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是否电力非常短缺?为什么造成这种现象?
朝鲜从1992年开始发电量开始下降,1997年为1989年发电量一半。从1988年开始,朝鲜没有增加新的电厂,所有电厂都是60年代苏联设备,陈旧不堪,加上煤供应不足,十二月火电厂、先锋热电厂共25万已停产。北仓电厂160万实际开机只有不到50万。朝鲜25.5万核电全部停机。苏联解体以后,朝鲜经济急速下滑,没有来自苏联的低价燃料,并且没有来自苏联的设备供应。是导致朝鲜发电量急速减少的原因。熙川水电站已经2012年竣工向平壤送电,平壤火电目前还在继续运行,大同江水电是直接给平壤供电,北仓火电、黄海南北两道联络线都有到平壤南中和变电站。北仓火电联合企业位于平安南道北仓郡,1964年动工兴建,1975年全部建成发电。平壤火电联合企业位于平壤市平川,靠近大同江和平南南部煤田。1961年兴建,1968年全部建成发电,有10台锅炉和9台汽轮发电机,装机容量为50万。大同江水电装机2万。咸镜南道赴战江水电站,1927年建,装机4台1万1,共计4万4。水丰水电厂朝鲜一侧厂房,属平安北道,装机3台,共计10万,1940年建成我国一侧有3台,另有一台50/60HZ两用发电机不知是否给朝鲜供电。云峰水电厂给朝鲜供电部分2台机组合计20万,1965年发电,属于慈江道。渭源水电厂给朝鲜供电部分3台机组合计19.5万,1988年发电,属于慈江道。朝鲜火电设备主要是苏联和民主德国制造,大水电厂除我国合建外都是日本占领时期建造。目前大部分火电厂设备损坏比较严重,燃料严重短缺,水电设备大体尚能保证使用。朝鲜熙川的电气联合企业、大安重型机械联合企业、大安水利设备组装厂 是朝鲜电力设备生产厂商。朝鲜有计划新建几个大型火电站,以及对现有的水电站旧机组进行更换。预计朝鲜电力供应会逐渐缓解。
1、苏联解体,1989柏林墙的倒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巨变,“社会主义经济圈”的土崩瓦解,朝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对外贸易大幅度下降,国际援助减少,外债增加;
2、1995-1998,朝鲜遭到连年重大自然灾害;
3、计划经济程度过高,类似中国60年代的公社制度阻碍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4、朝鲜是自我封闭的国家,经济衰退是孤立所致的结果。美国50多年来对朝鲜实行全面禁运和经济封锁,使得朝鲜的贸易伙伴非常有限;
5、小国或岛屿经济体对外贸易依赖度比较高,自给自足能力不强;
6、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工业占经济比重过高,过分注重军事工业,忽略第三产业;
7、小国资源贫乏,煤炭产量不足,九十年代,朝鲜的工业陷入半停产,电力供应也严重不足。发电量减少有多种原因,一是水供应受到严重季节性变化影响;二是森林退化导致水资源总体减少;三是发电厂设备陈旧,故障率高,亟需检修。
去年,他们已经把农业发展放在了全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要"把一切资源首先供应农业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今年,他们又提出"要建设经济强盛大国"的口号.要在农业、轻工业、电力、煤炭、冶金、铁路运输、地质勘探等诸多领域大力发展(http://blog.sina.com.cn/u/4be64769010007df)。
可以说,朝鲜不是没有搞经济建设的
而是朝鲜底子本来就薄,更由于美日等国始终存在的军事威胁,使得朝鲜走上了“先军”之路,即朝鲜把军事军人放在第一位,所有配给必须先满足军事发展和需要。
朝鲜土地贫瘠,农业发展并不好,但矿藏丰富。朝鲜人也已经认识到了“要把农业生产作为天下之本来抓”的重要性,但不论如何,发展都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要求有稳定的国内外环境。不要看到朝鲜又搞核武器又怎么怎么样,它无非就想要一个安全的保障以求得自我的发展。
从国内政策看,由于受朝国和美国的军事压力,朝鲜实施先军政治。也就是说,一切以军事为中心,小国拥有大量的军队,为了取得和美国的对话权,又发展核武,这样的政策对于经济不发达的朝鲜讲,确实负担很重,人民生活困苦也就不可避免。
“先军政治”主要包括4方面的内容:
一是突出军队地位。朝鲜通过对社会阶层次序的调整,将军人置于工、农、知识分子3大阶层之前,以突出军人的地位。
二是执行“先军”领导方式。由领袖重点抓军队工作,再以治军方式推动全社会工作。领袖抓军队主要是以走访视察军事单位进行现场指导方式开展。对社会工作,朝鲜领导人要求各级干部像指挥战斗那样指挥工作,提出的方针政策也多用军事术语来表达,比如对具体的经济任务要开展“进攻战”、“歼灭战”等。
三是保障军费投入。朝鲜领导人多次强调,“国家财政再困难,也要优先保障国防费用的支出”。
四是启迪军魂,增强凝聚力。朝鲜通过“先军政治”,选择军人作为社会进步的先导,用军人的奉献精神焕发国民的凝聚力。
先军政治是视军事为第一国事,以革命军队作为骨干和主力,保卫祖国、革命和社会主义,推进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式。
视军事为第一国事,这意味着在制定和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和政策时把重视和加强军事看作是必须放在头等位置的重要工作。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不是取决于幅员大小和人口多少,而是取决于军事力量如何。建设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增强总体国力的关键。
以革命军队作为骨干和主力推进革命和建设,这意味着把革命军队建设成无敌必胜的强军来保卫祖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依靠革命军队的革命气质和战斗力大力推进整个社会主义建设。
