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华在煤炭企业中为什么一枝独秀
作为国内煤炭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国神华在国内煤炭企业中可谓一枝独秀,在矿产品及大宗商品价格连续下跌的情况,其他煤企以等矿业巨头利润大幅下降,为何神华巍然不动,其内在原因及优势是什么呢?
1、首先看一下2007-2013年的收入利润:
营业收入6年间增长347%,归属于股东净利润增长223%,大概讲收入年增长23%,净利年增长14%多点,对于一个传统行业的巨头来讲也是很不简单了。当然股价下降了76%,呵呵,这些年大家都懂得。
2、煤炭价格及产销量
神华煤炭价格2011年为高点436元,2013年底为390元,2014年应该更低一些。煤炭产量逐年增加,2013年比2009年增加1.08亿吨,销量增加2.61亿吨,其中外购煤增加了1.53亿吨,由2009年的占比17%提高到38%。外购煤这块利润销售应该不会太大,可能对铁路运输有一定的帮助。
3、神华分部利润
2011年煤价顶点以后,到2013年煤炭利润下降了84亿,而同期发电增加了87亿,铁路增加了44亿。2013年与2011年相比,售电量增长2078/1756=118%,而利润增长170/83=205%,发电利润的增加弥补了煤价的下跌,同时煤价的下跌也提高了发电的利润,当然从2012年以后电价上涨2分也是主要原因,即使以后煤价上涨,这一块利润仍能保留。与华能国际对比,华能国际2013年发电3175亿度,收入1338亿,利润总额176亿,每度利润(税前)5.5分,神华2078亿度,利润总额170亿,每度利润(税前)8.2分。其他华电、国电、长江电力每度税前利润分别为4.1分、4.2分、11.8分,除了长江的水力发电,其他火力发电企业与其差距很大。神华发电成本每度0.256元。
另外铁路运输的利润也不可忽视,大概相当于大秦铁路的85%左右吧,单位运输成本为0.051元,近2年神华的资本支出侧重于铁路,所以收入还会有一定的增长,但利润情况视到时情况而定。
4、成本与其他煤企对比情况
煤炭是同质化产品,低成本才是护城河。
神华的情况:神华自产煤每吨125元,其他项包括维安费之类,运费83元,这几年基本稳定。
中煤能源每吨成本220元,其他如大同煤业之类的基本都快不能生存了。
5、核心竞争力
拥有煤炭、发电、运输、煤化工一体化经营方式和盈利模式,全产业链。优质丰富的煤炭资源,JORC标准下87亿吨可售储量。以及由此产生的低成本竞争力优势。
6、资本支出
且投且谨慎吧,过大的资本投资会给以后带来成本压力以及资金压力。煤炭、电力都已过剩,铁路运输也快步入,经济危机就是生产以及生产能力的过剩。
7、煤炭价格的升降
如煤炭价格降,对神华长期来说是好事,让那批奄奄一息的中小煤企为产能过剩做贡献,不能接受400元以下煤价的企业就不该生存。发电分部利润提升。
如煤炭升,煤炭分部利润上升,利用运输手段,扩大自产自销量,减少外购煤,提高对外运费。
煤价降低50元,煤炭部分减少利润159亿元,发电部分增加利润34亿。煤价上涨50元,则煤炭部分增加159亿元,发电增加34亿元。但是煤价上涨150元,发电企业就要亏损,下跌100元,神华煤炭部分都没有利润了,其他企业在目前情况70%亏损,下跌50元基本除神华都亏损了。因此2014年1季度的煤价应该是底了,但是目前神华降价20元以及减少外购煤的措施应该是打算让这个底更扎实一些,彻底淘汰部分产能。
8、其他考虑
电费不会降,由于发电企业债台高筑,1-2年的利润解决不了问题。
铁路运费价格为0.051元每吨公司,由于铁路总公司的原因只会升不会降。
分红近三年都为40%,以后是否会提升,可能性不大,国企改革对神华影响不大,因为比中石化优秀。
煤炭需求量36亿吨,神华基本产量占全国10%,发电占4%。
尽管国家出台了控制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费改税等一系列扶持煤炭行业政策,但是短期内煤炭行业供给过剩、下游需求低迷的态势无法改变。
所以有必要向新兴的“互联网+”看齐,看看“互联网+煤炭”到底能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
神华集团是控股股东,权益矿区有些是没探明储量的,所以没有总储量。
换成神华考虑一下:
中国神华年产量约3亿吨,总股本约200亿股,每股每年产煤15公斤,每吨煤约700元,折合每股每年生产10块钱的煤。
(中国股民已经被折磨成神经病了!)
