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为何如此疯狂?后续价格走势如何?
引言:导致煤炭价格突然暴涨,其实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因为影响煤炭供需关系的因素很多,要在短时间内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有难度的,但是国家也是有信心可以去稳定煤价的,只不过这个政策也是需要通过一段时间来进行执行。而且对于没家长可的标签,其中也不乏一些机构和个人通过恶意炒作来让煤炭价格飙升。后续走势也是看国家的安排,不过小编相信国家对于煤价的控制还是很有信心的,也能够帮助很好的去稳定煤炭价格。
需求
因为我国的疫情控制是比较好的,我对目前对于煤炭的需求量也在逐步的恢复,而且大量的订单也涌入我国,所以对于煤炭的需求量也是非常多的,就会导致各个煤炭工厂也出现了煤炭需求。再加上今年是拉尼娜现象造成一个冷冻,本来冬天就是煤炭消耗的旺季,再加上冷冻,目前也是被气象台给确定的,所以对于空调的使用量也会增加,再加上因为限电,所以对于煤炭的需求量也会提升。
煤炭价格上涨对于企业影响
煤炭价格上涨对于煤炭行业来说其实是一个好消息,都有很多公司的股份,开始纷纷涨停。因为但是很多时候这个就会面临着利空消息,而且其他火电企业也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跌,主要是因为供需关系,煤炭工业仅张就会相应的去提供电价,但是国家是不会允许电价有大幅度波动的,所以就会让煤价上涨和无法过多上涨的电价,让火电企业处在一个亏损的状态当中,就很容易导致亏本。
总结
最后我国目前也在由煤炭能源向新能源进行过度,在这个时期出现一些政策不利好,导致煤价上涨也是非常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想要让煤炭行业平稳的度过这段时期也是需要国家干预的。
煤炭价格根据时间、煤种、地区等多种因素会有不同的价格,下面以环渤海动力煤综合指数2010年至今的图表,还有澳BJ动力煤现货价(美元/吨)从1998年至今的两个图表给您作为参考依据:
--更多煤炭价格走势情况可以上【易煤网】数据中心进行详细查询
煤炭 山东滕州市 800.00/吨 100吨
煤炭 陕西榆林市 220.00/吨 35吨
煤炭 浙江杭州市 800.00/吨 5吨
优质肥城锅炉煤炭 山东肥城市 550.00/吨 30吨
矿山/冶金/煤炭等部门专用输送机 河南郑州市 690000.00/台 1台
工业煤炭 山西长治市 250.00/吨 100吨
煤炭 陕西神木县 478.00/吨 60吨
复合管 江苏启东市 200.00/DN100/米 100DN100/米 查看详情
优质烟煤 山东济宁市 380.00/吨 1000吨
优质煤炭 陕西神木县 300.00/吨 1000吨
无烟煤炭 山东东营市 830.00/吨 2吨
优质低挥发煤炭 河北石家庄市 440.00/吨 300吨
焦炭焦粒 浙江嘉兴市 1250.00/吨 300吨
煤炭 北京北京市 380.00/吨 1000吨
锅炉煤炭 江西萍乡市 500.00/吨 20吨
印尼南加里曼丹煤炭 广东深圳市 32.00/公吨 25000公吨
各种煤炭 天津天津市 565.00/吨 0吨
煤炭 浙江杭州市 760.00/吨 10吨
煤炭 山东肥城市 550.00/吨 40吨
煤炭 山东滕州市 880.00/吨 2000吨
工业煤炭 山西长治市 280.00/吨 100吨
兖矿煤炭 山东邹城市 516.00/吨 1000吨
煤炭 河北沧州市 500.00/吨 1吨
优质煤炭 江苏镇江市 640.00/吨 500吨
内蒙煤炭 山东枣庄市 585.00/吨 100吨
煤炭 陕西三原县 495.00/吨 100吨
?S陵煤炭 陕西西安市 300.00/?? 3000??
