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能源和蓝焰控股重组证监会批了吗
国新能源和蓝焰控股重组证监会批,
山西省国资国企改革加速推进。9月24日晚间,山西省上市公司蓝焰控股和国新能源发布公告称,收到各自控股股东转发的《关于省属燃气企业整合重组有关事宜的通知》,山西省将省属燃气企业整合重组,组建华新燃气集团有限公司;以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控股上市公司国新能源为整合主体,通过市场化方式整合其他省属和民营管网公司。
整合重组省属燃气企业
根据上述通知,为深入贯彻山西省委省政府“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紧紧围绕“抓住中间、整合两头”的燃气产业改革思路,推动燃气产业成为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打造具有行业领军力的全产业链一流燃气旗舰劲旅,山西省将省属燃气企业整合重组。
4190元/月。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二节单位行政班平均工资为4190元/月,其中40%的工资收入位于区间3000-4000元/月,20%的工资收入位于区间3000元/月以下。据分析数据统计,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年终奖平均12000元。
【拓展资料】
随着山西省属国企专业化重组动作频频,推进力度可谓空前,关于山西燃气集团与国新能源集团两大省属燃气龙头国企有望继续重组的传闻再度出现。虽然从目前进展来看,上述猜测仅止于传闻阶段,尚未得到官方证实,但毫无意外的是,关于两者未来如何重组、谁将主导的争论仍将“此起彼伏”,议论纷纷。
国新能源集团:2013年旗下山西天然气借壳联华合纤,实现集团燃气板块A股上市,后更名为“国新能源”。截至2019年末,燃气规模位于A股同行业前十。目前总市值50亿元左右。山西燃气集团:2016年山西蓝焰煤层气以资产置换的方式注入煤气化,后更名为“蓝焰控股”,为全国唯一的煤层气全产业链上市公司。目前总市值为77亿元左右。
国新能源集团:2019年集团公司在岗职工工资总额7.59亿元,全系统在岗员工年人均薪酬收入6.3万元。其中,在册员工17283人,在岗员工11730人,晋能划转待岗4187人。山西燃气集团:员工总数近13000人。晋煤集团2019年省内在岗员工平均收入为78485元。
2017年11月,山西燃气集团初步筹组方案意外泄露,整合方案涉及重组国新能源集团、晋煤集团等五大国企燃气资产;2018年2月,山西燃气集团重组方案最终敲定,整合重组晋煤集团、太原煤气化集团、原山西能交投、山煤集团四国企燃气资产,国新能源集团未纳入重组范围,晋煤集团明确燃气主业。
2019年4月,山西燃气集团首批燃气资产完成划转,首轮增资完成(同煤集团、阳煤集团、潞安集团、西山煤电现金增资,国开金融、中国信达“股权下沉”);根据此前方案,截至目前,华润燃气、中石油昆仑燃气、香港中华煤气三大燃气龙头企业尚未完成增资,股改亦未完成;另外,与中石油、中海油等央企合作,以及与国新能源等管网企业“联动”尚不明显。
2003年,中国最大的手机电池厂家比亚迪买下西安秦川汽车77%的股份,成为吉利之后的第二家民营汽车企业,并宣布凭借自身的电池技术打造国产电动汽车。
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分为三个时期:
孕育期:2007年之前,以科研项目为主。
落地期:2007年进入,开始有批量生产。2009年至2015年随着国家两轮推广示范应用工作,完成了新能源产业的起步,有了一定市场规模和产业基础。
成长期:2016年开始,政策法规日益严格,行业对技术品质要求不断提升,新商业模式涌现。
成熟期:2019年开始,补贴政策进一步退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开始大洗牌并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一说起同煤、晋能、阳煤、潞安和晋煤,再加上山西焦煤和山煤进出口,每个山西人都知道这是山西七大煤企。但一提起山西国际能源集团就不一定人人知道了。
除山煤进出口外,其他六个煤炭集团虽说是煤企,但除主营煤炭采掘外,还涉及与煤炭相关的坑口电厂、新能源新材料、煤化工、公路铁路以及港口运输和国内外贸易的多元发展的现代化企业集团,拥有众多涉及方方面面的二级公司涉及各行各业。
