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能源革命指的是什么

自觉的蜻蜓
老实的绿草
2022-12-22 07:52:45

70,什么是能源革命?

最佳答案
忧伤的母鸡
欣喜的萝莉
2025-08-24 02:11:19

概括来说,能源革命就是人类自史以来关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上的重大突破。钻木取火是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最早的一次技术革命。从利用自然火到利用人工火的转变,导致了以柴薪作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的到来。这就是人类的第一次能源革命。 蒸汽机的发明是人类利用能量的新里程碑。人类从此逐步以机械动力大规模代替人力和畜力,它直接导致了第二次能源革命。 物理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反应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第三次能源革命的序幕。但是随着人类对能源安全与能源洁净需求的日益增加,似乎注定了以核能为代表的第三次能源革命过早的夭折在了摇篮里,于是以电能为代表的新型清洁能源革命备受关注。慢慢的 人们意识到,中国和整个世界正在面临着来自清洁能源革命的暴风雨般的洗礼。 为什么进行能源革命?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膨胀,人类的能源消费大幅度增长。众所周知,煤炭、石油均为矿物能源,是古生物在地下历经数亿年沉积变迁而形成的,不可再生,其储量极为有限。按现在的能源消耗,世界上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等生物化石能源将在几十年至200年内逐渐耗尽。另外,大量矿物能源的燃烧,是造成大气污染、“酸雨”和“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60年代以来,能源革命的呼声日渐高涨。能源革命的目的,是以新能源(如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能、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和氢能等)逐步代替矿物能源。核能 被誉为“新能源的巨人”,是一种清洁安全的能源。核能分两种:一种是重核(如铀核)裂变能,另一种是轻核(如氘核)聚变能。现行的核电站,采用的是重核裂变的原理;轻核聚变能是一种潜力无穷、洁净高效的能源,将成为未来理想的“长寿”能源。水电能 水力是大自然馈赠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洁净能源。世界各国都优先开发水电能,作为电能的重要来源。全球水能资源,用功率来表示,大约为38亿~50亿千瓦,若全部用来发电,每年可达33万亿~44万亿千瓦时。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是巴西和巴拉圭共同兴建的伊泰普水电站,总发电能力1260万千瓦;正在建设中的中国三峡水电站,将于2009年完工,总发电能力1820万千瓦,将成为未来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柴薪燃烧便是生物质能利用的一种最普通的形式。除柴薪直接燃烧外,生物质能利用还包括沼气生产、酒精制取、木制石油、生物质能发电等形式。太阳能 屋顶太阳能电池。据估计,21世纪中叶,仅屋顶能源就可为全世界提供近25%的电量。供热。无污染、来源最为丰富、最具使用潜力的能源。风能 被誉为世界上最便宜的能源。风是由太阳热辐射引起的大气流动,从太阳传到地球的能量中,约有2%的能量转变为风能。风能利用的形式包括:风力发电、风帆助航、风车提水、风力致热采暖等,以风力发电为主。地热能 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不断进行着热核反应,具有非常高的温度。地热能便是由这种“大地热流”所产生的能量。地热能主要包括两种:地下蒸汽或地热水产生的热能、地下干热岩体的热能。地热能的利用主要有两种:地热发电和地热水的直接利用。海洋能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1%,汇集了97%的水量,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全世界海洋能的理论可再生量超过760亿千瓦。海洋能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洋流能和盐度差能等。氢能 氢大量蕴藏于海洋之中,若将海洋中的氢提炼出来,其产生的能量,约是地球上矿物燃料能的9000倍。氢能具有燃烧热值高、清洁无污染、储量丰富和适用范围广等优点,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能源之一。

最新回答
欣喜的树叶
谨慎的小天鹅
2025-08-24 02:11:19

转:

三次能源理念与第三次能源技术革命

重申三次能源理念:

