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世界能源格局是什么意思

热心的康乃馨
鳗鱼信封
2022-12-22 08:37:08

未来10年世界能源格局会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的情况又如何?

最佳答案
危机的斑马
舒心的朋友
2025-08-26 07:12:13

前瞻网: 近年来,在全球能量消费结构中,石油消费量占比呈逐年下滑趋势,煤炭消费量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在全球能源消费中石油的消费最多,占比为33.11%;其次是煤炭,占比为29.90%;天然气的消费位居第三,占比为23.94%;核能和水电的消费量占比分别为4.49%和6.66%。

近年来,在我国能量消费结构中,石油消费量所占比重整体呈下滑趋势,煤炭消费量占比则较为稳定。2012年,我国煤炭的消费量稳居第一,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5%;其次是石油,占比为17.6%;天然气的消费量占比为4.0%。

2010-2030年,天然气和非化石燃料的份额将提高,而煤和石油的份额将相应降低,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趋势愈加明显。

2010-2030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预计年均增长1.6%,全球能源消费总量到2030年将增加39%。全球能源消费的增速下降,从过去十年的年均2.5%下降到未来十年的年均2.0%,2020年至2030年间会进一步下降到年均1.3%。

2010-2030年,前瞻预计增长最快的燃料类型是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燃料),2010-2030年间的预期年均增速为8.2%;就化石燃料而言,天然气增速最快,年均增速为2.1%,而石油增速最慢,年均增速为0.7%。

从全球传统能源的储采比来看,在能源消费总量占主要地位的煤炭资源的储采比不断下降。尤其是在我国,煤炭和石油的储采比下降趋势明显。长远的来看,人类目前的可利用的传统能源储量有限,可采年限不断的缩小,能源形势更加严峻;另一方面,随着人类对新能源的开发技术愈加成熟,新能源的消费将逐步超越传统能源,成为能源消费的主导力量。

最新回答
痴情的犀牛
飘逸的季节
2025-08-26 07:12:13

今年2月,BP发布了2015版《BP2035世界能源展望》报告。该报告由BP经济专家编制,以经济和人口的可能增长趋势及政府政策和技术更新动态为基础,从全球能源趋势入手,分别对液体燃料、天然气、煤炭和非化石燃料最可能的发展轨迹做了未来20年发展预测。未来能源格局呈现三大关键特征:1、贸易模式:能源向东流动;2、能源结构:倾向低碳燃料;3、全球碳排放:增长高于预期。 未来20年,能源效率将进一步提高,燃料结构将进一步优化,这都有助于减缓碳排放的增长,但影响有限。

自觉的黄豆
迅速的菠萝
2025-08-26 07:12:13
 当今世界,俄罗斯是石油天然气储量、生产、出口和过境的能源大国,自普京担任总统后,俄罗斯就把能源出口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俄石油即开始大量进入国际能源市场,对国际能源格局产生了一定影响。所谓国际能源格局,就是指在国际舞台上能够起主导作用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在一定时期内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态势。俄经济迅速发展,得益于国际石油供求紧张,油价不断飙升。当前,“梅普组合”正积极利用对俄相对有利的国际经济形势,想尽办法使俄罗斯在石油供求关系、运输体系、定价机制和天然气贸易

等方面对国际能源格局施加影响,借此提高俄在国际经济政治大格局中的地位。

国际能源格局的基本状况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其中石油占能源消费的40%。世界石油版图经历了从“墨西哥湾时代”到“波斯湾时代”的变换。从1859年在宾夕法尼亚打出第一口油井到20世纪中期,世界石油版图被称为“墨西哥湾时代”。这个时期美国和委内瑞拉是石油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美国在“墨西哥湾时代”对石油的控制,促进和巩固了美国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的霸主地位。1948年以后,美国开始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标志着世界能源中心从美国转移到了中东,世界能源版图的波斯湾时代开始了。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前,世界石油市场基本处于消费国主导时期,石油的产量和价格由西方国家的石油大公司操纵;196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成立,标志着国际石油公司和石油产出国政府之间的关系开始发生变化,西方大公司对石油的控制权力被弱化。20世纪70年代,接连发生了两次石油危机,石油出口国和进口国之间进行了激烈的较量,最终,产油国和消费国的力量趋于平衡。

