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指数和能源价格指数一样吗
不一样。
能源指数属于能源类的个体指数,能源价格指数属于类指数,反应一类商品价格水平升降程度的指数。
能源发展指数 Energy Development Index:所有发展中国家都期望实现人均能源消耗上升和普及包括电力在内的现代能源服务,为此,国际能源署制定了“能源发展指数”。它是由三个指标组成:1、人均商业能源消费;2、商业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3、有电力供应的人口比例。对于发展中国家,每个方面的指标都可以利用世界上实际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区间标杆),分别建立一个单独的指数,这样每个方面的发展水平都可以表述为介于0与1之间的一个数值,其计算式为:每方面指标指数=实际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然后计算每一个国家或地区这三方面指数的算术平均值,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能源发展指数。中国能源网能源指数包括能源综合指数、电力指数、煤炭指数、油气指数和新能源指数。
答:能源消耗节约效应的主要用以下三项统计指标表示:
①单位GDP能耗.是指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耗能量.计算公式为:单位GDP能耗=综合能源消费量/GDP.
②单位GDP电耗.是指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耗电量.计算公式为:单位GDP电耗=电力消费总量/GDP.
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是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的耗能量,计算公式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
上述三项指标越低,表明能源利用效率越高.因此,往往用上述三项指标扣除价格因素后的降低率来衡量能耗的节约程度.
生产者物价指数(亦称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参见:CPI,Consumer Price Index,消费者物价指数或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生产者物价指数是一个用来衡量制造商出厂价的平均变化的指数,它是统计部门收集和整理的若干个物价指数中的一个。如果生产物价指数比预期数值高时,表明有通货膨胀的风险。如果生产物价指数比预期数值低时,则表明有通货紧缩的风险。 生产者物价指数主要的目的在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形。一般而言,商品的生产分为三个阶段:一、原始阶段:商品尚未做任何的加工;二、中间阶段:商品尚需作进一步的加工;三、完成阶段:商品至此不再做任何加工手续。 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PPI的调查产品有4000多种(含规格品9500多种),覆盖全部39个工业行业大类,涉及调查种类186个。 与PPI对应,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对CPI有一定的影响。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一般首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消费品。产业链可以分为两条:一是以工业品为原材料的生产,存在原材料→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传导。另一条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生产,存在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食品的传导。在中国,就以上两个传导路径来看,目前第二条,即农产品向食品的传导较为充分,2006年以来粮价上涨是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但第一条,即工业品向CPI的传导基本是失效的。 由于CPI不仅包括消费品价格,还包括服务价格,CPI与PPI在统计口径上并非严格的对应关系,因此CPI与PPI的变化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是可能的。CPI与PPI持续处于背离状态,这不符合价格传导规律。价格传导出现断裂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品市场处于买方市场以及政府对公共产品价格的人为控制。 在不同市场条件下,工业品价格向最终消费价格传导有两种可能情形:一是在卖方市场条件下,成本上涨引起的工业品价格(如电力、水、煤炭等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最终会顺利传导到消费品价格上;二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由于供大于求,工业品价格很难传递到消费品价格上,企业需要通过压缩利润对上涨的成本予以消化,其结果表现为中下游产品价格稳定,甚至可能继续走低,企业盈利减少。对于部分难以消化成本上涨的企业,可能会面临破产。可以顺利完成传导的工业品价格(主要是电力、煤炭、水等能源原材料价格)目前主要属于政府调价范围。在上游产品价格(PPI)持续走高的情况下,企业无法顺利把上游成本转嫁出去,使最终消费品价格(CPI)提高,最终会导致企业利润的减少。 PPI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食品价格因季节变化加大,而能源价格也经常出现意外波动,为了能更清晰地反映出整体商品的价格变化情况,一般将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变化剔除,从而形成“核心生产者物价指数”,进一步观察通货膨胀率变化趋势。 在美国,美国生产者物价指数的资料搜集由美国劳工局负责,他们以问卷的方式向各大生产厂商搜集资料,搜集的基准月是每个月包含13日在内该星期的2300种商品的报价,再加权换算成百进位形态,为方便比较,基期定为1967年。一般而言,当生产者物价指数增幅很大而且持续加速上升时,该国央行相应的反应是采取加息对策阻止通货膨胀快速上涨,则该国货币升值的可能性增大;反之亦然。 真正的经济学家注重PPI而媒体注重core PPI,将食物及能源去除后的,称为“核心PPI”(Core PPI)指数,以正确判断物价的真正走势---这是由于食物及能源价格一向受到季节及供需的影响,波动剧烈。core PPI短期内 会产生误导作用。 如何计算,PPI主要着眼于工业、矿业、原料,半成品的价格,目前也加进了服务业,不过比重较小。美劳工部会在25000多企业做调查,得出产品价格,根据行业不同和在经济中的比重,分配比例和权重。 PPI能够反映生产者获得原材料的价格波动情况,推算预期CPI,从而估计通胀风险。 总之,PPI上升不是好事,如果生产者转移成本,终端消费品价格上扬,通胀上涨。如果不转移,企业利润下降,经济有下行风险。