2、水电开始发力:根据预报5月份两湖地区降雨天数在15天左右。伴随着南方雨季来临,来水增多,水电将逐渐发力对火力发电形成制约,导致煤炭需求进一步下滑。
3、电力体制改革的影响:国家深入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开展电力直接交易,火电厂较新能源发电成本较高,火电厂必须降低成本,而煤炭作为火力发电主要成本,其价格必然受电厂压制。
4、煤炭进口逐步增加:进口煤的价格比国内明显降低,沿海电厂已经转而采购进口煤。
5、部分煤炭企业主动下调价格:神华集团5月份下水动力煤长协月度价:5500大卡动力煤长协用户月度价格从644元/吨降为630元/吨;大型煤企下调煤价,用户观望情绪增加。
成本增长超预期
受益于需求回暖,2009年中国神华煤炭产销量增长较快,其中商品煤产量达到2.1亿吨,煤炭销量达到2.5亿吨,分别同比增长13.2%和9.3%。煤炭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5%至846亿元
不过,2009年公司的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1.8%达到614.86亿元,这对公司的盈利造成了拖累。公司解释,自产煤单位生产成本上升以及发电量增加导致营业成本总额增加。
根据年报,2009年,公司煤炭分部自产煤业务单位生产成本为100.8元/吨,同比增长10.9%;煤炭运输成本则同比增长6.3%至106.2元/吨。而对比公司2009年中报,成本增长主要发生在下半年。
2009年上半年,公司自产煤业务单位生产成本为91.2元/吨,运输成本仅为57元/吨。也就是说,全年的这两项成本比上半年分别增长了10.5%和86.3%。对于运输成本的大幅增长,公司人士解释为,下半年通过国铁运输的煤炭量较大,造成了运输成本上升。公司年报则表示,煤炭运输成本的变化与运输流向以及运量在自有铁路和其它第三方铁路之间分配比例有关。
公司年报也提示,随着公司矿井开采的向下延伸,煤炭开采成本可能会逐步增加,同时随着宏观经济的回暖及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带来的潜在的通胀风险可能导致公司的原材料和燃料成本的上升。潜在的资源税改革等政策性增支,也可能影响公司的成本控制。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神华扩大采矿业务,成本攀升将对短期利润率构成进一步拖累。
煤价上涨或超预期
2009年公司煤炭销售均价为387.9元/吨,同比增长2.5%。其中,国内销售均价为378.7元/吨,同比增长5.5%;而出口销售均价下降5.5%,为551.5元/吨。
公司表示,在煤炭需求增加的背景下,2010年公司对不同行业的煤炭销售采取不同政策。其中,公司对电煤客户进行分级评估,在与客户签订一定比例的年度定价合同的同时,还将一定比例煤炭按逐月定价形式销售。
2010年公司5500大卡/千克的下水煤港口长约合同价格为570元/吨(含增值税),较2009年上涨30元/吨,涨幅约5%。公司向冶金、化工、建材行业销售的煤炭将全部按月定价。
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公司煤炭销售价格将更接近市场价。而今年年初煤炭价格一路上涨,目前煤价有所回落,但相对去年的价格仍在高位。
长江证券认为,公司盈利能力最好的现货煤和下水煤销售比例有望继续提高,综合售价有望提高到8%-10%以上。
2010年公司产量增长明确,主要来自锦界矿,哈尔乌素矿,布尔台矿的增产。四个煤矿的设计年产量达到了6500万吨,2010年预计贡献产量增长2000万吨左右。
在空旷的厂区里,除了架在上空的铁路运煤专线外,随处可见一座座堆积成山的煤堆。但与往年相比,这些煤堆已有所减少。
当天下午,在秦皇岛港口附近,秦皇岛港口的一位工作人员向界面新闻介绍,受天气转冷和经济复苏加快影响,下游终端耗煤需求大幅回升,纷纷增派船赶往北方港口抢煤。
