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动力工程 > 正文

北京汽车总院是什么样的研究院呀 好吗

坦率的太阳
妩媚的含羞草
2022-12-22 12:42:30

北京汽车总院是什么样的研究院呀 好吗?

最佳答案
大胆的薯片
哭泣的戒指
2025-09-12 02:14:18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简介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是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为实现北京汽车工业集团化发展战略目标,构筑自主研发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北京”汽车自主品牌而出资组建的独立法人实体。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将遵循自主创新,充分发挥、利用、整合北京优势资源的思路,整合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北京汽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联合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公司、北京精卫全能科技有限公司、简式国际汽车设计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北京北方车辆研究所、交通部试验场等16家单位,开展整车开发、前瞻性技术研究、基础理论和共性开发技术研究,构建多层次的自主创新体系,实现政、产、学、研、民和谐发展。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已建立院、部、室三级管理机构,下设车型、车身、底盘与动力总成、试制实验、项目管理、新技术研究等9个部;总布置、造型、CAE、汽车电子等22个室,现有员工近百人,初步形成以军车为主体的轻型越野车和SUV车的整车平台开发能力。目前,正以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为突破口,开展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子等先进的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旨在提升北京汽车产品的技术含量,实现北京汽车的高附加值,满足北京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将在“十一五”期间,组建一支高素质的800人的开发团队,完成投资5-6亿元人民币,在顺义汽车工业园区内建设一个面积八万平方米,初步具备实验、试制、检测、研发、办公等多功能的北京汽车自主研发基地。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将不断努力,建成未来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汽车研发机构。成为适应北汽集团发展的产品开发中心;为集团内企业和社会提供科技服务的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研究中心;协调北京汽车工业发展的技术管理和规划中心;采集、存储汽车相关数据,为北京市服务的汽车信息中心;汽车产品及零部件试验检测中心。为推动北京汽车又好又快发展,成为首都经济高端产业的重要支柱和现代制造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做出贡献。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在新的办公地点,北京小红门北口南入住。首批入住办公的人员是原北京奔驰产品部为开发军委,科委BJ2S项目的工程师。

通讯地址:北京北京100176—107信箱

邮政编码: 100176

传真: 010-51062100

最新回答
飘逸的画板
聪慧的秋天
2025-09-12 02:14:18

主要从事汽车整车(包括乘用车、越野车)、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及混合动力等新技术的研究。目前,北京汽车研究总院下设乘用车和越野车两个工程院,同时,设有造型部、新技术研究部、试制试验部、CAE部等21个部门。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将在“十一五”期间,组建一支整车开发体系完备、高素质的开发团队,完成投资16.87亿元人民币,在顺义汽车工业园区内建设一个面积15.8万平方米,初步具备产品工程中心、产品研究中心、造型中心、试制中心、试验中心、综合配套等多功能的北京汽车自主研发基地。

寒冷的狗
慈祥的哈密瓜,数据线
2025-09-12 02:14:18
看个人情况,面试通过即可去上班。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简称: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是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为实现北京汽车工业集团化发展战略目标、构筑自主研发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北京”汽车自主品牌而出资组建的独立法人实体。主要从事汽车整车(包括乘用车、越野车)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及混合动力等新技术的研究。北京汽车研究总院设立乘用车工程院和越野车工程院两个工程院,研究总院及两个工程院共设有造型部、新技术研究部、试制试验部、CAE技术部等21个部,69个室。

勤奋的蜗牛
苹果犀牛
2025-09-12 02:14:18
上任一年多的北汽新能源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马仿列辞职出乎市场预料。

6月8日,北汽蓝谷新能源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汽蓝谷”,600733.SH)发布公告,由于个人身体及年龄等原因,马仿列已向北汽蓝谷董事会提出辞去董事、经理的申请,且不再担任北汽新能源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职务,并获得批准。

作为北汽集团创新主力——北汽新能源一直秉持创业精神,年已60的马仿列在长期高负荷运转和工作强度下,近期身体 健康 状态不佳,提前退休属情理之中。

北汽蓝谷董事会在同意马仿列的辞职申请的同时,并将以专家顾问身份聘用马仿列。

2020年初,马仿列在2020北汽新能源全球伙伴大会上发布了北汽新能源“2029计划”,提出了“一个目标,两大路径,三大举措,四大体系”的路线图,谋定下一个十年。

随着马仿列的离任,谁能带领北汽新能源走好“卫蓝之旅2.0”?

