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能源过剩是什么意思

懵懂的含羞草
称心的悟空
2022-12-22 11:31:56

新能源车产能过剩?人有多大胆 车有多大产

最佳答案
高贵的手机
腼腆的盼望
2025-09-10 03:02:27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确实像飞起来了一般。买新能源车的人多了起来,造车的人更多。

"汽扯扒谈"依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的新能源汽车项目计划投资3300亿元,规划产能近800万辆。更夸张的数据是有媒体发布消息称,2015-2017年6月底,国内已经落地的新能源整车项目超过了200个,相关投资金额高达1万亿元以上,各类车企已经公开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规划超过2000万辆。按照规划,这些项目大多将在2020年之前建成投产。

目前各地的新能源汽车项目规划产能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数据,但是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国内新能源车年产销达到200万辆。不论是哪种统计口径,企业投资的产能规划已经是大大超出了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规划。

产能过剩风险日益加剧

此处说的产能过剩风险指的不仅是新能源汽车的产能过剩,还包括新能源汽车相关的配套产业。

先说新能源汽车。不论是2012年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还是三部委联合发布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给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定的目标都是到2020年能够达到200万辆。

在今年7月份,公安部交管局发布数据,截止到今年6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99万辆。这个数据高吗?如果与3.19亿辆的机动车保有量相比,这个数据很低,但是如果说放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来看,这一数据又是遥遥领先的。

所以说,如果从机动车保有量来看的话,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容量非常大,但是还远没有到一年能够卖出上千万辆车的地步,不仅国内不行,甚至卖到全球也卖不完。

上图是"汽扯扒谈"依据公开信息整理的新能源汽车规划产能的情况,不知如此之多的产能这些车企要如何消耗掉?

再来说说对于电动汽车而言最为重要的零部件——电池的产能规划情况。由于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动力电池领域同样备受资本青睐。今年CATL上市后股价就一路飙升,翻了好几倍,让无数投资者眼红。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高达70%以上。从2014年到2016年,国内动力电池产业年均增长率分别高达368%、324%和78.6%,2016年动力电池领域的投资金额超过1000亿元,2017年动力电池领域投资也超过600亿元。

据测算,当前形成的产能若全部释放,会形成170GWh/年的巨大产能,大约是目前市场实际需求量的7倍多,可以满足年产500万辆的电动乘用车和50万辆电动大客车的总需求,而按照相关规划,我国到2025年都达不到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量。

低端产能亟待清理

不得不说,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强力扶持。传统车企快速布局新能源汽车,造车新势力纷纷上马,各路资本狂热追逐。还有一切其他行业的龙头企业也开始涉足新能源汽车,如格力集团、五粮液集团、中信集团、 汉 能集团能都通过各种方式杀入到新能源汽车行业。

发改委在最新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中就完全杜绝了新建燃油车企业的可能性,但是把新建纯电动车企业的审批权下放到了地方政府,难保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不会因为追求政绩而给予部分不合规的企业以造车权。如果真是这样,到时候估计又会有更多低端产能冒出来。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政策,是从长远角度考虑的,是应该全民参与、全民支持。但是汽车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如果说造出来的车没有足够安全,这将对购车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产生巨大威胁。近期频繁曝出的电动车起火事件想必也都让很多人绷紧了神经,甚至会让一些本打算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人打退堂鼓。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产业的产能确实是过剩了,但是消费者想要买到真正放心的车似乎也越来越不容易了。让人眼花缭乱的产品,到底哪个才是能够让人真正放心的。只有等到那些低端产能真正被清理出去后,市场上的产品都是能够让人放心的产品时,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才算真正发展壮大了。

人有多大胆,车有多大产,过去野蛮生长的那些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后补贴时代"都会经历阵痛。新能源汽车市场也会有政策驱动过渡到消费驱动,未来还能够留下来的肯定是那些有技术优势、市场优势、资金优势的企业。@2019

最新回答
大气的睫毛膏
年轻的石头
2025-09-10 03:02:27

产能过剩是生产能力超过市场需求。

新能源是生产动力源的更新。

从表面看,两者不存在直接因果逻辑关系。这需要从商业角度做个迂回。

能源成本过高,导致价格过高,

价格过高,导致市场需求减少

市场需求减少,导致产能过剩

例如航空燃料价格过高,机票就贵,坐的人少,飞机闲置就多。新能源能使航空成本降低,价格降低,乘客需求增加,产能与需求就达到平衡。

这样应该能理解了吧。

神勇的黑裤
诚心的水蜜桃
2025-09-10 03:02:27

首先,过度补贴等产业政策增大了产能过剩风险。

新世纪以来,国家出台了对企业和消费者的补贴、技术研发扶持、税收优惠等一系列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特别是政府的财政补贴是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最大源动力。除了中央补贴外,很多地方政府按照1:1的比例对新能源汽车进行配套补贴,两级政府的补贴总额高达6万~10万元,一些小型电动车变成了零成本甚至负成本。受高额补贴诱惑,大量企业不按市场实际需求过量生产,有的企业甚至违规造假“骗补”,从而埋下产能过剩隐患。