“抢煤“,成了近期众多煤炭交易商的常态。
“今年赚的还可以,就是煤炭资源太紧张,没货。”江志明从事煤炭贸易十多年,目前在一家发煤企业从事管理工作。
2020年11月中旬以来,煤炭需求持续高涨,煤价不断攀高。
“这个月的煤价,是十年一遇的行情。”江志明告诉界面新闻,“胆子大的赶上了,有的人都没想到能赚到这么多。”
沙经理常年在黄骅港、秦皇岛码头装船。10月左右,他所在的公司以每吨560元的价格,提前抢到了煤。两周前以每吨760元的价格出手,一笔卖了3万吨煤,不算中介费,赚了600万元。
“这不算赚的多的,有些大贸易商发财了。”他说,前几年煤价忽高忽低,做煤炭贸易不赚钱。
一位不愿具名的煤炭分析人士告诉界面新闻,内陆电厂并不缺煤,挣钱多的贸易商,多为沿海电厂供货。
界面新闻获悉,12月31日,北方港煤5500K动力煤现货价格已达850元/吨,现货交易成交价约823元/吨。多位行业人士认为,煤价上涨趋势或延续到2021年1月中旬。
江志明预计,动力煤价格可能达到1000元/吨。这将接近煤价12年来的高位。
2008年,动力煤现货价格冲高至1060元/吨。自2012年起,煤炭行业结束十年黄金期,煤价随之滑落,之后经历起起伏伏,但再没能站上1000元关口。
2020年12月16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受电力、钢铁、建材行业用煤需求旺盛、气温偏低采暖用煤有所增长影响,今冬煤炭需求较前几年增加较为明显。
12月,全国发用电同比增长11%左右,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6个百分点。因寒潮来袭,当月全国日最高用电负荷超过夏季峰值,20个省级电网用电两位数增长。
除经济快速复苏、煤炭需求激增因素外,煤炭主产地供应受限,也是今年煤价走高的主要原因。
作为第一产煤大省的内蒙古,今年开展了倒查20年涉煤腐败问题,当地煤炭供应受到影响。下半年发生多起煤矿事故,导致环保、安全检查升级,也加剧了煤炭供需紧张。
目前的坑口煤炭,是非常抢手的资源。在部分主产区,出现了近年少见的“排队等煤”现象,煤炭价格也一天一涨。
12月30日,据榆林煤炭交易中心官微消息称,榆林地区在产煤矿销售普遍较好,煤矿即产即销,均没有库存。面煤、籽煤出货顺畅。
榆林煤炭交易中心数据显示,12月23日至今,榆林地区35家煤矿上调价格,涨幅5-40元/吨不等。
“煤价太高也有风险。”
在另一位李姓煤炭贸易商看来,目前真正的市场煤交易并不多,电厂要求兑换长协,且均根据需求买煤,并不会像以前那样进行囤货。
“高日耗、低库存”,已成为下游电厂普遍现象。个别电厂库存可用天数,甚至降至个位数。
12月28日,河南安阳市发改委发布《安阳市煤电气保障情况分析报告》称,安阳市两个热电厂电煤库存均处于警戒以下。
其中,大唐安阳电厂可用优质煤库存4万吨左右,每天耗用8000吨,可用库存不足5天;大唐林州电厂可用优质煤库存6万左右,每天耗用6000吨,可用库存10天,均严重低于最低库存警戒线。
安阳市发改委表示,电煤告急的原因,主要为煤源紧张及运输困难。
安阳市主要采购山西煤,由于部分煤矿停产,山西煤源紧张,煤价由每吨400多元涨至600多元,即便接受高价,依然很难买到。
大唐安阳电厂每日进煤3000吨,缺口近5000吨。大唐林州电厂每日进厂3000吨,缺口3000吨。预计这两个电厂后期库存仍持续下降,停限热风险极大。
12月28日,全国出现大面积降温,中央气象台发布最高级别橙色寒潮预警。此次降温范围覆盖了全国中部到东部的大部分地区,煤炭运输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煤炭矿区“一煤难求”,铁路发运压力不小,煤炭港口也热闹非凡,派船北上增多,运价连续创新高。
秦皇岛煤炭网信息显示,截至12月15日,海运煤炭运价指数报1346.54点,各航线运价均刷新近三年新高,秦皇岛、唐山、沧州三港口合计锚地船舶数量170艘,电厂采购需求高。
