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造车是什么意思?
PPT造车就是指那些一款量产车都没有但是做出来的PPT吹的很厉害能够吸引风投的造车企业。PPT造车已经成为汽车行业不靠谱的代名词。PPT造车是个绝对的贬义词。因为这些企业只有理念和方案而距离量产差得十万八千里。以下是普遍把造车新势力称为PPT造车的原因介绍:1、由于新能源汽车逐渐被看好除了传统汽车品牌开始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一些并没有造车经验的人也开始成立汽车品牌通过代工等方式进行生产而自己仅仅是设计汽车车标、外观和网络宣传噱头很足但是真正的实力却让人很难相信这也就是PPT造车的由来就是说这样的造车仅仅停留在纸面上。2、为了应对消费者对造车新势力的不好印象其自身也在不断完善。最大的改变就是迎合互联网发展打造人机互联走智能化发展之路并且将汽车数据上传共享让更多的消费者看到同时造车新势力还布局共享汽车领域凭借智能化优势快速介入并能够快速占领市场。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热,不同的造车新势力不停的涌现出来,但是当造车新势力刚刚问世的时候,动辄就是能够秒杀特斯拉的宣传让人大跌眼镜,因此刚开始造车新势力也被称为PPT造车。随着市场的净化,最终造车新势力开始向共享出行转型,主打智能化和人车互联,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造车新势力是如何转化的呢?期间又经历了哪些困难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看造车新势力是如何崛起的。由于新能源汽车逐渐被看好,除了传统汽车品牌开始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一些并没有造车经验的人也开始成立汽车品牌,通过代工等方式进行生产,而自己仅仅是设计汽车车标、外观和网络宣传,噱头很足,但是真正的实力却让人很难相信,这也就是PPT造车的由来,就是说这样的造车仅仅停留在纸面上。
其次,我们来看看造车新势力是如何转型的。为了应对消费者对造车新势力的不好印象,其自身也在不断完善。最大的改变就是迎合互联网发展,打造人机互联,走智能化发展之路,并且将汽车数据上传共享,让更多的消费者看到,同时造车新势力还布局共享汽车领域,凭借智能化优势快速介入并能够快速占领市场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造车新势力未来会有哪些挑战。虽然凭借智能化短暂占据市场,但是传统汽车品牌的崛起,他们要技术有技术,要设计有设计,势必会挑战造车新势力,所以做好技术储备,更新产品性能是造车新势力必须要做的。
综合来看,从PPT造车再到共享出行,说起来虽说很容易,但是造车新势力确实付出了很多,从外观的设计,到智能化的匹配,再到迎合市场需求,任何一项拿出来都不是可以简单完成的。
所谓的“PPT造车”是指某些一款量产车都没有,但却把新车发布会的PPT做得非常好、把车吹得天花乱坠的汽车企业。这些车企往往通过给外界画饼以及夸大自己产品的方式来获得风投融资,但最后车辆依旧没能实现量产,于是消费者就给这种光说不练、纸上谈兵的车企贴上PPT造车的标签。
PPT造车“鼻祖”——游侠汽车
游侠汽车是在2014年成立的一个纯电动汽车品牌,品牌创始人黄修源就是一个善于画饼的人,他宣称自己的偶像是马斯克,自己也要像偶像那样做出一番事业,于是在梦想的支持下他获得了大量融资,然而最终却只推出了一款和特斯拉Model S极为相似的概念车“游侠X”。
虽然游侠X存在抄袭的嫌疑,但黄修源随后便提出了“模仿创新”的口号,概念车发布后便开始兴建工厂,并表示游侠汽车将会在2017年上市。然而时至今日我们依旧没能看到量产版的游侠车型,黄修源也早在2016年便退出了企业管理层,他给市场带来的就只剩那份精美的“PPT”宣讲稿了。
为什么说恒大是PPT造车?
