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新能源产业 > 正文

新增10万产能、进店量超蔚小理 余承东的“30万辆目标”稳了

酷酷的老鼠
淡定的钢笔
2022-12-22 12:10:20

新增10万产能、进店量超蔚小理 余承东的“30万辆目标”稳了?

最佳答案
激情的茉莉
聪慧的月亮
2025-09-11 06:43:26

“青凤工厂比两江工厂小一些,年产能大概10万辆吧。”

近日,汽车产经在探访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的金康新能源青凤工厂(第二工厂)过程中,一名总装车间的工人向我们透露了该厂的产能情况。

3月5日,由华为与金康联手打造的AITO问界M5在全国36个城市开启交付。借着交付仪式,官方也宣布,“按照智能数字化柔性汽车整车工厂标准建设的全新的第二工厂已基本建成”。

在这之前,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曾表示,华为计划在2022年挑战汽车销量30万辆以及1000亿的年销售额。有媒体推算,两江工厂的年产能约为18万辆,对比华为30万辆的目标其实还相差近12万辆的产能。

第二工厂的快速投产,无疑让余承东的目标更进一步。

为了了解该厂运营情况,汽车产经记者前往实地,试图挖掘到更多细节。

NO.1

[ 工厂:生产设备还在磨合 ]

事实如金康官方所说,该厂区属于正常运营的状态。至于已运营多久,根据现场一位华为研发人员的说法,是“几个月时间”。

虽然地处郊区,但工厂和办公楼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M5纯电版(待发布)以及M7(待发布)的测试车就在工厂内以及工厂附近进行路测,时不时有大型卡车拉着零部件或者其他物料出入工厂,而金康新能源的工人、华为的研发人员和供应商等也在工厂内外匆忙走动着。

在总装车间里,排列着大量新车。

汽车产经观察到,无论是研发模块、工艺模块还是供应链模块、质量模块,都设置了问题提报奖励和整改奖励。这可能说明,生产线还在继续打磨当中。2021年有媒体曾曝出,华为对制造工厂有着空前的掌控力和参与度,因此不排除这些规章都来自华为。

沙坪坝区一篇报道称,赛力斯青凤工厂,是由原来的东风小康智能网联整车项目调整为“赛力斯华为智选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由生产燃油车调整为生产高端智能电动汽车,项目投资由之前的25亿元增加到40亿元。投产以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00多亿元,年纳税10亿元以上。

金康新能源青凤工厂

自从问界M5推出之后,赛力斯SF5就被传"停产",理由是将产能腾挪给问界M5。1月份赛力斯SF5批发数量仅为2,也似乎印证了"停产"的说法。

将大量资源倾注于问界M5的生产,从这一点多少能看出华为对该车的侧重以及对实现销量目标的渴望。

产能已经基本能够补充问界M5的海量交付,但华为同样也面临“缺芯”带来的风险。据金康内部人士透露,受物料到厂因素影响,位于沙坪区的金康动力工厂便在3月遭遇了暂停排产一天半的情况。

NO.2

[ 终端:日均有效进店逐月递增 ]

如果说产能已经能够撑起余承东的雄心,那么如今最大的不确定性应该来自终端。

2月下旬,在销售一线有着多年统计经验的车fans创始人孙少军在发布了AITO展厅的进店情况:年前日均有效进店(即有意向留资)涨到10批,超过广汽埃安。

*进店量即集客量,只计算批次,不计算人数。

年后,有效进店突破15批,追上“蔚小理”去年上半年的水平。3月中,孙少军告诉汽车产经,“AITO进店量已突破20,超过理想汽车”。

北京一家AITO体验中心的销售对汽车产经表示:“我感觉华为已经打开市场了。刚开始人们来店都说,‘华为怎么造车了’,现在的客户都说‘我看看这辆车’,没有一开始的疑问了。”

据他透露,他所在门店2月售出20台问界M5,而北京全市100多家门店,2月共售出一千多台,全国2月共售出1万余台。

汽车产经了解到,热烈追捧问界M5的客户群体不是少数。住在北京海淀的王先生是北京区域第一位成功提车的车主,他表示,广州车展之后便认定问界M5,属于死等状态,12月23日发布会开始后一个小时内付了定金。

