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镍矿干基怎么理解,干基是指含水量为0么
干基通俗的说法指的是干吨,也就是去除水分后的实际重量。
比如2.0的镍矿含水在33%数量是5万吨,干基就是33500吨!金属镍的含量是1005吨!
不过镍矿没有听过卖干基的。
随着世界90年代经济发展,占镍用途65%的不锈钢需求增长坚挺,镍需求前5年平约每年增长4%以上,预测今后5~10年,增长率3.5%一4%,其中亚洲的镍需求增长率将是7%。然而,世界可供近期开发的硫化镍资源,除了加拿大的Voisey Bay镍矿以外,几乎寥寥无几。全球至今约探获7000万吨镍金属量的资源。其中,硫化镍约3000万吨,占42%。其余均为红土型镍。开发利用红土型镍矿的长处在于:
第一,红土型镍资源丰富,全球均有4100万吨镍金属量,勘查成本低。
第二,采矿成本极低。
第三,选冶工艺已经成熟。红土型镍矿的火法冶炼铁镍技术业已成熟,压力酸浸技术亦趋成熟。该技术始于50年代,首次用于古巴Moa Bay矿,称AMAX/PAL技术。此后,70年代澳洲QNI公司建成Yabula镍厂,酸浸处理新喀里东尼亚、印尼及澳州昆士兰州的红土型镍矿。加拿大Sherritt公司湿法处理红土型镍矿的技术已获公认。
第四,红土型镍矿可以生产出氧化镍、硫镍、铁镍等中间产品,其中硫镍,氧化镍可供镍精炼厂使用,以解决硫化镍原料不足的问题。至于铁镍更是便于用于制造不锈钢,降低生产成本。如印尼Antam公司利用本土的红土型镍矿,生产铁镍的成本去年已降至1.4美元/磅镍(1磅=0.453kg--编者注)年产量近1万吨含镍量。
第五,世界红土型资源主要分布于近赤道地区,大部分靠近海岸,便于外运。
因此,红土型镍建厂的投资虽然较大,一般每磅镍年生产能力需9~11美元,但由于上述长处,如果工艺合理,管理有素,其每磅镍的生产成本可低于硫化镍。以澳大利亚最大的镍业公司西部矿业公司(WMC)为例,每磅镍的总成本(包括投资摊销)自1996年3.0美元降至2.0美元(2000年)。工艺成熟、管理先进的红土型镍矿也可以达到这个水平。特别是近几年红土型镍矿压力酸浸技术项目的详细可行性研究报告,将钴的价值计算在内,每磅镍的生产成本均在1.4美元以下。因此,红土型镍矿开发利用的技术中心已由火法转为湿法的酸浸金属。
随着近几年澳大利亚西部三个红土型镍厂的投资兴建,人们对于红土型镍矿资源的利用性能及其类型又有新的认识,现可分为两类:一类称为“湿型”,主要分布于近赤道地区,如新喀里东尼亚、印尼、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加勒比海地区;另一类称为“干型”,主要分布于距赤道较远的南半球大陆,以西澳为代表。除西澳外,红土型镍矿资源在东澳亦有分布,产于东澳昆士兰州北部及新南威尔士州中西部,已探获有300万吨镍金属量,全澳合计达1500万吨镍金属量。自1999年初起,西澳相继有三个高压酸浸的镍厂开始生产,这三个厂为考斯(Cawse)、布隆(Bulong)和莫林莫林(Murrin Murrin),一期工程均基建完毕,这三个厂采用的基本工艺流程均为高压酸浸HPAL(High PressureAcid Leach),但后半部流程有所不同。考斯镍厂生产氢氧化镍中间产品,然后再电解生产出金属阴极镍和硫化钴。布隆厂的流程则不经过氢氧化镍中间产品的过程,直接电解生产镍和钴金属。莫林莫林则与古巴Moy Bay镍厂现场流程相近,并沿用加拿大Sherritt技术,先生产混合的硫化镍/钴中间产品,而后电解精炼生产出金属镍和钻。
世界上又有一批新的红土型镍矿PAL镍厂的兴建和扩建项目开始着手进行
发展趋势十分明显,可以归纳为:
(1)由于硫化镍可供开发资源的明显减少,世界未来十年镍产量的增加将主要来源于红土型镍矿资源的开发,而红土型镍矿资源开发中,PAL技术发展趋势大于铁镍技术;
(2)PAL湿法技术与红土型镍矿的火法冶炼厂的投资成本大体相当,即年生产能力每磅镍8~12美元。但是,PAL技术的镍厂在下一轮兴建或扩建项目中,其基建投资将会明显下降;
(3)PAL流程的生产成本在一般情况下低于铁镍流程,加上PAL方法耗能明显低于铁镍流程。因此,在经济上,PAL技术方法将显示出其优越性;
(4)由于“湿型”红土矿资源具有品位较高、粘土少,易于处理的优点,与“干型”红土矿资源相比,“湿型”资源的开发项目更具有开发利用的优势。
(5) 红土型镍矿的PAL技术可在现场生产出中间产品:氢氧化镍或硫镍,由此可以提供现有镍精炼厂的扩产或解决供料不足的问题,这是目前西方许多镍公司所采取的经营方向。这个经营思路值得我国借鉴.