北汽新能源相关负责人对出行一客表示,新继任者信息仍需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之后宣布。另有接近北汽集团的行业人士告诉出行一客,马仿列的继任者为北京现代常务副总经理刘宇,“目前正在走流程中。”

马仿列是北汽电动化转型中的一员老将。2014年3月,马仿列入职北汽新能源,时任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分管经营工作,为北汽新能源构建了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

2017年3月,马仿列任职北汽集团,主持新能源 汽车 管理部日常作,主导编制了北汽集团“引领2025”全面新能源化发展战略,打造了整个集团的新能源业务战略体系,进一步夯实了集团全面新能源化的战略基础。

2019年2月1日,北汽蓝谷发布公告,公司董事、总经理郑刚向董事会提出辞去公司经理、第九届董事会董事和第九届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本次辞职后,郑刚不再担任北汽蓝谷的任何职务。

关于离职原因,郑刚在致员工的告别信中解释称,因为身体和家庭的原因不得不告别。就在宣布郑刚辞职的同日,北汽蓝谷宣布,北汽集团新能源 汽车 管理部副部长马仿列将接替郑刚出任北汽蓝谷董事、经理。

马仿列的工作并不好干。2019年之前北汽新能源已连续六年蝉联中国纯电动 汽车 销量第一。2019年经济形势风云突变,加上新能源 汽车 补贴退坡,中国新能源 汽车 发展遭遇波折。如何把好北汽新能源的舵将它完好地交给下一位大将,是马仿列的重要使命。

过去一年里,马仿列带领下的北汽新能源大力推进“产品向上、品牌向上”战略。北汽新能源以2.0阶段市场为导向,推出EU5、EU7等中高端车型,同时也对EC系列国民车进行了迭代升级。

与此同时,技术创新一如既往推进。北汽新能源三大专属纯电动平台正在打造,将覆盖未来5年的30余款产品。

北汽新能源 汽车 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玉军告诉出行一客,Arcfox高端纯电动平台开发已无问题,今年年初已经进入生产首款车的状态。Arcfox平台发布后,再沉淀两三年,北汽新能源再打造Be11和Be22平台,北汽新能源的集成能力、工程水平肯定要比以前更好。

除此之外,北汽新能源打通产业链上下游。2019年,北汽新能源跟宁德时代继续深化战略合作,共同推出了首款CTP无模组电池包,联合设立创新实验室。北汽新能源与SK、北京电控合资成立的北电爱思特也已正式竣工投产。

北汽新能源2019年在商业模式持续创新发展。2019年北京市采购了6250辆北汽新能源 汽车 用作出租车,投入运营超过4000辆,在五环内及重点地区建成投运90座充换电站,形成城区平均服务半径2.78公里、24小时不间断运营的有力保障。

受大环境影响,2019年北汽新能源销量出现下滑,但还是守住了中国纯电动 汽车 销量第一的皇冠。

步入2020年,马仿列1月在2020北汽新能源全球伙伴大会上发布了北汽新能源“2029计划”,提出了“一个目标,两大路径,三大举措,四大体系”的路线图。

“一个目标”是坚持“一个卫蓝梦,两个世界级”的企业愿景;“两大路径”是打造行业命运共同体和全面参与国际竞争。“三大举措”,一是构建数字化研发能力,二是丰富电动化与智能网联化深度融合的新能源 汽车 产品型谱,三是打造AI工厂,实现C2M的个性化生产。

北汽新能源并将从动力电池、智能互联、客户服务、能源生态等方面入手,构建四大体系:一是以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燃料电池“三位一体”的能源驱动系统构建多元化能源体系,二是基于5G/6G构建采集、通信、数据、分析一体化的车-路-云大数据管理中心,三是线上线下、体验交付一体化的无缝隙全新营销网络体系,四是建成车与车、车与能源网互通互联的智慧能源生态体系。

随着马仿列的离任,未来十年规划将交给下一位。

北京现代的常务副总经理刘宇或将成为北汽新能源新掌门的消息在6月9日盛传。

2018年7月,时任北京 汽车 副总裁、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采购中心主任的刘宇接替陈桂祥,出任北京现代常务副总经理一职。