另据威尔森咨询公司发布的《2016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报告》,若扣除政府的补贴,国内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平均市场成交价格是合资品牌的2倍,即自主品牌车价格优势主要靠政府补贴来维持,未来随着补贴的退坡制度实施乃至完全取消,面对合资品牌强大的技术和市场竞争优势,国内大量靠政策刺激而建立起来的车企必将面临市场清洗,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会产生严重产能过剩危机。

其次,单一GDP政绩观和地方保护主义加剧了产能过剩风险。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风险高企与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政绩相关。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之一,具有产值大、利润高、带动性强等特点。新建项目产能一旦形成,必将大幅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例如,某汽车集团新能源乘用车在某省的项目建成后,按年产60万辆车估算,年产值将高达600亿元,占到全省GDP的1.5%。

受利益驱动,各地政府对发展新能源汽车均热情高涨。目前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15家企业中,大部分企业背后都有地方政府的身影。这种不顾本地发展条件而盲目跟风上马新能源汽车相关项目的做法,将给以后的产能过剩埋下隐患。

此外,地方保护主义也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进程,影响了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发挥,优势企业和高效产能无法进入,弱势企业和僵尸企业得以生存,加剧了行业低端产能过剩风险。

再者,行业进入门槛低也易形成大量低端过剩产能。

相比较传统汽车制造业极高的进入壁垒,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主要集中在电池等几个大的核心零部件上。据测算,传统燃油车的盈亏平衡点为200万辆,而电动车的盈亏平衡点仅为10万~20万辆。正是相对较低的行业进入门槛及广阔的市场空间,使新能源汽车易成为资本追逐的“香饽饽”。

当前,一些并不具备研发、生产以及制造新能源汽车能力甚至缺乏造车经验的企业,利用新能源汽车行业较低的进入门槛,采取控股、合资建厂、切入供应链等投资手段进入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短期内易形成大量低端过剩产能,给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苗条的小笼包
年轻的巨人
2025-09-10 03:02:27
这节课主要是了解稀缺、短缺和过剩,并搞明白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区别。

1.稀缺与短缺的关系

稀缺是这个世界的基本事实,也是经济学的基础。但还有另外一个词叫短缺,那么短缺与稀缺又什么关系?

更有意思的是,还有另外一个词叫过剩,既然稀缺是基本事实,那怎么还会有过剩,这不矛盾吗?

你看,稀缺不是什么新闻,好的东西不够,好的东西别人也都想要,都抢着要,这叫稀缺。 但是电视报纸新闻上经常能看到的是什么商品又成为短缺商品了。那为什么稀缺不稀罕,而短缺却这么稀罕呢?

实际上,经济学对短缺有它独特的定义,它是根据不同的竞争方式这个角度来给短缺做定义的。前面我们学习了,大家竞争一个稀缺产品,有各种各样的竞争方式,其中社会效益最高的就是按出价的高低来竞争。

如果一种商品,用出价的高低来竞争,而且只用出价的高低来竞争,那这种商品就永远不会短缺,而只会稀缺。

奔驰汽车不会短缺,它永远在商店里等着你。哪怕是暂时的缺货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成为新闻,更不会成为社会现象。

蒂芙尼的钻石也一样,它永远等在那里,只要你把钱放下,就可以戴走。虽然钻石的数量是非常少的,但好像也没人抱怨过它短缺,为什么?

因为这些商品,只要你出价,我们就能买到它。这时候这种商品,就只有稀缺而不叫短缺。

2.短缺是因为价格受到了抑制

而短缺的意思是,它的价格受到了短缺,人们仅仅用出价的办法买不到这样的商品,人们不得不采取其他的竞争方式才能得到这种商品。这时候,我们就称这种商品出于短缺的状态。

最熟悉的例子就是高峰期出租车的短缺,出钱打不到出租车,你得站在那里等上个20,30分钟才能打的到车,你的付出时间的竞争才能打到车,这叫短缺。

过去计划经济年代,你有钱买不到吃的,买不到穿的,买不到用的。你都得凭票购买,这叫短缺。

所以短缺不是供应的减少,而且商品的价格受到抑制,人们不仅仅要通过出价的方式去竞争,还得依靠其他非价格的方式去竞争的一种特殊的现象。那么,我们学过这个课程之后,一听到什么商品是短缺的,我们就知道,这种商品不仅仅是用钱来买的,你还得通过其他的竞争方式才能得到。