在上游供应不足、需求旺盛的带动下,港口煤炭库存快速下滑。
界面新闻获悉,2020年8月中旬至今,秦皇岛港煤炭库存已连续四个月处于500万吨的低水平,甚至下探至490万吨。
一位资深煤炭分析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秦皇岛往年的库存量一般在550万-600万吨。
“从来没有这么低过”。
据他多年观察,秦皇岛下锚船超过30艘、甚至40艘以上,港口存煤量在500万的低位徘徊半个月左右,煤价肯定会上涨,且将带动周边港口煤价。
界面新闻获取的一份近期秦皇岛港煤炭昼夜生产情况表显示,当前秦皇岛煤炭日均发运煤炭52.4万吨,铁路日均到车6439万吨,港口卸车6453车。
“秦港的设计能力是1.93亿吨,即日均发运52.8万吨,目前发运量接近设计能力。”某贸易企业驻秦港业务经理周先生告诉界面新闻。
在另一煤运港口黄骅港,目前煤炭库存仅为150万吨,日均发运量创新高。
界面新闻从国家能源集团神华黄骅港务公司获悉,12月,黄骅港日均发运煤炭达60万吨。
2020年,黄骅港年度煤炭吞吐量达约2.04亿吨,秦皇岛煤炭吞吐量约达1.76亿吨。黄骅港超越秦皇岛,成为中国煤运第一大港。
秦皇岛港是中国“北煤南运”主枢纽港,分为东、西两个港区。东港区以能源运输为主,拥有煤炭码头和原油管道运输码头。西港区以杂货、集装箱装卸运输为主。
上述不愿具名分析人士认为,秦皇岛港被黄骅港超越的原因在于总调度量不足。大秦线曾出了两起事故,煤炭运送产能降至480万吨,之后大秦线进行检修,煤炭货运部分分流至其他港口,检修结束后,运送产能也未恢复。
另一机构分析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很多电厂在曹妃甸拥有自己的码头,蒙冀线分流了大秦线运量,曹妃甸港则分流了秦皇岛港的货运量。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秦皇岛煤炭交易中心人员对界面新闻表示,秦皇岛港和黄骅港的客货源结构不同。秦皇岛港属于公共码头,户头较多,这使其垛位的运送效率没有后者高。
据该人士介绍,黄骅港煤炭吞吐量中,除伊泰集团年1000万吨外,均为国家能源集团煤炭,属于业主码头。
秦皇岛煤炭则基本由四家煤企构成,七成煤炭来自山西。其中,同煤集团占大头,每年下水量达5000万吨,中煤集团约为4000万吨,国家能源集团和伊泰集团分别约1000万-1500万吨。
煤价的抬高,也与煤炭进口政策不断收紧有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1月,煤炭进口量2.65亿吨,同比下降10.8%。
其中,10月进口煤炭1372.6万吨,同比下降46.56%;11月进口煤炭1167万吨,同比下降43.8%。
据普氏能源统计,今年1-8月,中国进口澳洲动力煤3860万吨、治金煤3160万吨,合计7020万吨,平均每月进口近1000万吨。
澳洲煤炭主要在广东、福建省等南部港口卸货。目前,华南不少电厂只使用5500大卡煤。澳煤进口受限后,5500大卡煤在市场上紧缺,只能依靠神华集团和同煤集团的煤炭替补,出现结构性短缺。
一位在中东从事煤炭进口的贸易商告诉界面新闻,限制澳煤进口后,印尼、俄罗斯 、南非、哥伦比亚的进口量均有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进口煤缺口。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将带动煤炭需求进一步增长,煤炭供需可能出现紧平衡状态。
