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船舶与海洋工程考研考哪几科 请各位学长学姐知道的帮忙回答一下 要具体一点的 拜托啦
院系所、专业
研究方向
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10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145
080100力学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2理论力学
可以跨学科报考。
01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机械系统动力学与控制DNA非线性动力学神经网络的理论与应用结构和机器的振动分析与智能控制
02固体力学
△复合材料力学材料的力学行为计算固体力学工程结构的静动力分析断裂与疲劳弹塑性力学实验固体力学生物固体力学纳米力学
03流体力学
△海洋水动力学高速水动力学物体出入水计算流体力学流动噪声与控制环境流体力学现代流动测量技术河口与海岸水动力学
04工程力学
△计算结构力学理论与应用复杂结构的安全性评估及优化设计结构试验技术与理论结构断裂疲劳及其可靠性研究结构动力学减振与振动控制结构载荷与动力响应复合材料结构力学结构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船舶结构声学计算焊接结构的设计与制造
上交研究生招生网: http://yzb.sjtu.edu.cn/home.ahtml
主推进动力装置、船舶辅机、轮机自动化、船舶管理、轮机维护与修理、船舶污染及油处理、轮机英语、轮机英语阅读与会话、电力推进系统、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电子电工技术、轮机基础、工程材料、工程静力学、工程动力学、流体力学、船舶原理等。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机械CAD、船舶动力装置、船舶动力装置安装工艺、船舶管系、船机制造技术、船机检修技术、船舶电气、修船业务等理论课程及相关实验和金工实习、柴油机和辅机拆装实习、船舶管系放样等教学环节。
招生年份:2014
本院系招生人数:23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招生人数:未公布
专业代码:080700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01不区分研究方向
更多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0传热学或
813工程热力学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备注: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船舶与海洋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流体力学;精密仪器及机械;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810传热学
《传热学》第四版 杨世铭、陶文铨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813工程热力学
《工程热力学》沈维道 童钧耕第四版 高教出版社;
《工程热力学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童钧耕 第1版或第2版 高教出版社
专业课:
必答题(占总分的30%):
①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英语》(第1、2、3章),陆伟东、连琏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Unit 1 Ship Types;Unit 2 Ship Performances;Unit 3 Structural Strength)
② 《船舶原理与结构》(第1、2、3、7章),陈雪深、裘泳铭、张永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一章 船舶类型;第二章 船体几何要素;第三章 船舶浮性、稳性和抗沉性;第七章 船体结构)
选答题(①-④任选一,占总分的70%)
① 《船舶结构力学》,陈铁云、陈伯真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和 《水动力学基础》,刘岳元、冯铁城、刘应中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0年
② 《船舶原理》(静力学和阻力部分),盛振邦等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③ 《工程热力学》(第四版),沈维道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
④ 《声学基础》(第二版),杜功焕、朱哲民、龚秀芬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复试可以参见现在交大研究生院的复试通告
研究生考试科目分为4门,即2门公共课、1门专业课和1门基础课。
其中公共课为英语和政治,基础课为数学或专业基础,专业课分为13类,分别为哲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历史学、经济学、教育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等。
在这13类专业课中,法硕、农学、教育学、历史学、心理学、计算机、西医综合等属于统考专业课,其他属于非统考专业课,由各高校自主命题。
对于不同人而言,考研难度也是不同的。像那些重点学校的学生,考一个一般学校的研究生,根本就不是问题,甚至很多重本学生都是直接保研的,对他们来说考研难度很小,因为他们无论是专业课成绩还是高数和英语都不错。
而对于普通二本学生或者是不出名的学校学生来说,考研是相对比较困难的,一个学校没有几个能考上研究生的,尽管报名人数非常多,但也都是凑数、打酱油的,最起码英语、高数这关就过不去。
考研最难的部分就是高数和英语,可能有同学庆幸自己不考高数,但是英语这关很难过,到考试时你就会发现,阅读文章很多单词都不认识,文章根本就读不懂,完全是瞎蒙的状态,分数出来时以后都是不及格的。
考研政治报班了很容易就学会,因为有老师系统梳理以后,只要认真听就能听懂,而英语则不同,报班了也很难提高分数,那些做题技巧根本不管用,因为单词都不认识,再多的技巧也是无济于事。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一、机械类专业介绍: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和先进的自动化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机电一体化的宽口径专业,机械行业是个老行业,人才需求一直是不冷不热。
不过,近年来我国大型工业逐渐复苏,制造业发展正面临高级人才短缺的严峻挑战,工业制成品的自主技术和科技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且能耗、物耗高,浪费、污染严重,庞大的工程技术队伍不能有效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正成为制约制造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业内专家介绍,制造业高级人才大致可以分成研发、设计、工艺、装配等四种。目前这四种人才都严重短缺,呈现明显的供不应求趋势。同时,具有开发能力的数控人才也成为各企业争夺的目标。
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该专业主要研究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超导材料、微电子材料及特功能材料的成型设备与工艺、成型过程的自动化与智能控制、质量检测和可靠性评价等。
随着各种新材料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加之我国新材料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材料成型设备新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因此对既有材料科学知识,又能掌握材料成型设备设计和制造技术的高级科技人才的需求将有所增加。
我国新型材料成型企业如家电、轻工、汽车制造等,大多分布在沿海经济地区,呈密集化集中状态。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和薪酬待遇都令人羡慕,各高校的当年就业率也是居高不下。
3、工业设计
这个专业虽然被列入“机械类”专业里,但并不等同于机械设计,也就是说,它并不是简单地解决机器和机器之间的关系,而解决人和机器之间的关系,解决技术性产品怎么进入我们日常生活的问题。
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十分广泛,既可以到交通工具、家用电器、家具、轻工产品制造等行业从事相关的设计和科研工作,也可以在宣传、包装行业从事企业形象、工艺美术工作。
就毕业生就业地域来看,广东、上海、天津、江苏、福建、浙江、辽宁等省市城市集中了大批的工业设计人才,而内地省份的一些企业,则面临着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匮乏的尴尬局面。
从企业性质来看,某些轻工企业、乡镇企业以及私营企业比国有大中型企业更重视产品的工业设计,非常渴望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他们的行列。
4、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这是一个横跨机械、控制、化工、动力工程、计算机技术、管理工程等众多学科的新兴专业。它强调以计算机应用为平台,使工艺、装备和控制紧密结合,侧重于阀门密封低温与制冷、压力容器等过程装备与控制成套技术的设计开发及应用。
机电一体化是当今世界机械工业技术和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向,也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由于缺乏机电一体化的开发与操作人员,无论从国外引进机电一体化先进设备,还是从事机电体化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都很难让国内的企业真正提高生产效益。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接受正规的机电一体化训练,具备机械设计、电子控制和管理等各方面知识,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仍是企业的抢手人才。
5、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机械制造业是国家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坚实工业基础,从航天飞船、人造卫星、飞机、电站、汽车、机械装备到集成电路、计算机、机器人、生物芯片等无一不是通过机械制造而完成的。现代制造业则是将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新材料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同传统的加工和制造方法相结合,使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具有了新的内涵。
机械在社会发展、国防建设和科技进步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装备部,也是科技人才需求大户。在我国建设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创新型社会的进程中,机械专业的人才需求将会更加突出。
二、机械类考研需要考的科目:
一般来说学硕是考(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和专业课,专硕是考(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和专业课。也有少数招生单位是一样的,如清华大学的学硕和专硕都是考(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905)机械设计基础, 但多数学校的专硕是考英语二和数学二。
扩展资料:
报名参加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要求报名时通过学信网学历检验,没通过的可向有关教育部门申请学历认证。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