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遭遇“用电荒”,能源危机之下,德国为何却坚持放弃核电?
德国人受到二战的影响,所以德国一直反对核能,德国对二战的反思比邻国日本要深刻得多。核能虽然是和平利用核能,但也有制造原子弹的可能。此外,上世纪美苏冷战在全球范围内制造了核危机。所以德国的作为核大国之一,就将核能视为威胁。
德国如何解决国内的发电问题?
德国可再生能源主要通过使用大型太阳能发电厂和生物质发电厂来解决,它们可以将电能直接转化为热能,然后输送到德国的主要发电厂和德国使用的常规电力。电网直接竞争因此使电能的使用更安全、更高效。此外,德国还鼓励和支持完善发电设施设备,在核电投资上更加谨慎。此外,德国也意识到,核电不仅可以减少德国的碳排放,对德国的环境保护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德国迫于压力才选择关闭核电。
自从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后,核电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虽然发展核电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但目前对核裂变的控制技术并不完善,没有办法消除核辐射的影响。因此,为了安全起见,许多国家开始拒绝使用核能。特别是在欧洲,出现了反核复兴,德国被迫选择停止发展核电。
德国放弃核电选择什么发电?
德国放弃核电后,转而选择使用火电。火电厂燃烧的煤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带来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而核电厂相对清洁。德国作为世界上最早进入现代化的国家之一,科技实力雄厚,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电力。德国在如何发电方面也存在问题。尽管有多种发电方式。但在世界范围内,使用燃煤电厂是一种高污染、高能耗的方式,正逐渐被发达国家所摒弃,而核电则被纳入清洁能源范畴。
德国之所以会选择放弃核电,主要是受到日本核危机的影响。
因为日本核危机事故发生之后,导致核泄漏事故,对日本当地周围的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很多人被迫离开自己原来生活的家园,去其他的地方生活。
日本核危机发生之后的十年之间,不仅当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而且很多人的身体健康也受到了不同程度地影响,所以德国民众看到日本发生核泄漏危机之后,大约有十二万人上街抗议游行,要求德国政府全面放弃核电站。
因此德国政府面对巨大的群众压力,以及看到日本核泄漏的惨烈情况,决定在2022年之前放弃,并且关闭国内的全部核电站。
德国之所以会选择关闭国内的核电站,并且不再继续研发建造新的核电站,虽然有民众方面的考虑,但是也是从德国目前的基本情况出发作出的一个决定。
根据数据调查,德国核电站所产生的发电量仅占德国总体发电量的14.7%,而这个发电量对于德国工业用电量而言可以说是忽略不计,因此,德国可以选择放弃自己国家的核电站,去选择购买法国的核电站发的电,这样可以弥补国内缺失的这部分电量。
那么德国放弃核电站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我个人认为德国放弃核电站建设将更有利于国民的安全和环境保护,因为日本核电站发生泄漏之后,给环境和当地的生态造成严重破坏,尤其是核燃料产生的辐射,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办法消除,德国放弃核电站建设并且关闭,那么核辐射将会在德国境内慢慢消失。
其次将更有利于德国可再生资源发电行业的发展。因为核电站的建设必须要建立在有水的地方,因为核反应堆需要大量的水来进行冷却,因此对于建设条件比较苛刻,但是关闭核电站之后,德国可以通过可再生资源的发电方式进行建造新型发电场所,这对于德国而言是比较好的。
最后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当德国政府看到日本核电站泄漏之后,民间对于核电站的反感就足以证明普通群众对于核电站是非常讨厌和顾忌的,因此德国政府关闭境内的全部核电站,将有利于整个社会稳定,并且不会因为核电站问题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这对于当前德国的局势而言,无异于是一剂有力的强心剂。
从现在核电站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的趋势而言,核电依然是比传统火力发电要更加节省成本,更加清洁的一种新型发电方式,但是也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让核能发电变得更加安全,这才是未来核能发电的首要解决问题的方向。
