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潮汐能,水能统称为什么
【能源的分类】
(1) 从产生方式角度划分
A. 一次能源: 是指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
例: 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核能
B. 二次能源: 是指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 必须消耗一次能源才能得到的能源.
例: 电能、乙醇汽油、氢能、沼气
(2) 从是否可再生角度划分
A. 可再生能源: 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
例: 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潮汐能
B. 不可再生能源: 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
例: 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
(3) 从利用状况划分:
A. 常规能源: 人类利用多年的, 使用技术已经成熟的能源.
例: 化石能源、水能、电能
B. 新能源: 人类新近才开始利用的能源.
例: 潮汐能、地热能、太阳能、核能、风能
(4) 按生成年代划分:
A. 化石能源: 像煤、石油、天然气, 是千百万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 所以称为化石能源B. 生物质能: 近期存活的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 如木材、草类、肉类等.
来源、能源基本形态、能源性质、能否造成污染、能源使用类型和能源形态特征。
1、来源:按来源可分为三类,一是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通常指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和与原子核反应有关的能源,如原子核能、地热能等。二是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三是地球和其它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
2、能源基本形态: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前者即天然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后者指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成的能源产品,如电力、煤气、蒸汽及各种石油制品等。
3、能源性质:分有燃料型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泥炭、木材等,非燃料型能源如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4、能否造成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后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可分为污染型能源和清洁型能源,污染型能源包括煤炭、石油等,清洁型能源包括水力、电力、太阳能、风能以及核能等。
5、能源使用类型:根据能源使用的类型又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型能源。
6、能源形态特征:按能源形态特征或转换与应用的层次对其进行分类。世界能源委员会推荐的能源类型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水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核能、海洋能和地热能。其中,前三个类型统称化石燃料或化石能源。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
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
核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因为核能被利用后无法自我恢复原有特性,所以是不可再生能源。另外可再生能源是指具有自我恢复原有特性,并可持续利用的一次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氢能、风能、波浪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地热能也可算作可再生能源。
核能的优点
1、核能发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2、核能发电不会像化石能源发电那样产生二氧化碳。
3、核电站所消耗的核燃料比同样功率的火电厂所消耗的化石燃料要少得多。
4、核能发电在占地规模及能源供应安全性方面有着显著优势。
5、核能发电比较安全。
核能的缺点
1、核能电厂会产生高低阶放射性废料,或者是使用过之核燃料,虽然所占体积不大,但因具有放射线,故必须慎重处理,且需面对相当大的政治困扰。
2、核能发电厂热效率较低,因而比一般化石燃料电厂排放更多废热到环境中,故核能电厂的热污染较严重。
3、核电厂的反应器内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在事故中释放到外界环境,会对生态及民众造成伤害。
人们通常接能源的形态特征或转换与应用的层次对它进行分类。世界能源委员会推荐的能源类型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水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核能、海洋能和地热能。其中。前三个类型统称化石燃料或化石能源。已被人类认识的上述能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为人们所需的某种形式的能量。比如薪柴和煤炭,把它们加热到一定温度,它们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并放出大量的热能。我们可以用热来取暖、做饭或制冷,也可以用热来产生蒸汽,用蒸汽推动汽轮机,使热能变成机械能;也可以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使机械能变成电能;如果把电送到工厂、企业、机关、农牧林区和住户,它又可以转换成机械能、光能或热能。
能源就是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矿物质能源,核物理能源,大气环流能源,地理性能源)。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主要分类
能源种类繁多,而且经过人类不断的开发与研究,更多新型能源已经开始能够满足人类需求。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能源也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七种分法。
按来源分为3类:
①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除直接辐射外,并为风能、水能、生物能和矿物能源等的产生提供基础。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正是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下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它们实质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此外,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阳能转换来的。
②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通常指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和与原子核反应有关的能源,如原子核能、地热能等。温泉和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就是地热的表现。地球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它是一个大热库。地壳就是地球表面的一层,一般厚度为几公里至70公里不等。地壳下面是地幔,它大部分是熔融状的岩浆,厚度为2900公里。火山爆发一般是这部分岩浆喷出。地球内部为地核,地核中心温度为2000度。可见,地球上的地热资源贮量也很大。
③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
按能源的产生方式分类
