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中国什么时候开放电力能源

爱笑的冬日
仁爱的小熊猫
2022-12-22 04:22:57

中国什么时候关闭天然气发电火力发电核能发电?

最佳答案
过时的翅膀
秀丽的夕阳
2025-08-14 19:29:35

中国2006年提出到2020年实现4000万千瓦的核能发电目标时,持怀疑态度的人士称,这意味着每年启动至少两座核电机组.他们并称,计划已经落後时程--中国2011年前并无新项目出台.但中国很快就重获动能.截至去年底,中国已有11座核电机组运转,采用了来自加拿大、俄罗斯、法国和中国自己研究机构的"第二代"设计,且目前有另外24座核电机组--产能2,540万千瓦--已通过审批或在建.现为东芝旗下的美国西屋电气,正在浙江和山东省兴建四座采用"第三代"技术AP1000的核电机组.中国与其签署了技术转让协议,将该AP1000型号用于中国的"本地化"反应堆,作为交换条件.与此同时,法国核能企业阿海珐同意用其欧洲压水堆(EPR)技术在广东台山建造两座核电机组.中国自己的核电站承包商已将目光放至高于4000万千瓦的目标,中国广东核电集团的周振兴即表示,公司已计划将和发电能力由目前的394万千瓦增至2020年的3400万千瓦.在中国各个地区和省份都渴望在核电发展中获一杯羹时,中国核工业集团和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则一直在全国各地寻找潜在项目.中国东部沿海省份都在建设新核电站,内地多数城市亦在争取建设内陆第一个核电站.

最新回答
狂野的御姐
悦耳的红酒
2025-08-14 19:29:35

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

能源资源是能源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加大能源资源勘查力度,组织开展了多次资源评价。中国能源资源有以下特点:

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较大。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

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中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中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

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与世界相比,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工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远离负荷中心,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性较差,缺乏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工业迅速发展,为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

供给能力明显提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源供应体系。建成了一批千万吨级的特大型煤矿。2006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2.1亿吨标准煤,列世界第二位。其中,原煤产量23.7亿吨,列世界第一位。先后建成了大庆、胜利、辽河、塔里木等若干个大型石油生产基地,2006年原油产量1.85亿吨,实现稳步增长,列世界第五位。天然气产量迅速提高,从1980年的143亿立方米提高到2006年的586亿立方米。商品化可再生能源量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逐步提高。电力发展迅速,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达到6.22亿千瓦和2.87万亿千瓦时,均列世界第二位。能源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较快,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建设了西煤东运铁路专线及港口码头,形成了北油南运管网,建成了西气东输大干线,实现了西电东送和区域电网互联。

繁荣的紫菜
受伤的小蚂蚁
2025-08-14 19:29:35

据悉,中国国家能源局10月31日对外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约占中国全部电力新增装机的67%左右,目前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中国新增电力的主力。

数据显示,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到今年三季度末,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6.3亿千瓦,其中,水电装机3.39亿千瓦、风电装机1.57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1.20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1423万千瓦。前三季度,各类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6300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4300万千瓦、风电970万千瓦、水电820万千瓦。

此外,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不断提高。前三季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17万亿千瓦时,约占规模以上全部发电量的25%,其中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量分别为8147亿、2128亿、857亿和568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0.3%、26%、70%和25%;弃风、弃光率分别为12%和5.6%,同比分别下降了6.7个百分点和3.8个百分点。

中国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李创军在当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中国可再生能源装备技术、管理运行水平不断提高,风电、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新能源开发正在从资源集中地区向负荷集中地区推进,今年前三季度新增风电装机中约一半位于中东部和南方地区。

谨慎的热狗
勤劳的柚子
2025-08-14 19:29:35
应是指中国能源局。

中国能源局2008年3月21日成立。

中国能源局是根据《国务院关于部委管理的国家局设置的通知》(国发[2008]12号)设立的,是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的国家局。

主要职责:

(一)研究提出能源发展战略的建议,拟订能源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并组织实施,起草有关能源法律法规草案和规章,推进能源体制改革,拟订有关改革方案,协调能源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二)负责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含核电)、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能源的行业管理,组织制定能源行业标准,监测能源发展情况,衔接能源生产建设和供需平衡,指导协调农村能源发展工作。

(三)负责能源行业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组织推进能源重大设备研发,指导能源科技进步、成套设备的引进消化创新,组织协调相关重大示范工程和推广应用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

(四)按国务院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审核国家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能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五)负责能源预测预警,发布能源信息,参与能源运行调节和应急保障。

(六)负责核电管理,拟订核电发展规划、准入条件、技术标准并组织实施,提出核电布局和重大项目审核意见,组织协调和指导核电科研工作,组织核电厂的核事故应急管理工作。

(七)拟订国家石油储备规划、政策并实施管理,监测国内外石油市场供求变化,提出国家石油储备订货、轮换和动用建议并组织实施,按规定权限审批或审核石油储备设施项目,监督管理商业石油储备。