因为他们很有可能要发展新能源技术。在很早之前他们就已经开始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了,现如今德国开始加大可再生能源投入,加上新燃煤发电厂投入运行,德国电力市场在2010年前后出现明显了电力供应过剩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他们必须开始调整。现如今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加上岛国地区核武器污染严重,已经让他们开始越来越恐惧核电,加上切尔诺贝利核爆炸、核废料运输车厢污染事件事故严重发生后,德国人在人民生命安危上一向是很严谨,所以才不得不考虑放弃核电,毕竟核电危害实在是太大了,一般人根本承受不起。
在民众压力之下,德国最终计划于2021年前彻底放弃核电。虽然德国地区核电技术一直很成熟,但是还是有全国多数民众反对扩大核电建设,他们更加害怕核电站爆炸后引发更多危害,导致人民无法健康生活下去,所以才不得不放弃核电,在众多民众压力之下,放弃核电站。虽然现如今德国对于核电还是比较依赖,但是他们已经在找许多应对方法了,争取找到方法可以替代核电。
为了人民健康安全着想,即到2022年,德国成为世界上首个不再使用核能工业大国。彻底放弃核电,也给德国造成了一定经济影响,对于他们来说损失一定是巨大,还面临着能源公司诉讼赔偿问题,但是他们依旧不坚持选择,可见他们在这方面已经是下定决心要放弃了,未来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德国电力市场主宰,用另外一种能源替代核电,持续加大对可再生能源投入。在这一点上,我们许多人需要向德国学习这种精神,大力发生新能源也是对环境有好处。
有些时候,人类会反省自己的所做所为是否真的符合自然的法则。就拿德国关闭核电站一事来说吧,最终他们还是选择了最自然的煤炭发电模式,这说明了什么呢?
我们知道核能是一种干净清洁的能源,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核能的不可控性又决定了它是一种相当危险的能源。世界上目前已有日本,俄罗斯,等国家有过核泄漏的经历,这些事故所造成的危害要持续多少年才能减退,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是前苏联关闭的切尔诺呗力核电站周边,至今还是不能够适合人类居住,可见他的后续麻烦会有多少了。
德国作为欧洲的经济强国,他的选择会起到一个示范作用,可说是做了一件好事。让更多的人从核电的美梦中醒来,去追求最本真的生活方式,这无疑是人类的良好选择。
为什么是德国在做这样的事情,我想还是因为他是一个经济强国的原因,他需要自己有可持续发展的实力,那么选择什么样的能源才是万无一失的好办法呢?无疑,最天然,最自然,才是最好的。毕竟这种方式伴随了人类那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可说是经历了考验的一种能源方式。
核电技术虽然是现代化的,是新鲜的,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和技术实力,但是它后续的不可控性实在是让人头疼的事情,以当前的核能建设基础来看,还是没有找到一种可以完美解决核泄漏问题的手段,所以我想德国人也是在权衡了核电与煤电这二者之间的利害关系后,才做出关闭核电站的这一决定的吧。
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核电的危害远大于他带给人们的利益之时,相信会有更多的国家做出与德国一样的决定来吧。
德国坚持在明年关闭最后三座核电站,完成全面弃核,德国这么做的目的是:
1.德国认为核电站不是很安全,万一发生灾难,德国会受到严重的打击;
2.德国认为核电不够环保,这会对他们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从而放弃核电站;
3.不同国家对核电和环保的意识完全不同,这也是德国面对核电这么极端的真正原因。
核电作为一种威力巨大的物质,在世界上也出现了几次灾难,离我们最近的应该就是日本核泄漏,这让日本陷入了困境之中,核电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给我们威胁。德国坚持在明年关闭最后三座核电站,完成全面弃核,德国这么做的目的是他们认为核电站不是很安全,万一发生灾难,他们没有办法承担这样的后果;核电也不够环保,可能会污染环境,这是德国放弃核电最主要的原因。
一、核电不够安全他们怕发生灾难
核电作为一种能量巨大的物质,它给我们带来充足发电的同时也让我们面临灾难,核电一旦泄露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日本核泄漏就是最好的例子,这让德国感到不安,这是他们全面弃核的原因之一。
二、德国认为核电不够环保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核电确实对环境会造成一定的污染,但这种污染都是在控制范围之内,德国对环保的要求非常高,而且德国面积也不大,如果污染环境这对整个国家影响都比较大,这也是德国放弃核电站的原因。
三、对于德国放弃核电站你怎么看
不同的国家,对于核电和环保的认知完全不同,选择能源的方式也不一样,德国这样做有自己的目的和看法,我们尊重他们的选择,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关于德国为什么全面放弃核能源,我个人认为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吧!
