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电网的建设意义
特高压电网的建设意义:
1、带动科技创新发展特高压作为重大的科技创新工程,在提出构想、全面启动之初,该公司就投巨资建成了国际一流的特高压交流、直流、高海拔、工程力学四个试验基地和大电网仿真、直流成套设计两个研发中心,形成了功能齐全、综合指标居世界领先水平的大电网实验研究体系。
几年间,国家电网公司围绕特高压项目,完成了310项重大关键技术研究,解决了过电压与绝缘配合、外绝缘设计、电磁环境控制、系统集成、大电网安全运行控制等多个世界难题,逐步掌握了特高压输电的关键核心技术,并在实验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2、特高压建设对国内设备制造业的带动作用更是明显。国内三大特高压实验工程所用设备几乎全部由国内企业提供,工程国产化率达到约95%,设备国产化率达到约91%。通过实验工程,国内设备制造企业得到锻炼,科技研发实力大大提高。
比如南通神马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攻克了特高压绝缘子的世界难题。公司董事长马斌说,我们投入近亿元研发的国际首创的特高压1000千伏空心复合绝缘子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而价格仅为国外产品的1/3。
研究表明,1000千伏交流线路自然输送功率约为500千伏线路的5倍。同等条件下,1000千伏交流线路的电阻损耗仅为500千伏线路的1/4,单位输送容量走廊宽度仅为500千伏线路的1/3,单位输送容量综合造价不足500千伏输电方案的3/4。
扩展资料:
国内特高压电网的发展:
国内电网工程的大规模建设和超高压输变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和技术引进,为中国特高压技术装备的研发和使用打下了良好基础。当前,中国开展特高压输电技术自主创新,自主研究,自主开发已具备一定条件。
经国家批准,国家电网公司已启动建设晋东南-荆门交流1000千伏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和溪洛渡、向家坝送出±800千伏、640万千瓦直流特高压输电国产化示范工程,南方电网公司也开始了云南楚雄至广州穗东±800千伏、500万千瓦直流特高压输电国产化示范工程的前期建设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特高压电网
(1) 用电负荷增长快
(2) 500kV电网不能满足持续发展的电力输送、效率和安全的要求
(3) 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和超大容量、超远距离输电的需要
(4) 大规模火电厂、大型水电基地的建设
(5) 土地和环保压力
(6) 煤炭的运输“瓶颈”的限制
②建设特高压电网是满足未来持续增长的电力需求的根本保证。我国现有电网主要以 500 千伏交流和±500 千伏直流系统为主, 电力输送能力和规模受到严重 制约。只有加快建设电压等级更高、网架结构更强、资源配置规模更大的以特高压电 网为核心的国家电网,才能满足大规模的电力输送和供应,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 标的实现。
③建设特高压电网是培育和发展电力市场的重要条件。电网是电力市场的基础和载体。只有建设特高压电网,才能实现跨地区、远距离的电能输送和交易,更好的调节电力平衡,促进全 国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发挥国家级电力市场的作用。
④建设特高压电网是提高电力工业整体效益的必然选择。特高压电网在合理利用能源,节约建设投资,降低运行成本,减少事故和检修备用,获得错峰、调峰和水火、跨流域补偿效益等方面潜力巨大。
国家电网公司曾在2010年8月12日公布,到2015年建成华北、华东、华中(“三华”)特高压电网,形成“三纵三横一环网”。
交流方面,5月18日,皖电东送1000千伏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线路工程合肥段首基铁塔组立试点仪式在长丰县杨庙镇举行,这标志着合肥段工程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此工程采用插入式钢管基础这一施工技术,目前在国内特高压工程建设中尚属首次。
特高压对电力建设的意义
特高压能大大提升我国电网的输送能力。据国家电网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一回路特高压直流电网可以送600万千瓦电量,相当于现有500千伏直流电网的5到6倍,而且送电距离也是后者的2到3倍,因此效率大大提高。此外,据国家电网公司测算,输送同样功率的电量,如果采用特高压线路输电可以比采用500千伏超高压线路节省60%的土地资源。
特高压发展前景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到,“适应大规模跨区输电和新能源发电并网的要求,加快现代电网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西电东送规模,完善区域主干电网,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依托信息、控制和储能等先进技术,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切实加强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增强电网优化配置电力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这意味着特高压输电工程已被正式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当中。
