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美国股市铜价开盘价多少
在刚刚结束的五一期间,伦敦金属交易所(简称伦敦金交所)铜价不顾人们此前“铜价将下跌并调整”的预测,继续高歌猛进,最终在5月5日达到7785美元/吨的历史高点,收于7700美元/吨,全周上涨585美元/吨,连续第八周上涨。
昨日,一向跟随伦敦黄金交易所走势的上海期货交易所铜价继续飙升,主要合约收盘价全线大幅上涨,涨幅在2210-3300元/吨,其中主力0607合约收于7.33万元/吨,全天成交4.8万手。
6月中旬至8月中旬,空调、冰箱等行业进入全面休整期,精铜消费进入淡季,需求大幅下降,导致铜价承压。然而,今年以来,国内外铜价都经历了反季节行情。前三个月,国内铜价较伦铜明显停滞,LME与SHFE价差拉大,尤其是国内外现货市场。
自今年6月初以来,国际铜价持续上涨。LME现货铜价从6月初的3202美元一路飙升至8月中旬的最高点每吨3851.5美元,两个半月涨幅20.28%。而7月20日前一个月以及7月底至8月10日的近半个月内,国内铜价涨幅并不明显,甚至震荡下跌。上海现货均价从6月初的33980元/吨上涨至8月中旬的35297元/吨,涨幅仅为3.88%,与国际铜价20.28%的涨幅相差甚远。
资金推高铜价
从原因来看,一是需求不减,罢工潮加剧了国际市场的供应紧张,是国际铜价持续上涨的重要支撑因素。国内海关数据显示,今年6月和7月中国精炼铜净进口量分别达到142443吨和109559吨,仅仅是因为中国大量的进口需求刺激了国际铜价的上涨。此外,今年7月,智利、美国、赞比亚铜矿罢工浪潮汹涌,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对供需形势的担忧,推高了铜价。铜现货价格一路上涨至280-290美元/吨。
其次,该基金利用基本面迫使市场做空,LME提高交易保证金和人民币升值加速了国际市场反向套利的撤退,推动了铜价的上涨。今年7月21日和27日,中国分别宣布人民币升值和LME提高交易保证金,对正在LME市场亏损的做空资金的反套更加不利,加速了做空止损回补,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际铜价的上涨。此外,国际投机资金利用现货溢价较高,尤其是当前供需紧张的局面强行做空,也加快了铜价上涨的步伐。
8月份之后,虽然LME库存不断增加,近期翻倍至65150吨,但与去年同期10万吨的水平相比仍处于低位,短期内库存对铜价的负面作用并不显著。而且消费旺季到来后,库存是否继续增加还有待考证,这也冲淡了库存增加带来的负面效应。
国内消费受到抑制。
相比之下,国内市场趋于理性,尤其是铜价高企对消费的抑制作用逐渐显现,现货价格疲软,与国际铜价背离。国内现货价格的弱势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消费者兴趣减弱。今年夏季电力供应紧张,江浙、广东、上海等主要铜加工基地的铜企业无法正常开工,产能闲置,需求疲软。此外,今年国内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上涨,但消费者价格指数并未如期上涨,滞后时间延长,国内价格指数传导机制不畅,国内信贷紧缩降低了精铜加工企业的资金周转率。而且铜价高导致铜棒线材生产成本增加,空调、电视等下游产品价格未能跟随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国内对精铜消费兴趣减弱。
其次,宏观调控效果显现,消费受到抑制。今年国家宏观调控给整个金属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影响。除电解铝、水泥和钢铁外,精铜消费也受到间接影响。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7月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生产增速均低于6月,钢铁、房地产等过热行业回落明显。这也是国内精铜消费增速下滑的直接原因。
国内供应改善
TC/RC成本自去年以来持续上涨,极大地刺激了冶炼厂的积极性。去年第四季度,中国冶炼厂与外国贸易商签订的加工费上涨至135美元/13.5美分,为199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今年4月和5月飙升至200美元/22美分。一般来说,从铜精矿产量增加到精铜产量增加需要3-4个月的时间。按此计算,7-9月正好是精铜产量大幅增长的时期。国家统计局近期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国内铜产量同比增长18.2%,至138万吨。国内供应的改善打压了铜价。