如 同煤 拥有二级单位158个,直属子公司12个,上市公司大同煤业和漳泽电力2个,财务公司1个; 潞安集团 拥有全资以及控股子公司60 家,各级子公司合计160户,拥有1家上市公司——潞安环能; 晋能集团 拥有48家全资控股子公司,11家地市子公司,98个县级子公司,1家上市公司——通宝能源晋能集团拥有48家全资控股子公司,11家地市子公司,98个县级子公司,1家上市公司——通宝能源 山西焦煤集团 拥有22个子分公司和西山煤电、山西焦化、南风化工3个A股上市公司; 山煤进出口集团 拥有全资、控股子公司102家,参股企业21家,1家上市公司——山煤国际,拥有全资、控股子公司102家,参股企业21家,1家上市公司——山煤国际。
如今,在山西国有企业改革中,七大煤企重组整合。山西焦煤和山西煤炭进出口合并,同煤、晋煤、晋能改革重组为晋能控股,阳煤、潞安分别整合为华阳新材料集团和潞安化工集团,形成了新的煤炭、能源、煤化工、新材料四大省属国有集团。而被誉为山西第八大能源集团的山西格盟国际屹然不动。
山西国际能源集团本身就是山西国企整合改革的产物。业内人可能不知道山西国际能源集团,但一提山西格盟国际能源几乎无人不知。山西国际能源集团出身于山西国际电力集团,分出山西国际能源的山西国际电力集团与山西煤销合并组成了晋能,而晋能最近又与晋煤、同煤合并为晋能控股集团。
从山西国际电力分离出来的山西国际能源联合韩国电力公司、日本电源株式会社、日本中国电力株式会社在内的四国六方共6位股东,在2007年12月6日成立了山西省最大的中外合作能源企业----山西格盟国际能源有限公司。
格盟国际能源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亿元人民币,涉足电力、煤炭、天然气、新能源、城市污水处理等领域。格盟国际不仅是国际能源集团最大的子公司,甚至也是是全国能源类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总资产超过600亿元。
格盟国际在山西创造了众多第一。国内第一大清洁煤矸石发电的企业;在山西运营污水净化项目最多的企业,旗下常家庄园又是山西第一个公司化运作 旅游 景区的企业、还是全省第一座煤矸石发电示范项目、更是亚洲第一座最大哈蒙式空冷塔发电机组、世界第二、国内第一座高水头抽水蓄能电站、全国第一台30万煤矸石发电机组、全国第一台3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省内的大唐阳城电厂、山西漳山发电、山西兆光、山西华光都是格盟参股或控股企业。
由于山西国际能源的核心资产几乎都打包在格盟国际,所以外界通常认为山西国际能源和格盟国际能源是一体。格盟国际全国第一个拥有发、供电两级产权经营管理职能的省级电力企业。格盟国际负债率不到60%,年均净资产收益率7%左右,远高于省属企业平均水平,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省属企业中利润排名第一,据公司网站消息2016年上缴国有资本是其他省属企业的总和。
在这次山西国企改革中,山西国际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山西国际能源集团气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山西国新能源和晋煤的旗下的山西燃气实施重组成华能燃气集团。组建华新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待遇方面,较差。公司实行工资分级,以集团公司为例,校招进入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文职类转正后到手3500左右,五险一金齐全,太原市内管吃不管住,在太原属于国企中等水平,但各下属单位效益有好有坏。
工作氛围方面,较差。公司是老煤运公司重组而成,官僚主义严重,制度呆板,人力混乱,关系户横行。部门里充斥着大量的非正规途径招聘进入的人员,学历低,以专科和三本为主;能力差,人浮于事,缺少做实事的人。
题主毕业择业在即,如果有志投身山西燃气行业,鉴于目前省内国企正处于优质资产扎堆重组,不良资产关停并转的改革时期,19年新组建的山西燃气集团是省内较优选择,国新能源虽体量大,但遗留问题也多,接下来估计也有动作,若真要向新向好,一看省委统筹安排,二看领导者有没有刮骨疗伤的勇气。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