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鑫光伏怎么样?谢谢…
高新区协鑫光伏好不错。工资在几千到几万元,不同岗位不同,导轮更换员是检查割下来的工件,如果在正确的脉间脉宽下加工的工件表面有明显的搓丝痕或者精度误差大,也表示需要更换导轮和轴承了。
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煤电运一体化、新能源硅材料产业链、新能源装备制造为主营业务的企业集团。
发展
2016年8月,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76位。协鑫集团在201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名列第52位,继续稳居新能源行业第1位。
2020年8月,2020苏州民营企业100强排名第5。
苏州协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05月13日,法定代表人:瞿述良,注册资本:99,029.81元,地址位于苏州高新区五台山路69号。
公司经营状况:
苏州协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处于开业状态,目前在招岗位4个,招投标项目2项。
建议重点关注:
爱企查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11月21日,该公司存在:「自身风险」信息39条,涉及“动产抵押”等。
以上信息来源于「爱企查APP」,想查看该企业的详细信息,可以直接【打开爱企查APP】
面对上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以及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2020上半年中国光伏行业竟迎来了转折点,随着光伏平价上网项目的增长多,平价时代上网时代正加速到了。
据发改委、能源局于2020年8月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名单确定光伏平价上网项目规模为33.1GW,除了规模远超出市场预期之外,更首次超过补贴竞价项目装机规模的26GW。
2020上半年整体装机量也看到了喜人的变化,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为11.5GW,同比增长0.88%。但对比起2018上半年与2019上半年所录得的-1.6%和-52.5%增速,2020上半年的同比数据却是近3年来的首次正增长;加上半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保持稳定增长情况,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同比上升32.3%、19.0%、15.7%、13.4%,因此,上下游共同发出了行业见底明确的重大信号。而近期政策利好及上游硅料价格抬升,更是加速了光伏行业持续景气的预期。
一般而言,当周期性行业进入顺周期,行业内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更能快速得到修复或调整的机会,对于曾经处于“水深火热”企业来说,至暗时刻已经度过了,反而因此容易获得困境反转的机会,作为光伏发电领先企业协鑫新能源(0451.HK)或许会是其中之一。
公司股价自2020年6月份以来,累计最高涨幅已经超过102%,其背后的逻辑方向主要有哪些?接下来继续来看,协鑫新能源最新公布的中期业绩公告里面能否找到更多的证据。
战略转型迈出坚实一步,降负债成效显著,与中国华能集团合作下半年或有更多机会
据公告所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扣除已出售资产后,公司总装机容量约7043 MW,已并网容量约6957 MW,光伏电力销售量约3666百万千瓦时。由于自2018年起,协鑫新能源坚定不移地推进战略转型,大力引入战略投资者以发展电站出表业务,上半年在扣除已出售资产后,光伏电站的规模有所减少,公司的收入规模因此小幅下降约14%至27.31亿人民币。
