次在创新而言就是车辆的快充和超快充技术,在不改变电池的容量的情况下面,使得在几分钟或者半个小时以内实现车辆的快速充电技术。
作为大众引入国内的第一台产品,ID.4自然是具有鲜明的代表意义的,从大众对新能源产品的思考,再到市场需求的认知,你都可以从这台车上找到。
率先体验的是来自上汽大众的ID.4 X(后文简称ID.4 X),在车展展台中这两款车也同时出现在大众展台,很多细枝末节的区别也能够体验到。简单来说,ID.4 X在车内的细节上加入了不少符合国内消费者喜好的设计,而具体有哪些设计,咱们后文会详细说到。
头尾的设计上都有细微的区别,贯穿车标的LED日行灯设计高度会有所变化,两侧大灯与中间灯带的造型也有区别,在ID.4 X中灯带是直接贯穿到两侧灯组内部的,而在ID.4 CROZZ中并未采取这样的设计。下方同样都选用了菱形进气中网的造型设计,在造型上也基本一致,保留了一些内燃机车型的设计特点。
全系标配了矩阵式LED灯组也是意料之外的,这与曾经用卤素、疝气和LED光源来区分配置的大众车型似乎有些不同。
尾灯都采用了贯穿式的造型设计,只不过在灯腔内的造型设计上会有所区别,点亮之后的动态效果也有区分。ID.4 X将车牌位置移到了灯组下方,在整个车尾居中的位置,增大了下方防撞梁的黑色包围面积。
虽然在大体的设计上两款车都保持了高度一致,但当你看过两台车之后还是能够一眼就分辨出来这是一台ID.4 X还是ID.4 CROZZ。至于谁更好看,那就是一万个人看有十万种评价的问题了。
在车内的设计上依旧是保留了大面积的设计元素,包括三幅式的电容方向盘以及前端小巧的5.3英寸LCD液晶仪表设计,12英寸的液晶中控屏设计也没有改变。在引进国内之后,ID.4 X选用了三星的Exynos多核芯片来代替海外ID.4中的车机芯片,算力提升数倍。
在全天的驾驶过程中这套车机系统并没有出现延迟或明显的应用卡顿问题,不过当下午暴晒之后车机屏幕会出现一定概率滑动的卡顿情况,而这一情况也在随后开启空调降温后也没有再发生过。
扶手区的设计也是辆车区别较大的地方,ID.4 X在扶手箱前端采用了对开的防尘盖板设计,将手机槽、水杯架、两个type-c快充口以及很多细小的储物格都设计在里面,拉上之后会显得非常整齐美观。而ID.4 CROZZ的水杯架则是前移到前端位置,并且没有配备防尘盖板。
这个可爱的换挡机构设计倒是非常讨喜,配合那块5.3英寸小巧的全液晶仪表设计显得非常精致,并且在新能源产品中也正在逐渐淡化传统换挡机构的设计逻辑。从D挡再次向内扭动之后就会进入到强能量回收模式"B"挡,更直白一点就是"单踏板模式",当然,这种模式仅在你需要的时候自行手动去打开,以减少电能损耗。
而在全新的特斯拉Model Y以及已经OAT升级之后的Model 3中似乎都取消了能量回收强度设置,启动后就只有被"强制"用单踏板模式驾驶,这一点自然就显得非常不友好,尤其对于没有长期使用单踏板模式驾驶的车主而言,这也就成为了一种潜在的安全隐患。
如果问你一句新能源产品应该有的配置是啥,也许不可开启的一块超大面积的天窗也是必不可少的,但也许在我试驾过的很多车型中都是直接给我了一块光秃秃的大玻璃,用着各种复杂名称的材质来隔热、隔紫外线等等,但最终的使用场景都是仅限于短途出行时太阳晒一晒,一旦经历了暴晒之后那块玻璃基本就会给我感觉丧失了任何效果,也许紫外线是隔绝了,但是热量基本没啥用途。
ID.4 X同样有这样一块面积够大的不可打开全景天窗设计,但关于隔热、隔紫外线这件事上确实给出了一个简单粗暴且非常有效的办法,那就是把以前天窗上的隔热帘再给你配上就完事儿了。
座椅用料上也很有意思,在靠背以及臀部的地方都选用了一种摩擦力更好的纤维绒面材质,视觉效果倒是和翻毛皮非常相似。坐垫厚度的填充非常扎实,腰部支撑倒是有点太过于饱满了,总觉得要被座椅顶出去。不过全系都给标配了主副驾驶位座椅的电动调节功能(带腰部支撑)以及前排座椅加热功能倒是非常让我诧异。
还有一个细节非常好,打开后方的充电盖之后,在交流电与直流电接口都用汉字做了标识,虽然是个很小的细节,但在日常充电的时候能让你最快知道自己该打开那个盖子,方便了很多。