在此之前,刘宇曾在北京现代和北京 汽车 销售有限公司等企业担任要职,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特别是在2008-2009年任职北京现代销售本部南区事业部部长期间,刘宇曾率领销售团队成功南下破局,为北京现代取得了不俗的销售成绩。

由于与北京现代颇有渊源,且在采购、研发、营销等层面对中国市场都非常熟悉,刘宇搭档北京现代总经理尹梦铉,成为了北京现代新一任领导班子的重要成员。

彼时,北京现代希望组建新的领导班子将公司的规划、采购、研发、销售等环节打通,并能够“重回赛道”。任职北京现代期间,刘宇针对北京现代的技术积累和品牌形象与市场认可度并不匹配的难题,通过打造“技术现代”的标签,来扭转消费者对北京现代的品牌印象。

不过,刘宇继任的消息仍需等待北汽蓝谷公告确认。

可以肯定的是,接任马仿列,新继任者身上的担子并不轻松。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目前,新能源 汽车 行业发展面临着 汽车 行业下行、竞争加剧、补贴退坡等压力。虽然北汽新能源销量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但是目前也面临着“破局”压力,且公司运营仍处于调整状态中。

据了解,与合资板块相比,北汽集团的自主板块发展相对薄弱。2019年10月,北汽集团旗下两大重要板块北汽新能源和北京 汽车 共同推出了BEIJING品牌。北汽集团方面希望,“BEIJING”品牌能够集合北京 汽车 和北汽新能源的优势,加快自主品牌体系重塑和整体营销业务能力提升,重新规划集团品牌架构。

在推出新品牌BEIJING的同时,北汽新能源和北京 汽车 也从营销体系进行整合,并成立了北汽营销业务委员会。2020年5月15日,BEIJING品牌正式定名为“BEIJING 汽车 ”,同时宣布北汽营销业务委员会正式实体化为北京 汽车 蓝谷营销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营销公司)。

出行一客了解到,北汽营销公司成立之后,北汽自主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即将实行并网销售,BEIJING 汽车 品牌形象也将全面焕新。

目前,BEIJING 汽车 在全国已经超过了700家销售和服务商,包括BEIJING-EU5、BEIJING-EU7、BEIJING-X7等在内的BEIJING 汽车 全系8款产品的2020款车型均已升级“BEIJING”LOGO,换标新车陆续到店。

同时,全国各地的店面升级工作正在进行中,BEIJING 汽车 的4S店会陆续升级为新BEIJING品牌店,店面展示也会同步更新。

虽然从2019年开始,北京 汽车 和北汽新能源已经开始整合,但是与马仿列时期不同的是,新继任者还将面临着整合完成后的BEIJING 汽车 油电并举、协同发展的问题,以及协助团队将BEIJING 汽车 的业务链和价值链全面打通。

此外,北汽新能源在北汽集团“高、新、特”战略转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高”是指高端制造、高端产品、高端品牌。“新”即强化自主创新能力。“特”是差异化发展优势。

北汽新能源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ARCFOX是“高”的主力军,而北汽新能源也是“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北汽集团全面新能源化与智能网联化“双轮驱动”的重要抓手。

按照规划,从2020年开始,北汽新能源将在未来10年推出40余款全新新能源车型。

在全新阶段,如何带领北汽新能源继续向上“破局”,同时推动BEIJING 汽车 完成向中高端化进化的重任,也成为新继任者的一大看点。(责编/杨佩谦)

阳光的泥猴桃
自觉的老师
2025-09-12 02:14:18
一波寒潮刚过,另一波寒潮又起,这个冬天确实有点冷。每每一到冬季,尤其是北方的冬季,相信大多数新能源车主都会纠结同一件事情:开车的时候到底要不要开空调?

空调作为新能源汽车能量消耗大户,堪称“电老虎”,冬季空调的耗电量也是影响整车续航 里程 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在严寒地带,低温制热问题更是痛中之痛。

为什么冬天怕开空调?