电站出表之后,公司对应的债务却发生了大规模的削减。例如,其与中国华能集团订立首批购股协议,出售七座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为约294MW,交易完成后项目约人民币15.8亿元的负债将不用再并表;又例如,于2018年和2019年公布分别向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中国三峡新能源有限公司、五凌电力有限公司、上海榕耀新能源有限公司出售合共约1.6GW的电站资产,收回现金用作偿还债务,再加上项目相关的债务终止合并入账。令公司债务规模缩减合共约人民币94.3亿元。这些已公布的交易,累计出售电站规模接近1.9GW,负债规模下降却超过110亿之巨。
同时我们由中期业绩公告中看到,公司的负债率已较2019年底下跌约1个百分点至约80.8%,由于负债规模的快速下降,公司总融资成本较去年同期下跌约8个百分点。
从这个角度来看,上半年的协鑫新能源推动了转型战略的加速,大力发展电站出表业务,在降负债方面的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而与中国华能集团达成的战略合作,更是标志着其在该既定方向下迈出了坚实一步。
据悉,公司与中国华能集团已公告的交易预期将于2020下半年完成。交易完成后,协鑫新能源及中国华能集团将进一步 探索 其他合作机会,以及积极推进其他批次之出售事项,双方计划在不久之将来能达成及落实签署更多出售光伏电站事宜之协议。
我们判断,协鑫新能源与中国华能集团合作模式的将带来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可复制性”,公司与国内中央直属企业及地方国有企业的战略合作模式的打通,有利于协鑫与战略合作伙伴实现强强联合,发挥资源优势互补的优势,一方面既有机会帮助合作方找到提升项目收益的路径,对自身而言,加快引进资本,替换光伏电站项目的相关债务,以减少融资成本,以期待在光伏平价上网时代行业爆发成长之前顺利完成公司战略姿态“华丽转身”,以及资产负债表的调整。
补贴发放问题的不确定性正逐步消除,平价时代协鑫新能源的轻资产模式有想象空间
2020上半年的业绩数据告诉了我们公司正向其既定发展方向顺利展开,而近期协鑫新能源股价大幅上涨,主要和两大逻辑相关,首先第一个是我们开篇所阐述过的行业见底及光伏平价时代开启的逻辑,第二个则是从近期公布的消息面判断,萦绕行业数年之久的光伏补贴发放问题或迎来了真正解决的时刻,这将大幅改变市场对光伏电站公司的因收到补贴而产生的现金流流入的预期。
为了促进光伏行业持续 健康 有序发展,国家于2020年下半年启动了大规模拨付,扩大补助项目,积极加大光伏发电被拖欠补贴的解决力度,预期将有效遏制国家可再生能源基金的补贴缺口进一步加大,让存量补贴将更快到位。2020年七月,财政部下发《关于下达二零二零年度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兑付所做出的具体安排,进一步明确新的办法和流程,明确了第一至七批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将按照各项目应付补贴资金,采取等比例方式拨付。国家电网于2020年六月公布2020第一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的公告,协鑫获纳入2020年第一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的规模容量约1.5GW。另外,按中期业绩公告所示,协鑫新能源获纳入国家补助目录的电站总规模已达到1.91GW。
由于协鑫新能源预期获纳入发电补贴的电站规模,以及相关补贴应收款项之收取机会将不断增加,因而有利帮助公司加速实现其降负债的战略调整目标。
展望未来,在行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之际,协鑫新能源能在光伏平价上网做什么业务,其实市场内的投资者是有所忽略的,这里说明了存在着不少的预期差或挖掘空间。我们认为,凭着协鑫新能源在光伏电站开发建设方面具备强大的科研能力和雄厚的技术及经验累积,加上母控股集团在全产业链的深度布局及协同优势,协鑫新能源有望在多个环节中开创出新的商业模式,比如类似房地产行业中所采取的代建模式,加上已有的电站代运营 探索 路径,协鑫新能源完全有机会利用好的各种轻资产方式,再加上产业投资基金管理、产业运营及投资等机会。
只要行业成长性充足,只要公司在产业链有优势,实际上,协鑫新能源永远不会缺席这场即将席卷全球的能源革命。因此,公司中长期发展趋势大概率会遵循着力求快速完成调整,完成战略转型后快速以创新模式切入光伏平价时代,这两方面并驾齐驱,做好调整和寻求机会进攻,这是提供给投资者持续留意协鑫新能源未来发展的基本思路。
【文| 黑鹰光伏 王亮 刘洋】
从2020年至今,光伏行业公布的扩张项目总量超过130个,总投资额超过5000亿元。
那么,硅料、硅棒、硅片、电池、组件、逆变器、设备、辅材等不同环节的项目建设成本是多少?