一次能源为原始资源性能源,是以蒸汽机与内燃机为代表的技术革命。二次能源为技术性质能源,是以各种能源转换为电能的电动动力技术革命。它们都是从能量到能量模式,故遵守能量守恒规律,而三次能源则是更深层次的技术性质,主特征是以核电为模式的用技术将一次原本不是能源的物性逆变本质转换为二次能量后,再三次转换为常规能源之技术革命,将是核动力和类核动力技术革命,此为从不是能量到能量模式,所以它不是能量守恒范围技术而不存在遵守或违背问题,并将引发更大的能源技术革命。

源自平凡而重在承前启后:

三次能源理念可说是源自最简单平凡的对核电技术排序与揭示本质后之逻辑定位,可承前启后的是其揭示之逆变物性本质模式,则可将近代和当代倍受主流科技非议之伪科学的永动机和反重力技术,简单地用逆变物性本质物理成因,就可名正言顺地将它们从常规能源技术领域中分离出来,成为以物理本质不同的超常规能源技术,从而可以结束永动机=伪科学之争的证具,再说探索永动机成功与否它都原本就是原始创新,故逻辑上也不存在遵守与违背任何现有理论,就算成功了也必然是能量守恒之外的全新学科领域,也必然引发如反重力等系列前沿科技的形成。

永动机的因果与物理定义:

当今永动机=伪科学,已是99%以上受传统教育人们的习惯思维方式,可恕不知人类最大的悲哀是定义了永动机这个陷井,如果理智地分析一下,不难看出永动机涉及的学科非常广义,也就是说它限制科技发展的领域也广义,它含括了物理、力学、能源、机械制造等大部分基础学科,其重点特征临界点为能量转换比值为!00%,凡大于100%就有永动机之嫌而划为“伪派”,所以任一与能量有关的科技,一旦进入能量转换超出100%就落入陷井,此时的你无论怎样辨解并未选择永动机课题,而是永动机永远选择了你而成为“伪科学派”,可算大悲也!

其实复杂的科技,只要揭示透彻则非常简单,能量守恒下的转换比不可大于100%,在常规能源本质范围是绝对真理,核电为什么不是伪科学?是因为核电物理有理论证实其能量转换比值超常规依据,永动机的伪科学则正是无理论支撑,显然对永动机的物理定义没有理论前提就算发明成功也会断送在非议中。本来能量守恒内的煤电、水电、光伏电等不但只是量变,重要的也是‘质变’技术,只是‘质变’没有使量变超出常规而已。而核电因质变技术属深层次使量变超常规形成学科,因此凡类核电模式质变技术则不属能量守恒范围,而再拿能量守恒定律去度量永动机,岂不是冤案?

而完美永动机技术正是类核电超常规能量模式,所以永动机新增能量误为无中生有则为伪科学,故必要定义永动机的物理本质:“凡是不消耗任何能量之输出能量的永动机,唯一模式是以逆变物性本质技术为特征,其新增能量不再是无中生有,而是逆变物性本质转换形成,也吻合物理学由质变到量变,量变也必质变之普遍规律逻辑,所以能量守恒为常规能源物性本质,则永动机逆变本质的量变为超常规物性本质,也就不再属能量守恒范畴。”

反重力技术与物理定义:

常言说物以类聚,反重力与永动机同为伪科学足以说明同属一类,可恕不知它们竞是珠联璧合之缘,经研究,三次能源模式下的永动机质变技术,唯反重力莫属,因为反重力的实质就是反引力,由引力产生的重力正是人类消耗能源的根源,公知重力是产生摩擦阻力耗能主因,如果要解决能耗问题,思维重点只限于怎样获取能源,显然是治表不治根,治根必是将思维重点移至怎样改变耗能本质,即可否逆变引力本质?

