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的弃风率是指的什么
因用电需求不足或电网接纳能力不足而导致部分风机停止发电,这部分应分电量与总装机容量的比值就是弃风率。
弃风,是指在风电发展初期,风机处于正常情况下,由于当地电网接纳能力不足、风电场建设工期不匹配和风电不稳定等自身特点导致的部分风电场风机暂停的现象。
对于弃风现象,国网能源研究院相关专家认为,弃风最大的原因还是电网建设速度跟不上清洁能源发展的速度。保证消纳是系统问题,还需要整个电力市场建设和政策配套。
我国弃风限电情况在2012年最为严重,当年弃风电量达208亿千瓦时,弃风率约17%。2013年开始出现好转,弃风率降至11%,2014年上半年更进一步降至8.5%。而2015年上半年弃风率却大幅回升,达15.2%。
2015年上半年,全国风电上网电量9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7%;全国风电弃风电量17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01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15.2%,同比上升6.8个百分点。
“弃风弃光“的意思就是受限于某种原因被迫放弃风水光能,停止相应发电机组或减少其发电量,也可以说是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大于电力系统最大传输电量+负荷消纳电量。
“弃风弃光”原因分析主要集中在电源、电网、负荷等三个系统要素上:
1、电源方面。目前风力和光伏装机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东北、西北、华北),占全国的比重为77%和68%,且以大规模集中开发为主。“三北”地区电源结构以煤电为主,燃煤热电机组比重高达56%,采暖期供热机组“以热定电”运行,导致系统调峰能力严重不足,不能适应大规模风力和光伏发电消纳要求。
2、电网方面。“三北”地区大部分跨省跨区输电通道立足外送煤电,输电通道以及联网通道的调峰互济能力并未充分发挥,对风力和光伏发电跨省跨区消纳的实际作用十分有限。
3、负荷方面。电力需求侧管理成效不明显,峰谷差进一步加大影响了风力和光伏发电的消纳。
扩展资料:
2017年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16年风电并网运行情况》,全年“弃风”电量497亿千瓦时,超过三峡全年发电量的一半,全国平均“弃风”率达到17%,甘肃、新疆、吉林等地“弃风”率高达43%、38%和30%,今年一季度全国“弃风”电量135亿千瓦时,全国平均“弃风”率16%,业内震惊,业外惊诧。
其实严重“弃风”并非偶发事件,2011年全国“弃风”电量就已达到123亿千瓦时,“弃风”率约为16%,此后愈演愈烈,“弃风”成为能源和电力行业的心腹之疾。7年间,全国累计“弃风”电量达到1500亿千瓦时,直接经济损失800亿元以上。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储能网-西部弃光限电严重,如何解决?
弃风:由于输送通道、调峰容量等不足,造成有可利用的风能,但不能全部利用,需要丢弃一部份风电;
产能过剩:风机制造供过于求产生,主要是风机制造厂商。
用电紧张 ,供电短缺。
弃风限电是指,风机可以正常运作,但因为电网消纳能力不足、风力发电不稳定、建设工期不匹配等而使得风电机组停止运作的现象。
在中国,三北(华北、东北、西北)是弃风限电重灾区,尤其以河北省张家口、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和兴安盟等地最为严重。按照国家能源局政策,对于弃风限电较严重的地区,在问题解决前原则上不再扩大风电建设规模。
大规模风电的消纳一直都是世界性难题,我国在这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
一方面,我国风资源集中、规模大,远离负荷中心,资源地市场规模小、难以就地消纳,而国外风资源相对分散,80%以上的风电接到10千伏以下配电系统,能够就地消纳。
另一方面,风电本身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等特点,风电并网需要配套建设调峰电源,而我国风电集中的“三北”(西北、华北、东北)地区,电源结构单一,基本没有调峰能力。此外,跨区输电能力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致“三北”地区弃风限电的问题是不一样的。东北的主要问题是火电和风电的冲突问题,风电要给其他电源让路;西北地区主要问题在于用电负荷过小;华北则主要是通道问题。
通过电力网络远距离送到其他用电地区。
泛在电力物联网指在电力行业的任何时间、地点、人、物之间的信息连接和交互,产生共享数据,为用户、电网、发电、供应商和政府社会服务。
其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促进清洁能源消纳,主要是将分布式新能源聚合成实体,形成虚拟电厂,以多能互补的形式提高分布式新能源的友好并网水平和电网可调控容量占比,并且优化调度实现跨区域协调控制,促进集中式新能源省间交易和分布式新能源省内交易。
可以预想未来在物联网建成后,由于发电和用电终端的数据已通过通信网实时反馈,电源供应能力和负荷需求可以通过控制中心进行匹配。
并且在大量数据基础上进行精确预测,从而避免弃电发生。并且由于对终端供需数据的精确掌握,利于撮合电力交易,使得新能源发电企业可以实现效益最大化。
扩展资料
在解决风电市场消纳和有效利用问题方面,《通知》明确了总体要求: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和电网企业要高度重视风电有效利用工作,在深入分析本地区风电消纳形势的基础上,大胆推动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优化本地电网调度运行,协调好风电与自备电厂、供热机组之间的关系。
明确不同电源之间的调度次序,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各派出机构在国家能源局统一部署下建立健全辅助服务补偿机制,深入挖掘系统调峰潜力,确保风电等清洁能源优先上网和全额收购。
再加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风电与传统能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此,《通知》提出,首先要多措并举,加快风能资源的就地利用,同时也必须要注重风电基地建设,利用跨省或跨区输电通道扩大风能资源的配置范围,是我国促进风电规模化的重要措施。
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山西、陕西等省(区)要根据输电通道规划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部署,加快推进与本地区已规划的跨区、跨省输电通道配套的风电基地规划工作,纳入“十三五”时期“三北”地区风电发展规划统筹考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规模风电送出与消纳
特点是什么:
一般指的是不允许光伏系统并网,因为光伏系统所发电力功率受环境的影响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不是稳定的电源,电网经营单位以此为由拒绝光伏系统的电网接入。
举例说明:
伴随着光伏发电的增多,燃煤机组的发电小时数必然减少,还会新增输电线路成本。这些变化引起的巨额支出也需要考虑在内。由于光电波动性强,没有办法像煤电一样用户需要多少就发多少,而只能是发多少电用户就要用多少,必须有优惠电价制度鼓励用户用电,否则就会像“弃风”一样出现“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