“省油、智能、华为。”王先生说,很多人跟他一样,都看中这三个关键的因素。

另有北京车主认为,凭借赛力斯的新能源技术以及华为在ICT行业的深厚积淀,问界M5能带来高智能化、高性能的出行体验,虽说“媲美百万豪车”还略显夸张,但实力已经比肩或者超过市面上大多数同级别、同价位竞品。

在非一线城市,问界M5的热度不如北京,但关注度同样较高。

比如,在AITO品牌的大本营重庆,一名销售就表示,他们2月份的新车订单较1月份大幅提升,达到了10台。

重庆一AITO体验中心

不过,即使每家门店订单量每月能达到20台,目前局促的门店数量仍是华为卖车的一大掣肘。为了达成目标,华为将对现有授权的2000家门店进行改造。截至1月末媒体统计数据,具有华为汽车销售、试驾资格的门店约为500家。

总的算下来,距离余承东所说的年销30万仍有很大差距。

按照厂家的规划,他们年底将累计实现超过1000家体验店以及300家用户中心的入驻。随着门店数量的补充,销量或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

但据孙少军预测,华为2022年要卖出30万辆新车,“是不可能的,转化率不是很理想”。

在新能源产品的销售周期里面,首批用户的交付质量非常关键。北京首位车主王先生表示,目前已用车一周,体验基本超过预期。

“但也不是百分百满意,因为发动机故障标志一直亮灯,他们很积极地在跟进,提出上门解决,可能也是希望有问题尽快暴露出来,方便以后产品调优。”王先生说。

竞品的推出或许也是影响AITO销量的一大因素。今年,长安、华为、宁德时代共同注资的阿维塔,年内将有另一款搭载鸿蒙智能座舱系统的新车型量产交付;北汽、麦格纳、华为深度合作的极狐,除了目前的阿尔法S华为HI版,阿尔法T和未来其他车型也都会陆续推出华为HI版。

余承东的承诺到底能不能兑现,我们且静静观望。

最新回答
傲娇的皮带
欣喜的眼神
2025-09-11 06:43:26

极狐阿尔法,金康赛力斯,这两个名字可能听上去有些陌生、又有些相似的气息,可是他们的上家——母公司都是非常的有名气、有实力,那么,两者的异同点在哪里呢?

首先,两者的出身有一定的类似,都是从一个自主品牌中诞生的一个子品牌,承担着整个集团振兴的希望,而且两者旗下首款#新能源 汽车 # 的上市时间都非常接近,都在2020年前后。

金康 汽车 ,它是小康股份的全资子公司,而小康本来是重庆小康和东风 汽车 各持股50%组建的混合所有制大型整车企业,2020年4月东风小康正式成为小康股份全资子公司。小康 汽车 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016年成功在A股上市。金康新能源于2015年正式启动,主要负责B级高端新能源乘用车研发、制造和销售。

极狐 汽车 是北汽集团和麦格纳合资,可以说是北汽的高端子品牌,后者是世界500强企业。2018年4月,北汽集团与麦格纳签署全新一代智能纯电动 汽车 平台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1月,北汽蓝谷麦格纳高端新能源 汽车 制造基地落地中国镇江。

从跟华为合作的路径上,北汽的步子可能要迈得早一些,它早在2017年就跟华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在次年11月,两家继续签署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智能化转型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与合作,将ICT技术与智能网联 汽车 深度融合。接着,2019年极狐 汽车 联合华为共同设立了“1873戴维森创新实验室”,共同开发面向下一代的智能网联电动车技术。

其次,有了#华为造车# 概念的加持,在过去的一年里,两者的股票都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

其中,小康股份甚至从不到10元一直涨到超过60元:

第三,两家的“家长”都给自家的孩子起了很文艺的名字,新能源时代到来之后,这些传统国企在转型的过程中在技术、运营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个响亮清新的名字有助于打造一个能够长远发展、积极向上的品牌和价值。