能耗指标是各种反映能源消耗量的数据指标,用来描述能源消耗量的大小和种类。该指标说明一个国家经济活动中对能源的利用程度,反映经济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
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每生产一个单位的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被称为单位GDP能耗指标。
单位GDP能耗影响因素:
能源消费构成。由于各种能源自然禀赋有所不同,同等标准量的不同能源热值利用程度是不同的,因此产出同样单位的GDP,如果使用的能源品种不同,则消耗的能源量也会不同。
例如,原煤和天然气分别用来发电,产出同样价值的电,因原煤发电效率比天然气低,发电损耗比天然气高,所以用原煤发电消耗的能源量要比天然气高。因此,各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的高低即能源消费构成影响单位GDP能耗的大小。
能耗指标是各种反映能源消耗量的数据指标,用来描述能源消耗量的大小和种类。
单位能耗是反映能源消费水平和节能降耗状况的主要指标,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是一个能源利用效率指标。该指标说明一个国家经济活动中对能源的利用程度,反映经济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
在指定时间内以最少的能量消耗完成规定控制作用的最优控制系统。这种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实际问题中。例如对直流他激电机施加反向电流进行制动,要求在指定时间内把电机控制到完全停转,并使控制过程中消耗的电能为最少。
能耗的运用
与建筑能耗相对应,建筑节能也有两个层次的概念。建筑节能目的是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从建筑材料(建筑设备)的开采、生产、运输,到建筑寿命期终止销毁建筑,在保证建筑功能和要求的前提下,达到降低能源消耗、减轻环境负荷。
广义的建筑节能是指在民用建筑的建设、改造、使用过程中,以及在工业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施工过程中,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活动。
此前财联社“C50风向指数”调查显示,市场预估国内7月CPI同比涨跌幅中值为2.9%,对PPI的同比涨跌幅预测中值为5.1%。
华泰证券固收团队认为,债市方面,通胀低于预期暂时弱化了市场担忧情绪,但9月前后CPI破3%的风险仍在。股市方面,CPI回升利好下游必选消费,同时PPI-CPI剪刀差收敛继续带动中游制造利润率改善。
CPI环比由平转涨,同比涨幅略有扩大
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师董莉娟称,在7月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9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8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7月猪肉和蔬菜价格较上月上行明显,受此推动,CPI环比由平转涨,同比涨幅略有扩大。不过,在国际原油价格下行、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带动下,7月非食品CPI涨幅有所收窄。7月整体物价形势整体温和可控,但结构性通胀压力仍在,后期食品价格存在一定涨价压力。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对财联社表示,7月猪肉CPI当月同比较前值大幅拉升,使得7月CPI当月同比较前值上行0.20个百分点,但7月交通工具用燃料CPI当月同比与核心CPI当月同比较前值下行,使得7月CPI同比上行幅度低于市场预期0.20个百分点。预计8月CPI当月同比大概率在7月基础上震荡,破“3”概率较低。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财联社表示,当前整体物价上涨压力实际上有所缓和。由此,虽然7月整体CPI增速加快,涨幅正在向3%的控制目标靠近,但并不会驱动货币政策收紧。由于我国CPI受猪肉价格影响较大,因此观察物价大势,核心CPI是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点。
PPI环比由平转降,同比涨幅继续回落
董莉娟指出,据测算,在7月份4.2%的P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3.2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0个百分点。
近期原油、铁矿石、铜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经历一波下跌过程,国内钢材、煤炭价格也有下行。受访人士预计,PPI回落势头将在下半年持续,一方面会显著减轻下游中小微企业的成本压力,同时也会对下半年国内物价整体保持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PPI受去年基数影响,以及全球商品价格上涨动能减弱,将继续保持连续回落态势。随着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不断收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陷入衰退交易,我国面对的外部通胀压力减轻。但鉴于全球地缘政治局势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对于未来的外部通胀压力仍不能过于乐观。