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中东产油地区的地缘政治形势越

来越严峻,而世界经济对石油的需求大幅增加。为了保障石油安全,无论是石油生产国还是消费国都纷纷制定了能源多元化战略,因而使国际能源格局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第一,美国和欧佩克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地位仍然举足轻重。美国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家。由于美国对石油的强大需求再加上美国自己繁荣的生产,使得美国对石油市场和世界石油政治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其他力量所能达到的地步。美国对石油市场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需求量和生产能力方面,另一方面反映在石油——美元定价机制上,以美元作为国际石油交易的计价货币,确定了美元作为交

易媒介的垄断地位,这不仅巩固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而目影响了世界经济和各国财富的流向。欧佩克国家拥有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的60%和供应量的40%。由于世界经济对石油严重依赖,因此,作为石油终端供应商,欧佩克在世界石油供应方面占有主导地位,但是由于政治、军事、经济等原因,它们不得不与霸权国家达成妥协,实现所谓的“相互依赖”。

第二,俄罗斯、里海、非洲等非欧佩克国家和地区在石油市场中的地位上升。俄罗斯是欧佩克之外石油含量是丰富和生产、出口能力最强

的国家。里海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据有关方面统计,里海的石油储量约在1100亿桶到2400亿桶之间,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8%。苏联解体后,里海的石油成为独立于俄罗斯之外的能源资源,并成为西方石油消费国追逐的对象非洲石油蕴藏丰富,不仅油质好、成本低、易运输,而且远离动乱中心,相对安全因此,西方各大石油公司视非洲为“尚待开发的处女地”,竞相投人巨资进行勘探开发。非欧佩克国家和地区石油相继进人国际石油市场,强烈吸引了石油消费国的目光,对欧佩克绝对供应国地位造成了一定冲击。

第三,能源消费增长中心向亚太地区转移。近年来,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经济发展渐进快车道,对石油的需求大幅度增长,推动世界能源消费增长中心发生了转移。亚洲近20年来石油消费量增长了一倍,石油需求量由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10%上升到25%,成为与北美、欧洲石油消费量基本相当的重要地区,是影响国际能源格局变化的新生力量。

俄罗斯能源优势得天独厚

俄罗斯是当今世界能源最丰富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与其他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相比,俄罗斯能源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第一,俄罗斯能源储量丰富。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化石能源,具有稀缺不可再生且分布不均的特点。世界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从北非的马格里布到波斯湾,从波斯湾到里海,再到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巨大“石油心脏地带”。俄罗斯在“石油心脏地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俄罗斯的油气资源分布非常广泛,从乌拉尔山以东到太平洋沿岸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有诸多储量可观的油气田。按照石油探明储量排名,俄罗斯石油储量为70—100亿吨,占世界石油总探明储量的8%—13%、俄罗斯的天然气储量十分丰富,居世界第一,在世界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中.俄罗斯占32.6%,按探明储量计,其供给时间约为90年,按预测储量计则供给时间可为100年。

第二,俄罗斯拥有极强的油气生产和出口能力。承接了苏联时期的生产体系,俄罗斯的石油生产能力极强。根据俄能源工业总调度局的数据统计,2006年俄石油产墩4.8亿吨,2007年出产石油4.9亿吨。俄罗斯石油一半用做出口,2006年出口2.5亿吨,2007年出口2.53亿吨,占世界石油贸易的12%,是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输出国。考虑到欧佩克内部成员之间矛盾不断、中东地缘政治环境恶化以及石油消费国纷纷谋求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等因素,俄罗斯能源对国向消旨源供求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三,俄罗斯的地理位置优越。能源安全的主要挑战并不仅仅是获得足够的石油,而且还包括如何把石油从地下弄出来然后运送到需要人的手里。由于富产石油的中东地区与石油消费国大多远隔重洋,因此,从中东地区向外运输石油基本都走海路,并且有相当数量的油轮需要经过由伊朗控制的霍尔术兹海峡和险象环生的马六甲海峡,这无疑增添了石油安全的危险程度。俄罗斯雄踞欧亚大陆,具有贯通四方而很少受到地理条件约束的优越地缘环境,与石油消费增长最快的亚洲和石油消费量最多的欧洲都有陆路接壤,因此,俄罗斯能源出口可以采用最经济、最安全的陆路管道运输,以此降低能源运输的风险和成本。