因为恒大汽车目前也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恒大老板许家印很早以前就对外宣称要在三年内投资450亿造车,并计划会在3-5年内发展成世界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恒大汽车在2025年将要实现产销量100万辆的目标。
目标定好以后,恒大汽车开始推出一系列车型,其中2020年8月份发布了恒驰1、恒驰2、恒驰3、恒驰4、恒驰5、恒驰6这六款车型,2021年2月份又继续发布恒驰7、恒驰8、恒驰9,产品覆盖了轿车、SUV、MPV等多个领域。
传统车企花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完善的产品布局,恒大汽车只花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这个骚操作让人看得直呼“好家伙”,于是恒大汽车的股价在2021年3月份暴涨超过10倍,一举成为国内市值最高的车企。
然而恒大汽车市值越高,业内对于恒大汽车的质疑声就越大,毕竟它不仅一款量产车都没有,而且还被曝光在某车展上员工抬着恒驰模型车上展台,大家纷纷觉得恒大只是在打造噱头圈钱罢了。
2021年8月恒大汽车发布了一则亏损公告,表示企业上半年整体亏损48亿,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恒驰汽车量产时间将被推迟,受此影响恒大汽车港股也出现了大幅下跌。随后恒大传出有意出售汽车相关业务的消息,PPT造车的标签便成功“焊死”在恒大汽车的脑门上。
其实这些所谓的PPT造车企业并不是没有造车的技术,像我们熟知的“下周回国贾跃亭”公司专利数并不少,许多技术甚至领先于业界,但迟迟造不出车主要还是缺乏量产能力,而实现量产这不仅需要完成全产业链的布局,还必须砸入大量资金,连乐视、恒大这样的巨头企业都难以搞定的事,其他小企业的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新能源车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孕育而生,造车新势力出现在了大众视野,2018年是造车新势力从PPT造成到实际交付的元年。电池也没感觉衰减,充满电还是显示250公里,基本没在外面充过电,晚上回家充上,第二天满电,可能一直是在家用慢充,电池保护的比较好吧。
结合国家政策和全球趋势,电车代表未来,如果3-5年以后买车,直接电车、或者其他动力类型的新能源车吧。如果现在买而且当地没有指标压力,不妨买个性价比高的油车,先开个3-5年。
省下油钱换电池;新能源车的油耗的确很低,但是车价高,二手车保值率极低,电池如果出现故障维修成本相当高,这个也是很多人不建议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原因。虽然不需要一天一充,但公共充电桩基本都在各大商场或停车场,如果没有购物需求,在车内等待充满电是非常容易让人焦虑的,更别提排队等着充电了。但是这是三年前的车,现在再买续航应该普遍500+了。500的续航,高速冬天怎么也能开到300+,这样无论是长短途,都没问题。即使一辆车也可以满足多用途用车。
优点缺点其实大家都知道,但如何合理使用新能源汽车才是买车的理由,当然了,钱多或者只有短途需求的家庭可无视任何优缺点,合适就好。它的优势是稳定性是目前车用锂电池中最好的,缺点是能量密度较三元锂电池、钴酸锂电池仍有不小的差距。还有就是当温度低于-5℃的时候,充电效率有所降低。长途看车型,最近推出的换电车型如果未来两年能铺开换电站,长途无忧。否则的话建议不要节假日跑一天超500公里以上的长途,充电要排大队的。
2.智能化、网联化、人性化将成为产品核心竞争力,用户不再担忧续航和充电便利性。随着电池技术的持续发展,能量密度的不断提高,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提升是必然趋势。此外,通过对消费者的调研后发现,60%高端车主和89%中低端车主认为续航里程超过400km的纯电动汽车可以满足他们的日常使用需求。因此,里程焦虑将不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掣肘。随着更多颠覆性的电池和充电技术的发展,续航里程和充电便利性将不再是问题。除了技术创新以外,新能源汽车厂商也在不断创新充电解决方案以提升充电便利性,包括换电模式,移动充电服务以及整合大量充电设施运营商的一站式充电解决方案等。
3.新零售转型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寻找用户体验和成本效率的最佳平衡点是转型成功的关键。直销模式是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为行业带来的最大变革与冲击,他们通过自建自营的零售新业态以及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为用户带来耳目一新的品牌体验,解决了传统经销商模式下价格不透明、服务体验欠佳等诸多弊端。但直销模式是一把双刃剑,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巨额资金需求,运营复杂性等多重问题,用户体验与成本效率难以平衡。因此,并不是所有新能源汽车厂商都能驾驭的。对于传统汽车厂商而言,从传统经销商体系直接转型为直销模式几乎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表面上看,用户喜欢直销模式带来的体验,包括透明的价格和友好的店内体验等。传统汽车厂商的新零售转型将围绕渠道协同与业态创新两个方向发展。