12月28日,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主要负责人公开表示,将全力组织增产增供,指导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煤炭主产区和重点煤炭企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产能释放。此外,根据供需形势适当增加煤炭进口。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黄学农日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称,将做好煤炭安全稳定供应,提高重点区域和重点电厂存煤水平,确保不出现缺煤停机。
国家统计局12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煤炭行业利润正加速修复,11月当月利润同比增长9.1%,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截至12月28日,全国统调电厂电煤库存达1.32亿吨,可用天数为17天,处于高位水平。其中,湖南电煤库存336.9万吨,可用25天;江西电煤库存248.7万吨,可用16天。
(文中江志明为化名)
同花顺期货通
2019-11-06 09:22浙江同花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关注
1.近期煤价缘何急跌?
近期,煤价加速下跌,截至11月4日,CCI5500报555元/吨,单月累计下跌32元/吨,较去年同期下跌97元/吨,创2017年以来次低点。
1.1.根本原因:产业政策引导煤价回归绿色区间
自2017年1月发改委联合中煤协、中电联、中钢协印发《关于平抑煤炭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以来,相关部门一直通过“增产量、增产能、增运力、增长协、增清洁能源、调库存、减耗煤、强监管、推联营”等9项措施稳定煤炭市场,促进市场煤价回归绿色区间(500元/吨~570元/吨),其最终目的是为解决煤电矛盾,降低制造业用电成本。
1.2.主要原因:高库存压制采购需求
我们此前一直强调 “库存高不是造成煤价下跌的必然原因,但一定会抑制煤价上涨”。因为当下电厂多数采取“长协为主,进口为辅,市场煤补充”的采购模式,在长协稳定,库存充足的背景下,电厂主动补库意愿较弱,导致市场煤需求迟迟难以得到释放,持续压制煤价,一旦需求回落,必然造成煤价下跌。
1.3.直接原因:进口限制预期落空
进口煤限制不及预期,加速煤价下跌。进口煤自7月以来已经连续三个月超过3000万吨,前三季度国内进口煤数量高达2.51亿吨,较去年同期增长9.5%,占去年进口煤总量的89.3%。尽管十月底福州港和广州港对进口煤有所限制,但据煤炭江湖了解,福州海关仅是暂定自身关口申报,仍允许异地报关,目前场地作业正常,而广州海关虽不允许异地报关,但可允许本地企业的煤炭进口。截至目前,限制煤炭进口的力度和措施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远低于市场预期,对贸易商信心造成巨大打击,恐慌情绪蔓延,抛盘增加,导致现货价格急跌。
2.后期煤价何去何从?2.1.短期来看:恐慌情绪有望缓解,煤价有望阶段性企稳短期内,因供应宽松,坑口煤价仍将面临一定下行压力,港口和电厂煤炭库存整体仍处于高位,下游用户采购积极性整体仍然不强,煤价暂时缺乏足够走强动力。但是,在沿海电厂日耗同比仍保持较快增长,内外贸煤价差收窄,进口煤适当管控的背景下,短期市场恐慌情绪或有所改善,市场煤价格跌幅有望收窄并阶段性企稳。2.1.1.神华长协定价有助缓解市场恐慌情绪11月1日,神华公布11月份动力煤最新价格,外购1-5500月度长协定价570元/吨(环比-9元/吨),神混1-5500年度长协定价553元/吨(环比-1元/吨)。虽然神华的月度长协价格对接下来一个月的市场煤价格并无太大指导意义,但考虑到目前现货价格(555元/吨)已远低于月度长协,并向年度长协靠近,我们认为该现象有助于缓解短期市场的恐慌情绪,对稳定市场有一定的作用。
2.1.2.采暖季临近,日耗有望逐步攀升
