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晶体硅光伏组件和太阳能组件区别
废旧晶体硅光伏组件和太阳能组件区别在于性质和价格不同。
1、性质不同,废旧晶体硅光伏组件稳定性不高,太阳能组件的稳定性很高,效率能够达到百分之15。
2、价格不同,废旧晶体硅光伏组件来自高纯度的单晶体,太阳能组件采用废弃硅片,价格成本较低。
单晶硅电池和多晶硅电池没有太大的区别,它们的寿命和稳定性都很好。
虽然单晶硅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要比多晶硅高1%左右,但由于单晶硅电池只能做成正方形(四边都是圆弧状),因此当组成太阳能电池板的时候就会有一部分面积填不满;而多晶硅是正方形,所以不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
晶硅组件:单块组件成功率相对较高。同样占地面积下,装机容量要比薄膜组件高。
但组件厚重易碎,高温性能较差,弱光性差,年度衰减率高。
工艺流程:先将电池片进行焊接后再串连,然后根据技术要求进行铺设、铺设前要对电池片外观进行整体检测,后期进行层压、切边、EL测试、边框组装
光伏板的规格是不一样的:以韩华270w得板子为例尺寸为1650x991x36每瓦4元左右。
涉及光伏发电的两个决定因素:
第一,光伏电池板的发电功率。
第二,光伏电池板的安装地区。
同一个地区,光伏电池板的发电功率越高,发1度电所用的时间越短,一天之内发电量也就越高。
我们通俗讲的1度电,换算成术语就是1千瓦时(1KWH),就是1000瓦时(1000WH)。即,1度电=1千瓦时(1KWH)=1000瓦时(1000WH)。
以能环宝旗下腾耀电站选用的隆基乐叶光伏电池板LR6-60-285M来说,它的标称功率为285W。那么,它发1度电所需时间为1000WH÷285W≈3.5H。
发1度电需要3.5小时,那么一年的发电量不就是365×24÷3.5吗?要是这样算,可就要笑掉大牙了。
制造商所说的25年并不是指寿命,是指组件的功率质保,详细意思是第25年组件的功率不低于初始功率的80%。
之所以说背板影响组件寿命,我们可以把组件看成三个部分— 铝边框,层压板和接线盒,铝边框就不用说了,寿命很长;接线盒是外接部分,寿命50年没问题,再说即使坏了也能重新换个,几十块钱很便宜的,剩下就层压板了。
我们再把层压板看成三个部分—正面玻璃,封装材料,背板。玻璃也不说了,非常稳定,寿命超长,封装剂对组件功率有影响,上面所说25年功率质保原因就是封装剂老化过程中透光率会下降,但是这个过程很慢,要降到组件不发电,或发电量很少这时间是非常长的,远大于40年。唯有背板,它的作用是绝缘防水,理论寿命40多年的背板,一旦寿命到期,它的绝缘防水功能破坏,那么组件也就报废了。
一、晶硅太阳能光伏发电优势:
1、1平米的双结硅基薄膜组件输出功率约为78Wp,而相同面积的多晶硅组件的输出功率约在147Wp。
2、除组件外,其他配套产品的成本更低。因晶硅组件的单位面积出功率约为双结硅基薄膜组件的2倍,那么建设同样大小的光伏太阳能发电站,晶硅组件使用的数量约为双结硅基薄膜组件的一半,那么所需要的电气设备和电缆的耗量,在使用晶硅组件的光伏太阳能发电站中比使用双结硅基薄膜组件的要小很多。
3、占地面积更小。建设同样容量的屋顶光伏太阳能发电站,因所需要的晶硅组件的数量要远少于双结硅基薄膜组件,则相应的,使用晶硅组件的屋顶光伏发电站的占地面积比双结硅基薄膜组件要小很多,使得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成本更优。
4、晶硅组件的结构使得其比双结硅基薄膜组件更易运输。因大型地面光伏太阳能发电站大都建于偏远地区,需经海运、陆运等多种途径才能到达项目现场,在运输过程中,双结硅基薄膜组件(尤其是无边框型的产品)因其自身的玻璃结构,在相同的包装情况下,更易出现碎裂,而晶硅组件很少出现这种情况。
5、便于安装。晶硅组件重量较双结硅基薄膜组件更轻,在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站项目的现场,更容易安装到支架上。
晶硅组件在屋顶光伏太阳能发电站应用中出现的缺陷主要为,在出现遮阴的情况下,容易形成孤岛效应,这将极大的降低整个阵列乃至屋顶太阳能发电站的功率输出。
二、薄膜太阳能发电优势:
双结硅基薄膜组件在光伏太阳能发电站应用中,其主要优势体现在:
1、功率温度系数小。双结硅基薄膜组件的温度系数约为-0.19%/℃,而晶硅组件的温度系数约为-0.44%/℃,说明双结硅基薄膜组件在夏天,热带地区或是沙漠地区的每瓦发电量要略高于晶硅组件。
2、在光照弱或者出现遮阴的情况下,使用双结硅基薄膜组件的光伏电站的发电量要略高于使用晶硅组件建设的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