极狐,据说“极”原意来自于北极,代表了不可能之境,象征坚持自我、不畏挑战、敢于突破、追求完美的品牌个性;“狐”也就是狐狸,北极狐智慧、坚韧、优雅并且灵敏。极狐的品牌口号则是“生而破界”,#品牌# 主张是激情、魅力、渴望、愉悦、自由,强调“生而破界”的品牌精神,为注重生活质量的年轻消费者带来美好的人车生活体验。

塞力斯,具体含义不太好解释,官方也查不到具体的解释,此前还有一个名字叫“金菓EV”。塞力斯英文名称“SERES”一词来自希腊语( Σῆρες ),本意为丝国、丝国人,是战国至东汉时期古希腊对与丝绸相关的国家和民族的称呼,一般认为指当时中国或中国附近地区。

最后,两家的实力,技术实力就不说了,应该都很强,都是国际化团队并掌握核心三电技术,都以“中国领先、世界一流”为高标准要求,都有#智能化# 数字化工厂。

还是看销量吧,毕竟,销量就是实力。不过,从下面的数据来看,还不太好比较,也不太好预测。

“华为不造车,总是协助公司造高档车”。如今,华为已经帮助了两家企业造车。那么,下一步,它是选择直接入股呢,还是继续找第三家“新人”?

复杂的外套
美好的啤酒
2025-09-11 06:43:26
申请资料提交到金康新能源,通过后可称为经销商。

赛力斯的经销商申请资料提交到金康新能源后,先是金康的人实地去考察,然后华为各地的代表处也需要去实地考察,最终资料需要华为审核通过以后,才能授予该经销商开立赛力斯门店。并且经销商的准入标准也是华为制定的。

金康赛力斯是重庆金康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旗下品牌。隶属于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推动汽车能源变革,创享智慧移动生活。

高大的鸡
坚定的方盒
2025-09-11 06:43:26
华为生产汽车什么牌子? 华为生产汽车的牌子是:华为汽车。以下是其相关介绍:1、华为汽车:是由华为公司生产的新能源智能汽车,华为合作汽车品牌是赛力斯。2、合作方信息:赛力斯全称为“金康赛力斯”,是小康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金康新能源”的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3、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造车:其实华为的“造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造车,而是采用与车企合作的方式,为车企提供部分技术联合打造车辆,其中赛力斯就是华为深度合作的一个汽车品牌。2021年4月19日,华为携手赛力斯品牌,在上海国际车展上正式推出了新能源汽车“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2019

粗心的牛排
自然的纸鹤
2025-09-11 06:43:26
大学城金康动力很好的。根据查询大学城金康动力的相关资料得知,原名是重庆金康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该公司对对员工的待遇很好,工资是按时发放,还有着五险一金,工作的环境也很优美,各种设施也是应有尽有,因此大学城金康动力是很好的。

闪闪的帽子
义气的帆布鞋
2025-09-11 06:43:26

投股关系。

小康汽车旗下新建立的100%控股的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正式完成环评的公示期,若文件批准栏目显示为“是”,则意味着小康金康新能源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项目正式获得环评批准,则有望获得第六章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

根据《重庆市环境保护局两江新区分局拟作出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和竣工环保验收决定情况公示表》【渝环(两江)〔2016〕第75号】显示,小康汽车旗下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项目计划投资25.1025亿元,利用原有的生产厂房建设从冲压、焊接、车身涂装、总装到整车测试的全工艺流程,项目设计年产新能源系列PV/ SUV乘用车5万辆和年产6万套电池pack。

也就是说,小康汽车在做一次新能源汽车的转型,而这家看似低调的新公司,到底经历着怎样的变革,才获取这一飞冲天的机会。

9月28日,小康股份曾发布公告称,该公司美国新能源子公司SF MOTORS已于当地时间2016年9月22日与与美国特斯拉汽车创始人Martin Eberhard(马丁·艾伯哈德,特斯拉CEO、联合创始人之一)签署了书面协议。

聘请马丁·艾伯哈德担任SF MOTORS公司新能源汽车顾问,“旨在整合全球新能源汽车顶尖人才,推进公司在电动车的产品定位、开发和技术创新设计,帮助公司新能源汽车获取全球市场(特别是美国和中国市场)竞争优势。”