所谓的其他的竞争方式,是什么呢?那昨天也罗列过很多了,排队啦,凭关系啦,拼智商,看需要啦等等,反正我们知道,什么商品是短缺的状态,那么我们就得展开价格以外的手段去竞争才能得到。

在计划经济年代有个词叫“短缺经济”,大家会理解成什么商品都是不够的,其实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人们要得到这些商品都必须要采取价格以外的方式去竞争。

苏联时代,他们就很习惯排队。据说啊那时候每个人上街口袋里面都放一个网兜,看到有人排队,你就先加入他们的队伍,也不管是卖什么,排了再说,反正他们的时间也不值钱,那些你排队能够分配到的商品才值钱,这就叫短缺经济。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很大的资源浪费。所以那些根据排队来分配资源的国家一定都是很穷的,因为他们的资源都消耗在排队上了,而这些消耗的资源对其他人也没有用,全部是无谓的消耗,整个社会出于低效率运转。

几年前,很多城市的人们普遍打不到出租车,人们说车不够,实际上应该是车租车的价格不到位。

同样的,高档酒店的总统套房总是很少很稀缺的,却鲜少听人抱怨过数量太少,为什么总统套房数量少却没有短缺现象呢?很简单,因为总统套房的价格贵啊。

只要根据价格就能得到的,这时候就不叫短缺。

3.“过剩”是价格被人为拔高的结果

同样,过剩的概念也是通过竞争的规则这个角度来理解的。过剩不是供给太多,而是产品的价格受到人为哄抬,以至于卖家不能简单地通过价格,就能够把产品卖出去。

他必须加上其他的竞争手段,搭配其他的服务才能把商品卖出,这种现象就是过剩。

农产品经常出现滞销出现过剩。为什么? 原因在于,政府为了扶持农民,把农产品的价格拔高了。价格过高,就很难顺利的卖出去,这是很简单的商业常识。由于政府把农产品价格太高,从而使价格高于市价,农民多生产就多赚,当然他们就拼命地多生产了。但最后由于政府的资金是有限的,农民和农民之间就会展开竞争,看谁能得到政府的扶持。这时候,你真要顺利把你的农产品卖出去的话,你必须得得到政府的配额,所以农民之间就展开了配额之争。

就是农民不能自己顺利把农产品卖出去,而要去争取政府的配额时,那么农产品过剩现象就已出现了。

我们小时候的政治课上经常听说资本主义的腐朽,牛奶要倒掉,肉要烂掉,土豆也烂在地里,当时都是谴责资本主义的盲目性,没有计划性。但今天来看,这种现象就是过剩。

解决过剩的方法有这几个:

1.政府减少补贴,过剩就会消失。

2.政府必须限制农民的产量。

3.强制勒令那些超出需求量的产品,让他们自找门路进行处理。

在美国还出现很搞笑的现象,那就是你如果不生产,我还会奖励你补贴给你。

这就是所谓的过剩现象。

课堂小结:

稀缺是永恒的,而短缺和过剩是价格受到人为干预的结果。

价格过低,不得不展开其他的竞争方式来争夺商品,这就是短缺。

价格过高,卖家不得不采用价格以外的方式才能把东西卖出去,这就是过剩。

课后思考题:

请举一个短缺或者过剩的例子,并且提出你的解决方案。

出租车高峰期的短缺现象,因为高峰期和非高峰的价格一样的原因。滴滴打车通过高峰期加价的方案就解决了很大一部分的短缺现象。

上海马拉松无锡马拉松的名额也是短缺的,现在都需要摇号凭运气才能得到,如果通过提高报名费估计就能解决这个短缺现象了。

政府对电动车的过渡补贴导致了电动车行业的产能过剩滞销,前两年政府鼓励新能源,对LED的封装厂的设备都进行了大量的补贴,导致的结果是很多工厂都上了LED封装设备,产能过剩,产品滞销,最近还倒掉了大批封装企业,政府其实是在帮倒忙。解决方案就是不要人为补贴,市场销量好的话,市场已经在奖励企业,不需要政府的额外奖励。

落寞的铃铛
勤劳的凉面
2025-09-10 03:02:27

1、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经济是靠承接外来产业转移、扮演世界工厂角色发展起来的。承接的外来产业大都是劳动密集型、附加值很低、集中在加工制造环节的产业。各地大干快上,形成强大的产能。

这种发展模式发挥作用的条件是国际经济形势向好,对这些产业的产品有大量需求,加之我们的劳动力便宜、资源能源便宜,虽然产能巨大,但同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处于一种相对均衡的状态。

