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生物质能 > 正文

生物质能是指由植物或动物生命体衍生得到的物质的总称.作为人类解决能源危机重要途径之一的“生物质能”

冷艳的母鸡
苗条的小懒虫
2022-12-22 08:15:09

生物质能是指由植物或动物生命体衍生得到的物质的总称.作为人类解决能源危机重要途径之一的“生物质能”

最佳答案
听话的衬衫
虚心的百合
2025-08-25 15:15:51

A、生物质能,可利用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A正确;

B、生物质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可再生能源,故B正确;

C、生物质具有的能量是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故C正确;

D、生物质能不污染环境,相反能减少污染,故D错误.

故选:D.

最新回答
坦率的猎豹
刻苦的衬衫
2025-08-25 15:15:51

生物质: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包括所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

生物质能: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生物质能的原始能量来源于太阳,所以从广义上讲,生物质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因此A和B都是生物质能利用的途径,只是转化的方式不一样,利用率也不一样.

活力的诺言
洁净的泥猴桃
2025-08-25 15:15:51

生物质能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植物提供的能量,这些植物以生物质作为媒介储存太阳能,属再生能源。据计算,生物质储存的能量比目前世界能源消费总量大2倍。

生物质能从广义层面讲,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

从狭义和法律层面讲,生物质能是指利用自然界的植物、粪便以及城乡有机废物转化成的能源。依据来源不同,可将适合于能源利用的生物质分为林业剩余物、农业剩余物、生活污水、工业有机废渣废液、城乡固体废物和畜禽粪便等六大类。

发展生物质能的意义:

目前,生物质能在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不到10%。当前的“小产业”若政策得当,方向正确,未来则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巨人”。每年若对城乡各类有机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将对我国环境、能源和粮食安全发挥巨大作用。

随着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将会逐步改变我国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实现新时代县域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新业态,进而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和碳中和目标尽早实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生物质能

温柔的鲜花
爱笑的饼干
2025-08-25 15:15:51
A、生物质能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而贮存在生物质内部的能量,是可再生能源,故A正确;

B、沼气是植物经过发酵生成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属于碳氢化合物,故B正确;

C、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醇可由富含淀粉的谷物发酵产生,故C正确;

D、油料作物生产的“生物柴油”成分为酯类物质,石油提炼的柴油的主要成分是烃,所以二者的成分不同,故D错误.

故选D.

从容的黑裤
单薄的老师
2025-08-25 15:15:51
B

生物燃料的能量最初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即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汽油、柴油均属于混合物。

快乐的大山
缓慢的柠檬
2025-08-25 15:15:51
第五届地球小博士试题(初中组)

主题: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

一、单项选择题:

A.B—3;C—1

B.A—2;D--1

C.B—4;C—1

D.A—3;D--4

2.“低碳”指的是:

A.减少含碳物质使用

B.减少碳元素排放

C.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D.减少含碳资源的开发利用

3.在防毒面具中用于吸附有毒气体的物质是

A.活性炭

B.金刚石

C.石墨

D.焦炭

4.根据观察资料表明,城市里的温度比郊区确实要高得多,这就是所谓的“城市热岛效应”。例如,上海、纽约年平均气温要比近郊高1.1℃,柏林要高1.0℃,费城要高0.8℃,莫斯科、巴黎、洛杉矶要高0.7℃,华盛顿要高0.6℃。下列不能正确解释“城市热岛效应”产生原因的是:

A城市中的建筑材料反射太阳辐射热量的本领小,因而在白天吸收了较多的热量。

B城市中有良好的排水设施,因而用于蒸发水量损耗的热量很少。

C城市建筑密度大,通风不良,不利于热量向外流失。

D城市中的人口密度远远大于郊区。

5.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的海峡、表层海流流向分别是:

A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流向地中海

B土耳其海峡、大西洋流向地中海

C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流向大西洋

D土耳其海峡、地中海流向大西洋

6.鉴别CO2、O2、空气三瓶气体时,最简便且可行的方法是

A.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B.分别加入石灰水并振荡

C.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D.分别加入水并振荡

7.