目前上市的六款ID.4 X车型提供了后置后驱以及前后双电机四驱的两种动力配置,入门版车型配备125kW最大功率的电机驱动,配备一块57.3kWh的动力电池,综合续航水平在402km。同时还有150kW最大功率车型,配备83.4kWh容量的动力电池,综合续航里程在555km,四驱230kW最大功率车型同样配备83.4kWh容量的动力电池,综合续航520km。而代号为APP310的后驱电机则是由大众自己生产的,没有采购其它品牌电机。
在目前搭载的动力电池部分提供有两种电池容量可供选择,通过模块化的电池组设计也便于未来调整动力电池的总容量设计。
试驾的车型是Pro极致长续航版本,采用后置后驱形势,150kW最大功率的驱动电机,310N·m的最大扭矩,综合续航里程555km。
关于续航表现放在后文再谈,而关于表显续航里程的计算逻辑倒是可以说一下,南北大众的ID.4车型均继续选用了与海外ID.4同样的运算逻辑,续航里程会根据当前车辆附件的耗电水平(车内电器配置)、一定里程下的平均电耗以及行驶过程中电池电压的变量来综合计算表显续航里程的,致力于将最真实的可续航里程反馈给驾驶员。说直白一点,现在上车前这个续航里程是没通电的时候显示的,根据上一个驾驶员的驾驶习惯与电耗来计算得出的503km续航,在上车之后打开空调,将驾驶模式切换到标准模式之后,表显续航会马上更新。
所以说在上车之后的467km续航里程就是你在车内打开空调并且更换至动力输出更灵敏的标准模式之后所能行驶的正常里程。为了测试表显续航的真实性,我们选择了一条综合里程102km的试驾线路,满载四人,空调设定20摄氏度,期间由两个驾驶习惯不同的人来交替驾驶。
最终到达目的地之后的续航里程更新为348km,损失119km,与实际行驶里程差值在17km左右,这个成绩在电动产品中是足够出色的。通过能量损耗比例来计算,电池电量损耗约为23%,损耗约为19.1kWh,从而计算百公里的电耗就为18.7kWh。逆推目前75%电量剩余,大概在62.55kWh,按照百公里电耗18.7kWh计算,还能续航335km,与表显348km相差仅13km,足以确定ID.4 X续航计算逻辑是足够精确的。
电量损耗最快的时候依旧是高速路在120km/h的时速下行车时所发生的,不过随时更新的续航里程的确会给人比较明显的好感度,至少我从不用担心会半路断电从而无法顺利抵达目的地。
在驾驶质感上,大众深厚的功底自然是能够发挥出来,前麦弗逊+后五连杆的悬架结构本身就是大众拿手的底盘结构,在重心更低的这台ID.4 X中所表现出来的感受就是更轻快的滤震效果以及良好支撑性的弯道表现,作为一台家用SUV产品,它的减震器表现更趋近于柔软这个层面。
不过似乎由于驱动形式的改变之后,这台后置后驱的大众在电子转向辅助的标定上有点难以拿捏,高速行驶时依旧有点轻飘飘的转向阻尼会让我有点紧张,好在每次转向时的路感还是比较清晰的,并不会让驾驶员产生不该有的误判行为。
而对驾驶体验有要求的话,还可以选装这套AR-HUD系统,除了常规的车道偏离、道路交通标识实别以及导航信息以外,还会新增一套转向引导的动画设计,在用车机导航进行道路引导的时候会有动态的光标来指引转向。
相比之下反倒是从A柱和车头部分传来的风噪会显得格外清晰,当然这也是作为一台纯电车型最难控制的噪音音源,没有了发动机的声音作为对照,风噪在高速行驶时就会显得格外明显。
而在驾驶辅助配置的部分,ID.4 X也提供了全系标配的疲劳驾驶提示、道路交通标识实别以及主动刹车系统,并且在我们试驾的这台车型中还配备有并线辅助和车道保持辅助功能,并且还有一个细节是在行驶过程中它的车道辅助系统可以精准的实别到当前车道线是虚线还是实线,那么我大胆的猜想一下,配合高精地图之后,它是不是就可以完成更高自动化的驾驶辅助功能了。
中控屏已经集成了大面积的功能操作,但依旧将空调控制功能以及常用功能单独拿出来放在中控屏下方,选用触控操作的方式来进行操作,触摸时会有声音反馈,但并没有震动反馈。相比之下方向盘上的触控按键反馈质感更好,要是能够将中控区域的触控按键也加入震动反馈效果就更好了。
近日,工信部发布了第329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在最新一批的公告中,广汽新能源Aion系列第三款车型正式亮相,新车命名为Aion V。此前广汽新能源已经接连发布纯电轿车Aion S、纯电SUV Aion LX,第三款车型Aion V又将是一款纯电SUV车型。