黑鹰光伏统计了超过50个光伏重大项目的关键投资数据, 基本涵盖光伏各核心产业链,主要统计信息为项目名称、投资预算、建设期限、施工地点及建设成本等,相信能帮助读者对各产业链建设成本有更为直观、详细的了解。
特别注: 数据主要来自于企业招股说明书、投资公告、募集资金说明书等公开数据,建设成本主要为工程费用、设备费用等建设投资支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下面各产业链中,看似投资的是相同的光伏产品,但可能由于技术类型的差异等,导致最终企业间投资成本出现重大差异,这也在情理之中,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建设规模越大,投资成本越低。比如京运通“乌海10GW高效单晶硅棒项目”每GW建设成本为21341万元,这较上机数控“2GW单晶硅棒项目”建设成本低了45.85%。
如下表所示,根据各自企业公开数据,仅从建造成本角度来看,颗粒硅的建设成本确实要低于多晶硅。
根据特变电工公司公告,其“年产10万都高纯多晶硅项目”建设投资合计为82.80亿元,每吨建设成本为8.28亿元。
而保利协鑫能源与上市数控公布的“30万吨颗粒硅项目”总投资约为180亿元,每吨建造成本约为6亿元,较前者约降低了27.54%,而其披露的总投资里面可能还涵盖流动资金,若是如此,其建设成本可能更低。
笔者统计数据发现,目前单晶硅片领域两个最大单体在建项目是高景太阳能、中环股份的 “50GW单晶硅片项目”,不过,建设成本却有巨大差异。
据黑鹰光伏统计,高景太阳能单晶硅片项目每GW建设成本约为34000万元,中环股份的每GW建设成本约为24000万元,后者较前者低了29.41%。(注:高景太阳能、中环股份披露的建设总投资中可能涵盖流动资金)
黑鹰统计数据显示,电池片领域的建设成本更是千差万别。
如下表所示,建设成本最高的项目为隆基股份“西安泾渭新城年产5GW单晶电池项目”,每GW建设成本为42852万元;最低的项目为通威股份“年产7.5GW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智能工厂项目”,建设成本为29333万元。
即便是同规模的项目也有很大差异。比如同样是5GW单晶电池项目,隆基股份、聆达股份、弘业新能源三者每GW建设成本分别为42852万元、33682万元和32560万元。
如下表所示,叠瓦组件的建设成本要远高于其他组件项目。一般市场主流高效组件产品每GW建设成本基本在14000万元一下,而叠瓦组件的建设成本则在30000万元以上。(注:中环叠瓦项目建设投资中可能涵盖流动资金)
目前可查到的光伏背板项目有三个,分别来自于福莱特、明冠新材和赛伍技术,三者投资成本也存在很大差异。
其中最大的项目的来自福莱特“年产 4200 万平方光伏背板玻璃项目”,每万平方米建设成本为12.09万元;其次是,赛伍技术“年产太阳能背板 3300 万平方米项目”,每万平方米建设成本为3.76万元;最后是明冠新材的“年产 3000 万平方米太阳能电池背板扩建项目”,建设成本为5.22万元/万平方米。
从黑鹰光伏统计数据看,光伏胶膜每亿平方米建设成本已经降至30000万元以下,从福斯特和赛伍技术的投资数据看,后者对投资成本更具掌控力。
比如福斯特“滁州年产 5 亿平方米光伏胶膜项目”建设成本为29069万元/亿平方米,而赛伍技术“年产2.55亿平方米太阳能封装胶膜项目”建设成本为27490万元/亿平方米,后者建设规模更小,建设成本反而更低?
最近一年金刚线新建设项目信息较为有限,但我们从美畅股份和三超新材公布的金刚线项目建设中对其投资成本仍能有一定了解。
美畅股份“年产 1500 万公里高效金刚石线项目”建设总投资约为55400万元,建设成本为36.93万元/万平方公里;而三超新材“年产 1000 万公里超细金刚石线锯生产项目一期”建设成本为27.30万元。
下面图表涵盖逆变器、光伏制造设备、光伏支架、银浆、储能等其他核心光伏产业链,由于目前不同企业公布的投资项目类别与数据单位存在差异,很难进一步做准确对比、分析,所以下面仅做简单数据展示,供读者参详。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