世界上著名的先军政治国家是朝鲜,其先军政治的目的在于:保卫祖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在反帝反美斗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建成社会主义强盛大国。
先军政治的革命性质为:它是依靠革命武装力量粉碎帝国主义反动派的种种侵害活动,维护和担保人民群众的自主性、国家和民族的自主性的有原则的、正义的、反帝自主的政治,是崇高的爱祖国、爱民族、爱人民的政治。
先军政治占有作为社会主义基本政治方式的地位。
先军政治之所以成为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方式,其一是因为它是保证始终坚持和切实贯彻革命的根本理念、根本原则的政治,其二是因为它是在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个进程中必须持之以恒的政治方式。
先军政治的基本要求:一是加强革命军队。因为革命军队是国家军事力量的基本,先军政治的旗手。二是以革命军队作为样板和主力,加强革命的主体。这是以一个思想和信念、同志友爱和道义为基础,将社会的一心团结发展到全党、全军、全民的一心团结,加强革命的政治思想威力的重要保证。三是以革命军队为支柱大力推进整个社会主义建设。这使革命军队带头承担国民经济的艰难部门,打开社会主义建设的突破口,使社会的所有成员以革命的军人精神和军人的斗争作风促进社会主义建设。
革命的军人精神是以誓死保卫领袖的精神、誓死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精神、英勇牺牲精神为根本的崇高革命精神,是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革命精神的最高表现,是象征和代表先军时代的革命精神,是使军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创造奇迹、建立殊勋的革命的、战斗的思想精神武器。
在朝鲜,先军政治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全面加以实现。
今天,主导社会主义朝鲜的政治方式是先军政治。 先军政治是以上世纪初金日成创立的主体思想为基础的。 无论什么思想都以一定的社会实践为基础的。 主体思想是根据备受压迫和歧视的人民群众当上自己命运的主人这一新时代的要求创立的。
朝鲜革命领袖金日成以实际斗争验证了:革命的主人是人民群众,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中去教育他们,并把他们组织动员起来,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革命不能靠人家的承认和指示进行,而要按照自己的信念,由自己负责进行;一切问题都应自主地、创造性地加以解决。在此基础上,他于1930年6月在卡伦召开的共青及反帝青年同盟干部会议上,阐明了主体思想的原理。
朝鲜革命的整个过程彻底体现了主体思想的原理:自己命运的主人是自己,开拓自己命运的力量也在于自己。
金日成在革命活动的初期就提出要解放被日寇强占的祖国,就必须靠朝鲜民族自己的力量开展有组织的武装斗争,便首先组建武装队伍,依靠这支武装实现了解放祖国(1945.8)的历史事业。
解放后,朝鲜人民成功地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在历时3年的朝鲜解放战争中取得了伟大胜利,仅用3年时间就完成了有人说过一百年也完不成的战后恢复建设,建成了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短短14年时间就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这些值得自豪的成就都是朝鲜人民的自主精神和创造力的结晶。
在这过程中,朝鲜人民从历史的客体成长为历史的主人,坚持政治上自主、经济上自立、国防上自卫的原则,建成了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社会主义。
20世纪90年代初,在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社会主义接连崩溃,世界政治格局和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资本主义势力乘机攻击社会主义自主力量,特别是把攻击的矛头集中指向亚洲的咽喉——朝鲜。
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势力为了靠实力遏制朝鲜,空前强化军事活动,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各领域施加压力,策划使朝鲜窒息。
朝鲜遇到了史无前例的严酷考验和困难,不得不单枪匹马同资本主义国家针锋相对,迎击资本主义势力的集中攻势。
先军政治是致力于加强军队,把军队作为国家的支柱和革命的主力军,依靠军队推进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革命领导方式和社会主义政治方式。
先军政治是把金日成重视军事的思想和路线继承下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加以深化发展的。
近年来,朝鲜面对着西方联合势力变本加厉的对朝孤立扼制活动,守住了自己的思想和社会制度,在资本主义面前畅所欲言,扩大了对外关系,这都是因为有先军政治的威力。
在先军政治下,朝鲜在高水平上实现了军队和人民在思想、工作态度、生活作风上的一致。
社会上蓬勃开展着学习军队创造的革命的军人精神和斗争作风的运动。
军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所有领域打开突破口,人民按照军队的精神和工作态度在生产和建设中创造奇迹和革新。
今天在朝鲜,社会主义这个人民的生命和生活得到坚守,祖国和民族的辉煌未来在望。朝鲜人民从这一惊人的现实中,切实地体会到先军政治的正确性和生命力,把它视为自己的生命线,绝对信赖并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