第四,俄罗斯有发达的能源输出管道系统。目前,俄罗斯已有三条通向欧洲的石油管道和一条横跨波罗的海海底直达德国的“北方溪流”天然气输送管道;2008年初俄又与保加利亚和寒尔维亚签订了准备修建“南线”天然气管道的协议;通往亚太市场的“泰纳线”一期也在按计划建设中。同时,俄罗斯还控制着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遍布各独联体国家的天然气和石油配送渠道,这些管道为俄扩大能源出口,影响能源进口国和过境国的政治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五,俄政府控制着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的大部分生产和出口。在俄独立后掀起的私有化浪潮中,控制着俄90%的天然气开采和运输体系的俄气公司非常“荣幸”地始终掌握在国家手中。普京执政后,俄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又将已经私有化了的石油公司重新掌控在政府手中。由政府控制的油气公司虽然市场化程度较低,但却有利于使这些公司的生产和出口计划符合国家的政治需要,成为俄推行能源外交战略,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工具。

俄罗斯能源对国际能源格局的影响

由于历史的原因,前苏联并没有参与国际能源市场基本体系的创建,因此,尽管俄罗斯是能源生产和出口大国,但它不是国际能源机构、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员,因而,

在发挥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方面受到极大限制。随着石油和天然气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能源在国际关系中的力量日益凸显。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能源威力,俄罗斯调整了国家能源战略,积极扩大能源出口,使俄罗斯对国际能源格局的影响越来越大,国际能源领域原有的力量平衡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冷战时期,苏联的石油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需求和出口“经互会”成员国及部分西欧国家,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不大。苏联解体后,能源出口成为俄罗斯政府财政和外汇收人的主要来源,其石油开始大量进入国际能源市场,并逐渐成为国际能源市场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目前,除了欧洲仍然是俄罗斯能源最大的用户外,中国、印度、美国、日本以及韩国都非常看好俄能源,以减少对中东地区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进口的安全系数。随着俄罗斯石油出口渠道逐渐拓宽,俄罗斯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将不断蚕食欧佩克国家的份额,在平衡世界石油市场格局、维护市场稳定上的作用将越来越大,从而使国际石油供求格局逐渐改变。

由于地理条件优越,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大多采用成本低、安全系数高的陆路管道运输。俄罗斯政府一直都非常重视能源出口管道建设,已初步形成“扇”形油气管道战略:俄罗斯已有的和正在修建的以及将要修建的油气管道构成“扇”形油气管道战略中的扇骨;油气管道覆盖的地区形成扇面;由国家牢牢控制的能源企业是俄罗斯手中的扇柄。俄手中的能源工具,就像铁扇公主手中的芭蕉扇,可以伸缩自如,只要轻轻摆动,就能产生威力无穷的效用,并因此使国际石油运输格局发生微妙变化。

另一个影响国际石油格局的因素是石油价格。石油价格看起来平淡无奇,却是实实在在决定着国际资金和政治影响的流向和速度。因此,西方石油消费大国和主要产油国都非常关注全球油价的波动,并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的石油定价。作为石油出口大国的俄罗斯当然也不甘人后。目前,俄乌拉尔牌原油已占国际原油市场份额的12%,成为了能够影响国际能源供求关系的一支重要力量。此外,俄罗斯还积极筹划开设了以卢布作为计价和结算工具的俄罗斯石油交易所,以彻底扭转俄罗斯石油没有自己的定价权的被动局面。

俄罗斯大力推进由卢布主导的石油定价机制目的非常明确:第一,挑战国际市场现行的石油定价体系,打破石油价格机制由欧佩克和西方国家垄断的局面;第二,利用油品交易使用卢布结算的机会,提升卢布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近年来,美元持续贬值,已给石油出口国和消费

国造成了巨大损失,引发了部分欧佩克成员国对用美元定价的石油交易体系的不满,提出改用其他货币进行石油贸易结算。这使俄罗斯在国际石油市场挑战美元主导地位的计划有了实现的希望。

随着全球石油探明储量增幅逐渐降低,以及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世界各国开始关注其他的能源资源天然气因具有分布更广、更清洁的优点,有可能逐渐替代石油成为未来最主要的能源。在天然气领域,俄罗斯的地位与沙特在石油领域的地位一样举足轻重。目前国际上尚未形成像石油欧佩克的天然气组织,天然气的定价机制还未形成,因此,俄罗斯容易在远未成熟的国际天然气市场上拥有更

