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为什么要“输配分开”?目前进展如何
在我所了解的电力系统改革,第一次已经实现“厂网分离”,从电力源头改革实现了竞价上网的趋势,第二部是“输配分开”,从用电终端也形成了竞争机制。而中间的变电企业,就只要一心去维护好电网运行,而不用在抄心和涉足营销方面。
主辅分离。。。只是把电科院,设计院等辅业分出去,供电还是供电。。对供电没多大影响 ...输配分开是超高压局和我们现在的供电局分开。。。一个管输电,一个管配电。。未来看,超高压局应该是国家主要抓的一块,毕竟是有关国家安全。。。
(2)变电运行和变电检修都属于主网的,应该分不开的。
尽管此消息遭到了有关部门的否认,却并未让坊间关于“电老虎”破垄改革的讨论冷却下来。
电改路难行
2002年,国务院批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电力体制改革大幕由此拉开。当年年底,原国家电力公司被分拆成为了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和四家辅业集团。分拆引入了竞争机制,但分拆之后的3年半时间里,电力行业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
为缓解电力紧张,政府一再用行政来代替市场,体制改革也因此停滞不前。“当初判断厂网分开后会很快进入市场化阶段,但现实是迟迟未进入实质阶段。”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刘树杰说。在此背景下,电监会2005年年底发布了一份内部报告,宣告“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基本不成功”。
对此,首都经贸大学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认为,尽管拆分了国家电力公司,但却是“改体不改制”,中国电力行政性垄断的本质不仅没有打破,反而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刘纪鹏进而指出,不触动电价这一实质性问题,只强调拆分,不仅对电力改革进程的推进于事无补,而且还可能拆出麻烦。
眼下,电力改革停顿了将近1年的今天,电力供求关系已从紧张趋于缓和。因此,一些专家认为,重启并加快电力体制改革进程的时机已经成熟。发改委近期也透露了下一步电力改革的核心内容和重点任务,其中,“进行输配分开的研究和推行试点”被排在首要位置。有消息称,输配环节的分开工作目前已正式提上电力体制改革的议事日程。
输配分离还是理顺电价?
“从目前来看,电力的矛盾主要集中于电网,电网涉及的各种矛盾的症结点是在利益的分割上。”中国能源网专家顾问甘世宣说。在他看来,电力改革应当首先在两大电网内实现竞争,实现输配分开。
中国投资协会能源研究中心副理事长陈望祥对此表示认同。陈望祥认为,必须打破电网垄断,积极进行输配分开。不然,就没法准确核算电网的真实成本,也没法制定合理的输配电价,也就谈不上所谓的电价改革。
不过,国电动力经济研究中心总经济师胡兆光表达了不同意见。他认为,现在还没有到谈输配分开那个地步,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理顺后,才能谈输配电价。“目前,上网价格、销售价格都很乱,输配环节也处于垄断阶段,国家对电厂1年发多少电、1度电什么价等都有指标规定。”因此,没处理好如何竞价上网,销售价格没理顺就还没到谈论输配分开那个地步。
刘纪鹏则认为,输配分开本身并不能够打破垄断,输电和配电都具有自然垄断属性,并不能因为输配分开而打破。与其说输配分离的目的是打破垄断,倒不如说输配分离是通过划小核算单位,实现输配电二者成本和价格的核算清晰。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充分利用市场手段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这决定了建立以价格为核心的市场机制是关键。”电价改革是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电源、电网企业和用户利益的调整,关系到电力市场的有效运行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成本。没有科学合理的电价体制,就谈不上引入竞争、打破垄断。
不太可能,因为两车、两船是同质竞争,合并是为了增加合力提高自主创新力打进国际市场。
南网在国家电力公司时代就半独立经营了,大背景是二滩水电站建成输电通道受限窝电无法送出,以此为契机由南方五省投资建立互联电网,也算市场化第一步尝试。
厂网分开时,正是因为所有权不同,南网是云贵粤桂琼五省地方投资为主,其它电网是国家电力公司主要投资,因此分为两网,西北、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区域电网归于国网名下。
而国网和南网,是按照行政省份确定经营区域的,国网为26省(河北省有两个省级电网公司,多了一个保障京津冀电网安全的冀北公司),南网为5省,之间不存在实质性竞争,也就不需要再整合。
事实上,按照当初电力改革目标和发电集团诉求,两网不但不会合并,国网还有可能进一步拆分,不过国网自己来了场特高压电网技术和“三集五大”机构改革,成功避免了调度独立并把区域电网边缘化沦为国网分部,国网对于电改最怕的几项基本都没实现。
按照国资委的部署,五大发电集团极有可能会合并重组为三个大型能源集团,国电和神华已经动作了,华能和国电投也在眉来眼去,大唐和华电只能抱团取暖了。
关于电力改革国网最怕的几项,估计很多人对我这个说法很感兴趣,那我展开说说。
电力改革第一步,厂网分开,2002年随着两大电网、五大发电集团、四大辅业集团的成立已经实现;第二步,主辅分离,随着2011年辅业整合为中国电建和中国能建两大公司已经完成;下一步可能推行的政策有:调度独立、区域电网拆分、输配分离、配售分开等。
其中国网最怕的是调度独立、区域电网拆分。调度独立,意味着失去了对发电集团的控制权;区域电网拆分,真这么干那就更没有国网什么事了。但是国网很聪明,与之对应推行了两件事,特高压电网技术和“三集五大”机构改革。
特高压技术,从充分性上看确实能打造坚强电网,技术上的确有非常显著的优越性,但从必要性倒推,坚强电网就一定是特高压么?南网基干网架不是特高压也坚强运行这不就是答案嘛,不一定!