外观方面,广汽新能源 Aion V的外观设计虽然沿袭了家族风格,但是通过一些立体化线条的雕琢,也为它赋予了更多科幻的色彩。在细节上,它采用了厚实的前保险杠造型,凌厉的前灯组和雾灯部分带有一定的对称效果,而尾部也是与前脸想呼应,有着厚实的后保险杠设计,后雾灯和倒车灯垂于两侧。车侧身,新车采用了隐藏式的B柱和C柱设计,增强了车顶的悬浮效果。Aion V的长宽高分别为4586/1920/1728mm,轴距2830mm。新车还提供235/55 R19和245/50 R20两种轮胎规格供选择。车尾的设计与前脸相呼应,但是相对没有那么激进。值得一提的是,新车并未像Aion LX一样采用时下很流行的贯穿式尾灯,下方搭载的大面积扩散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空气动力学性能。
配置方面,新车未来将根据车型不同提供前6雷达、后6雷达、后3雷达、双色车身、后摄像头、全景天窗、带摄像头的外后视镜、车门把手、轮圈、前摄像头、轮圈装饰盖、后车门隐私玻璃、后角窗隐私玻璃、后风窗隐私玻璃、不同颜色天线、不同颜色行李架、不同颜色扰流板等。
动力方面,新车将搭载一台由日本电产汽车马达(浙江)有限公司所生产的型号为TZ180XYA1201的永磁同步电机,其最大功率为184马力(135千瓦)。动力电池组方面,搭载的是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组。
看来,仅凭Aion V这台纯电动SUV的前卫设计,在目前市场中其实就有比较大的优势。事实上,现在的新能源市场正在面临着一场改革,过快的发展导致很多人产生了一种只要把前格栅封起来就是纯电动车的感觉了,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缺少创新力。人们要的是全新车型,而不是换装车型,要的是未来汽车,而不是单纯的发动机换电池。而Aion V的设计就像是变革后的产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 点击新能源汽车ui标题 进入一个界面 或者行驶中系统自动运行在这个参数界面
3 基础内容包括
一、新手导航
1 汽车钥匙顺时针或者逆时针启动发动机 是否可设置顺时针开启和逆时针开启
2 传统的里程表 速度表 电量显示表 汽车故障表(座椅安全带是否系上、发动机温度是否适合行驶、电池电量剩余是否支持目的地到达、雨刷使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门锁是否已锁好、灯光是否正常状态、离合刹车油门是否正常)
3 汽车运行前需要预热时间
4 汽车内环境空气温度
二、电池参数
1 电量剩余量的数字百分比显示
2 电池总使用时间
3 电池从开始使用到现在的耗电量查询 按照 年 月 日查询和最近一周每天每小时的耗电量数据
4 电池行驶耗电量/小时
5 电池行驶耗电量/公里
6 电池行驶耗电量/速度范围
7 汽车发动机开启汽车静止耗电量/小时
8 汽车空调耗电量/小时
9 电池使用寿命年限
10 电池类型和品牌
11 电池充电速度
12 是否支持充电宝充电
三、新能源汽车
1 汽车品牌
2 汽车厂家和地址
3 汽车人工服务电话
4 汽车问题反馈电话和网络平台
四、合作软件
1 免费使用的购物软件
2 vip收费软件
3 娱乐、新闻、游戏、音乐、小说、天气预报、影音视频等
五、发展趋势软件
1 近年和未来预计新增数量
2 中国各地区实时同步正在使用中的同一品牌新能源汽车数量
3 驾驶同一品牌新能源汽车排遣时间聊天平台 可以按照年龄、性别、爱好等分开聊天类别并且每天只有一次连接机会 以后能否出现相同一人的连接可以自己设置
4 驾驶不同品牌新能源汽车交友平台
5 寻找未来有意向将燃油车或者燃气车或者油气两用车更换成新能源汽车的车主平台
六、新能源商务汽车
1 就像自己的办公室 可以网络销售新能源汽车以外的商品 就像现在社会上的p2p直销
2 优点就是优质的客户需求和客户量 可以单独定制销售某一类商品 就像滴滴网约车 vip车主抢单或者根据地理位置智能推送客户等等
东南汽车新能源产品规划,首款车型定位纯电动轿跑车?