自9月底以来,受来水减弱以及部分核电机组检修影响,沿海电厂日耗同比明显偏高,季节性回落速度和幅度低于去年同期。且观察历史数据发现,每年自11月初起,日耗触底回升。后期如果日耗同比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叠加进口煤适当管控,电厂或迎来补库需求,市场浓厚的悲观情绪短期或会有所修复,亦会对煤价形成一致支撑。
3.投资策略
在建矿井投产进度超预期。
受矿井建设主体意愿影响,在建矿井建设进度有可能加速,导致建设周期缩短,产量释放速度超过预期。
需求超预期下滑。
受宏观经济下滑影响,导致煤炭需求下滑,煤炭市场出现严重供过于求得现象,造成煤价大幅下跌。
进口煤管控进一步放松。
取消进口煤限制,导致供给增加,煤炭行业供需失衡,煤价大幅下跌。
长协基准价下调。
年度长协“535元/吨”基准价下调。
“碳中和”叠加后疫情效应 煤炭价格高位运行
2021年以来,中国煤炭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短期来看,“碳中和”叠加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将对煤炭价格提供有力支撑。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
限价区间明确 煤炭市场价格机制进一步完善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发改价格〔2022〕303号,以下称303号文)和2022年4号公告,明确于5月1日起实施。对于价格限定,相关文件明确规定哄抬价格行为。
2022年5月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自5月1日起,煤炭中长期交易价格和现货价格均有了合理区间。根据《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近期阶段秦皇岛港下水煤(5500千卡)中长期交易价格每吨570-770元(含税)较为合理。重点地区煤炭出矿环节中长期交易价格合理区间分别为:山西(5500大卡)370-570元/吨,陕西(5500大卡)320~520元/吨,蒙西(5500大卡)260元-460元/吨,蒙东(5500大卡)200-300元/吨。
其中,秦皇岛港下水煤(5500千卡,下同)中长期、现货价格每吨分别超过770元、1155元,山西煤炭出矿环节中长期、现货价格每吨分别超过570元、855元,陕西煤炭出矿环节中长期、现货价格每吨分别超过520元、780元,蒙西煤炭出矿环节中长期、现货价格每吨分别超过460元、690元,蒙东煤炭(3500大卡)出矿环节中长期、现货价格每吨分别超过300元、450元,如无正当理由,一般可认定为哄抬价格。
全球能源危机背景下 中国能源政策的调整方向
另外,乌克兰危机等全球能源危机频发凸显了传统化石能源在基建基础、发电成本和供电稳定性上的优势,将引发各国对过快能源转型的再思考,将深刻影响中国对外煤炭能源合作和能源安全。中国国内能源市场化水平低,面对极端事件冲击,能源安全韧性不足,国际能源安全事件在中国的国内风险被放大。基于欧盟能源政策发生转变,也将间接对中国包括煤炭在内的海外能源合作及能源安全造成影响,中方需要根据欧盟能源政策调整来进行应对。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现在很多人都说能买到比挂牌价低的煤,但关键问题你,他的价格你接受的了么? 能接受并有利润就行,别管挂牌价。
神华外购价格在浙江煤炭信息网公布。可以在网上搜索浙江煤炭信息网,然后点击进去查找神华外购价格即可。
外购就是向外界购买,是为了与外包相对应而出现的词汇,其实含义与采购相同,只是外购在国际贸易中用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