4.中外品牌、新旧力量、跨界巨头等多方势力竞争,市场格局将被重塑。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中外汽车厂商竞相发力的重要领域。从目前市场占有率来看,本土传统汽车品牌远超外资品牌,处于遥遥领先地位。但随着外资、合资以及本土造车新势力的发展加速,2020年后中国新能源市场即将进入全面竞争时代。对于传统汽车厂商来讲,唯快不破。处于领先优势的本土汽车厂商将快速扩展全链条能力,而起步晚、规划迟、转型慢的本土传统汽车厂商只能聚焦价值链的生产制造端,成为“代工厂”。对于传统的外资品牌来讲,必须加速市场进入、价款产品布局,如果不能稳固占领终端市场,将遭遇出局危机。对于尚没有完成大批量交车的造车新势力来说,未来两年是生死存亡的关键节点,绝大多数企业会被淘汰出局。一是以直销为主的新零售模式带来的巨额资金压力二是供应链管控能力较弱,导致量产结算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加大三是某些新进入者还停留在PPT造车空谈上,并不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实力四是目前最领先的新造车企业都尚未实现盈利,如果无法尽快证明盈利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性,大量新进入者将陷入融资困境,因资金链断裂而被淘汰出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即使再大也无法支撑当前近500家注册在案的新能源汽车厂商的并存发展。优胜劣汰,强者生存是未来两三年行业洗牌的必然结果。
5.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向上下游大幅度延伸,出行市场、新科技将成为重要利润池。新能源汽车将传统汽车产业价值链向上下游有了很大的延伸。上游产业链延伸至动力电池技术和智能科技产业,下游产业链则延伸至终端消费者市场的零售、用户生命周期服务、电池回收等业务。价值链的演变带动产业生态链的形成和资本链的激活,在资本驱动下,不仅新造车企业纷纷入局,更吸引各种跨界巨头加速布局。
在牟嘉文看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存在五大趋势:
1、发展趋势一:得益于政府政策倾斜,以及日趋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电池技术的提升,比混动车型有更低用车成本优势的纯电动汽车,未来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主导优势。受产业投资政策调整的影响,针对混动汽车的投资将会逐渐减少,再加上市场终端政策支持力度正在下降甚至取消,混动车型的发展空间将不断被挤压。
纯电汽车未来将占主导地位 全面竞争将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了127万辆和125.6万辆,分别同比增长59.9%和61.7%。截止至2019年4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为10.2万辆和9.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5.0%和18.1%。累计方面,2019年1-4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达到了36.8万辆和36.0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8.5%和59.8%。
在纯电动汽车产销方面,2018年全年中国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6万辆和98.4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7.9%和50.8%。截止至2019年4月中国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8.2万辆和7.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8.2%和9.6%。
累计方面,2018年1-4月中国纯电动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完成28.6万辆和27.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6.1%和65.2%。目前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纯电动车型的产销增长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驱动力。4月,国内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占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的销量超七成。
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方面,2018年中国全年中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3万辆和27.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2%和118%。截止至2019年4月我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万辆和2.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3.6%和50.9%
2019年1-4月中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1万辆和8.2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6.3%和43.7%。
2018-2019年4月中国纯电动汽车产销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2018-2019年4月中国纯电动汽车产销量统计及增长情况2018-2019年4月中国纯电动汽车产销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备注:2018年7月产量同比为45.4%)