(八)牵头开展能源国际合作,与外国能源主管部门和国际能源组织谈判并签订协议,协调境外能源开发利用工作,按规定权限核准或审核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天然铀等)境外重大投资项目。

(九)参与制定与能源相关的资源、财税、环保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政策,提出能源价格调整和进出口总量建议。

愤怒的大象
阔达的背包
2025-08-14 19:29:35

因为新能源汽车本身就属于一种技术创新,同时也会更加有利于环保,所以新能源汽车将会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

在我们谈论新能源汽车的时候,很多人似乎不相信新能源汽车会成为以后的主流用车,甚至有些人会认为传统的燃油汽车不可能被取代。事实上,随着我们的科学技术的不断的发展,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各种新能源方式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主流,各大企业也会积极研发新能源汽车和各项产品。

这个数据是怎么回事?

这是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行业预测,在2025年的时候,我们全球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将会达到7,700万辆。这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概念,因为这基本上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在用最快的速度来全面取代传统的燃油汽车。在此过程当中,各个新能源汽车品牌也会不断研发相应的技术细节,新能源汽车的实际体验感会越来越强,同时也会成为今后的主流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本身就意味着技术创新。

在我们开车的时候,因为我们的传统燃油汽车本身消耗化石能源,这个方式的成本非常高,同时也会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的问题。如果想要有效保护环境的话,我们就必须要用新能源汽车来全面取代燃油汽车,这种关于出行的技术创新一定会成为主流。

新能源汽车也代表着汽车行业的未来。

每个行业都会有相应的更新迭代,对于汽车行业来说,燃油汽车已经经过了200多年的发展历史。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燃油汽车基本上已经走到了行业的尽头,如果想要继续发展去这个行业的话,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几乎会成为今后最重要的两个赛道,所有人的目光里都会放在这种清洁出行方式上。

虚拟的小虾米
老迟到的龙猫
2025-08-14 19:29:35
我国目前新型电力能源有风力发电、海洋能潮汐发电、以及太阳能利用等。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开发。国家经贸委制定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十五”规划,并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重点发展太阳能光热利用、风力发电、生物质能高效利用和地热能的利用。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我国在风力发电、海洋能潮汐发电以及太阳能利用等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新能源(或称可再生能源更贴切)主要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生物质能在经过了几十年的探索后,国内外许多专家都表示这种能源方式不能大力发展,它不但会抢夺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更将会导致社会不健康发展;地热能的开发和空调的使用具有同样特性,如大规模开发必将导致区域地面表层土壤环境遭到破坏,必将引起再一次生态环境变化;而风能和太阳能对于地球来讲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健康能源,他们必将成为今后替代能源主流。

太阳能发电具有布置简便以及维护方便等特点,应用面较广,现在全球装机总容量已经开始追赶传统风力发电,在德国甚至接近全国发电总量的5%-8%,随之而来的问题令我们意想不到,太阳能发电的时间局限性导致了对电网的冲击,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能源界的一大困惑。

风力发电在19世纪末就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一直是新能源领域的独孤求败,由于它造价相对低廉,成了各个国家争相发展的新能源首选,然而,随着大型风电场的不断增多,占用的土地也日益扩大,产生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成了我们又一困惑。

目前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总体上偏低,一方面是与不同国家的重视程度与政策有关,另一方面与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成本偏高有关,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据IEA的预测研究,在未来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成本将大幅度下降,从而增加它的竞争力。

刻苦的大地
无情的豌豆
2025-08-14 19:29:35

电网又称电力网,是电力系统中各种电压的变电所及输配电线路组成的整体,它包含变电、输电、配电3个单元。电力网的任务是输送与分配电能,改变电压。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适应,中国电网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在电网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其联网范围也逐步扩大。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7年全国电力可靠性年度报告》,全国当年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总长度约68.8万千米,而改革开放起步之年,这类线路长度仅2.3万千米,40年间大幅增长了约29倍。从变电容量指标来看,1978年仅为2528万千伏安,到2017年则大幅跃升至37.3亿千伏安,增长了超过146倍。从输电量指标来看,电网建设保证了新增17亿千瓦电源实现并网,满足了新增6万亿千瓦时的电量需求。

从分散、孤立的各种区域型电网逐步实现整合,达到互联互通,并为最终迈向全国一张电网奠定基础是改革开放以来电力事业发展的一个重大成就。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曾撰文讲述了其发展建设历程。张国宝指出,由于诸多原因,中国电网长期以来形成了孤立分散、多头管理的局面,到1999年,200万千瓦以上装机的电网系统就有11个之多。

针对此局面,有关部门按照分步走方式,拉开了构建全国互联互通互供的统一大电网的大幕,陆续完成了东北电网与华北电网、华中电网与西北电网等的互联互通,乃至完成了海南岛与大陆的联网、内地向港澳的供电。张国宝特别提到大陆与台湾的电网互联互通。他认为单纯从技术层面看并不复杂,从福建平潭到台湾新竹海上距离仅140公里左右,比海南岛的海底电缆长不了太多,完全可以实现联网。来源:人民日报