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价格行情走势:煤炭多少钱一吨
煤炭价格小幅下跌,煤炭450元/吨——550元/吨。
截止2019年11月29日,秦皇岛港5500大卡、5000大卡和4500大卡煤炭综合交易价格分别为每吨557元、499元和448元,比11月1日分别回落8元、6元和5元。
扩展资料
原煤生产稳步增长,煤炭进口增速放缓
11月份,原煤产量3.3亿吨,同比增长4.5%,增速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114万吨,环比增加66万吨。1—11月份,原煤产量34.1亿吨,同比增长4.5%。
11月份,煤炭进口2078万吨,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上月回落2.9个百分点。1—11月份,煤炭进口2.99亿吨,同比增长10.2%。
11月份,原油生产1570万吨,同比增长0.9%,增速比上月加快0.9个百分点;日均产量52.3万吨,环比增加0.3万吨。1—11月份,原油生产17495万吨,同比增长1.0%。
11月份,原油进口4574万吨,比上月增加23万吨,同比增长6.7%,增速比上月回落10.4个百分点。1—11月份,原油进口46188万吨,同比增长10.5%。
11月份,国际原油价格有所回升。11月29日,布伦特原油现货离岸价格为64.5美元/桶,比10月31日提高5.2美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2019年11月份能源生产情况
从需求方面来看,目前不不太好预测,一个是新能源发展太快。一个是明年气温,是否有像今年夏天那样的极端天气又是否会有极寒天气?这些无从得知。
从政策方面来看,其一,政府加快产能置换、加大运力、哄抬物价的基本主线不变。
其二,按照11月29日国家发改委《关于推进2018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行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划定的量价红线,中央和各省区市及其他规模以上煤炭、发电企业集团签订的中长期合同数量,应达到自有资源量或采购量的75%以上,下水煤基准价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仍按不高于2017年度水平执行。日前获悉,2018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的基准价已经基本确定,5500大卡动力煤基准价为每吨535元,与今年的基准价持平。业内人士认为,长协合同量占比大幅提高,将进一步促进煤价稳定。
其三,日前,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下发《关于建立健全煤炭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及考核办法,推行煤炭库存新政。从明年1月1日起,煤炭企业库存需维持3至7天的水平,大部分电力企业库存需维持20天的水平。从长期来看,库存制度有利于煤价稳定在合理区间。
进入2018年,预计煤价将出现下跌走势,逐步回归至500-570元/吨的合理区间。
近期煤炭价格在185-725元/吨之间变动,幅度还是蛮大的,不同地区之间价格也不同。
2018年煤炭行情预测
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下发的《关于建立健全煤炭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及考核办法,从2018年1月1日起,煤炭企业库存需维持3~7天的水平,大部分电力企业库存需维持20天的水平。建立煤炭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制度,有利于防止产供需各方特别是中间环节囤积惜售,进一步发挥好库存的“蓄水池”调节作用,促进煤炭价格稳定在合理区间,减少价格的上下剧烈波动。
价格超出绿色区间,煤电盈利分化。国家发改委虽多次强调,将要把煤炭价稳定在500~570元/吨绿色区间。煤价重心上移使得煤电企业盈利分化,煤企在盈利改善的同时,电厂盈利则开始出现萎缩,预计2018年长协比例提高到80%。这样来看,通过加强长协的引导,价格存在回落的可行性,长协比例的提高最终将有助于煤电双方实现互利共赢。
2、煤的价格是会受到市场供需、物价、行情波动等影响,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消费水平也是不一样的,以当地的实际购买价格为准。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11-2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碳中和”叠加后疫情效应 煤炭价格高位运行
2021年以来,中国煤炭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短期来看,“碳中和”叠加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将对煤炭价格提供有力支撑。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