国网第一条特高压线路是从晋东南经南阳至荆门,从华北电网跨越至华中电网,这是华北或华中区域电网可以单独驾驭的么?只能由国网层面经营运行。也就是说,特高压是把区域电网在技术上边缘化了。
“三集五大”机构改革,“大运行“将调度和监控合并在一起。调控一体化,不是要调度独立么?我们的变电站监控总不能一起分离吧,这涉及到电网运行安全,于是调度独立不能实现了。
三集五大的最大特征就是机构功能化、扁平化,从原来国网、区域电网、省公司、地市公司的行政管理变成了按照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大规划、大建设划分的功能管理,从此区域电网在组织上边缘化了。
至于说输配分离、配售分开等,对国网肯定是有影响的,而且影响也不会小,经营效益会大受影响,但不会像调度独立、区域电网拆分这样触动根本利益。
输配分离。国网的运行公司和省公司的检修公司不就是典型的输电公司么,各地市公司不就是典型的配电公司(虽然又经历了超高压属地化管理,但也可将其认为是高压配电网)么,这本来就分开的啊,无非真改革了行政隶属变一变而已。
虽然当前现状不会和电改推行预期的一模一样,但也是形似呀,因此输配分离目前的表现就是输配电价独立核算,对国网没本质影响。
配售分开。很多人拿这个唱衰国网,帖子在逼乎满天飞,我只是觉得你们太戾气太年轻,有忧患感是应该的,但不要太悲观。
国家的确大力推行了,但请注意,是增量电网开放,也就是既有配网没覆盖到的那部分空白区域自由竞争,增量电网相对应的是存量电网,可国网的存量电网恐怕要覆盖当地行政地域的70%左右吧(姑且这么估计,有些地方应该比例更高,因为以前代管的农电企业现在上划至国网直管)。
而且国网的地市公司不仅是配电公司也同时是售电公司。新成立售电公司要绕过这70%的区域自己新建独立配网和国网没交集,谈何容易?
只怕还是从国网既有配网上T接或者从国网输电网下网建自己的110kV变电站,这成本投入怎么和国网竞争?更何况国网也在成立新的售电公司实体!所以现在听起来售电企业如春笋般一出一大堆,真正独立经营和盈利的有几个?最终市场检验后估计又和秋后大白菜一样蔫一批。
从下面材料总结出来的。。
日前发改委发布的《关于2010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电力体制改革再度位列其中。
2002年确定的四分离电力体制改革,至今仅在发电侧的厂网分离领域效果显著,主辅分离进退失据至今改而不破;售电侧的输配和配售分离则至今僵持不下。这造成了电力市场既非市场又非计划,煤电顶牛、厂网利益分配失调等问题几乎一直相伴而行。
是次发改委等部门把重点放置于,除依据拉姆齐定价法则推行居民民用阶梯价格制度等外,其他的如电网企业主辅分离,输配电体制改革试点等内容都似曾相识。
当前电改究竟痛在何处?首先表现在电价市场化改革的久拖不决。目前的电价改革,在方向上虽然最终目标是完全市场化价格运行机制,但为照顾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支持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的用电成本等,在电价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引入了分步过渡的思路——先通过成本+利润的过渡模式对电价进行管控,然后实行真正的完全市场化。
这种电价内涵对低收入群体、重点和关键行业的价内补贴性职能:一方面造成了煤电价格顶牛和煤电联动机制取消后的发电行业整体亏损问题;同时在当前的电力生态布局下,隐含价内补贴的电价过渡机制,扭曲了电价的价格形成机制,导致了电力系统承担了诸多社会功能而无法完全市场化。另一方面,电价未能有效市场化改革,客观上牵制了售电侧输配分离和配售分离的市场化改革,强化了电网公司的垄断强势。
其次,发电侧与售电侧间隔性的分步改革,人为增加了电力体制改革的复杂性,导致了改革的步履维艰。电力领域是囊括了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等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先发电侧后售电侧的改革思路,客观上割裂了电力体制改革的完整性,容易造成改革的前后顶牛和利益扭曲问题。事实上,不论是煤电顶牛还是一度出现的发电企业的整体亏损,都与当前电力改革的先后有别的分步改革有着直接的关联;而电网公司在主辅分离上先分离后拓展辅业,甚至部分省网公司采取各种可能手段投资发电项目,再度挑战相对较为成功的厂网分离,都与这种先发电侧后售电侧的分步改革相关。
再次,电网公司的垄断强势地位客观上加剧了电力体制改革的复杂性,甚至影响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确立的改革方向。目前发电侧的竞价上网,严格地说是一种一对多的垄断博弈,国网和南网在竞价上网中处于绝对垄断地位。
真正的输配分离、配售分离改革是把配电与售电真正从电网公司独立出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配电环节,成立多家专业的配电公司,进行竞价配电服务。售电业务则可以是发电企业直接面对最终用户(目前试点的直购电),也可以是发电企业把电卖给售电公司,售电公司直接面向最终用户。而电网公司将专司电网建设维护和输电服务。输配售业务电网公司继续独揽意味着售电侧的市场化改革只是电网公司的内部市场化,而非售电侧的市场化。显然,售电侧的市场化改革就是对电网公司的重新定位,这是电改能否有效推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