优质煤炭 陕西礼泉县 265.00/吨 10吨
煤炭 福建龙岩市 450.00/吨 100吨
煤炭 广东广州市 500.00/吨 100吨
喷吹煤炭 山东济宁市 700.00/吨 1000吨
焦炭焦粒 浙江嘉兴市 1250.00/吨 300吨
煤炭 江西萍乡市 560.00/吨 6吨
优质煤炭 内蒙古包头市 496.00/吨 10000吨
煤炭 安徽凤台县 480.00/吨 1000吨
优质煤炭 宁夏石嘴山市 460.00/吨 1000吨
印尼煤炭 江苏南京市 50.00/吨 500吨
优质原煤 北京北京市 290.00/吨 500吨
内蒙古煤炭 内蒙古乌海市 740.00/吨 50吨
煤炭 河北石家庄市 450.00/吨 0吨
GDP总量超越西安成为西北第一,人均GDP超过香港成为全国第一,拥有令世人羡慕的“羊、煤、土、气”等丰富资源……鄂尔多斯总是以各种理由吸引着国人的眼球。鄂尔多斯政协副主席赵慧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鄂尔多斯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现象,更是一个发展现象。
“羊煤土气”铸神话
新世纪伊始,中国经济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对能源的需求也史无前例的迫切,沉睡在鄂尔多斯沙漠和荒滩下的煤炭资源,借机360度大翻身,需求量、市场价格急剧攀升。从2002年开始,国内煤炭价格从最初的每吨几十元涨到了二三百元,最高时甚至超过400元,而鄂尔多斯的煤炭因易采、质优而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之前,鄂尔多斯人求着外地人来买煤,如今,来鄂尔多斯运煤的车辆已排成长龙。”赵慧如是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随着巨大的财富从地下滚滚而出,鄂尔多斯的财富迅速积累。2005年,鄂尔多斯煤炭年产量超越多年稳居全国产煤冠军的山西省大同市,成为全国产煤第一大市。而“十一五”期间,鄂尔多斯地区生产总值相继跨越1000亿元、2000亿元大关,2010年达到2643亿元,5年累计创造地区生产总值849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2倍,年均增长23.4%;人均GDP由4600美元增加到20800美元;2010年财政收入为538亿元,五年累计完成1515.7亿元,是“十五”期间的7.4倍,年均增长42%。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地级市前20位。
鄂尔多斯人均GDP20800美元,是全国人均的4.8倍,更是超过香港成为全国第一;538亿元,意味着鄂尔多斯的财政收入相当于北京市的1/4,而整个鄂尔多斯的人口仅160万人。
据了解,鄂尔多斯全市国土面积为8.7万平方公里,其中含煤面积达70%。煤炭探明储量1676亿吨,约占全国的1/6,预测远景储量1万亿吨。
鄂尔多斯的煤炭不仅量大、而且质优,并且大多还是浅层煤。鄂尔多斯民间普遍流传一种说法,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鄂尔多斯的煤炭可以再挖700年。而按照目前近5亿吨的年开采量,鄂尔多斯每年因煤炭新增的财富即可达到2250亿元。
煤炭之外,鄂尔多斯还盛产羊绒、各种矿石、天然气,并且具备丰富的风能及太阳能,是个不折不扣的资源富集区。
据鄂尔多斯市对外经济协作局的文件显示,鄂尔多斯的资源可以用“羊、煤、土、气、风光好”来概括。羊绒的年产量为1700吨,约占中国的1/3、世界的1/4。鄂尔多斯还有丰富的矿石资源,拥有我国最大的世界级整装气田—苏里格气田。以及约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3的天然气资源,全市天然气探明储量9929亿立方米,还有非常适合建立特大型风场、实施光伏太阳能发电项目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
在进行城市竞争分析中,似乎大伙也更喜欢比较那些经济发达的城市。但是殊不知,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往往更是“资源享受者”,而那些在资源上对其他城市“输血”的城市,随着资源的耗费,经济开始萧条,最后开始“遗忘”在大众视野。
1、山西被“煤炭”割韭菜
笔者将各省份资源地区数量单独列了一个数据表:
图表上,被“黄色”线标明的是“资源型地级市占该省份所有地级行政区比例”在50%以上的省份,占比50%以上也就是说该省份内,半数以上的城市都是资源型城市。这些省份按照占比从高到低分别是:山西、黑龙江、吉林、安徽、陕西、内蒙古、贵州、四川、甘肃、辽宁。