用红土镍矿提取镍金属有三种主要工艺,即湿法冶炼(电解法),火法冶炼(电炉法),火法冶炼(高炉法)。
目前我国新设工业项目已实行环保评估一票否决制度,因此首先从环保与循环经济方面进行比较: 无论是电炉还是高炉,生产中产生的固体炉渣因已经高温煅烧,经干燥研磨即成为低强度的水泥,是水泥生产厂家生产标准水泥时最佳的填充剂,也是砖瓦厂生产砖瓦的优质原料,可100%得到循环使用;另外,高炉生产中使用的冷却水,可建封闭冷却水池循环使用;高炉冲渣水也可沉淀后循环使用。因此火法冶炼产生的固体、液体废弃物几乎全部得到循环回收利用,在三废中彻底解决了二废,因此是我国镍金属提炼工业发展的方向。但无论是电炉还是高炉,对生产中产生的CO2排放尚没有彻底解决的办法,国际上也没有解决此难题的报导。由于红土镍矿与一般铁矿相比硫含量较低,因此生产中SO2排放较一般生铁冶炼大大减少,但火法冶炼中对煤气的回收利用,对粉尘的回收利用则是重点。其中电炉占地面积小,较易处理;高炉则相对工程与投资量较大。我们应密切结合我国的实际,加速研究、制定整套火法冶炼镍铁的符合环保生产和循环经济需要的设备、标准和工艺是当务之急。
电炉冶炼
主要以电为主要能源。一般人都认为电能清洁、方便,冶炼时不排放CO2,符合环保。我们应了解,如果所用的电是核电、风电、太阳能电,这观点当然不错。但事实是我国电炉冶炼绝大部分使用煤电,发电过程中产生大量CO2与废气,煤燃烧经锅炉将水变成高温、高压蒸汽以气体能带动气轮机转动形成机械能,汽轮机的机械能再带动发电机转动形成电能。能量的形式每转换一次,效率就降低一次;加之电能远距离输送的损耗,因此经层层损耗,电能至用户电炉时每消耗一度电发出的热量远低于将发这一度电的煤炭直接投入高炉产生的热量。因为投入高炉的焦炭是直接燃烧不经能量转换而效率高。由于用电能和电炉冶炼同高炉相比必须达到同样的温度才能出铁水,因此用电能与电炉冶炼耗电转化为电煤的用量将高于用高炉用焦炭的用量,推而论之,用电能经电炉冶炼排放CO2总量将超过高炉冶炼。其次,高炉冶炼时以焦炭为能源,而将煤炼成焦炭过程可从煤中提取几百种化工原料,公认是最经济合理综合利用煤资源的有效途径。最后,电力生产投资大,焦炭生产投入少。因此,高炉生产镍铁比电炉生产在能源消耗与环保上更胜一筹。
从不同工艺的产品质量、价格与市场需求比较,湿法冶炼:能分别提炼出含量99.9%的镍和钴金属,这是湿法冶炼最大的优势。其产品纯镍是电镀、电池、化工催化设备与特种不锈钢特钢的主要原料;纯钴是耐高强、高温、高耐磨特钢的主要原料。
湿法冶炼在我国历史比较长,占我国镍金属产量比例较高。但纯镍的年产量已远超过以上用途的年市场需求量。因此,目前相当大部分被转用于300系列含镍不锈钢的冶炼。这真是高射炮打蚊子,有大材小用之嫌。由于湿法冶炼生产工艺投资大,周期长,工艺复杂,成本较高而售价较高,使不锈钢与特钢生产企业对其是又爱又恨。爱其纯度高,使用方便,产品质量有保证;恨其价格太高,使产品成本上升盈利降低,减少市场竞争能力,但这种状态一时尚难以改变。
火法冶炼的电炉工艺:
能提炼出含镍10~25%,含少量钴与铬的镍铁,可以代替纯镍成为冶炼300系列不锈钢的镍原料。因其以电作为主要热能(一般需消耗7000~8000度电生产一吨镍铁),它不像高炉用焦炭作为热源同时也把焦炭中的磷带入产品中,因此电炉产的镍铁磷含量应比高炉低,对缩短冶炼不锈钢时间有利,因此广受市场欢迎。但美中不足的是,我国电力供应持续紧张,我国对高耗电行业管制很严,而且生产企业所在地区一旦用电紧张,首当其冲是断用电大户电炉的电,使生产不正常。其次,电炉炼镍铁产量较低,单台2.5万KW的电炉,每年产含镍14%的镍铁为2.5万吨左右,远远不能满足近几年我国不锈钢产业井喷式发展对镍金属的大量需求;最后要说明,电炉冶炼含镍15~25%,甚至更高含镍量的镍铁并不是通过提高入炉镍矿的镍含量来实现,相反是通过减少镍矿中铁的还原来实现,这样大量的未经还原的氧化铁以炉渣排出(有时炉渣中铁的含量竟高达20%以上),炉渣又被运到水泥厂做水泥或制砖厂做砖瓦。考虑到目前含铁量65%的进口铁矿市场价已达到一千几百元一吨,大量的含铁炉渣去做水泥或砖瓦实在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
电炉工艺生产的镍铁销售价以含镍量计,在市场纯镍价基础上打一定折扣,其余铁、钴、铬奉送不计价,冶炼300系列不锈钢相比用纯镍冶炼,每吨可下降成本3000~4000元。
火法冶炼高炉法:
能冶炼出含镍1.5~10%并含少量铁与铬的镍铁,可以成为冶炼含镍不锈钢的基础原料。由于矿价与海运费高和镍铁销售仅以含镍量计价的原因,除非客户特别要求并给于升价,一般含镍4%以下的镍铁已很少有厂家冶炼,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是含镍10%,含磷≤0.035%的镍铁,不锈钢厂家只需要加入一定量铬铁即可冶炼成300系列的产品(低于镍含量10%的镍铁去冶炼300系列不锈钢还需加入一定量的纯镍或电炉产高镍镍铁作调节)。因技术、矿的成分等原因,目前能生产以上成分的高炉不多。高炉冶炼镍铁的最大特点是产量高。一座208m3高炉年产量可达到4万吨以上,由于需加入铬铁与高镍铁,6座这样的高炉可满足一家年产30万吨304不锈钢厂的基本镍与铁需求。
不锈钢冶炼脱磷最难,高炉镍铁控制磷含量达到0.035%以下是关键。目前本公司已基本掌控了高炉内脱磷技术,我们的产品甚至比一些电炉冶炼厂家的产品镍更高,磷更低。由于产量比较高,镍含量一般比电炉冶炼低,销售计价方式同电炉镍铁,但折扣系数更大些,每个镍略低于电炉镍价。综上所述,以高炉镍铁为基本原料,以电炉镍铁为调节原料,是组成300系列不锈钢原料的成本最低,供应量最有保障的最佳组合,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高炉能炼生铁,也能炼镍铁。镍铁和生铁虽一字之差,却分属于铁合金与普铁二个行业,其所用矿成分、配方及冶炼工艺等有相当大的区别,将冶炼生铁的一套观念生搬硬套到镍铁冶炼上去是绝对错误的。
镍铁和生铁矿的金属含量有天壤之别:高炉冶炼生铁如用进口含铁65%矿,出一吨铁产几百公斤的渣;如炼含镍7%的镍铁,一般需要消耗含镍1.5%、含铁20%左右的干矿5吨,湿矿为7.7吨左右,矿总金属含量在21.5%左右,因此出1吨镍铁产4吨炉渣,几乎是生铁冶炼出渣的近十倍。渣口打开与出渣耗时、出渣次数明显增加,工艺等必须作大的调整。
目前盛行炼生铁大高炉是先进生产力,符合环保,小高炉是落后生产力,是污染大户,必须淘汰,并把这一观点生搬硬套到冶炼镍铁上来,其实这是天大的误解。由于炼镍铁出渣是炼生铁的很多倍,因此大型高炉不宜转炼镍铁,因为出渣量实在太大,出渣口开放时间太长,影响炉温,影响生产顺行。从高炉每立方米炉容每天出铁吨数来比较,一般100~200立方米的小高炉出铁系数在3.4,即每立方米每天产铁3.4吨,炉型、炉料和技术如果配合好,还可超过这一系数。相反,近年国内外大量投产的几千立方米高炉,其出铁系数仅在2左右徘徊,原因何在?