限价区间明确 煤炭市场价格机制进一步完善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发改价格〔2022〕303号,以下称303号文)和2022年4号公告,明确于5月1日起实施。对于价格限定,相关文件明确规定哄抬价格行为。
2022年5月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自5月1日起,煤炭中长期交易价格和现货价格均有了合理区间。根据《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近期阶段秦皇岛港下水煤(5500千卡)中长期交易价格每吨570-770元(含税)较为合理。重点地区煤炭出矿环节中长期交易价格合理区间分别为:山西(5500大卡)370-570元/吨,陕西(5500大卡)320~520元/吨,蒙西(5500大卡)260元-460元/吨,蒙东(5500大卡)200-300元/吨。
其中,秦皇岛港下水煤(5500千卡,下同)中长期、现货价格每吨分别超过770元、1155元,山西煤炭出矿环节中长期、现货价格每吨分别超过570元、855元,陕西煤炭出矿环节中长期、现货价格每吨分别超过520元、780元,蒙西煤炭出矿环节中长期、现货价格每吨分别超过460元、690元,蒙东煤炭(3500大卡)出矿环节中长期、现货价格每吨分别超过300元、450元,如无正当理由,一般可认定为哄抬价格。
全球能源危机背景下 中国能源政策的调整方向
另外,乌克兰危机等全球能源危机频发凸显了传统化石能源在基建基础、发电成本和供电稳定性上的优势,将引发各国对过快能源转型的再思考,将深刻影响中国对外煤炭能源合作和能源安全。中国国内能源市场化水平低,面对极端事件冲击,能源安全韧性不足,国际能源安全事件在中国的国内风险被放大。基于欧盟能源政策发生转变,也将间接对中国包括煤炭在内的海外能源合作及能源安全造成影响,中方需要根据欧盟能源政策调整来进行应对。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8元/吨、677。4元/吨、 626。6元/吨、359。7元/吨和1176。0元/吨,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21。84%、15。89%、15。67%、16。45%和35。91%。 从各月煤炭价格走势来看,前3个月煤炭价格均呈明显上涨态势。
其中,1月份煤炭价格环比涨幅明显扩大,动力煤、炼焦煤、化肥用煤、水泥用煤和焦炭价格分别比上月上涨8。17%、4。35%、4。87%、4。66%和7。23%。2月份,除了动力煤、焦炭价格,环比涨幅分别回落2。
47、2。15个百分点外,其它三种煤炭价格环比涨幅继续扩大。3月份,除了焦炭价格比上月上涨8。59%,涨幅比上月扩大3。51个百分点外,其它四种煤炭价格环比涨幅均明显缩小。 此外,主要煤炭中转港秦皇岛港煤炭价格小幅上涨,一季度煤炭平仓价为488。
3元/吨,环比上涨13。72%,同比上涨16。37%。其中,动力煤、炼焦用洗精煤、化肥用煤和水泥用煤平仓价分别为535。2元/吨、441。4元/吨、485。4元/吨和518。6元/吨。 二季度涨势将趋缓 从当前煤炭市场形势来看,影响后期煤炭价格走势的因素主要包括: 煤炭产量增长可能放缓。
目前,国有煤矿企业由春节期间超负荷生产向正常生产水平回归。国家发改委、国家安监总局等近期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这对乡镇煤矿企业产能释放形成抑制作用。 煤炭市场需求下降。今年1月中旬以来,受冬季生活用煤需求增加、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一些电厂、钢厂、化肥厂等企业煤炭库存急剧下降,市场供应严重短缺,甚至出现抢购焦煤、肥煤的现象。
进入3月份,随着各地天气逐渐转暖,生活用煤数量明显减少,加之铁路运输压力有所缓解,水力发电逐渐恢复,火电机组陆续开始停机检修,煤炭市场需求下降,市场供应偏紧的状况有所缓解。不过,受南方灾后重建、工业生产恢复等因素影响,煤炭需求不会大幅下降。
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加。去年以来,国家开展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向煤炭生产企业征收可持续发展基金、煤矿转产发展基金、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以及提高焦煤资源税,对煤炭企业生产成本增加构成较大压力。
今年以来,受燃油成本上升、煤炭运输量增加等因素影响,中海海盛、宁波海运等企业先后大幅度上调了2008年度煤炭运输价格,对未来煤炭价格上涨形成支撑。 国际煤炭市场价格上涨。今年以来,澳大利亚发生洪水灾害及港口拥挤导致出口下降,南非电力供应出现中断,以及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主要出口国均下调2008年煤炭出口数量,导致全球煤炭市场供应趋紧和价格大幅上涨,国内外煤价差距扩大,进而影响国内煤价上涨。
综合当前国内外煤炭市场形势来看,进入二季度,煤炭市场进入传统消费淡季,煤炭需求增速有所回落,但受煤炭产量增长可能放缓、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加、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预计二季度煤炭价格仍将继续上涨,但涨势趋缓,涨幅可能有所回落。
