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中什么叫业扩 、增容、二词区别
1、概念不同
(1)业扩(供电业务扩展)指发展接的电力用户所相关的业务。
(2)增容(增加配电容量)指原有电力用户增加用电量的相关业务。
2、业务范围不同
(1)业扩在电力用户所相关的业务,比如新建一个加工厂,这个厂就要申请用电,安装配电设备及线路等,签用电合同等。
(3)增容是原有电力用户增加用电量的相关业务,比如需要新安装配电设备及线路,有的只需在变电站调整配电容量。增容还通常指供电公司根据用户分布情况,自已更新扩大配电设施的工作。
扩展资料:
1、电力增容费:
电力增容费是供(配)电贴费的俗称,它包括供电贴费和配电贴费两部分。其中,供电贴费系指用户应承担的10千伏以上电压等级的外部供电工程及其配套(工程概算内的辅助生产、生活福利等设施)的建设费用;配电贴费系指用户应承担的10千伏(包括6千伏)及以下的外部供电工程及其配套的建设费用 。
2、电力增容的特点:
用电方需要增加容量,必须向合法的供电主体(供电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用电方的相关申请资料,经供电方审核同意后方可进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电力增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业扩
液位传感器(静压液位计/液位变送器/液位传感器/水位传感器)是一种测量液位的压力传感器.静压投入式液位变送器(液位计)是基于所测液体静压与该液体的高度成比例的原理,采用国外先进的隔离型扩散硅敏感元件或陶瓷电容压力敏感传感器,将静压转换为电信号,再经过温度补偿和线性修正,转化成标准电信号(一般为4~20mA/1~5VDC)。
希望我们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楼盘商业配套是衡量整个楼盘值不值得购买的一个因素,一个小区必须满足基本的商业配套,如果选择好的商业配套小区将来用于投资也是不错的选择。那么商业配套包含哪些方面呢?
一、商业配套包含哪些方面
商业配套是指楼盘周边具有商业性质的配套设施,是指各类从事商业和为居民生活服务所用的房屋。商业配套设施有综合食品百货商场、集贸市场、药店及其他第三产业设施其中至少要有菜市场和超市,这是生活的基础需求,否则居住以后买菜、买生活用品还要做车外出,生活就显得十分不方便。当然如果在基础需求之外,还有百货商场、大型市场的楼盘就更好了。但是也要考虑,若大型商场如果距离住宅太近,会影响休息。最佳距商场离是步行15分钟到达的为佳。
二、支撑商业价值的三大条件
商业为业主生活做支撑,而商业本身也是需要有条件来支持的。影响商业价值的三大条件便是地段、交通和临街状况。
影响商业价值的首要因素是所处地段的繁华程度,繁华程度越高,商业的价值越高。每个城市都有几个市一级的商业中心区,它们的辐射力遍及全市,吸引着全市的购买力,这类商业中心区属于全市最繁华的地段。另外,在每个行政区或住宅聚集区也会有一个或更多的区级商业中心,它们的辐射力低于市级商业区,一般限于本区域内,繁华程度也低于市级商业区。在每个居住小区通常还会有一个商业服务集中地带,或可称为小区级商业中心,其繁华程度又低一些。
交通的发达便利度对商业的价值具有很大影响,商业的价值要从两方面考虑交通条件,一是顾客方面,从现阶段一般情况来说,主要是公共交通的通达度,可用附近公交线路的条数、公交车辆时间间隔,以及公交线路连接的居民区人数等指标来衡量,另外还要考虑停车场地问题;二是经营方面,要考虑进货和卸货的交通便利程度。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给沿途商业带来巨大的人流量,对于商业价值而言,集中的人流量固然重要,但也要看这些人群是否是有效的消费群体。
商业一般都应该是临街的,其临街的具体分布状况对其价值产生较大影响,在一条路上相距数米范围内的不同分布,将可能呈现不同的价格或租金水平。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6-01-07,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更多房产资讯,政策解读,专家解读,点击查看
业扩报装的主要内容:
1、 什么是新装用电和增加用电?
新装用电:指要求用电的申请者就所需用电容量,申请与供电企业建立永久的供用电关系。
增加用电:指原有用户由于原协议约定的用电容量或注册容量不能满足用电需要,申请在原约定用电容量的基础上增加新的用电容量。
2、 申请新装用电和增加用电的程序是什么?
(1) 客户在申请新装或增加用电时,应向供电企业提供用电工程项目批准的文件及有关的用电资料,包括:用电地点、电力用途、用电性质、用电设备清单、用电负荷、保安电力、用电规划等,并依据供电企业统一的格式如实填写用电申请书及办理有关手续。
(2) 供电企业对已受理的用电申请,应尽快确定供电方案,在下列期限内正式书面通知客户:居民客户最长不超过5天,低压电力客户最长不超过10天,高压单电源客户最长不超过1个月,高压双电源客户最长不超过2个月。如因供电企业供电能力不足或政府规定限制的用电项目,供电企业应通知客户暂缓办理。客户对供电企业答复的供电方案有不同意见的,应在1个月内提出意见,双方可再行协商确定。
(3) 客户新装或增加用电,在供电方案确定后,应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向供电企业交纳新装增容供电工程贴费(居民生活除外)。
(4) 供电方案的有效期,指从供电方案正式通知发出之日起至交纳供电贴费并受电工程开工之日止的时间。高压供电方案的有效期为1年,低压供电方案的有效期为3个月,逾期注销。
拓展资料:
一、产业集群
1、产业集群亦称“产业簇群”、“竞争性集群”、“波特集群”。某一行业内的竞争性企业以及与这些企业互动关联的合作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厂商和相关机构(如大学、科研机构、制定标准的机构、产业公会等)聚集在某特定地域的现象。如信息技术企业和相关厂商、相关机构等在美国硅谷的聚集。
2、产业集群特征的综合评价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第一,产业集群的综合评价可以明确集群自身的质量,使得产业集群的吸引力得到量化,产业集群之间的比较有了科学的评判标准。第二,对产业集群的综合评价,使得政府决策有了更为科学的依据,在判断本地区产业集群所处的生命周期以及制定扶持政策时取得更为可靠的决策支持。第三,产业集群的综合评价为集群外部的企业判断是否应该进入某个产业集群提供了确凿依据,也为集群内部的企业了解所在集群的生命力提供了准确的信息,是企业辅助决策的有效工具。
二、产业集聚
1、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产业集聚问题的研究产生于19世纪末,马歇尔在1890年就开始关注产业集聚这一经济现象,并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即“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马歇尔之后,产业集聚理论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流派。
2、形成模式
(1)市场创造模式: 区域范围内首先出现专业化市场,为产业集聚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市场交易条件和信息条件,最后使产业的生产过程也聚集在市场的附近。在我国,市场创造模式形成产业集聚的典型地区是浙江省,该省内有许多颇具规模的专业化市场,最终形成了一个个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产业集群。
(2)资本转移模式: 一般是发生在有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当一个规模较大的企业出于接近市场或节约经营成本的考虑,在生产区位上作出重新选择,并投资于一个新的地区的时候,有可能引发同类企业和相关企业朝这个地区汇聚。这样一种产业集聚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资本从外部的迁入。我们把缘于资本迁移和流动而形成的产业集聚现象,称作资本迁移模式。目前,国内在资本迁移模式下形成的产业集聚或产业集群有很多,其中起推动和促进作用的迁移性资本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