把这些省份列出来以后,估计大家也都发现了。这些资源发达的地区,如果从“经济总量”来看,除了四川,其他几个省份从排名倒着来数,基本上都占全了。
以山西为例,山西省内除了省会城市太原不是资源型城市,其他城市全部是资源型城市。山西作为资源密集型地区,山西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资源型城市(省份)”的未来。
那么山西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又如何呢?我们不妨来看下山西最近这些年的经济增速情况。
山西这些年的发展情况,可以完全是一部活生生的“血泪史”。山西的经济近二十年就已经历了两次断崖式下跌(2008年、2010年),2016年更是山西近几年来唯一一次同比正增长。
2000年到2007年应该是属于山西最“辉煌”的时刻,这些年山西经济增速全年都在10%以上,以现在经济最发达的广东为例,广东这些年的经济增速都很少有突破过10%,基本上稳定在7%左右,那时候的山西有多发达大家可想而知。
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山西怎么突然就从“极盛”转换成“极衰”了呢?其实结合一系列煤炭调控政策以及煤炭价格走势,大家就释然了:
从2002年我国煤炭市场开始实行完全市场定价以来,煤炭价格从2002年到2007年差不多翻番了三倍,此时对应山西经济增速也是最快的时候。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煤炭经历过一波“腰斩”,但是山西也还是没有考虑转型。等到2012年,我国的经济增速开始放缓,经济增速从以前的两位数变到7.5%。而此时煤炭的政策面也开始收紧,尤其是十八大后,我国经济由注重发展开始从速度向质量转变,环境问题成了煤炭行业的首要问题,这一改变,也使得煤炭价格持续下跌。
也就是说,对于山西而言,其实这么多年只出现过一次最佳转型时机,那就是享受煤炭价格翻倍红利2002年-2007年这个时间段,但是不巧的山西刚好错过了这个转型的最佳时机,成功的被“煤炭”给割韭菜,而后接踵而来的就是煤炭价格的不断走低。
A股的散户被股票套了会伤心,现在的山西经济其实就可以理解成被“煤炭”给套了。有句话说得好:“解铃还需系铃人”,山西下一次转型的最佳时机或许就是煤炭周期性反弹的高点。
2、其他资源型城市未来何去何从?
连山西这么大资源体量的地区,都把握不好转型最佳时机,那么其他类型的资源型城市的未来又该何去何从呢?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用股票的思维来看这个这个问题。山西现在的情况就好比被套的一个“机构”,而且仓位还不轻,其他资源型城市则是被套的“散户”。对山西这个“机构”而言,基本上完全割肉已经是不可能了,要不就只能等煤炭价格反弹的时候一步步减轻仓位,要不就只能提高资金总量来降低整体上“煤炭”的仓位。
而其他资源型城市呢?因为小城市不会像“山西”这么大体量,所以整体上还是“船小好调头”,转型成功的可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在大众认知上摆脱掉“资源型城市”的帽子,转型不成功的那就只能等到资源耗尽时“人走茶凉”了。
在所有的资源型城市中,笔者发现有两个转型最为成功的城市,一个是徐州、一个是唐山。这两个城市基本上也是目前所有资源型城市中经济发展最好的两个城市;当然了,“人走茶凉”的资源型城市也不在少数,最典型的就是云南东川和陕西铜川。
▌徐州: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先锋”
提到徐州,或许更多的人想到的还是“苏北、包邮、供暖”这几个代名词。
然而,徐州其实一直都还都是江苏省的资源型城市和重要工业基地,江苏省内唯一的煤炭生产基地就是徐州。而现在,从徐州10年的产业结构变化就可以看出这座城市的转型:
徐州十年间产业结构上最大变化就是,从以前过度依赖第二产业,到现在二三产业开始比较均衡。徐州相比其他城市而言,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交通发达,自古就有“五省通衢”之称。另一方面,江苏有这个意向也有这个能力促成徐州的转型:从徐州的研发经费就可以看出这点,2008年徐州的研发经费占比GDP比重是1.14%,那时候江苏的平均值是1.8%,现在徐州的研发费用在GDP不断上涨的情况,已经差不多增长到3%了,已经超过了大部分同类型的城市,大有将徐州打造成苏北经济中心的意图。
如果说强悍的经济实力(江苏省经济总量排第二),发达的交通,有意向的调控造成了徐州的转型成功,只能说徐州转型成功“解套了”,还有大部分资源型城市就没有徐州这么幸运了。
