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俗的解释国家电网目前一直在提的“电能替代”
“电能替代”是指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
核心是转变能源和电力发展方式,关键是加快建设特高压电网,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和统筹。
本质是能源发展方式的问题和长期积累,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集中暴露的结果,改善大气环境、解决雾霾问题。
方式是电锅炉、水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蓄能互联热泵系统等电驱动方式替代燃煤、燃油、燃气采暖,新能源电力汽车替代燃油汽车,利用峰谷电价政策进行“移峰填谷”相变蓄冷/储热平衡电网负荷,增大电力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减少农村土灶台,多使用电气灶具等等,凡是能用电能,就使用电能替代传统或常规的供能方式。
电能替代是在终端能源消费环节,使用电能替代散烧煤、燃油的能源消费方式,如电采暖、地能热泵、工业电锅炉(窑炉)、农业电排灌、电动汽车、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机场桥载设备、电蓄能调峰等。当前,我国电煤比重与电气化水平偏低,大量的散烧煤与燃油消费是造成严重雾霾的主要因素之一。电能具有清洁、安全、便捷等优势,实施电能替代对于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落实国家能源战略、促进能源清洁化发展意义重大,是提高电煤比重、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减少大气污染的重要举措。稳步推进电能替代,有利于构建层次更高、范围更广的新型电力消费市场,扩大电力消费,提升我国电气化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同时,带动相关设备制造行业发展,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针对世界能源变革的思路与实践,刘振亚认为,只有树立全球能源观,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统筹全球能源资源开发、配置和利用,才能保障能源的安全、清洁、高效和可持续供应。能源问题具有全局性和广泛性。树立全球能源观是推动能源变革的重要前提。全球能源互联网由跨洲、跨国骨干网架和各国各电压等级电网(输电网、配电网)构成,连接“一极一道”(北极、赤道)大型能源基地,适应各种集中式、分布式电源,能够将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输送到各类用户,是服务范围广、配置能力强、安全可靠性高、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配置平台,具有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的特征。
刘振亚说,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包括洲内联网、洲际联网和全球互联。重点是开发“一极一道”等大型能源基地、构建全球特高压骨干网架、推动智能电网在全球广泛应用、强化能源与电力技术创新。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性和网络经济性。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将保障全球能源安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共同发展。
刘振亚指出,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实现“两个替代”,既面临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也面临国际政治、经济利益、社会环境、能源政策、市场建设、技术创新等重大挑战,需要各方面加强沟通、凝聚共识,增进信任、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据了解,刘振亚关于“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观点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反响和共鸣。与会代表们纷纷指出,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在建设特高压和智能电网、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已成为世界领先的实践者。国家电网公司基于全球能源观,提出的全球能源互联网理念具有极大创新性,世界各国在特高压、智能电网和清洁能源发展的创新实践,将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奠定基础。
双电源为正,负,地两组电源,接地极对于正电源为负极,而对于负电源为正极,一般LM339正负电源电压一致 。
双电源可有效提高电路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减少元件的使用数量和标准,降低燥声。
如果考虑电路电源+5V来供电,则OP必须用单电源。
由于单电源和双电源OP的结构设计不同,多数OP的电源是双电源。
双电源OP成本比单电源低。
单电源OP的电压输入和输出范围不如双电源。
但如果双电源OP用+5V电压供电,输入电压范围只有1.5V-4.2V。不能够0V输入和0V输出。
大街上的1字开头的电车和普通的公交车一个靠电发动,一个靠喝油才动。就产生动力来说,这两种能源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但是,目前市场上的相关设施没有跟随新能源的产生而升级,没有完成产品的对接,有些新能源所配套的产品由于价格政策或者习惯观念上的偏颇还没有普及。因此,人美还不是普遍接受他们之间的替代关系。
电力系统中的互为备用有两种表达:一是指供电线路互为备用,有两回供电线路去同一个受电单位,其中一回线路故障或检修停运时,另一回线路继续工作.
零外是指电源互为备用,用两个相对独立的电源向一个设备或单位供电,一个电源故障或停运时,另一个电源继续供电.
无论是线路或电源的互为备用,可以是一个工作一个备用,也可以是两个同时工作,但受电方有分段开关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