国际一流技术积累两款纯电动车型亮相东南车展在舞台上。除了新2018 DX7清单(参数|图),2018年与原有高度影响DX3高水平高于外貌和精益求精的质量,由东南全明星的外表,让观众看,最引人注目的是DX3 EV和EV10,第一个纯电动小型SUV。| DX3 EV(参数)是东南汽车在DX3 |图片(参数)的基础上,积极自主研发推出的首款纯电动SUV车型。外观设计延续了现金DX3造型之美,完美契合年轻消费者的时尚美学和需求。在水箱盖、前保险杠、铝环造型、侧面快速充电接口、新能源标志、现金DX3汽油车为精细区域在配置上,DX3 EV采用三元锂电池,电池容量为43.1kwh,最大续航里程为310Km。
快速充电模式下,电池容量在0 ~ 80%范围内充电45min,慢充电时间小于9h,最大充电速度为130Km/h,爬升容量大于30%。与同级别电动汽车相比,车身空间更大,配置性能更强,续航里程更长。EV10 |(参数)是由东南汽车与电咖啡联合开发的。电机的最大功率为42Kw,电机的最大扭矩为150N•m,电池功率为21Kwh KWH。
恒速行驶最大里程可达251公里。补贴后,新车售价将在59800至67800元之间。发布新能源发展规划,创造新能源营销新突破自国家在9月底推出“双分制”以来,各大汽车公司都响应国家的号召,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这一领域的发展步伐,以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但对于东南汽车来说,新能源已经是一个老话题,借助此次车展,东南汽车也发布了2017 - 2025年新能源发展规划。
未来八年,东南车将在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领域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打造东南车主核心平台(新能源、轻量化技术和系统集成汽车研发系统),与三店紧密合作,智能抢到供应商,进一步深化整车项目开发合作。通过自主研发、产品布局、产能提升三方面来巩固东南汽车新能源的整体实力。
一、加气站概述
1.加气站的基本功能
加气站是为燃气汽车储气装置充装车用压缩天然气的专门场所。
2.加气站的主要工艺设备组成
加气站的主要设备包括:气体干燥器(国内设备)、压缩机组、储气瓶组、加气装置等。
3.工艺设备的作用
① 气体干燥器:主要是对进站的天然气进行脱水,防止在减压膨胀降温过程中出现冰堵。
② 压缩机组:主要是实现对天然气的增压。
③ 储气瓶组:主要是用来存储压缩气体,常用的有两种规格。
④ 加气设备:一般有加气机和加气柱,主要对天然气汽车加气。
二、 加气站的主要工艺流程
加气站的主要工艺流程为:原料天然气进站后,进入压缩机组,由压缩机压缩到25Mpa,此时可直接通过加气装置,将压缩天然气加气给汽车,也可将压缩天然气储存在储气瓶组内,再向汽车加气。
大致流程如图:
加气站主要是把压缩机组、储气瓶组、加气机(柱)等设备有机的结合起来,连接成一个成套系统装置,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利用控制系统,动态地控制整个加气站各个工艺设备,形成加气过程。
三、加气站项目主要设备说明
1. 撬装式压缩机组
撬装式压缩机组可以说是一个模块化的加气站,它具有高可靠性、便于安装、便于维修、运营费用低、噪音小、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
本套压缩机组采用撬装式结构,撬装底盘上安装了压缩机、电机、控制系统、安全防护系统、冷却系统等,撬块外部配备具有隔音、降噪、防火作用的防护罩。
主驱动器为防爆电动机。
撬装式压缩机系统的主要功能表
序号 配 置
1 防爆外罩
2 天然气压缩机
3 级间冷却系统
4 级间安全阀
5 隔爆电动机
6 进气过滤器
7 压缩机控制系统
8 优先控制系统
9 控制和操作撬体的PLC控制系统
10 紧急停机系统
11 自动灭火系统
12 自动放散系统
13 全套的阀门、执行器
14 其它
① 压缩机的主要特点:
● 运行过程中震动较小,易损件使用寿命长,保持在8000小时以上,因此可确保更高的可靠性和效率。
● 安装空间小。
● 维修时容易接近压缩机内部零件。
● 维修间隔时间长。
这样使机械部件能平稳地运转,就没有振动传递到周围的环境。因此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混凝土基础就足以经受得住模块的静重。