1月平均气温

7月平均气温

温差

北半球

8.1℃

22.4℃

14.3℃

南半球

17℃

9.7℃

7.3℃

北纬40度

5℃

24℃

19℃

南纬40度

15.6℃

9℃

6.6℃

造成上述北半球温差变化比南半球大的原因是:

A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小于北半球,而海洋面积大于北半球。

B北半球夏季吸收的热量比南半球多,冬季吸收的热量比南半球少。

C洋流的影响

D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北半球,而海洋面积小于北半球。

8.一吨碳在氧气中燃烧后能产生大约多少二氧化碳?

A.12.98吨

B. 3.67吨

C.1.35吨

D.0.89吨

9.珊瑚礁的形成对水温、盐度、水深和光照等条件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下列海域中珊瑚礁分布最少的是:

A 澳大利亚东海岸

B 中美洲洪都拉斯

C 埃及红海海岸

D 美国西海岸

10.下列环境问题与二氧化碳增加有关的是

A.森林减少

B.土地荒漠化

C.气候变暖

D.大气污染

11.森林减少的危害有

A. 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B. 直接导致气候变暖

C. 改变大气成分

D. 环境污染加剧

1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A. 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B. 生态平衡破坏、农业变异、冰川融化等灾害发生

C. 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塑料大棚

D. 植物和动物改变其范围和行为

13.气候变化峰会自2009年12月7日开幕以来,就被冠以“改变地球命运的会议”。这次会议试图建立一个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框架。这次会议是在哪个城市召开的?

A. 华盛顿

B. 里约热内卢

C. 斯图加特

D. 哥本哈根

14.地球上的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短期内不能再生,用完就没有了,未来资源的利用趋势是开发可再生资源。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 风能

B. 核能

C. 太阳能

D. 潮汐能

15.我国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A. 5%左右

B. 10%左右

C. 15%左右

D. 30%左右

16.下列地区中,光照资源最丰富的是

A.非洲中部的刚果盆地

B.亚欧大陆中部的内陆地区

C.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

D.东南亚的马来群岛

17.太阳能照射到地球后,一部分转化为热能,一部分被植物吸收,转化为生物质能。生物质是太阳能最主要的吸收器和储存器。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质能是唯一一种可储存和可运输的非可再生能源

B.生物质就是植物类,人们经常见到的有木材、农作物

C.生物质能是可储存可运输的可再生资源

D.生物质能和化石燃料一样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18.风能资源多集中在沿海和开阔大陆的收缩地带,下列选项哪个属于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

A.五指山

B.秦岭

C.小兴安岭

D.青城山

19.下列关于我国风能资源描述正确的是

A.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的风力发电总量跃居世界前3位

B.风力发电已逐渐走进居民住宅,成为生活能源的主要来源

C.风能是新型能源,相应的使用设备目前不是很成熟

D.我国已在东南沿海建成最大风力发电站

20.海洋能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海洋能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盐差能、海流能。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海洋能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

B.波浪发电是波浪能的唯一利用方式

C.盐差能这种新能源已进入示范应用

D.盐差能既是海洋能,也是化学能

21.就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地球环境的潜在后果,表述不正确的是

A.山区的0℃等温线将上移

B.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

C.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D.海平面将上升

22.随着全球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

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逐年下降

B.一月0℃等温线向淮河以北移动

C.南海诸岛的面积迅速增大

D.高纬地区比原来的气温更低

23.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升趋势,我国应采取的积极能源政策有

A.不断提高煤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

B.降低国内原油产品价格

C.节约能源,大力开发新能源

D.相应提高国内能源产品价格

24.将卫星天气影像图(左)中红点与其相应的天气现象照片进行连线,正确的是:

A. A—3,B—1;

B. A—3,C—1;

C. A—2,B—1;

D. A—1,C—2;

25.产生二氧化碳的三个重要来源是

①火电排放②汽车尾气排放③建筑排放④塑料大棚排放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6.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他在这次重要讲话中,强调以下哪几项?