由此,小康金康新能源汽车强势并无道理,既具有小康汽车相关生产背景、资金储备还拥有核心技术以及专业人才。何来空穴来风,预计金康新能源汽车获取生产资质亦不远矣。

缥缈的鸡
贪玩的舞蹈
2025-09-11 06:43:26

陕西金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2018-10-09在陕西省西安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丈八街办科技路30号合力紫郡11201室。

陕西金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10131MA6W4216XM,企业法人南立军,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陕西金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暖通设备、新材料、楼宇智能化设备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建筑装修装饰工程、建筑防水工程、水暖电安装工程、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计算机系统集成(须审批项目除外)净水设备安装、维修合同能源管理暖通设备、电力设备、通风设备、环保设备、净水设备、机械设备及配件、电子产品、五金交电、保温材料、金属材料、建筑材料的销售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施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陕西金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专注的诺言
俭朴的凉面
2025-09-11 06:43:26
暂停发放了大半年的新能源车“准生证”,最近由前途汽车打破,前途取得工信部的审批后,新车量产上市将被开绿灯。然而,缓慢的资质发放频率,对大批对产销资质渴望的新能源车企,包括新造车势力来说,就如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旧悬挂在它们的颈脖上。

“有些企业拿到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却根本没有实力生产汽车,而是借着‘资质’四处找投资;而很多有能力、想要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却得不到生产资质。”在日前举行的2018智能汽车国际研讨会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道出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解释了相关部委暂停发放资质的原因所在。从2017年5月22日至今,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大门已经关闭了整整一年时间,背后原因众说纷纭,但都避不开对已领取生产资质的15家新能源车企项目进展不一、表现悬殊的问责。

一方面是部分获得资质的企业,迟迟未进入市场,除了北汽新能源和江淮大众以及知豆,其他企业丝毫没有成为市场主流车企的迹象。

另一方面,对资质近乎“饥渴”的新造车企业,尤其是产品进度推进较快,以及融资金额排名前列的一二梯队,却又迟迟无法得到资质。为了抢新车上市的进度,一些新造车势力甚至被倒逼迂回生产——— 寻求代工或收购有资质企业。可以说,近两年冒起的新造车势力,如果说之前仍处于“PPT造车”阶段时,没有领到生产资质实属合理,那么过去一年资质发放近乎停摆后,让逐渐走向量产、走向市场的新造车企业,无奈地成为了被“歧视”的一方。在新能源车蓬勃发展的当下,如何把资质给到对的人,依旧有待破局。

停审 现有新能源产能严重超标

从2016年3月17日北汽新能源拿到首张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再到2017年5月22日江淮大众获得最后一张生产资质,短短14个月时间,发改委共发放15张新能源牌照。业内曾经普遍认为新能源生产资质发放10个最合适,随着兰州知豆拿下第11张牌照,渴求新能源一纸准生证的新造车势力欣喜若狂,加快递交申请,以期占得先机。然而,这扇资质大门却在江淮大众领到第15张牌照之后,在没有正式文件的情况下关闭了,至今仍无重启的迹象。

为何发改委暂停发放新能源生产资质?这必须从发放新能源牌照的初衷说起。

发改委发放新能源生产资质,本是为了扶持一批有竞争力的优质企业,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也即是“鲶鱼效应”来搅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不过,从目前拿到牌照的15家新能源企业的进展来看,产品推出普遍缓慢,竞争力弱,根本无法起到领头羊的作用,更遑论对传统车企造成冲击,完全辜负了国家的期望“目前审批工作处于暂停状态,主要原因是之前国家层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审批规则相对宽松,审批速度过快,获批的企业实力参差不齐。”一位消息人士解释说,发改委应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从2017年5月开始暂停审批工作至今。

拿到新能源生产资质的15家车企分别是: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前途汽车、奇瑞新能源、江苏敏安、万向集团、江铃新能源、重庆金康、国能新能源、云度新能源、知豆、速达、合众、陆地方舟及江淮大众。按照传统车企、新造车、汽车产业链三大势力划分的话,传统车企势力有5家企业,分别是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淮大众、江铃新能源、金康新能源;新造车势力最多,有7家之多,包括前途、知豆、云度新能源、河南速达、合众新能源、陆地方舟、国能新能源;剩余的万向集团、长江汽车、敏安汽车则属于汽车产业链势力。