原来高炉大小是按炉容来衡量的,而炉容是长宽高的三维立体空间,是以长度单位米的3次方计量的,但高炉以顶部加入烧结矿与焦炭后逐步下降并燃烧,温度逐步上升,直至某一个高度层面温度才达到矿中氧化铁在此温度环境下还原流出铁水,即主要的产铁量主要是由层面面积大小决定的,而层面面积是以长度单位米的2次方计量,在米的数字大于1以后,米的二次方永远小于米的三次方。因此说大高炉一定比小高炉好,在出铁比上却恰恰相反,虽然大高炉上环保设备比较经济,人力成本分摊相对较低,但如果大高炉不装节能环保设备同样是污染大户。
目前国内冶炼镍铁高炉一般均从炼铁高炉改造而来,最大炉容没有超过400m3,生产尚正常,但我们已发现炉容越大,生产越困难,单位容积每天出镍铁量越少的规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客观的在实践基础上的调查研究上,才能保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制定新的政策。因此就高炉冶炼镍铁这一特定项目而言,说大高炉一定比小高炉好,甚至不经调查研究,拍脑袋下达新建镍铁高炉必须达到1000m3以上的标准是典型的反科学的行为,而且已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举个例子:我公司生产的产品以冷的镍铁块运至我国主要的几家不锈钢厂供冶炼300系列不锈钢用。其中一家不锈钢冶炼厂去年因新建的一座几千立方米的高炉即将投产,原有的二座各为700 多立方米的高炉将停炉,希望我公司将其改炼镍铁,本公司表示同意。
我们预计这二座完全符合国家铁合金生产标准的高炉可年生产含镍7%左右的镍铁水25万吨左右,可直接入该厂转炉及AOD炉炼成300系列不锈钢。镍铁水热装热送符合国家大力提倡的节能减排政策,与用冷的镍铁块需用中频炉熔化相比每吨可节省电费300~400元左右,以25万吨计,每年可节省近一亿元以上的电费,相当于每年节约用煤近7万余吨,可减少排放CO220万吨左右。但不久该厂说为完成节能减排指标此二座高炉必须拆除。去年年末,当一家著名报刊头版刊登该厂二座700多立方米高炉被拆除,每年可减少排放多少万吨废气时我只有痛心疾首,几亿元完全有使用价值的国家资产顷刻灰飞烟灭,而每年几十万吨冷的镍铁块仍源源不断的运往该厂加热熔化炼成不锈钢,而这一切均是在节能减排名义下进行的。
近年来,紫金矿业大举推进国际化战略,持续布局海外矿产资源,金矿海外资源方面,2019年紫金矿业产金40.8吨,其中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以下称“巴新”)的波格拉金矿的权益量为8827千克位居公司金矿产量榜首。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2020年4月24日,巴新政府决定不批准波格拉采矿权延期申请,紫金矿业遭遇“黑天鹅”,受此影响,紫金矿业短期内跌幅9%。
巴布亚新几内亚政府近年来为了鼓励开发,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吸引矿业投资者。然而有吸引就会有风险,可矿业投资者们明知道风险较高的情况下仍然选择投资,巴新的矿产到底有多诱人?