▌东川、铜川:资源型城市的“反面教材”
如果说徐州、唐山是资源型城市转型成功后的“正面典型”,那么东川、铜川就是资源型城市衰落的“反面教材”。
东川是云南的一座资源矿业型城市,曾以“天南铜都”闻名于世,两千多年来也一直都是我国的产铜重,在铜走俏的时候,当地经济也是一度发达,那时候东川还是直辖市。但是后来东川的铜矿资源告罄,东川就这么“没落”下去,1999年的时候,东川就被撤市,现在是昆明市的一个区。
与东川一样“没落”的还有陕西的铜川,铜川的结局稍微比东川好一点,不过相比以前有过的辉煌,现在已是彻底掉队。铜川是陕西的煤炭资源矿产基地,以前煤炭走势良好的时候,铜川一直都有“渭北明珠”之称,一度成为陕西省内的第二大城市,但是因为产业结构单一,等到煤炭价格不断走低,过去那个“辉煌”的城市,已经完全被宝鸡、咸阳拉开了差距。
3、是否应该“苟富贵,勿相忘”?
现在的这些资源型城市(省份),相比其他地区,确实存在一些经济上的差距。
那么现在问题就来了,现在这些资源型城市(省份),经济上已经很明显的距离同类型地区拉开了差距,那么是否有必要对这些地区,给与一些“红利”或者是“政策上的倾斜”?
其实这个问题,笔者觉得一般的“补救”的完全是无济于事,用一句简单一点的话讲就是:“被深套的人,你给一些小优惠根本就没用,就算给了大的政策上的倾斜,解套也需要时间才行”。还是以山西为例,就算山西要转型,就算山西有政策上的“红利”,山西转型成功也会是一部“漫长史”,毕竟全省90%以上的城市全部都是资源型城市,怎么可能关照得过来。
除开上面提到的徐州、唐山这两个转型较为成功的城市。笔者觉得,在这些资源型城市当中,像江西赣州、河南洛阳这样的资源型城市可以给予一些政策上的倾斜,就可以率先完成转型,对于这类型城市想要完成“华丽蜕变”其实也只是差上一些“东风”。
自2002年起,北京长城煤炭公司销售业绩已连续十年实现稳定增长,2012年销售额首次突破1500万吨,被评为消费者信得过单位。
应该没有问题,而且煤炭可以化验,签合同
按照政府当时的理念,要进行市场经济改革,首先要有市场化的企业,而企业市场化的关键则在于“自负盈亏”。在这一思路指导下,煤炭企业所获得的财政性补贴日渐减少,相反,各地政府对所属煤炭企业的利税标准却越来越高。再加上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定价机制,使得煤炭业顿时陷入全面亏损的状态。
在当时的环境下,电力价格的弹性远远不如石油产品,电力价格的变动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也难以预计。出于种种原因的考虑,主管部门最终采取了折衷的态度,即部分放开煤炭价格,采取“价格双轨制”的政策,从此,电煤市场就一直处于“计划煤”与“市场煤”的双重价格体系之下。也正是从这一年,煤电两大产业之间的关系由“煤从属于电”转变为“煤电互搏”。
2001年以后,煤炭价格改成由政府协调下的企业协商,但是由于中国电力正处在改革的敏感时期,为保证电力改革的平稳过渡,国家“有形的手”依然操控着煤炭市场。
据统计,自1993年放开煤炭价格以来的13年里,绝大部分时间段是市场煤价高于重点煤炭合同价,这期间电力部门与煤炭企业以国家重点电煤合同形式签订的煤炭供应量为20亿吨,由于这20亿吨煤是煤炭企业以低于市场煤炭的价格销售,仅此一项,13年来煤炭企业实际少收入约328亿元。在2003年的长沙煤炭订货会上,这一多年的“积怨”终于全面爆发。电力部门自始至终坚持“三个不能改变”——按2002年煤炭订货合同“价格不能改变、合同条款不能改变、订货基数不能改变”,而由于供应紧缺获得发言权的煤炭企业并不买账,致使煤电矛盾不断升级。
尽管由于煤电的特殊性不可能完全纳入市场“无形之手”的操控之中,但是就我国目前现状,价格双轨制非但没有将市场与国家调控有机结合起来,反而形成了“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双手互搏的尴尬局面。
第一阶段是1993年到1995年。其间1993年到1994年国家分两步放开了煤炭价格。由于煤炭、电力企业改革的不同步,价格争议不断,从1994年国家又开始对电煤“放而不开”,确定电煤价格上涨幅度,进一步明确了对全国电煤实行指导价。
第二阶段是1996年到2001年。其间国家试图建立一种“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对电价实行的是“顺价”政策,即国家确定一个煤炭指导价,电力价格相应提高,使电力企业消化因煤价提高而增加的成本。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末真正“联动”。1997年以来,计划内电煤价格下跌,按照“煤电价格联动”设计的初衷,电价应该下调,然而实际上是,电价在1994年至2001年的7年中只涨不落,电煤价格却一路下滑,“煤电价格联动”的政策也就不了了之。