多的发言权,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能够充当国际天然气市场的“领导者”,俄罗斯对创建国际天然气联盟态度积极。早在2002年,普京就提出,由俄罗斯和中亚国家成立一个“欧亚天然气同盟”,旨在协调天然气生产国的政策和价格。此后,关于俄罗斯和其他天然气生产国成立同盟组织的传闻从未停止显而易见,成立一个由俄罗斯主导的天然气国际组织,对俄影响国际能源市场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总之,俄罗斯能源担负着推动俄罗斯经济增长、参与世界贸易体系和维护地缘政治影响以及改善国际政治环境等多重责任,因此导致其能源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从而对世界能源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促使世界能源格局不断发生变化。

不安的斑马
眼睛大的朋友
2025-08-26 07:12:13

基本判断:全球非常规和深海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美洲和非洲地区开始成为油气开发的热点区域,能源消费由欧美地区向亚太地区的转移等因素推动了世界能源格局的调整。

世界油气勘探开发格局发生重要变化,逐步呈现陆上到海域、常规到非常规、石油到天然气的资源接替趋势。受技术、油价以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拉动,世界油气勘探开发格局呈现海域对陆上的接替,非常规对常规的接替以及气对油的接替趋势。2000~2011年,全球海域油气产量对油气总产量的占比从17.7%增长到25.3%;非常规油气产量占比从7.5%增长到10.7%;全球天然气产量占比从34.9%增长到39.7%,并将继续保持逐步接替的发展趋势。预计到2030年,海域油气产量占比将增长到26.7%,非常规油气占比增长到14.1%,天然气占比增长到41.2%。

西半球油气地位逐步提升,新石油国家进入世界油气版图。西半球开始逐步成为全球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巴西发现了大量海上油田,加拿大和委内瑞拉拥有全世界最大的重油储量,墨西哥将再次成为重要产油国。美国正式解除廉价天然气出口禁令,全球的能源供求、产油国与消费国关系以及企业战略将受到重大影响。东非“新石油国家”引领新一轮油气大发现。索马里、肯尼亚、莫桑比克、坦桑尼亚等10余个非洲东部国家,开始进入世界能源版图。肯尼亚西北部的图尔卡纳湖地区获得石油发现,预期将成为东非第一个石油生产国并预计在2016年开始出口石油。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持续向好,全球能源消费逐渐由欧美地区的发达国家向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转移。欧盟与北美地区的能源消费占全球的比重由1990年的49.0%逐年降至2012年的35.3%;同期,亚太地区能源消费占全球的比重由21.9%升至40.0%(图3-2)。其中,美国能源消费占比由24.3%降至17.7%;中国能源消费占比由8.2%升至21.9%,2010年起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家。

图3-2 能源消费比重变化趋势

专栏14 北极油气资源已成为重要能源

北极是指北极圈以内的区域,面积为2100万平方公里,大致占地球总面积的6%,其中800万平方公里位于陆上,700万平方公里位于500米水深的海域,600万平方公里位于500米水深线以外的海域。

北极地区虽然气候恶劣,大部分地区常年被冰雪覆盖,但评估显示其存在丰富的油气资源。很多富油气盆地的部分或全部位于北极圈以内,如西西伯利亚盆地、北极阿拉斯加及巴伦支海盆地等。现今已在加拿大、俄罗斯及阿拉斯加的陆上等区域发现油气田400多个,油气当量327亿吨,占世界已发现常规油气储量的10%。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北极圈具有122.6亿吨原油、1669万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待发现技术可采储量,84%的油气资源存在于海上地区。待发现的资源基本都集中在海岸线和500米水深线之间,大多数油气资源都在距海岸370公里界限以内。北极油气田的大型勘探开发活动始于俄罗斯和美国,目前,在北极圈内,美国、加拿大、挪威等国家已经发现了大约61个大型石油和天然气田。总体来讲,北极地区勘探程度较低,大部分地区尤其是海上由于气候和设备的限制还处于勘探的初级阶段,未发现或仅发现少量油气田。

