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节能环保?
节能环保指倡导节能环保,用以节约现有能源消耗量,提倡环保型新能源开发,造福社会。
节能环保的表现:
1、节约用水
推广使用节水型水阀和卫生洁具;用水完毕随手关闭龙头,别让水空流;随时检查维修水龙头阻止滴漏;提倡一水多用,让水重复使用;节约用水,用洗菜、淘米水冲厕所、浇花。
洗衣服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污染;如果将漂洗的水留下来做下一批衣服洗涤水用,一次可以省下30-40升清水;慎用清洁剂,尽量用香皂,别让水源污染,时时告诫我们自己,保护水源就是保护生命。
2、节约用纸
提倡积极回收废纸、使用再生纸和双面用纸充分发挥电子政务优势,大力推行无纸化办公,使用电子媒介修改文稿,努力减少纸张消耗。节约用纸则是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最好措施。
3、节约用油
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近距离出行尽可能使用自行车或者步行,给城市的交通减轻一点负重;减少公务用车,在不影响公务,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减少独自用车;紧急公务活动确需使用公务车辆时,尽量集中乘坐。人人来做公交族,个个争当自行车骑手。
扩展资料:
采取的政策措施:
1、完善价格、收费和土地政策
加快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研究制定鼓励余热余压发电及背压热电的上网和价格政策。完善电力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对能源消耗超过国家和地区规定的单位产品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和产品,实行惩罚性电价。
严格落实脱硫电价,研究制定燃煤电厂脱硝电价政策。深化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费政策,研究将污泥处理费用逐步纳入污水处理成本,研究完善对自备水源用户征收污水处理费制度。
2、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各级政府要安排财政资金支持和引导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安排中央财政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补助、贴息、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重点工程,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其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要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优先安排企业实施节能环保项目。严格落实并不断完善现有节能、节水、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全面改革资源税。积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落实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税收优惠政策。
3、拓宽投融资渠道。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按照政策规定,探索将特许经营权、收费权等纳入贷款抵押担保物范围。建立银行绿色评级制度,将绿色信贷成效作为对银行机构进行监管和绩效评价的要素。
鼓励信用担保机构加大对资质好、管理规范的节能环保企业的融资担保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重点用于环保设施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设施建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节能环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节能环保产业
节能就是节约能源,这个词本身很容易理解的,只是在大家用这个词的时候所表达的含义有时不一样,问题出在哪里了?在于对“能源”的定义上。在这里,狭义的能源是指化石能源及其衍生的其他能源形式,如用煤炭所发的电等;而广义的能源则包括所有的能源,既包括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也包括可再生的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在我们国家的节能政策中,一般指的是狭义的能源——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
环保是指环境保护,字面也很好理解,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爱护花草都是环保,百度的百科词条里有这个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13704.html?wtp=tt。但是具体到实际政策上,目前一般主要是指减少温室气体、破坏臭氧层的气体、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这是目前国际国内最为关注的方面,因为这些污染物的排放对地球带来的破坏非常严重,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非常严重。
更多关于节能与环保具体指什么,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09ec7c1615826474.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传统意义上,清洁能源指的是对环境友好的能源,意思为环保,排放少,污染程度小。但是这个概念不够准清洁能源确,容易让人们误以为是对能源的分类,认为能源有清洁与不清洁之分,从而误解清洁能源的本意。
清洁能源的准确定义应是:对能源清洁、高效、系统化应用的技术体系。含义有三点:
第一 清洁能源不是对能源的简单分类,而是指能源利用的技术体系
第二 清洁能源不但强调清洁性同时也强调经济性
第三 清洁能源的清洁性指的是符合一定的排放标准。
清洁能源和含义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1)可再生能源:消耗后可得到恢复补充,不产生或极少产生污染物。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水能,地热能,氢能等
(2)非再生能源:在生产及消费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包括使用低污染的化石能源(如天然气等)和利用清洁能源技术处理过的化石能源,如洁净煤、洁净油等。
核能虽然属于清洁能源,但消耗铀燃料,不是可再生能源,投资较高,而且几乎所有的国家,包括技术和管理最先进的国家,都不能保证核电站的绝对安全,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事故和美国的三里岛事故影响都非常大,日本也出现过核泄漏事故,核电站尤其是战争或恐怖主义袭击的主要目标,遭到袭击后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目前发达国家都在缓建核电站,德国准备逐渐关闭目前所有的核电站,以可再生能源代替,但可再生能源的成本比其他能源要高。
可再生能源是最理想的能源,可以不受能源短缺的影响,但也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如需要有水力、风力、太阳能资源,而且最主要的是投资和维护费用高,效率低,所以发出的电成本高,现在许多科学家在积极寻找提高利用可再生能源效率的方法,相信随着地球资源的短缺,可再生能源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能源与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人类在获得和利用能源的过程中I,会改变原有的自然环境或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破坏和污染,另一方面,能源与经济的发展,又对环境的改善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自2007年起,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由于我国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率低,造成严重资源浪费,进而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主要有城市大气污染、温室效应、酸雨、核废料问题等。
能源对环境的影响:城市大气污染,一次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化物、悬浮颗粒物及多种芳;怪化合物,已对一些国家的城市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污染。大气污染不仅导致生态的破坏,而且危害人体健康。欧盟由于大气污染造成的材料损坏、农作物和森林以及人体健康损失费用每年超过100 亿美元。中国仅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120亿元人民币。如果计算一次能源开采、运输和加工过程中的其他问题,则损失更为严重。
温室效应,工业革命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按体积计算是每100 万大气单位中约有280个单位。之后,由于大量化石能源的燃烧,1988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已达到349个单位。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1倍,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将上升1.5~3℃,极地温度可能上升6~8℃。这样的温度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20~140厘米,将对全球许多国家的经济、社会产生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