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PPI)与CPI不同,主要的目的是衡量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总费用。
由于企业最终要把它们的费用以更高的消费价格的形式转移给消费者,所以,通常认为生产物价指数的变动对预测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动是有用的。
拓展资料
生产者物价指数
发布:生产价格指数报告在当月末的两周后发布。
2017年3月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7.8%,涨幅比1月份扩大0.9个百分点。
修正:月度的数据在发布的4个月后有一次修正。年度的修正在2月份发布,随公布的1月份数据一起让公众得悉,可回溯到过去的五年。
主要内容
生产价格指数共调查9大类商品:
① 燃料、动力类;
②有色金属类;
③ 有色金属材料类;
④ 化工原料类;
⑤ 木材及纸浆类;
⑥ 建材类:钢材、木材、水泥;
⑦ 农副产品类;
⑧ 纺织原料类。
⑨ 工控产品
主要用途
生产者物价指数是用来衡量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所需采购品的物价状况;因而这项指数包括了原料,半成品和最终产品等(美国约采用3000种东西)三个生产阶段的物价资讯。(过去衡量大宗物资批发价格状况的称为批发物价指数或趸售物价指数Whole sale Price Index,WPI)它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以消费者的立场衡量财货及劳务的价格)之先声。
将食物及能源去除后的,称为“核心PPI”(Core PPI)指数,以正确判断物价的真正走势---这是由于食物及能源价格一向受到季节及供需的影响,波动剧烈。
理论上来说,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物价波动将反映至最终产品的价格上,因此观察PPI的变动情形将有助于预测未来物价的变化状况,因此这项指标受到市场重视。
生产者物价指数是测算价格变化的指标,该价格是制造商和批发商在生产的不同阶段为商品支付的价格。这里任何一点的通货膨胀都可能最终被传递到零售业。毕竟,如果销售商不得不为商品支付更多,那么他们更乐于把更高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生产者物价指数并不仅仅是一个指数,它是一组指数,是生产的三个渐进过程的每一个阶段的价格指数:原材料、中间品和产成品。占据所有的头条并对金融市场最有影响的是最后一个,即产成品的PPI。它代表着这些商品被运到批发商和零售商之前的最终状态。在生产最后状态的价格常常由原材料和中间品过程中遇到的价格压力来决定。这就是为什么观察这所有的三个过程都很重要的原因。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反映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间比例关系的指标。通常用两者年平均增长率间的比值表示。
计算公式为: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式中的分子项为能源总消费量的增长率,但一般只计算商品能源消费量的增长率。分母项为国民经济发展增长率。
在西方国家,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来表示,前苏联与东欧国家用国民经济总产值来表示。在中国,过去一直以工农业总产值来表示国民经济的发展。计算与分析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目的,主要为了研究国民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间的关系,预测今后能源消费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发展变化与国民经济结构、技术装备、生产工艺、能源利用效率、管理水平乃至人民生活等因素密切相关。当国民经济中耗能高的部门(如重工业)比重大,科学技术水平还很低的情况下,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总是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即能源消费弹性系数>1。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耗能工业的迅速发展,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会普遍下降。
能耗指标是各种反映能源消耗量的数据指标,用来描述能源消耗量的大小和种类。
单位国内(地区)生产总值能耗(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of GDP),简称单位GDP能耗,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每生产一个单位的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
单位GDP能耗的作用
一是直接反映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单位GDP能耗是将能源消耗除以GDP,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强度关系,即每创造一个单位的社会财富需要消耗的能源数量。单位GDP能耗越大,则说明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越高。
二是间接反映产业结构状况、设备技术装备水平、能源消费构成和利用效率等多方面内容。从影响单位GDP能耗的因素可以看到,单位GDP能耗的大小也或多或少地间接反映了这些方面的内容。
三是间接计算出社会节能量或能源超耗量。将上年单位GDP能耗与本年单位GDP能耗的差与本年GDP(可比价)相乘,即可以算出本年的社会节能量或能源超耗量。当结果为正数时,表示本年比上年节能,当结果为负数时,表示本年比上年多用了能源。
四是间接反映各项节能政策措施所取得的效果,起到检验节能降耗成效的作用。将本年单位GDP能耗与上年单位GDP能耗相比,即为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可以间接反映本年度各项节能政策措施的效果, 起到检验节能降耗成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