南都记者统计发现,这15个获得新能源准生证的“天之骄子”,现有产能加起来达到91万辆。据不完全统计,正在排队等待资质审批的新进入企业超过了20家,产能是这15家车企的两三倍之多。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将达200万辆,而现有的新能源产能已经严重超标。新能源造车热急需降温,从狂热回归理性。

事实上,拿到发改委生产资质的15家车企,并非都可以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他们还需通过工信部的考核,产品被列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即拿到工信部的“生产资质”,方能上市销售产品。而这15家车企中,获得工信部生产资质的只有6家,分别是云度新能源、北汽新能源、江铃新能源、兰州知豆、长江汽车、前途汽车,原因是很多车企的生产基地建设缓慢,始终无量产车影踪。

尴尬 15家车企仅6家有车在售

记者调查发现,在领取牌照超过一年时间以上的今天,有量产车型上市销售的只有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奇瑞新能源、云度新能源、江铃新能源、兰州知豆等6家车企,另外还有前途汽车、江淮大众、合众新能源、陆地方舟4家车企计划在今年推出首款量产车型,而其余5家车企中,除了重庆金康此前表示首款产品将于明年推出市场之外,敏安、万向、速达、国能都尚无十分明确的上市时间表,也常被称为“僵尸企业”。

有产品在售的6家车企中,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铃新能源均出自传统车企。其中,北汽新能源早已是行业的佼佼者,其目前最受瞩目的大事并非产品或销量,而是上市。事实上,北汽新能源2009年创立之初,就被北汽集团规划为未来独立上市公司来运营,甚至从2014年开始筹备上市。今年4月27日,北汽新能源与成都前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SST前锋)的关联交易方案获批,这意味着北汽新能源这一国内新能源整车巨头终于登陆A股。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在本届北京车展上明确了北汽新能源的上市时间表———2018年第三季度。

公开数据显示,去年北汽新能源全年销量达到了10.3万辆,位居比亚迪之后,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排名第二。依托传统车企的开发平台和技术沉淀,奇瑞新能源和江铃新能源也双双排进去年新能源销量榜前十,其中奇瑞共销售3.68万辆新能源汽车,江铃则售出3万辆,分列第六名和第七名。

在去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前十车企中,有四家车企获得新能源生产资质,除了上述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以及江铃新能源之外,另一家就是近两年在新能源市场大放异彩的知豆。兰州知豆旗下已有H1、D1、D2、D3等车型上市,2017年实现销售4.25万辆,排在奇瑞新能源和江铃新能源前面,在去年排行榜中名列第四,仅次于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和上汽乘用车。成立于2015年的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2017年估值超过12亿美元,目前累计销量逾10万台,占据新能源乘用车逾10%的市场份额,纯电动乘用车13%的市场份额,足迹遍布意大利、法国、德国等近20个国家。在今年由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科技部、中关村等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中,知豆以宁波首家“独角兽”企业的身份亮相,未来发展前景备受看好。

云度新能源则在去年迅速推出首款量产电动车π1,今年3月再神速推出π3,并在刚刚结束的北京车展全球首发A+级纯电SUVπ7,据称这款车将于明年上市销售,将具备L3级别自动驾驶能力。

涉足乘、商两个汽车领域的长江汽车,也高调参加刚刚结束的北京车展,带来9款产品,包括3款乘用车和6款全新纯电动物流车。据了解,长江汽车依托母公司香港五龙电动车集团在电池材料、电池生产、乘用车/商用车/客车生产、汽车设计全产业链的优势,目前在北京、上海设有研发中心,在天津、辽宁建立了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在重庆建立了电池材料生产基地,在中国、昆明、贵州建立了整车生产基地,甚至在美国有海外生产基地,整车年产能达10万辆,在15家获资质车企中与江淮大众并列第一。

统筹策划:南都记者 钟键挺 张泽彤

采写/制表:南都记者 何羽 钟键挺  实习生:贡芊芊

编辑:张泽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