第三阶段,是从2002年到2004年6月。国家从2002年起取消了电煤指导价,实行市场定价。其间,由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煤炭的需求增长,煤炭价格开始恢复性上涨,但电价没有放开,电煤供应没有完全走向市场,国家不得不在每年的煤炭订货会上对煤电两个行业进行协调,又在取消“指导价”后出现了“协调价”,虽然在实际操作中有“计划”和“市场”两种价格,但并末用“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
第四阶段,是从2004年至今,国家重新启动“煤电价格联动”,并形成一整套政策和机制。此次“煤电价格联动”是源于国办发[2004]47号文。47号文件最大突破是“电煤价格不分重点内外,均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此后出台的“煤电价格联动”方案出是电价随着煤价动。从此,煤价完全市场化。在随后的几年中,由于煤炭价格的过快上涨,虽然发改委屡次出台《电煤价格临时性干预通知》,但对市场煤炭价格的约束力越来越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了。
从1993年煤炭价格逐步放开到现在,我国煤炭市场一直存在重点煤炭订货合同价格(计划价)与煤炭交易合同价格(市场价)两种价格形式,绝大部分时段是市场价高于计划价。由于市场价更能反映煤炭市场真实的供给和需求情况,我们以市场价作为分析的对象。
以经济学最基本的规律来看,供求关系是决定商品价格变化的根本因素。煤炭作为一种基础性资源类商品,同样符合这一基本规律。那么,要研究煤炭价格走势,就要从煤炭的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拉动煤炭需求增长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的增长。专业人士对经济增长进行分析普遍采用的GDP增长率的数据,考虑到中国GDP统计的种种弊端,比如其真实性问题就经常为人所诟病,我们选取了与经济增长联系最为密切的发电量的数据。因为电力不存在库存的情况,造假的可能性最小,也是最为真实的经济数据。
炭供给量的增长主要取决于新增煤炭产能的增加,即新煤矿的投产,或老煤矿通过技改提升产能,这一切均可以通过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其增长率反映出来。
成本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煤炭的价格,而是通过影响煤炭的供给来影响价格。价格低于成本,煤矿陷入亏损,自然就会减少投资,甚至于停产,以减少亏损,供给减少到一定程度出现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价格高于成本,投资者有利可图,自然会加大煤矿投资,供给自然会增加,供给增加到一定程度出现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煤炭行业是高危行业,特别是大多数从事地下开采的煤炭企业,一旦发生事故都会造成重大伤亡,社会影响极为恶劣,国家对煤矿安全事故极为重视。如果发生一次重大煤炭事故,该区域的大部分煤矿都会被强制进行一段时间的停产整顿。由于煤炭行业的地域性较强,这种停产整顿在短期内会严重影响该区域的煤炭供给,进而影响短期内的煤炭价格走势。
煤炭价格市场化之后,国际煤炭和原油期货价格成为影响国内煤炭价格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国际煤炭市场的风向标澳大利亚BJ现货交易价格。国际煤炭和石油价格均是从2003年开始快速上涨的,2007年至2008年7月达到顶峰,这与国内煤炭价格的走势基本一致。由于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进出口煤炭贸易,使得国内煤炭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际价格的影响。特别是在2007年~2008年之间,由于市场需求加上投机炒作资金的推动,国际原油期货和煤炭价格出现了暴涨暴跌的走势,直接引发了国内煤价的暴涨暴跌。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影响煤炭价格走势的因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因素是经济增长对煤炭的需求。
