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板质保国家标准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光伏(PV)组件紫外试验(GB/T19394-2003)》补充了GB/T9535——19986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中的光伏组件紫外试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光伏(PV)组件紫外试验(GB/T19394-2003)》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为便于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光伏(PV)组件紫外试验(GB/T19394-2003)》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标准(含标准样品),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
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国家鼓励采用推荐性标准。
光伏组件在正规标准上,只有合格和不合格,是不分ABC类的。
ABC分类是厂家自己的叫法,一线厂家出厂的组件都是合格组件也就是所说的A类组件。不合格的组件就会降级,就是所谓的B和C。B是有部分缺陷但是能发电的组件,C类基本就是发电量极差,基本不能用的组件。
1、A级组件:主要用于地面电站、分布式电站、户用系统等,25年以上寿命。
2、B级组件:主要用于路灯、离网系统、电瓶车等,5年寿命。此类组件是A类降级组件或用B级材料生产的。
3、C类组件:主要用于用电不发达地区,如偏远地区、阿富汗、中东、南非等,寿命不详。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工程验收要求
一、支架安装的验收
1.采用紧固件的支架,紧固点应牢固,不应有弹垫未压平等现象。
2.支架倾斜角度偏差不应大于±1°
3.支架安装的垂直度及水平度的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光伏电站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
4.支架的防腐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
二、光伏组件安装的验收
1.光伏组件的外观及接线盒、连接器应完好无损,无划伤及隐裂现象。
2.光伏组件间接插件连接应牢固,连接线应进行处理、整齐、美观。
3.光伏组件安装倾斜角度偏差不大于±1°。
4.相邻光伏组件边缘高差小于等于2mm,同组光伏组件边缘高差小于等于5mm。
5.方阵的绝缘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
6.光伏组件进行串连接后应对光伏组串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进行测试。
三、逆变器设备安装的验收
1.汇流箱标识应齐全,箱体与支架连接应牢固。
2.逆变器外观及主要零部件不应有损坏和受潮现象,元器件不应有松动或丢失。
3.逆变器的标签内容应符合要求,应标明负载的连接点和极性。
4.逆变器的交流侧接口处应牢固可靠。
5.逆变器与基础间连接应牢固可靠。
6.变压器和互感器的安装验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规范验收》的有关规定。
四、电缆安装的验收
1.直流电缆的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标示牌应装设齐全、正确、清晰。
2.直流电缆的固定、弯曲半径、有关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3.直流电缆线路所有接地的接点与接地极应接触良好,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4.防火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
5.交流电缆安装的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五、电站监控系统安装的验收
1.布防线缆的规格、型号和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线缆排列应整齐美观,外皮无损伤;绑扎后的线缆应互相紧密靠拢,外观平直整齐,线扣间距均匀,松紧适度。
2.信号传输线的信号传输方式与传输距离应匹配,信号传输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3.信号传输线和电源电缆应分离布放,可靠接地。
4.环境检测仪的安装位置需要视野开阔,且一年当中日出和日没方位不能有大于5度的遮挡物。
5.通信系统应满足调度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等对电力通信的要求。
六、防雷与接地安装的验收
1.光伏发电站防雷系统的施工应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
2.地面光伏系统的金属支架应与主接地网可靠连接;光伏组件应将边框可靠接地。
3.汇流箱及逆变器等电器设备的接地应牢固可靠、导通良好,金属盘门应用裸铜软导线与金属构架或接地排可靠接地。
4.光伏发电站的各接地点接地电阻阻值应满足设计要求(通常小于4Ω)。
UNI 8456 “小火焰在两个表面点燃的燃烧反应”和UNI 9174 “材料受到热辐射而产生的燃烧反应”
UNI 8457 “小火焰点燃材料的一个表面的燃烧反应”和UNI 9174(用于水平向下的天花板或者垂直的墙面这些用途的材料)
各个厂家都是对上述三项规定细化。
如外观要求包括电池片、尺寸误差、划伤划痕等;内在质量要求交联度、剥离(粘接强度)、EL等,电性能包括测试仪器、测试环境、标准板、误差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