中国铜进口增加。今年4月,国内LME、SHFE铜期货价比放大至10.3,精铜进口浮盈达到2000多元,刺激了国内精铜进口兴趣。7、8月份大量早期订单到港,比正常月度进口量高出约3 ~ 5万吨,大大改善了国内供应环境。中国海关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进口未锻造铜及铜材22.78万吨,1-7月进口125.3万吨,同比增长54.2%。
自8月中旬以来,国内消费市场并未出现回暖迹象,表明国内消费淡季比往年更长,今年9月国内市场仍将处于消费“寒冬”。国内铜价的持续疲软很可能导致国际铜价进入调整甚至大熊市。
4日)
地区 产品名称 产品价格 价格单位
华东现货 电解铜 72850 元/吨
长江现货 铜升贴水(升水) 120 元/吨
广东 Hpb59-1铜棒 48.6 元/公斤
江苏 H62铜棒 52.0 元/公斤
河南 T2紫铜带 77.9 元/公斤
浙江 H62黄铜管 53.3 元/公斤
浙江 T2紫铜排 74.6 元/公斤
1、根据沪铜主力合约CU1703。
2、20161229夜盘报价45220元/吨。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欧美方面,国内下行压力较大,需求疲软,后续关注美国加息和缩表的力度和废铜供应的干扰。对于铜价,中长期我们维持偏空的观点,有希望回到6万5。
1.市场表现:本周,沪铜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沪铜 2202 合约收于 69380 元,周上涨 80 元。技术上,6.8 万元支撑作用依旧存在,目前沪铜正处于震荡区间之中。
2.影响因素及分析:周二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决定于 2021 年 12 月 15 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0.5 个百分点,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 1.2 万亿元人民币。此次央行全面降准主要解决流动性问题,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 MLF,还有一部分被金融机构用于补充长期资金。从目前的结果上来看,降准对大宗商品的影响微乎其微。
3、上周上期所铜库存合计 3.6 万吨,较上上周减少 0.6 万吨,处于历史极低水平。周四,LME 铜库存合计 7.8 万吨,较上周四减少 0.5 万吨,LME 铜延续下降趋势,已经来到历史低位。一般情况下,只要库存处于低位,那么价格难以大跌。
拓展资料
1、中国 11 月 CPI 同比增长 2.3%,预期涨 2.5%,前值涨 1.5%;11 月 PPI 同比增长 12.9%,预期涨 12%,前值涨 13.5%,PPI 与 CPI 剪刀差自去年 6 月份以来首次出现回落。根据规律,长期而言,PPI 与 CPI 剪刀差与铜价呈现正相关关系。
2、由于临近年末,部分贸易公司已计划年末结算,目前铜现货市场交投热度明显下滑,并且由于进口电解铜开票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现货铜升水幅度也是明显下降的,目前几乎接近平水。由于进口货源增多,而市场交投一般,预计未来铜库存将出现累库现象。
3.央行降准,但对大宗商品影响微乎其微,目前,低库存依旧是支撑铜价的主要因素,同时在巨量的 1 月人民币放贷预期下,就中短期而言,铜价难以大跌,6.8~7 万是较强支撑位。根据历史规律,一般在每年年末或者来年一月份时,国内企业就会开始春季补库,这是因为要满足第二年的生产需要。
我们来看一下今天的各地区的废铜价格:
长江现货:1#铜66140—66180元/吨,跌910元
广东现货:1#铜65900—66100元/吨,跌960元
江浙沪:光亮铜59300-59500元/吨,跌500元
江苏现货:光亮铜58800-59200元/吨,跌800元
湖南:光亮铜58700-59100元/吨,跌800元
佛山:1#铜:59100-59300元/吨,跌600元
上海:1#铜:59600-59800元/吨,跌600元。
造成铜价下跌的几点原因:
1.国外铜价下跌拖累国内铜价发展趋势,就全球铜价发展来说,智利铜矿的罢工威胁已经解除,对铜价的影响已经降到最低,主要还是受到欧洲疫情的影响,昨日伦铜收盘8871跌259点
2.根据东方财富网数据,直接导致股市铜价盘中跳水的原因是日本取消6万亿日元的年度ETF购买目标,造成日本铜价暴跌超500点。
铜价走势分析:市场成交一般,升水与昨日持平。今日下游消费依旧以刚需为主中间商成交维持近日热度,铜价下跌后现货升水持稳,未再下调。宏观预期限制铜价回调空间,铜价下方6.6万支撑危危可及,短期铜价仍有下探6.5万支撑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