② 压缩机润滑系统
压缩机气缸为无油润滑,从而保证了气体的质量。
③ 安全控制系统
除由PLC自动控制的系统气压、油压、气温、油温、振动及过载等涉及安全的保护外,系统布置了多点可靠的超压天然气卸放装置;同时布置了由PLC控制的可燃气体报警器及切断装置,该装置与供电、供气系统形成了闭锁关系,可自动切断压缩机进气和供电。
④站内控制系统
加气站采用PLC自动控制系统,每个压缩机撬块中设一套PLC控制系统。PLC可以集中控制压缩机所有功能,并可同时控制电机、冷却系统、回收系统等的所有操作,保证压缩机能安全运行。
⑤ 压缩机撬隔音防护罩
本套撬装设备带有全天候防雨隔音防护外罩,具有隔音、防火功能。压缩机撬体安装有气体泄漏探测装置,此装置包括一个气体泄漏探测仪及报警装置,当气体泄漏量达到设定值时,整个站的所有设备将被关停。
撬块系统对压缩机提供一流的安全防火空间,使得天然气加气站能够直接加气而不需要附加的混凝土墙的保护,节约了空间,减少了与其它建筑物的安全间距。
2.加气设备
① 加气柱
加气柱专门用于加注压缩天然气。由下列部件组成,并具有如下功能:
● 压力系统 过滤器、电磁阀、气动球阀、带有电子界面的流量计、三通阀、加气软管、通用减压阀等;
● 安全装置 控制内部压力以防超压;
● 电脑头 可显示加气量、单价、金额等数据;加气机的CPU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和闭锁能力;
● 指示灯 指示加气机状态;
● 最大流量可以达到7000Sm3/h。
加气柱配置表
序号 配 置
1 质量流量检测系统
2 天然气调节系统
3 加气枪设拉断阀和过量控制阀
4 显示系统包括排气压力、充满显示、每kg或m3的价格、销售总金额、补偿后的天然气加气量,温度补偿安全装置
5 全系统的紧急切断
6 储存过去的销售量、累积销售量和总销售金额
② 加气机
加气机专门用于加注压缩天然气CNG。由下列部件组成,并具有如下功能:
● 压力系统 过滤器、电磁阀、气动球阀、带有电子界面的流量计、三通阀、加气软管、通用减压阀等;
● 安全装置 控制内部压力以防超压;
● 电脑头 可显示加气量、单价、金额等数据;加气机的CPU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和闭锁能力;
● 指示灯 指示加气机状态;
● 最大流量分别可以达到1500Sm3/h(给出租车加气)、4000Sm3/h(给公交车加气)。
加气机配置表
序号 配 置
1 质量流量检测系统
2 天然气调节系统
3 加气枪设拉断阀和过量控制阀
4 显示系统包括排气压力、充满显示、每kg或m3的价格、销售总金额、补偿后的天然气加气量,温度补偿安全装置
5 全系统的紧急切断
6 储存过去的销售量、累积销售量和总销售金额
7 与上位管理系统的系列通信
3. 储气瓶组
储气瓶组通常采用的有两种规格和型号,主要差别为储存压缩气体的容量不一样。
储气瓶组的特点:
● 无缝结构,整体成型,安全系数高;
● 先进的制造工艺、精良的制造设备和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
● 设计科学、合理的承载结构。
一般来说,汽车造型趋势是可以分为几个大的节点的,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传统汽车都是福特T型车那样的设计,独立的翼子板,独立的车头,几乎完全是功能化的构成,因为在那个时代,汽车造型设计还没有成为一个单独的学科。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汽车的外观设计开始更加趋向于整体感的营造,翼子板开始被取消或者是完全融入车头的设计中,车身线性更加的顺滑和流畅。
然后,随着石油危机的到来,车辆的功能性要求开始越来越多的突显,车辆已经逐步发展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也就是说,我们大致可以把汽车造型的发展归为三个阶段。
而在我来看,随着新能源动力技术的普及,汽车造型的发展即将迎来第四个阶段。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要先来看一看,新能源时代的到来最终会改变什么。第一,动力架构的变化将使得整车的布置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新能源动力的特性将取消很大一部分传统汽车上的功能性饰件,比如说进气格栅。关于前一个问题,我们暂时不去讨论,我们着重来聊第二个问题,因为功能性饰件的取消而造成的新能源汽车前脸的变化。