事实上,电动车的供暖原理和燃油车有所不同,燃油车有水箱,可以利用发动机余热进行供暖,整个过程除了风机工作消耗一小部分电量外,几乎不会有额外的消耗。但电动车却没有,只能通过用电加热的方式来提供暖气,就如同室内取暖的电热炉一样,这对于以电池为动力来源的汽车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空调加热器一般有两种,空气型电加热器、水暖式电加热器,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通过电能使低温空气升温输送给乘员舱达到采暖的效果。因为是纯粹的电能向热能的转换,而且制热过程中会有一部分热量损失,整个采暖系统的效率会降低,这也就意味着需要2kW的采暖功率才能让乘客达到舒适温度,那么至少需要2kW以上的电功率来实现。

以PTC加热为例,一般情况下每小时电耗在3-5度左右,也就是说,对于电量普遍在40-50度的家用轿车,即使车停着不动,开一个小时空调,续航就会下降10%-15%。何况在冬季时电池性能普遍下降,续航里程本就大打折扣。当然,当车内温度稳定后,加热功率也会下降,但一般还是需要持续保持1-2KW的加热功率。

针对新能源车取暖难的问题,在 北汽新能源 近日举行的“冬季续航到底去哪了”的技术沟通会上, 北汽 新能源工程研究院副院长代康伟提出了解决方案,“通过热泵技术提高采暖系统的效率,让1kW电功率能够达到1.5kW甚至2kW的热量,这就是开源的方式。”

热泵空调效率高,平衡续航和取暖

热泵空调作为热管理行业的先进技术,能实现节能高效的制热和制冷,在动力电池没有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要保证低能耗的制冷制热,热泵空调是为数不多的可行技术。代康伟解释道,热泵空调技术简单描述就是制冷空调回路倒过来用,冬天制造比环境温度更冷的冷媒去吸收环境的空气能量,再把这部分从环境中吸收的热量搬运进乘员舱,这就是热泵系统,类似可以将低处的水,泵到高处的“水泵”。 目前,北汽蓝谷旗下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 ARCFOX 极狐首款量产车ARCFOX极狐αT已采用热泵空调技术。

有研究显示,就制热效能而言,热泵空调采暖系数比PTC加热高出1-2倍,可以有效降低空调能耗延长续航里程。以ARCFOX极狐αT的空调功率来计算,热泵通过搬运环境的热量,使得采暖系统效率达到1.3-2.0,节省了30%-50%的空调功耗,相当于里程相比之前多跑5%-10%。

但因系统效率、运行可靠性、以及技术的局限性等问题,市面上当前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的常规低温热泵空调只能工作在-10℃天气以上;当环境低于-7℃时,热泵性能急剧衰减而且部分产品需要停机保护防止出现损坏、需转而采用PTC补充制热;此时整车能耗大幅上升,续航里程明显下降;当环境温度降低到-15℃左右时,绝大部分热泵空调系统已无法正常工作。

代康伟说,目前比较前沿的技术是二氧化碳热泵,它能做到零下30℃依然可以工作,并且采暖效率比现在高30%以上,续驶里程可以提升15%。目前北汽新能源正在做这方面的技术储备,并且已经开展了实车测试,测试结果比较 理想 。

多项技术攻克冬季用车难题

据了解,北汽新能源是国内最早布局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的整车企业,通过不断的测试和严苛的验证,北汽新能源在攻克冬季用车难的问题上积累了大量前瞻技术。去年1月,北汽新能源在黑龙江成功进行了超低温冷启动测试和超低温热泵空调测试,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全气候电池、低温增焓空调、全气候整车控制三项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去年12月,北汽新能源还在位于呼伦贝尔地区陈巴尔虎旗高寒试验基地启动了2020-2021冬季极寒测试,对智能能量管理功能、多热源余热回收补气增焓热泵、二氧化碳热泵空调系统等进行技术评价研究,进一步提升低温环境下车辆三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针对极寒环境,北汽新能源还研发出了极寒技术群,包含驻车保温、远程充电保温、电池速加热、矩阵闪充、低温行车能量自适应、能量智能回收等一系列极寒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新能源汽车在极寒条件下的运行状态,提高低温下的整车续航里程和充放电能力。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如何平衡续航和取暖是新能源汽车在冬季普遍面临的难题,北汽新能源二氧化碳热泵空调系统的成功研发,以及在低温增焓空调技术领域的突破,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新能源汽车取暖难的突出问题,对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空调的整体技术水平,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9

暴躁的棉花糖
朴素的母鸡
2025-09-12 02:14:18

就业前景不错。

能源动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它的能源消费量大致成正比。能源动力工程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所以相关专业的就业率也长期居于高位。在专业名称未调整之前,“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连续多年就业率处于90%-95%区间。