然而,保持多年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如今已不适应世界需求结构的提升,不适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发达国家经济回归实体经济、回归制造业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态势。换言之,既有产能与相对萎缩的需求不匹配,需求提升了,而供给却没有提升。

2、产能过剩也来自一些地方政府的不恰当行为。一些地方政府官员有意无意地追求短时间内具有显著效果的政绩,甚至搞大拆大建,但对于能够提升经济实力的实体经济、先进制造业、创新活动等却重视不够。

扩展资料:

中国钢铁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对判定行业严重过剩给出了六项指标:

1、产品库存持续急剧上升,销售呈现停滞状态;

2、产销率大幅下降,供求关系严重失衡;

3、产品价格大幅度回落,长期处于成本线以下;

4、行业出现大面积的企业亏损,企业被迫举债经营;

5、一批企业相继倒闭或破产;

6、进口严重受阻,出口不计成本,国际贸易摩擦频繁发生。

他认为,如果以上六项指标在相对较长时间同时存在,就说明产品已经出现严重过剩。与前一种判断所不同的是,戚向东所指的是严重过剩时的状况,因此考虑的因素更加全面。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新知新觉:产能过剩的成因与化解之道

留胡子的哈密瓜,数据线
温暖的身影
2025-09-10 03:02:27
风能发展是设备制造的产能过剩,而不是风能发展过剩。

国家鼓励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正因为如此,大家都看好风能发展的前景,所以纷纷投资设厂生产风能发电的设备。目前生产风电设备的制造厂就有60-70家,还不包括那些正在试图进入这个领域的制造厂。有专家估计有150家左右。除了少数几个制造厂商有独立研发的能力之外,多数厂商都是购买外国人的图纸和技术,进行生产,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的情况突出。有人形象的比喻,中国目前的风电设备的竞争,类似于中国当年在冰箱行业的竞争,有一窝蜂的特点。

另一方面,装备技术水平的落后,和风电场并网的困难,使得风电设备没有出口竞争力,并且在现有的风电场建设中也供大于求。

风中的钢笔
义气的指甲油
2025-09-10 03:02:27

新能源产业的产能过剩风险不在于市场,而在于政府和国有部门。政府宏观决策部门需要注意的,是削减政府部门的投资权力,有效遏制国有部门的投资冲动,这才是防止投资过热的有效途径。

按照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来看,一个产业过剩的标志应该是投资该产业无法获得利润,在发生亏损之后部分企业被迫退出来达到供需平衡。显然,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并没有处于这种状况。在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新能源,进入新能源领域之后,新能源产业的利润率确实有所下降。这时候一些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就纷纷游说政府,提出产能过剩论,要求政府限制新的投资者进入,以避免其利润下滑。

科技部报告得出结论认为,“产能过剩”的判断有失公允,并担心这一论断会误导舆论,影响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正常发展进程。科技部专家们发现,支持“产能过剩论”的主要是一些大的企业。这些企业进入行业较早,大都习惯了高利润的生存模式。大量的后来者试图涌入这个行业,势必危及他们既定的利益格局。

这充分反映了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现状,那就是行业的发展不完全取决于市场竞争,而是受少数部门政策变动的影响极大。而一旦产业发展由政府部门说了算,看似政府在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实际上是违背市场规则,降低资源配置效率。

含糊的煎蛋
瘦瘦的丝袜
2025-09-10 03:02:27

小鹏,面临产能过剩!这一问题其他新能源品牌也存在。

1、产能过剩必然会导致汽车的闲置,最直观的影响便是企业的经济利益将会受到损失,形成了经济资源的浪费。不是所有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都有能源过剩的危机。能源过剩与销售规模,产能利用有关系。能源汽车市场上的两极分化特别严重。著名的企业品牌占据着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据统计,特拉斯的利用率能够达到100%。其实产能过剩主要是因为公司的销量没有销路。销售的规模越大,越没有产能过剩的危机。销售的规模越小,产能危机越严重。很多企业是因为新利用率并不理想的原因而导致的产能过剩危机。

2、产能过剩是汽车行业的竞争之战。为了化解产能过剩的压力,部分企业转型升级。甚至加入到名牌企业当中。还有一些企业把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希望拓宽新的销路来解决产能危机的问题。比如蔚来小鹏和威马。而没有销售出去的汽车则面临着淘汰的危险。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除了汽车企业需要提高质量,提高服务,提高效率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市场的占有份额。让市场的消费者能够通过对汽车品牌的了解进而购买的意愿。只有将汽车实实在在的销售出去了,汽车的产能利用率才能得到提高。

3、汽车产能的利用率低下,同时也会使我们的资源受到损害。 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占有份额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整合资源,减少汽车违规的项目是新能源汽车能够在快速健康良好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淘汰无效产能和低产能的汽车,引导汽车市场稳定快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