答案是肯定的,90年代各国科学家观测到的引力异常现象就证实了万有引力并不是铁案不可问责,说明万有引力在一定条件下的异常则是另有物理本质,此本质据本人的发明杠杆原理实验数据所证实,其反引力物性本质形成于万有引力的隔距力系效应。公知万有引力的隔距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相隔某一间距的引力,可重力摩擦阻力追究的只是限于两个物体的接触引力问题,从来未涉及过隔距引力影响因素,而地震与太阳月亮地球三星一线有关则正是星体隔距力力系效应成因。据发明杠杆实验显示,其重力点G悬空形成的隔距力(发明杠杆结构无重力臂)重臂物理量变化,严格遵循杠杆的力臂与重臂和支点三要素物理变量关系,但正是隔距力重臂结构形成了隔距力力系效应,即逆变了重力物性本质,将本不是能量的重力悬空具有了重力势能性质后并参与作用力叠加作功,从而形成反重力本质(将负载重力逆变为能量本质),其隔距力效应特征为:杠杆重力悬空作用线与力臂之间夹角越小,静止杠杆重力在力臂与重臂相等时的力系平衡值越大,用物理量关系式表达,常规杠杆G=F,发明杠杆则G=2(F-Fsina)+F,如果将2(F-Fsina)一项设计为2,则G=3F,说明悬空重力(负载)叠加作功结构使作用力增值到3倍F力,如反向实验,当G=1不变时,F力只需小于1的三倍力则静止平衡,可见反重力形成,即力系平衡不再属牛顿第三定律范围,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等也可力系平衡,也就是局部引力异常现象本质。

所以反重力和引力异常揭示透彻则简单为同一物理本质,因此反重力物理定位:“反重力的物理本质是直接逆变重力的耗能本质,即用物理方法将局部引力平衡人为形成失衡异常引力力系,其失衡力系本质为引力与斥力(支撑力)的隔距力叠加效应,效应的结果是将重力的耗能本质逆变为自身可控动力或转换为对外作功之能源,故称为反引力的反重力技术。”

引力异常的物理本质为:“据三次能源理念和反重力物理建立的核心,其宇宙宏观引力异常的物理本质为宇宙间局部(太阳月亮地球三星一线局部)在某一时间内存在有反重力(反引力)条件存在,即形成局部引力力系失衡本质,一旦多余能量释放后则恢复引力平衡。”

结论:

可以肯定,三次能源模式下的反重力技术永动机,必是人类梦求可解能源和环境双重危机的完美型获取能源方式技术,反重力与永动机物理本质的珠联璧合,加引力异常物理本质的印证,将当今最前沿三大科技难题简单融入同一物理本质则必引发第三次能源技术革命的开始,也预示人类梦想完美能源离实现不远了。至于是否实现它都不改写和推翻任何现有理论,能量守恒还是常规能量范围内的绝对真理,不同的是它们各自代表着科技发展历史的印记,当今的任一高科技可能过不多久又将成为历史,这就是不为人的意志所转移的科学发展规律。

开放的玉米
优雅的哈密瓜
2025-08-24 02:11:19
答:钻木取火是人类的第一次能源革命,导致了以柴薪作为主要能源的时代;蒸汽机的发明是人类的第二次能源革命,人类的主要能源变为化石能源,人类从此以机械动力大规模代替人力和畜力;核能的利用是人类的第三次能源革命,核能正逐步成为常规能源.

英勇的大炮
玩命的水池
2025-08-24 02:11:19
第一次能源革命,人类学会钻木取火,从此告别愚昧,进入原始社会

第二次能源革命,煤炭石油伴随着柴薪燃料、蒸汽机的技术革新,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在机器轰鸣中拉开序幕

第三次能源革命,现代物理学使人类开发利用核能,科技进步在核能利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现在,我们迎来了能源的第四次革命浪潮,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IT手段正在改造和提升传统能源。

忧心的大炮
无情的菠萝
2025-08-24 02:11:19

四个革命:

第一,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效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定调整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城镇化节能,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

第二,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发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同步加强能源输配网络和储备设施建设。

第三,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立足我国国情,紧跟国际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分类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并同其他领域高新技术紧密结合,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

第四,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转变政府对能源的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能源法治体系。

一个合作: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在主要立足国内的前提条件下,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利用国际资源。

扩展资料

从能源供应、能源技术开发、能源价格确定和国际能源资源分配等几个维度来看,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程度越深,能源资本的创造与供应的安全性就越高,杠杆效应也就越明显。

通过更加广泛的国际合作,一定能够确保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形态供应的充足和能源资本流通的顺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便有了坚实的能量和动力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从能源资本认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重大战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