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机组等效利用小时数
机组等效利用小时数=发电量/机组铭牌容量
如:某30万千瓦机组,一段时间内的发电量为15亿千瓦时,则这段时间内的机组等效利用小时数=1500000000/300000=5000(小时)
等效可用系数:指机组可用小时减去机组降低出力等效停运小时与机组的统计期间小时的比例。
可用小时:指机组处于可用状态的小时数,为运行小时与备用小时之和。
降低出力等效停运小时:指机组降低出力小时数折合成按铭牌容量计算的停运小时数。
一瓦安装成本3块钱,大概投入可以自己计算一下。
回本周期也很容易计算。
找当地已经有安装的电站去做个调查,最好安装了几年以上的,安装年限越长数据越准确。把年发电量除以365天再除以总安装千瓦数得出来的数值就是等效小时数。比方一年发了20000度电,总安装功率10Kw的电站,就可以计算出等效小时=20000÷365÷10=5.5h
比方你装了10Kw的电站总投入30000元,卖电价0.4元/度
那总回本周期就是30000元÷(10*5.5*0.4)=1363天=3.7年
具体参数根据当地情况往里套就可以了。
希望可以帮到你。
作者:光伏发电钱多多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5144219/answer/230199902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年利用小时数是指按年为单位一年的时间里可利用的小时总和。
按额定容量计算的,一年中发电设备的等效利用小时数,即发电设备全年发电量与该发电设备的额定功率之比值。
是指发电机组在1年内平均的满负荷运行时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地区平均发电设备容量在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运行小时数,即发电量与平均装机容量之比,反映了该地区发电设备利用率,也是反映该地区电力供需形势的主要指标之一。
这是根据风资源评估报告推算出来的
一般风电场会在建设之前立一台测风塔,得到至少一年的风资源数据,完成风资源评估报告,才能建风电场,时间越长数据越准确。
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相同的。
等拼音děng注音ㄉㄥˇ
部首竹部部外笔画6画总笔画12画
五笔TFFU仓颉HGDI郑码MBDS四角88341
结构上下电码4583区位2140统一码7B49
笔顺ノ一丶ノ一丶一丨一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等děng(ㄉㄥˇ)
1、古代指顿齐竹简(书)。
2、数量、程度相同,或地位一般高:相等。平等。等于。等同。等值。等量齐观。
3、表示数量或程度的级别:等级。等次。等第。等而下之。
4、特指台阶的级。
5、种,类:这等事。
6、表示同一辈份的多数人:我等。尔等。
7、表示列举未尽,或用于列举煞尾:北京、上海等地。
8、候,待:等候。等待。
9、待到:等我写完。
10、同“戥”。
1、气象数据,包括风况、气候、自然灾害影响;
2、机组的故障率,机组可靠运行时间;
3、风电场所在区域的变电站限制,这个是现在一个非常主要的影响要素;
4、场内损耗,包括变损、线损、无效功等
5、其他
年用电最大负荷利用小时 (annual maximum load utilization hours)是指用户或地区的年用电量与该用户或地区当年发生的最大负荷之比。
年用电最大负荷利用小时为年实际用电量按最大负荷折算的等效用电小时数,其值应小于或等于8760h,常用来预计最大负荷。
年用电最大负荷利用小时的计算方法为Tmax=A/Pmax,式中Tmax为年用电最大负荷利用小时,h;A为年用电量,kW·h;Pmax为年用电负荷最大值,kw。
扩展资料
设备备用率需要两个值,一个是可用容量;一个是最大负荷。备用率=可用容量减去最大负荷的差值/最大负荷。
但是可用容量和最大负荷这两个数据我国都是有待完善的。像最大负荷,全国发布的一些数据只包括统调的一个负荷,但是实际上我国还有很多不包括在统调当中的电力负荷,所以这样方面的数据有待完善。
另外,对可用容量这个数据怎么计算大家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看法,所以这方面的数据和理论也需要重新研究,研究透了之后才能解决刚才提到的标准认识不统一的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用电最大负荷利用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