2007年从美国开始的次级债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于2008年下半年达到高潮。金融危机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国家大幅削减消费支出,极大的打击了中国的出口加工业。为应对经济衰退,中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经济有所回升,但出口仍然低迷,与煤炭和电力相关的钢铁、有色金属价格虽然有所回升,但各行业的产能过剩仍然很严重,这给经济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这决定了煤炭需求在未来一两年内不会有大的增长。
同时,根据前文分析,前几年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连年保持在较高的位置,2007~2008年的平均增速为28.7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4215亿元,按照吨煤400元的投资额计算,将新增产能10亿吨,这些产能都将在未来一两年内集中释放。
产能增加而需求没有改观,因此,我们判断煤价继续向下的压力非常大。
一、国内外资源状况
(一)世界煤炭资源状况
截至2009年底,全球煤炭探明可采储量8260亿吨,静态可采年限119年。其中,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位居前三位,分别为2384亿吨、1570亿吨和1145亿吨,三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共计占全球份额的61.8%(表1)。
表1 2009年世界煤炭探明可采储量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10
(二)我国煤炭资源状况
截至2009年底,我国煤炭查明资源储量13096亿吨,比上年净增632亿吨,增长5.1%。其中,勘查新增561亿吨矿区数8932个,资源量、基础储量和储量分别为9907亿吨、3189亿吨和1636亿吨炼焦用煤查明资源量为2960亿吨,资源量、基础储量和储量分别为1821亿吨、1139亿吨和579亿吨。炼焦用煤主要集中在山西省,查明资源量和储量分别占全国的52.7%和57.6%。全国煤炭查明资源量增长较大的省(区)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16.0亿吨)、内蒙古自治区(52.7亿吨)、宁夏回族自治区(12.8亿吨)、贵州省(11.9亿吨)、甘肃省(10.9亿吨)。煤炭储量和查明资源量主要区域分布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2009年我国煤炭储量地区分布
图2 2009年我国煤炭查明资源量地区分布
二、国内外生产状况
(一)世界煤炭生产
2009年,全球煤炭产量为34亿吨标准油当量,煤炭产量位居前七位的国家有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和南非,以上7个国家煤炭产量共计占全球总产量的87.1%(表2)。
表2 2009年世界各国家或地区煤炭产量统计
续表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10
(二)我国煤炭生产
2009年,我国煤炭产量为30.6亿吨,与2001年相比,产量年均增幅15.2%,平均每年新增产量约2亿吨。与2008年相比,2009年新增煤炭产量3.5亿吨(图3)。
图3 2001~2009年我国煤炭产量统计
三、煤炭需求及展望
(一)世界煤炭资源消费状况
2009年,全球煤炭消费32.8亿吨标准油当量,与上一年相比,减少0.8%。全球主要煤炭消费国家为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和南非,这5个国家消费总量共计占全球份额的74.9%。其中,中国煤炭消费15亿吨标准油当量,占全球份额的45.9%(表3)。
表3 世界主要国家2009年煤炭消费及生产状况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10
注:中国生产和消费数据严重失真,2009年中国煤炭净进口1亿吨,表中对中国数据进行了修正。
(二)我国煤炭资源消费情况
2009年,我国煤炭表观消费量为31.6亿吨,其中净进口1亿吨,由原来的煤炭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以2001年为基期年,煤炭资源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18.1%(图4)。
图4 2001~2009年我国煤炭表观消费量统计