2007年8月俄罗斯在北极海底利用小型潜艇插上俄罗斯国旗之后,引发了多国对北极地区领土的争夺活动。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立即在计划外开始研究北极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于2008年5月完成了研究任务,并在同年7月对北极地区资源评价的结果进行了公布。随着评估结果的公布,在油气能源形势日渐严峻的今天,世界对北极地区油气资源的关注程度将进一步增加,北极地区领土争夺也将趋于白热化。当前,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源所处地理位置的恶劣条件、高昂的开发成本、复杂的地缘政治、主权以及环境问题等。国际市场油价的多变性、北极地区地质上的不确定性及其生态的脆弱性也使北极地区油气开发面临巨大的挑战。

大气的歌曲
调皮的期待
2025-08-26 07:12:13
电为中心的能源格局,是世界能源转型的大势所趋。预计到2050年,全球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超过70%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达220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达80%以上全球用电量超过60万亿千瓦时,人均年用电量将达到6200千瓦时。

二是能源系统向全球互联互通发展。煤炭、石油、天然气都经历了由点对点供应向区域配置、跨国配置的发展历程。随着能源格局向清洁主导、电为中心转变,电网将成为未来能源配置的主要平台。未来,全球电网互联方式将发生重大转变,输电规模越来越大,输送距离越来越远,跨国跨洲联网将从现在的“手拉手”变成“心连心”,从目前小功率交换、余缺互济为主,向大容量输电、大型能源基地向负荷中心直送直供转变。

三是能源产业向优质高效升级

烂漫的薯片
朴素的鞋垫
2025-08-26 07:12:13

我认为未来的世界能源格局将会改变,虽然在以前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出产国。但是美国现在也成了主要的石油出产国,这就不一样了。能源问题一直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问题,能源是否基本充足这是一个国家是否可以持续发展的动力。如今美国的石油总量超过俄罗斯,将会改变世界的能源格局,以美国为主。

美国能源信息局表示,美国在油气产量上的领先优势今后会进一步扩大。所以这家能源统计机构才会说,“今后数十年美国是无可置疑的全球头号油气生产国”。现在,俄罗斯与沙特为了推高能源价格进行限产,然而在美国得益于技术的进步从而降低了开采成本,昔日无利可图的大量新探烃类资源也是因此得以利用开发。

美国能源信息局发布分析报告说,2017年美国的能源产量相当于日均3000万桶石油,创下新高。这一数字算上了所有烃类资源,例如天然气、原油等。从这个数字来看,美国把俄罗斯和沙特等主产国远远甩在身后。美国在2009年把俄罗斯挤下天然气头号生产国的宝座,2013年又在石油烃类化合物产量上超过沙特。从2008年到现在,美国的油气产量已经飙升近60%。

虽然这对于美国经济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消息,但是对于遏制地球的最大威胁气温上升却是没有任何的好处的。不过研究人员一致认为,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已经是让气候变暖的速度达到了未有过的高速度。要是想避免灾难性的全球变暖的情况发生的话,那么就必须要尽早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

辛勤的灰狼
灵巧的手链
2025-08-26 07:12:13

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还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可燃冰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行程,一体积可燃冰可储载100-200倍体积的甲烷气体,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有点。目前发现的可燃冰储量大约是化石燃料综合的2倍,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承担此次试采任务的“蓝鲸1号”由中集集团旗下中集来福士自主设计建造。拒介绍,2016年8月16日中国石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与中集来福士公司签署了基于中集“蓝鲸1号”的钻井平台技术服务合同。2017年3月6日23时,中集蓝鲸1号完成运营准备工作,从烟台启航,经过8天的航行顺利到达井位。

据了解,“蓝鲸1号”由中集来福士完成全部的详细设计、施工设计、建造和调试,平台长117米,宽92.7米,高118米,最大作业水深3658米,最大钻井深度15240米,是目前全球作业水深、钻井深度最深的半潜式钻井平台,适用于全球深海作业。

“蓝鲸1号”拥有27354台设备,40000多根管路,50000多个MCC报验点,电缆拉放长度120万米。作为最先进一代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该平台不仅在物理量上远超于其他项目,而且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克服了技术攻关、项目管理、全球采购、实际作业应用等诸多挑战。

中集集团介绍说,与传统单钻塔平台相比,“蓝鲸1号”配置了高效的液压双钻塔和全球领先的DP3闭环动力管理系统,可提升30%作业效率,节省10%的燃料消耗。

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还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可燃冰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行程,一体积可燃冰可储载100-200倍体积的甲烷气体,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有点。目前发现的可燃冰储量大约是化石燃料综合的2倍,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