有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前者即天然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后者指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成的能源产品,如电力、煤气、蒸汽及各种石油制品等。一次能源又分为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及生物质能)和非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种能源是一次能源的核心,它们成为全球能源的基础;除此以外,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以及核能等可再生能源也被包括在一次能源的范围内;二次能源则是指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换成其他种类和形式的能量资源,例如:电力、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洁净煤、激光和沼气等能源都属于二次能源。
按能源性质分
有燃料型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泥炭、木材)和非燃料型能源(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人类利用自己体力以外的能源是从用火开始的,最早的燃料是木材,以后用各种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泥炭等。现正研究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当前化石燃料消耗量很大,而且地球上这些燃料的储量有限。未来铀和钍将提供世界所需的大部分能量。一旦控制核聚变的技术问题得到解决,人类实际上将获得无尽的能源。
根据能否造成污染分
根据能源消耗后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可分为污染型能源和清洁型能源,污染型能源包括煤炭、石油等,清洁型能源包括水力、电力、太阳能、风能以及核能等。
根据能源使用的类型
又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型能源。
利用技术上成熟,使用比较普遍的能源叫做常规能源。包括一次能源中的可再生的水力资源和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新近利用或正在着手开发的能源叫做新型能源。新型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的,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氢能以及用于核能发电的核燃料等能源。由于新能源的能量密度较小,或品位较低,或有间歇性,按已有的技术条件转换利用的经济性尚差,还处于研究、发展阶段,只能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但新能源大多数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分布广阔,是未来的主要能源之一。
按能源的形态特征
或转换与应用的层次对它进行分类。世界能源委员会推荐的能源类型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水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核能、海洋能和地热能。其中,前三个类型统称化石燃料或化石能源。已被人类认识的上述能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为人们所需的某种形式的能量。比如薪柴和煤炭,把它们加热到一定温度,它们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并放出大量的热能。我们可以用热来取暖、做饭或制冷,也可以用热来产生蒸汽,用蒸汽推动汽轮机,使热能变成机械能;也可以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使机械能变成电能;如果把电送到工厂、企业、机关、农牧林区和住户,它又可以转换成机械能、光能或热能。
商品能源和非商品能源
凡进入能源市场作为商品销售的如煤、石油、天然气和电等均为商品能源。国际上的统计数字均限于商品能源。非商品能源主要指薪柴和农作物残余(秸秆等)。1975年,世界上的非商品能源约为0.6太瓦年,相当于6亿吨标准煤。据估计,中国1979年的非商品能源约合2.9亿吨标准煤。
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
人们对一次能源又进一步加以分类。凡是可以不断得到补充或能在较短周期内再产生的能源称为再生能源,反之称为非再生能源。风能、水能、海洋能、潮汐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是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是非再生能源。地热能基本上是非再生能源,但从地球内部巨大的蕴藏量来看,又具有再生的性质。核能的新发展将使核燃料循环而具有增殖的性质。核聚变的能比核裂变的能可高出 5~10倍,核聚变最合适的燃料重氢(氘)又大量地存在于海水中,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核能是未来能源系统的支柱之一。
新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以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而获得的,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等。与常规能源相比,新能源生产规模较小,使用范围较窄。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划分是相对的。
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科技知识《常见能源分类》,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在事业单位的考试中,能源分类一直是不变的热点和易错点,因此,对各种能源的归类整理和记忆就十分必要,现将常考能源及其分类整理如下,帮助大家理清易错易混点,在能源类考题中方可战无不胜。
一、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按能源形成条件,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1)一次能源: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各种形式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如化石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
(2)二次能源:凡由一次能源经过转化或者加工制造而产生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焦炭、蒸汽、液化气、酒精、汽油、电能。
二、非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一次能源按其能否循环使用和能否反复得到补充,又分为非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1)非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经过亿万年形成,短期内无法恢复且随着大规模开发利用,储量越来越少总有枯竭的一天的能源称之为非再生能源。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核燃料均为非再生能源。
(2)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循环利用再生的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和地热能等均为可再生能源。
三、清洁能源
清洁能源,即绿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广义的清洁能源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狭义的清洁能源指的是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沼气)、海潮能、地热能等。
牛刀小试.:以下都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生物能风能水能地热能
B.太阳能地热能水能天然气
C.太阳能石油潮沙能原子核能
D.生物能太阳能矿物燃料海洋能
解析:答案为A。B项中天然气不属于可再生能源;C项石油和原子核不是可再生能源;D项矿物燃料为非再生能源。
中公老师点评:此类题目是常识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考查难度较低,需要把基础知识记准记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