说实话,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以至于我在聊这个话题的同时都觉得很有可能会被设计师同行们当成笑柄。不过,无知者无畏,我就随便说说,反正也没有人可以明确的知道未来的新能源车前脸会变成什么样。
在现阶段,新能源动力车型的前脸造型,还集中在基于传统车型设计修改的阶段。所以我们看到了很多将进气格栅弱化为一个饰板的设计,为了突出新能源车的科技感,这一类车型还会将进气格栅加入更多的灯光属性。
例如,在今年的巴黎车展上,奔驰发布了Generation EQ概念车,这款基于奔驰GLC打造而来的全新电动车,基本上承袭了GLC的车身。从Generation EQ概念车的前脸设计上,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传统的进气格栅已经被完全营造成了一款带LED光源的饰板,这块面积硕大的饰板,甚至将大灯也完全融入其中。
通过LED灯光的变化,在这款车头饰板上还构成了一个传统车型进气格栅的轮廓。很显然,奔驰的这种设计还是在迎合传统审美,并没有跳脱传统内燃机汽车的前脸设计。但是从中已经可以看到,随着纯电动车时代的到来,进气格栅和大灯的融合式设计将会得到更好的加强。
同样的设计,我们还可以在2015年亮相的奔驰F105自动驾驶概念车上看到,作为一款纯电动动力车型,F105概念车的大灯已经成为了奔驰星光格栅的一部分。
如果说继承传统的话,奥迪可以说是执行的最为彻底的,比如说在2015年法兰克福车展上亮相的全新e-tron Quattro概念车,其前脸造型完全保留了传统的进气格栅,以及奥迪的家族化六边形设计。
再回过头来看三菱汽车,最近一段时间三菱密集的推出了一系列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概念车,由于保留了传统的内燃机动力,所以进气格栅的特征得到保留。
很显然,以现有的公众审美来看,进气格栅的取消与否是未来新能源动力车型必须去面对的问题。而这也就直接决定了未来新能源汽车前脸造型的风格走向。在特斯拉Model S上,我们就可以看到业界的尝试。
在特斯拉Model S刚刚亮相的时候,新车是保留了传统的进气格栅设计的,哪怕它就是一个摆设。
随后的小改款车型则以型面变化取代了传统的进气格栅,通过型面变化所构成的光影来营造出一个类似于进气格栅的设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业界是倾向于保留进气格栅这一前脸特征的。
不过,在我看来,未来新能源车型的前脸造型变化还会有这样一个路子,就是分体式前脸的设计。这一设计的代表车型包括日产Juke、Jeep自由光以及刚刚亮相的LYNC&CO 01概念车。分体式前脸造型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弱化了进气格栅的视觉中心效应,使得进气格栅在整车前脸的造型中不再那么的重要。
以刚刚亮相的LYNC&CO 01概念车为例,大灯和进气格栅构成的融合特征位于辅助光源下方,整个造型特征是一个被完全弱化的位置。看到这款车的前脸第一眼肯定是会去找上方的辅助光源,这就使得进气格栅的特征可以被隐藏。那么放在新能源动力车型上,从视觉中心剥离后的进气格栅特征稍加优化就可以被取消。http://www.okeycar.com/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分体式前脸的造型通过光源的分层次布局,还可以很好的营造出未来感和科技感的效果,这同样也是新能源车所需要的亮点所在。作为分体式前脸的一个变形,大灯上置式的设计也同样可以达到一个弱化进气格栅的效果,比如大众全新的电动概念车ID Concept。
未来新能源动力车型的造型变化,是目前汽车业界都在研究的课题,说实话,未来电动车应该怎么变化,这事大家都没有想好,哪怕是像奔驰和特斯拉这样的企业,而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考,这简直就是一片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