——以下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
2018年,我国煤炭产量和净进口量较维持小幅增长,有效供给保障增强。根据中煤协数据统计,2018年全国原煤产量36.80亿吨,同比增长4.5%。从逐月产量来看,除了7月煤炭产量低于2.90亿吨,其余月份产量均维持在2.90亿吨以上。
2018年全国煤炭进口2.81亿吨,同比增长3.9%;出口493.4万吨,同比下降39%;净进口2.76亿吨,同比增长5.2%,为近四年来最高水平。分月度来看,2018年7月煤炭进口量增长最为显著,同比增速高达49.1%。
需求方面,2018年煤炭消费同样保持小幅增长,全国煤炭消费量同比增长1%。从主要耗煤行业看,据测算,电力行业全年耗煤21亿吨左右,钢铁行业耗煤6.2亿吨,建材行业耗煤5亿吨,化工行业耗煤2.8亿吨,其他行业耗煤减少约6000万吨。
总体而言,我国煤炭行业市场供需实现基本平衡,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波动。但行业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未得以彻底解决。例如,全国总体煤炭产能相对过剩的态势没有改变,市场供需平衡的基础还比较脆弱,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生产力水平有待提升,去产能和“三供一业”分离移交难、人才流失与采掘一线招工接替等问题仍然突出,煤炭行业改革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对此,要继续坚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动摇,依法依规组织生产,坚决做到不违法违规建设生产,不超能力生产、不安全不生产、不生产销售劣质煤、不搞无序竞争;要加快产业调整转型升级,在当前的形势下要下决心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坚决退出不达标的产能,坚决退出安全风险高产能,加快退出资源枯竭、生产成本高、煤质差、开采难度大、扭亏无望的落后产能。
同时,坚持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逐步建立煤炭上下游产业链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保障煤电、煤钢企业长期稳定供应、稳定价格、稳定运行,要构建煤炭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发展。
煤炭消费难以大幅增长
从供给端来看,当前煤炭产能仍然较大,但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总体产能相对过剩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常态。随着煤炭新增产能的不断释放,煤炭产量将进一步增加,2019年企业排产新增煤炭产量1亿吨左右。
从需求端来看,全国煤炭消费难以大幅增长,极有可能与2018年持平,,甚至可能呈现略有下降态势。一方面是宏观经济因素不支持煤炭消费快速增长,尽管判断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仍是好的,但面临的风险依然存在,当前反全球化的外部环境趋势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全球竞争代价提升,经济增长很难超过前些年发展水平,难以支撑煤炭消费快速反弹。
另一方面,主要耗煤行业的煤炭消费难于乐观。近几年我国电力供大于求态势未变,随着国家稳步发展清洁能源,大力促进清洁电力消纳,风电、核电等清洁电力消费增速依然保持较高水平,将会大于全社会电力消费增速,全国煤电消费量很有可能持平或减少,将带动电力行业耗煤量呈下降趋势;随着“十三五”后期钢铁行业和建材行业发展峰值期到来,这两个行业的煤炭消费增长有限;随着煤炭价格在相对高位稳定运行,现代煤化工发展的经济性不强,化工行业煤炭消费增长也不容乐观。
为促进2018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行工作高效有序进行,保障煤炭稳定供应,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办的“2018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将于11月21日至23日召开。此次交易会期间将组织部分企业集中签订2018年度煤炭中长期合同,举办签约仪式。
2018年年度煤电长协合同谈判启动在即,申万宏源一位分析师表示,为防范煤炭价格旺季异常波动,国家发改委近期开展煤炭价格市场巡查,意在打压煤价。当前2018年年度煤电长协合同谈判启动之际,煤价难以上涨,预计长协合同煤交易量占比将会提高。
金联创煤炭分析师毕方静昨日表示,预计长协煤基准价或维持2017年水平不变,2018年长协合同数量占比将达75%以上。在长协煤占比提高的保障下,煤炭淡季旺季对下游企业的影响将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