四、国内外煤炭贸易状况
(一)世界煤炭贸易情况
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欧美地区煤炭资源需求量萎缩,但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经济企稳恢复较快,对煤炭资源需求量增加,总体平衡了全球煤炭资源需求总量。2009年,全球煤炭出口量与上一年持平,为9.3亿吨,主要出口国家分别为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位居前三位(表4)。
表4 2002~2009年世界煤炭贸易量(出口)
资料来源:www.coalportal.com,IEA
注:*为预测数值。
2009年,全球煤炭进口量与上一年持平,为9.3亿吨。传统进口国家为日本、韩国、印度等亚洲主要经济体。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从煤炭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且增量较大,2009年中国内地进口煤炭1.37亿吨,净进口约1亿吨,成为世界主要煤炭进口大国(表5)。
表5 2002~2009年世界煤炭贸易量(进口/入境)
资料来源:www.coalportal.com,IEA
(二)我国煤炭进出口情况
2009年,我国共计进口煤炭1.32亿吨,进口费用共计109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3倍和2.9倍。其中,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越南和俄罗斯4个国家进口煤炭超过千万吨,且从俄罗斯进口量由2008年的不到78万吨一跃上升到1208万吨,同比增长15倍(表6)。
表6 2005~2009年我国煤炭进口主要来源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05~2009
2009年,我国煤炭出口2240万吨,出口总金额23.7亿元,同比下降51%和55%。主要出口/出境国家和地区中,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位列前三位,3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煤炭量和出口金额都占全部出口量和金额的95%。煤炭进出口贸易由顺转逆,从2008年的65.6亿美元贸易顺差变为2009年的79.7亿美元贸易逆差(表7)。
表7 2005~2009年我国煤炭出口/出境主要流向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05~2009
图5 2000~2009年我国煤炭进出口情况
五、国内外煤炭价格变化
(一)世界煤炭价格
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世界煤炭价格2009年有所回落。其中,西北欧标价和美国发电用煤到货价下跌约53%和41%受中国、印度等国家对能源强劲需求影响,日本炼焦煤和动力煤到岸价下跌幅度较小,分别为7%和10%(图6)。
(二)我国国内煤炭价格
受经济危机影响,以秦皇岛港口大同优混、山西优混和山西大混为指导价格的煤炭价格分别从2008年7月21日的1050元/吨、980元/吨和870元/吨最高点下降到2009年3月下旬的585元/吨、550元/吨和470元/吨的最低点。随后受国家大规模政策引导,到2009年12月28日,煤炭价格缓慢上升到810元/吨、770元/吨和660元/吨的水平(大同优混、山西优混价格参见图7)。
图6 1990~2009年国际主要市场煤炭价格
图7 2003~2009年国内秦皇岛港口煤炭价格
六、结论
1)2009年,煤炭资源全球供应相对较为平稳,欧美地区受经济危机影响需求有所下降,并拉低煤炭当地到岸价,降幅达50%亚洲地区受中国、印度等国家经济企稳回升的影响,煤炭价格的下降幅度有所减小。总体而言,全球煤炭贸易量与上年基本持平。
2)2009年,受国家大规模经济政策引导,我国国内对煤炭资源需求增速较快,增量较大,大量进口煤炭资源,年度进口量约1亿吨,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煤炭资源进口国。国内煤炭产量同比增加3.5亿吨,国内煤炭价格从历史最高位降低一半后缓慢回升到2009年年底的810元/吨水平,总体保持了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
(李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