牟嘉文指出,除了纯电汽车未来将占主导地位,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潜力也不容忽视。但从中国以电力为核心主体的能源战略、加氢站的建设受成本和技术水平制约、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成本高昂等因素考虑,中大型客车、公交车、物流车及重型货车等商用车将成为氢燃料电池最先普及的领域,短期内燃料电池难以推广到乘用车领域。
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7辆和230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54.8%和289.8%。
2、发展趋势二:根据德勤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调研数据,60%高端车主和89%中低端车主认为续航里程超过400km的纯电动汽车可以满足他们日常的使用需求。而2019年第2批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显示,乘用车续航里程普遍达到400km,这意味着,在技术快速提升下,续航里程将不再是用户购买新能源车的阻碍因素,而智能化、网联化、人性化的功能设计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产品差异化竞争的关键。这也是第二大趋势。
3、发展趋势三:牟嘉文预测的第三大趋势是,中外品牌、新旧力量、跨界巨头等多方势力间的全面竞争,将重塑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从目前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有率来看,本土传统汽车品牌远超外资品牌,处于领先地位,但随着外资、合资以及本土造车新势力的发展加速,2020年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入全面竞争时代。
造车新势力面临存亡节点
“处于领先优势的本土传统汽车厂商将快速扩展全链条能力,以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而那些起步晚、规划迟、转型慢的本土传统汽车厂商只能聚焦价值链的生产制造端,成为‘代工厂’。对于传统的外资合资品牌来讲,必须加速市场进入、加快产品发布,如果不能稳固占领终端市场,将遭遇出局危机。”牟嘉文表示。
4、发展趋势四:牟嘉文认为,新能源汽车将汽车产业价值链向上、下游进行了大幅延伸,产业利润结构正在随之改变,上游动力电池和智能科技、下游终端市场用户服务已成为重要利润池。由此,他预测第四个趋势,未来新能源汽车厂商将发展为三种类型:布局全链条的新能源汽车厂商,聚焦终端市场流通、销售与服务的新能源汽车厂商,专注整车研发采购与生产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厂商。
在新能源汽车逆势增长的同时,新能源汽车厂商目前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从行业环境来看,补贴退坡、产能过剩,以及新势力造车企业的涌入正在加剧竞争。从自身盈利性来看,一方面成本不断攀升,其中包括智能科技的巨额研发投入,新零售转型与服务创新需要海量投资另一方面盈利模式尚待重构,新的利润来源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比如,如何创新服务和数据应用。
5、发展趋势五:第五大趋势是关于盈利模式。在盈利模式重构的过程中,牟嘉文指出,时下新势力造车企业的新零售转型(包括试水直销模式)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直销模式是造车新势力为行业带来的最大变革与冲击,他们通过自建自营的零售新业态以及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为用户带来耳目一新的品牌体验,解决了传统经销商模式下价格不透明、服务体验欠佳等诸多弊端。
与此同时,寻找用户体验和成本效率的最佳平衡点是车企新零售转型成功的关键,比如说,直销模式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该模式给汽车厂商带来了巨额资金需求、运营复杂性等多重问题,用户体验与成本效率难以平衡。
牟嘉文预计,对于尚没有完成大批量交车的造车新势力来说,未来两年是生死存亡的关键节点,绝大多数企业会被淘汰出局。一是因为以直销为主的新零售模式带来的巨额资金压力二是供应链管控能力较弱,导致量产阶段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加大三是某些新进入者还停留在PPT造车空谈上,并不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四是连目前最领先的新造车企业都尚未实现盈利,如果无法尽快证明盈利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性,大量新进入者将陷入融资困境,因资金链断裂而被淘汰出局。
希望可以采纳,谢谢
选择插电混合。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油电混合动力(无插电式)、氢能等形式。纯电动汽车的技术门槛不高,所以有很多PPT汽车制造的新力量出现了,但大多数人都在骗钱。他们只听楼梯的声音,没有人下来。目前,日产、特斯拉、国内比亚迪、北汽新能源、上汽荣威、长城欧拉等真正制造的好产品已成为主流产品。
目前,丰田开发了多种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在中国上市,如卡罗拉混合动力汽车、雷凌、凯美瑞混合动力汽车等,需使用普瑞斯技术进行设备即可。油电混合动力只需在原燃油车型上安装电机和较小的动力电池,不需要改变车型的生产平台,因此开发成本较低。但价格比纯电动和燃料车型要贵。插电式混合动力比油电式混合动力电池大,纯电动范围可达100公里,方便方便,但高速运行只能使用发动机,但也拖动大电池运行,你说不舒服吗?油耗高吗?