就业方向

工业类企业: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制冷工程、暖通工程、产品开发、机械设计、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技术开发、生产管理。

考研方向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工程、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

健壮的草丛
贤惠的海燕
2025-09-12 02:14:18
2020年1月19日,“北汽集团面向冬奥环境新能源 汽车 极寒测试暨冰雪试驾体验会”于内蒙古牙克石试验场举行。试验中,由80余人组成验证团队现场亲自验证了极寒环境下的一系列新能源 汽车 关键技术。

为切实解决电动 汽车 在极寒环境充电困难、无法启动等技术瓶颈问题,2017年以来,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由北京理工大学孙逢春院士牵头,整合北汽新能源、北汽福田、北理工、郑州宇通、湖南华强、盟固利等优势研发资源,开展了针对极寒条件下的一系列新能源 汽车 整车关键技术研发。2018、2019年,研发团队就曾携北汽新能源 EX3、EX5及北汽福田欧辉大巴前往黑龙江黑河,进行了早期的极寒测试,验证新能源 汽车 在极寒环境下的电池保温状况与续驶里程衰减情况。

本次极寒测试是2017年以来的第三次,也是针对整体极寒技术群进行的“收官”测试。测试现场,北汽新能源的2辆乘用车、北汽福田的4辆大巴车针对车辆在极寒环境下,动力电池无法进行正常充放电的问题,现场进行了电池温升试验。6辆车在零下30度的环境下,放置超过48小时后,进行了超低温冷启动测试和超低温热泵空调测试。现场通过连接测试车辆的大屏幕,大家观测到了动力电池电芯温度由零下18度,以7℃/min的速度,在很短时间内迅速升温至零度以上,并成功进行了启动。同时,试验车辆搭载的热泵空调也正常平稳运行,现场测试取得圆满成功。

孙逢春院士在采访中表示,本次极寒测试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新能源 汽车 在全气候电池、低温增焓空调、全气候整车控制三项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为新能源 汽车 突破严寒禁区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未来新能源 汽车 将无惧超低温严寒,并且能够保持与常温状态下几乎相同的续驶里程。

北汽新能源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马仿列在采访中表示,此次极寒环境下的技术研发项目,北汽新能源全力攻克了极寒环境下多个纯电动乘用车的关键技术,突破了新能源 汽车 的低温技术瓶颈,为未来新能源 汽车 走入寒区市场做好了技术储备。

福田 汽车 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秦志东表示,这一系列极寒技术的瓶颈突破,切实解决了新能源 汽车 在超低温环境下能不能跑、能不能跑的好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对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等车型提供极寒条件下的技术支持,开拓了整个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市场“疆域”。

据悉,此次北汽新能源针对极寒环境研发的系列技术,包含了驻车保温、远程充电保温、电池速加热、矩阵闪充、低温行车能量自适应、能量智能回收、超低温热泵空调系统等一系列极寒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新能源 汽车 在极寒条件下的运行状态,提高低温下的整车续航里程和充放电能力。经过这样的技术“加持”,未来新能源 汽车 将从容面对极寒低温的环境,突破新能源 汽车 在严冬时的续航里程衰减痛点,为新能源 汽车 的“二次破局”,进行更大范围市场推广奠定基础。

此次孙逢春院士团队带领北汽新能源、北汽福田团队开展的极寒测试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新能源 汽车 在技术方面,再次走在世界前列。未来,随着极寒环境下,新能源 汽车 的各项技术逐步成熟,我国新能源 汽车 销往东北、内蒙古等高寒地区市场,将不再是梦想,中国的新能源 汽车 将再无禁区。

责编:黎晓珊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内向的蜡烛
干净的钢铁侠
2025-09-12 02:14:18
珠海银通新能源有限公司是由银通集团发起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银通新能源产业园预计总投资达50亿元人民币,产业园总占地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

一期工程总投资17亿元人民币,于2010年8月10日正式投产,年产能1亿安时电池,公司产能达到1亿安时/年。公司主营业务是大容量、高功率锂离子动力电池、大功率锂离子储能电池的生产及销售,产品主要应用在照明设备、医疗设备、电动工具、应急储能、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等领域。

这是他们公司的介绍,有兴趣的话可以了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