一、巴布亚新几内亚矿产资源概况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全称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处赤道以南,位于南太平洋西南部,是南太平洋地区仅次于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国。
巴布亚新几内亚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特别是金、铜资源,在世界上占有一定位置。除金、铜外,其他主要矿产包括银、镍、钻、石油、天然气、钼、铅和锌等。
金矿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金矿主要产在伊利安岛东段、新爱尔兰群岛和索罗门群岛中,沿北西西向区域构造线断续分布。巴布亚新几内亚拥有大约l55处金矿床(点),分别分布在火山成因的岛屿上,某些知名矿区已探明黄金储量大约为1500吨,其中证实储量700吨。巴新90%以上的黄金产量来自斑岩铜矿伴生金,此外还有低温热液型金矿。主要金矿床有潘古纳、奥克太迪、米西玛、瓦吾、波格拉、利希尔、弗里达等。
铜
巴布亚新几内亚铜矿资源非常丰富,根据我国驻巴布亚新几内亚使馆经商处2008年的调研报告,该国已探明铜储量达2000万吨,这意味着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土上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43吨铜的储量。铜矿资源主要集中在布干维尔岛的潘古纳、西部省富比兰山的奥克特迪(奥克特迪铜矿是世界第八大铜矿)、塞皮克河以南的佛里达和俾斯麦山脉的扬德拉(Yandera)四大矿区,均为新生代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其中布干维尔岛中部山区的铜矿,估计矿石资源量达到10亿吨,是世界巨大铜矿区之一。
巴布亚新几内亚也是世界上重要的铜矿生产国之一,每年铜的矿山产量约20万吨,近两年产量呈下降趋势,2007年产量为16.9万吨,比上一年下降12%,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1%,在亚太地区列第4位。
银
银矿多与金矿共生,主要分布在西部省、布干维尔省、恩加省、中央省。巴布亚新几内亚银的矿山产量每年约50多吨。2007年产量约为51.3万吨,主要产自奥克特迪铜、金、银矿山,该矿山2007年银生产能力为46吨。其他主要产自恩加省的Porgera矿山,该矿山2007年银生产能力为4吨。银矿产品主要供出口,2007年出口银61吨。
镍、钴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镍、钴资源主要集中在本岛东南的马当省,其中拉穆镍钴矿为世界级红土镍矿床,已知资源量约为144.43万吨镍、14.3万吨钴。
石油、天然气
根据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家石油部公布的资料,巴布亚新几内亚原油储量为5.76亿桶;天然气证实储量(1P )5.7万亿立方英尺。巴新共有5个含油气盆地,分别是巴布亚盆地、北新几内亚盆地、新爱尔兰盆地、布干维尔盆地、海角沃格尔盆地,其中巴布亚盆地面积最大,也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分布地区。巴新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但目前的开发程度较低。为大规模开发本国的天然气资源,目前巴新正在筹划引进国际矿业资本建设液化天然气项目。
二、想在巴新搞矿,需要认清的风险
土地
巴布亚新几内亚土地大部分为私人所有权,全国97%的土地被各个部落占有,部落享有“传统土地权”。但是巴布亚新几内亚土地界限不明,土地闲置时无人问津,一旦开发则许多土地主都会站出来要求权利,政府部门也无法确认哪些才是真正的土地主,这给开发商与土地主之间的协商、合作、股份分配等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业大佬云集
除本土企业,澳大利亚、韩国、南非等多个国家矿企都已布局巴布亚新几内亚,市场竞争激烈,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基础设施薄弱
受地形影响,巴布亚新几内亚多为山脉,陆运不发达;巴布亚新几内亚电力供应薄弱,电力缺口大。
综合以上,巴布亚新几内亚矿产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也会带来丰厚的回报,但同时一定要清楚需要注意哪些风险,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