一方面是放弃核能源对德国的影响较小。虽然现在因为能源紧张,所以很多国家的电价都已经上涨了,特别是面对没资源和天然气资源的减少,越来越多的国家都比较依赖于核能发电。但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德国依赖核能发电的比例相对而言比较小,因为早在十年以前,德国就已经陆续关闭了绝大部分的核能电站,目前他好像只有最后的三座核电站,而她们更多的是依靠再生资源来发电,也就是说,如果关闭这些核电站的话,对于他们国家整体经济的影响并不会太大,所以他们才有这个底气。
另一方面是出于环保的考虑吧。关于核能源度与环境的危害,这个问题早就是全世界人都在讨论的话题,特别是前几年日本核电站的污染问题一直都是大家所担忧的问题。德国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崇尚环境保护的国家,所以他们这次全面放弃核能源,也是出于环保方面的考虑。德国现在的再生资源发电对于环境的影响,就会比核电发展对环境的影响要小很多,所以他们也是择优录取的。德国的政策也影响了欧洲的其他国家,所以,瑞士,比利时,西班牙和法国也在宣布,他们计划放弃或者缩减和能,但全面放弃核电的国家目前还是只有德国一个。
最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民众的意见。特别是在日本福岛,核灾对于德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正是因为这次的灾难,让大家认识到核能可能会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这也是对德国民众来说,集体记忆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刺激点之一,而另外两个是切尔诺贝利核爆炸、和1998年的核废料运输车厢污染事件。民众出于对自身安全的担忧,所以一直都是希望国家可以放弃核能的。所以,近年来德国有个大环境保护运动和绿党反对核能,出于对民众的尊重,或者是因为民众的意见特别的强烈,所以德国才会在这次宣布全面的放弃核能。
其实,不管德国事宜因为什么原因全面放弃核能,我认为他们有这样的勇气,并且有这样的政策推行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说明大家已经越来越重视环境,并且也有可以替代的东西了呀。
德国能源部长在这一次的公开发布会表示,在未来的2022年,德国将全面放弃核电站的建设和使用。这个消息一经发布,就立刻引起了全球网友的高度关注,毕竟和能源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清洁,电力能源,虽然他的危险等级比较高,但是因为效率高,再加上只要可控的话,安全性还是非常好的。为什么德国在和工业如此发达的前提下,选择放弃核电站的建造和使用,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当地民众的反应。
因为福岛核电站的影响,所以在德国一直有很多的人民认为核电站建设在自己的国内是非常危险的,一旦发生问题的话,将可能会导致大范围的污染,毕竟德国的国土面积其实并不大儿,在德国境内的核电站却非常的多。在十年之前的时候,德国的核电站总量已经达到了发电量的1/4。
第二,德国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
其实德国肯定也是知道核电站是具备一定危险性的,同时也是具有污染性的,但是他们也是没有办法,毕竟德国并没有太多的矿产资源。再做一次,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主要就是因为可以找到其他能够替代的能源,用来进行发电,在这一次发布会当中,他们就表示不仅会暂停核电站,同时在2038年的时候,也会将所有的煤电厂给关闭使用天然气或者其他的清洁能源。
第三,如何评价德国这一次的选择
德国这个选择,可以说给欧洲很多国家做了一个表率,要知道欧洲是世界上核电站拥有量最多的一个地区,在这里曾经发生过及其核污染时间,所以他们对于核电站一直是抱有戒备心态的。这一次能够选择放弃核电站,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可能会促进人们对于可再生能源以及清洁能源的探讨。
德国之所以全面弃核主要是为了安全着想,将风险降到最低。