①“发展低碳经济”②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③“增加碳汇”④“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7.如果你想抵消掉自己的碳排放,可以到相应林场购买碳汇林或种树。这是从消耗二氧化碳角度实行低碳生活的一种方法。可见,多种树,保护植物也是降低碳排放的手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实施造林和森林经营管理、植被恢复

B.植物叶片中的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土壤中的有机盐和水分

C.土壤中的真菌和细菌再把无机物分解,从而产生物质循环

D. 林业碳汇措施低成本、多效益、但是不易操作

28.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公共交通系统于 1863年1月10日正式投入运营,它位于:

A 纽约

B 东京

C 伦敦

D 巴黎

29.下图是欧洲地区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示意图,

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 获取墙壁建筑材料的难易程度的差异

B. 环保意识的差异

C. 气候上的差异

D. 宗教信仰的不同

30.南十字星座状如“十”字,是全天88个星座中最小的星座,主要在南半球可以看到,同北极星一样可以指引方向。一些国家的国旗或国徽中有南十字星标志,下列四个国家的国旗或国徽中有一个没有南十字星标志,这个国家是:

A 新西兰

B 巴布亚新几内亚

C 巴西

D 巴拿马

31.“低碳经济”对中国,是压力,也是挑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的发展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

B. 中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无法选择低碳能源资源

C. 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一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

D.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没有技术研发能力

32.被喻为“埃及之母”的尼罗河是由卡盖拉河、白尼罗河、青尼罗河三条河流汇流而成的。尼罗河下游的定期泛滥主要是受哪条河影响:

A卡盖拉河

B白尼罗河

C青尼罗河

D阿特巴拉河

33.下列山地中垂直带谱最丰富的是:

A 珠穆朗玛峰

B 勃朗峰

C 乞力马扎罗山

D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34.2008年7月,飓风“多莉”从墨西哥登陆,对墨西哥和美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该飓风属于:

A 热带气旋

B 亚热带气旋

C 热带反气旋

D 亚热带反气旋

35.下面情景最有可能是由哪种自然灾害引起的。

A. 泥石流

B. 台风

C. 地震

D. 火山

36.服装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产生废气、废水等污染物。在保证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每人每年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节能约2.5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4千克。如果全国每年有2500万人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减排二氧化碳

A. 2.5千克

B. 6.4千克

C. 6.25万吨

D. 16万吨.

伶俐的裙子
神勇的微笑
2025-08-25 15:15:51
A.生物质能是一种洁净能源,故A错误;

B.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故B正确;

C.解决农村能源的一条重要的途径是充分利用好生物质能源,故C正确;

D.生物质能来源于太阳能,故D正确;

故选A.

深情的蓝天
喜悦的钥匙
2025-08-25 15:15:51
A.生物质具有的能量是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故A正确;

B.生物质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可再生能源,故B正确;

C.农村有丰富的生物质能,故C正确;

D.生物质能不污染环境,相反能减少污染,故D错误.

故选D.

平常的大地
贪玩的大地
2025-08-25 15:15:51
LZ您好

这个问题很复杂.

但是你可以这么理解,有个类似的东西.

食物链知道吧.

譬如地上生长的青菜可以被兔子吃,而兔子可以被人吃,人也能吃青菜.

在这一过程中,人可以当作第二营养级,也可以当作第三营养级.

回到LZ这个问题也可以这么理解.当植物或者含叶绿素的细菌自身光合作用产生能量,并储存,这个储存的就是一次能源.

而人工光合作用,原理和植物或者细菌的光合原理或者过程可能相同,但是却不是自然自发过程,这个能量就是二次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