国家电网发展策划部专家张克向曾表示,核电、风电包括作为清洁能源的水电,未来的发展都将有赖于建设特高压电网。以风电为例,国家规划风电在2020年达到1.5亿千瓦以上的装机容量,但目前八大风电基地的装机容量已经占到总装机容量的80%,其中五大风电基地都在三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仅新疆、甘肃、内蒙古、吉林等省及自治区的风电装机就有8000万千瓦,因此风电消纳存在很大问题。只有借助特高压电网才可将如此集中和不稳定的电力传输到华北和华中等负荷中心。他表示,特高压建成后,可大规模开发风电,并做到高效率消纳,从而将一度颇为严重的弃风现象控制在1%。
国际能源网分析师认为:未来特高压的发展将有良好的前景,对减少装机容量、节约电源建设投资等起到明显效果。特高压直、交流输变电工程的运行也将更好的实现电力调剂。
特高压输电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高效率的优势,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能够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利用。同时,特高压电网可以提升电网抵御突发性事件和严重故障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使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具备坚实的网架基础。
因此,在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中,必须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连接大型能源基地及主要负荷中心,以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和能源安全,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促进装备制造和信息通信等行业的技术升级,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实现电网与用户的双向互动,革新电力服务的传统模式,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摘自中国电力教育网的某专题报道
特高压输送容量大、送电距离长、线路损耗低、占用土地少。100万伏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输送电能的能力(技术上叫输送容量)是50万伏超高压输电线路的5倍。所以有人这样比喻,超高压输电是省级公路,顶多就算是个国道,而特高压输电是“电力高速公路”。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高速公路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基本成网,四通八达。而中国的特高压输电这个“电力高速公路”,2008年底才刚刚建成一个试验示范工程,线路全长只有640公里。所以,要建成特高压电网这个电力高速公路网,还需要较长时间,也必然要花费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为的就是要在全国范围内方便、快捷、高效地配置能源资源。
在电力工程技术上有一个名词叫“经济输送距离”,指的是某一电压等级输电线路最经济的输送距离是多少,因为输电线路在输送电能的同时本身也有损耗,线路太长损耗太大经济上不合算。
50万伏超高压输电线路的经济输送距离一般为600~800公里,而100万伏特高压输电线路因为电压提高了,线路损耗减少了,它的经济输送距离也就加大了,能达到1000~1500公里甚至更长,这样就能解决前面说到的把西部能源搬到中东部地区使用的问题。
建设输电线路同样也要占用土地,工程上叫“线路走廊”。前面说过,建一条100万伏特高压输电线路能顶5条50万伏超高压输电线路,而线路走廊所占用的土地只相当于2条50万伏输电线路,所以相对来说,建特高压输电线路能少占土地,这对土地资源稀缺的中东部地区来说尤其有利。
当然,特高压输电,特别是建设特高压电网,还有很多好处。它能把中国电网坚强地连接起来,使建在不同地点的不同发电厂(比如火电厂和水电厂之间)能互相支援和补充,工程上叫“实现水火互济,取得联网效益”;能促进西部煤炭资源、水力资源的集约化开发,降低发电成本;能保证中东部地区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减少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建火电厂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也能促进西部资源密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为了将电能损耗降低。
因为在同样的功率下,W=UI,电压(U)越大,电流(I)越小,根据电线发热量Q等于电流的平方乘电阻乘时间(Q=IRt^2)。电流越小,电线发热越小,能量损耗越少。
拓展资料:从发电站发出的电能,一般都要通过输电线路送到各个用电地方。根据输送电能距离的远近,采用不同的高电压。从我国的电力情况来看,送电距离在200~300公里时采用220千伏的电压输电;
在100公里左右时采用110千伏;50公里左右采用35千伏或者66千伏;在15公里~20公里时采用10千伏、12千伏,有的则用6300伏。
输电电压在110千伏、220千伏的线路,称为高压输电线路,输电电压在330、550、以及750千伏的线路,成为超高压输电线路,而输电电压在1000千伏的线路,则称为特高压输电线路。
参考资料来源:(高压供电百度百科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