核能到底安不安全?核能俗称原子能,它是原子核里的核子(中子或质子),重新分配和组合时释放出来的能量。铀是目前最重要的核燃料,1千克铀可供利用的能量相当于燃烧2500吨优质煤。然而陆地上铀的储藏量并不丰富,且分布极不均匀。
核能有巨大威力。1公斤铀原子核全部裂变释放出来的能量,约等于2700吨标准煤燃烧时所放出的化学能,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则更巨大。核能一方面能为人类提供生活所需的能量,但如果发生事故的话,那也是非常危险的。具体的可以参考2011年的福岛核灾事故。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太平洋地区发生里氏9.0级地震,继发生海啸,该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福岛第二核电站受到严重的影响,福岛第一核电厂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这次事故对福岛核电厂以及周边的环境造成十分重要影响,福岛地区确诊患癌的有159人,34人疑似患癌;福岛周围寸草不生,人类只要靠近那个地方都会影响身体健康,海底生物也陆续出现基因变异,模样怪异。当地政府到现在都没有处理好这次事故的收尾。
而在事故发生后的2个月,德国就已经宣布关闭全国一半的核电站,毕竟不是哪个国家能随随便便承担起如此大的核电事故。德国总理默克尔说:“核能的风险不是人类可以控制的,能认清这一点的人都必须完全废核。”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德国在2022年关闭所有核电站,实现全面废核。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看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推动德国放弃核能的是其能源政策——发展再生能源技术。德国作为一个工业大国,能源需求量很大。日益短缺的常规能源(石油、煤炭、天然气)使德国非常重视能源安全问题,继而转向发展再生能源。可是德国不像北欧各国,有丰富的水能、地热能,也不像南欧国家,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所以,在放弃核能之前,德国在再生能源技术发展上一直在努力,但也遇到了不少阻力,走到了一个瓶颈。而放弃核能,有种破釜沉舟的感觉。福岛核事故之后,80年代前建造的8个反应堆统统关掉,其他几个堆也会在2015年起逐渐关闭。
我们都知道,在二战时期,德国那会儿并没有核武器,也不存在什么核武器遥遥领先的这种说法。但是不得不承认德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研究核武器的国家,率先开始研究核领域,拥有大量核燃料,但是却没有核武器。二战期间,德国的核燃料供应线中断,无法建造核反应堆,自然也就无法制造核武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上,英国依靠其强大的密码破译技术,破译了包括德国秘密制造核武器计划在内的大量德国重要军事情报。于是英国与美国联手攻击德国的重要的电力设施,英国还派出了一个支队突袭挪威的重水工厂,最终击沉了运载重水的货船,切断了德国制造核武器的最重要的路线。
大量核物理学家遭到纳粹迫害,逃往其他国家。著名的爱因斯坦就是其中之一位。爱因斯坦逃到美国后,给美国国会写信说道:德国人正在秘密制造一种可以毁灭人类的武器,我们应该在它之前制造出来,否则整个世界都会陷入灾难。备受推崇的爱因斯坦的提议很快得到了美国的重视,于是美国批准奥本海默和爱因斯坦负责制造核武器,著名的曼哈顿计划就这样诞生了。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被引爆。
当然,并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制造得起原子弹的,原子弹既消耗人力物力,又消耗金钱。当时,德国是二战欧洲战场的中心。德国没有和平的地方,纳粹政府没有很多钱投资制造原子弹的项目。另一方面,在美国拥有大量的科学家,国家本土也没有受到战争的侵略,而且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想不成功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