目前,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没有必要充电的限制,它可以随时从电动驱动转变为发动机驱动。多样化的能源驱动可以很好地降低使用成本,而不限制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代表性车型有比亚迪秦ProDM,吉利博瑞GE、宝马X1以及长安、荣威旗下的插电式车型,以及消费者期待即将上市的卡罗拉、雷凌双引擎(插电式)等。插电式汽车,典型的是比亚迪的唐二代,这款车是汽车的动力和经济实现了极致。也就是说,通常被称为上厅,下厨房。纯电动时,可加速100公里4.5 S 极寒地区50L 油箱也足够了,任何加油站都可以加油。丰田普瑞斯是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创始人,具有省油的特点。
缺点是电池小,纯电动电池寿命只有几公里。目前,丰田开发了多种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在中国上市,如卡罗拉混合动力汽车、雷凌、凯美瑞混合动力汽车等,需使用普瑞斯技术进行设备即可。油电混合动力只需在原燃油车型上安装电机和较小的动力电池,不需要改变车型的生产平台,因此开发成本较低。但它们可以挂绿卡、公交车道、免费停车和彩票优势,吸引了大量消费者为此买单。因此,我认为,对于适合普通消费者购买的新能源车型,推荐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PPT造车已经成为汽车行业不靠谱的代名词。PPT造车是个绝对的贬义词。因为这些企业只有理念和方案,而距离量产差得十万八千里。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热,不同的造车新势力不停的涌现出来,但是当造车新势力刚刚问世的时候,动辄就是能够秒杀特斯拉的宣传让人大跌眼镜,因此刚开始造车新势力也被称为PPT造车。
在资本的助力下,新造车运动已从PPT走向了“实操”,并纷纷开始“交卷”。2017年12月16日,蔚来汽车首款量产车ES8上市;12月11日,威马汽车全球首款SUV量产车EX5亮相,2018年上市;10月12日,小鹏汽车在郑州海马工厂代工的15辆量产SUV下线,进入了上市前的冲刺阶段。
扩展资料
不走寻常路,或许是新造车企业产品竞争力的一个突破点。正如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在ES8上市时所说,未来的汽车不应该只是一个从A到B的出行工具,而是作为移动生活空间,用户体验和服务更加重要。
也正因此,为了增强用户体验,ES8强调个性化定制、按订单生产的模式等。抓住新的消费需求,在传统车企还没有赶上来的时候,形成自己的优势,这或许是新造车企业的竞争力所在。
我国新造车运动已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以往大家只能在PPT上观看将量产的车型,随着融资的逐步完成,量产车型也在陆续推出。新造车者们未来的发展,从这个产品逐步落地之年起才能真正看出点端倪。
参考资料来源:每经网-造车新势力:洗牌即将开始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 你还认为PPT造车不靠谱吗?
传统汽车难度大,因为传统汽车发动机的制造难度要比电池电机组麻烦的多。
广义新能源汽车,又称代用燃料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这类全部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车,也包括混合动力电动车、乙醇汽油汽车等部分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车。
目前存在的所有新能源汽车都包括在这一概念里,具体分为六大类: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醇醚燃料汽车、天然气汽车等。
政策支持
2020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规划》表明,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要求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