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电力大学大学的热能与动力工程的教材是什么?
热动的主要课程包括:泵与风机、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发电厂、热工过程自动调节、单元机组集控运行,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自动控制原理、机械设计基础、金属材料、热能系统分析与综合、热能与动力工程、热工测量仪表
其中锅炉原理和汽轮机原理要尽量学好啊,因为毕业后主要是进电厂,这些知识很重要。
你是刚被录取的吧,我的志愿二专业也是热动,不过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录取,我们应是校友,同住旧校区……
专业基础课:《工程热力学》王修彦老师编的,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工程流体力学》 孔珑 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
《传热学》杨世铭、陶文铨 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专业课:《汽轮机原理》 沈士一 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
《泵与风机》安连锁老师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
《锅炉原理》樊泉桂 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
《热力发电厂》叶涛 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
其他的像《理论力学》《电工学》《电子技术基础》《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过程参数检测及仪表》《自动控制理论》之类的就不是非常重要的专业课了,这些都是热能方向的,集控方向还有《电机学》《电路》,没有《电工学》。
考研的话是考《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二选一。
我能想到的就这么多了,还有不清楚的再问我。
1 专业基础课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普通化学及实验、工程图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
电工学△、金属工艺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制造技术基础△、材料成型技术基础、计算机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热力测试技术。
2 专业课
(供热与制冷方向)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实验、热能与动力工程基础△、锅炉原理与设计△、制冷与空调△、热力过程控制△、热力发电工程△;(内燃机方向)燃料与燃烧△、机械优化设计、内燃机原理△、内燃机构造△、内燃机设计△(有些学校两个方向合一)。
3 专业选修课
(供热与制冷方向与内燃机方向专业课互为选修课)CAD/CAE/CAM、空气动力学、虚拟样机技术、有限元法、汽车排气污染与控制、专业英语、文献检索、涡轮机、内燃机设计方法、内燃机新能源、环境工程、动力机械故障诊断技术;
压力容器设计基础、流体密封技术、流体机械、动力机械噪声与控制、换热器原理及设计、节能技术、供热工程、汽车发动机新技术、内燃机试验方法、安全技术、腐蚀与防护。
扩展资料:
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及其应用方面的基础知识;
2、掌握数学、物理、力学、机械、电工电子以及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3、初步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能源与动力机械中所遇到的研究、运用、规划、设计制造等问题的能力;
4、了解国家关于热能与动力装置的设计、开发、环境保护和安全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专业领域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现状和发展状况,具有能运用和利用国际市场上提供的先进技术的基本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的知识;
7、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工程流体力学
《工程流体力学》
陈卓如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液压流体力学》
金朝铭主编,
国防工业出版社,1994
工程热力学
《工程热力学》
杨玉顺、张昊春、贺志宏编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6
《工程热力学》
严家騄、王永青编著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6
燃烧学
《燃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主编(内部教材)
空气动力学
《气体动力学基础》
潘锦珊等编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工程热力学:沈维道 高教。
流体力学:应该是景思睿,交大出版社。
三门课选考一门。还有啥不明白的随便问,我是过来人,记得多给点分。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